s 閱讀頁

為官一剪梅

張廷玉隨皇上來到養心殿,待康熙在軟榻上斜倚下去,他這才伏地自責道:“聖上南巡,臣下不曾護駕。皇帝受此驚擾,微臣實實愧對皇恩。”

“起來起來,”康熙擺擺手,“賜坐。”待李德全搬來軟緞瓷墩,張廷玉坐下,接著說,“令尊身子骨倒還結實。這次隨朕遊太湖,不料掃興,你派家人回去多多慰藉。”不等廷玉謝恩,突然改換話題道,“朕召你來,想聽聽你對太湖剌客的看法。究竟何方所為,你想過沒有?”

張廷玉一時語塞。皇上睿智遠慮,果然想到了自己最為擔心的問題。如果不能捉到凶犯,一味杯弓蛇影,擴大懷疑下去,朝野安定局麵必將毀於一旦。想到此,他定了定神,字斟句酌地說道:

“屑小之徒、撼樹之蜉,古已有之。太湖剌客,隻須嚴飭刑部揖拿正法,不宜疑竇有它,牽一發而動全身。朝廷太子已立,逆賊鼇拜、吳三桂已除,如今國泰民安,滿漢和衷共濟。大清一統江山,皇上恩澤達於四海,時稱昌明盛世。此局麵來之不易,依微臣之見,安定為先,安定為上,安定乃固國之根本。隻有安定,昌明盛世才能綿綿萬代……”

“正合孤意,”康熙的“心病”似已緩解,捋捋花白的髭須,頻頻頷首,“說下去,說下去!”

“《易》曰:‘信及豚魚’。《書》曰:‘惟德動天’,‘至誠感神’。”張廷玉接著侃侃言道,“誠則天神之遠,豚魚之頑,皆可一氣以孚之,何況臣民乎!聖上重儒學,啟漢臣,興博學鴻詞科,誠以待漢,滿漢一家,故有恒久之治。縱寥寥前明遺老遺少,作懷舊之思,悼亡之念,那又何足掛齒?似不必為太湖之變大興文案。唐臣陸贄有言:‘動人以言,所感已淺,言又不切,其誰肯懷?’臣伏願聖上自今鑒於既往,與天下臣民想見以誠。昔成湯以罪己勃興,楚昭以善言複國。興言禍亂,不妨流涕陳詞;德音既宣,不宜更參忌諱。用人行政,明降諭旨。批答章奏,悉令抄發,除兵機所關,不宜預泄,即郡縣不守師律之機,朝廷雖不宣,草野豈無見聞?與其傳言而誤其詞,何若播告以作其氣。則懷忠抱義之士,於朝廷之得失,皆得補遺拾缺,隨時論救。杜權奸壅塞之私,激四海忠義之氣,皆在乎此。此臣之所謂‘以誠之國’也!”

“好,好。”康熙禁不住站了起來,在殿上踱步。

“太平盛世,易出粉飾之徒。國富倉盈,要防貪髒枉法之吏。"皇上聽得十分專注,張廷玉索性放開說去,“雖經兩朝勵精圖治,杜絕圈地,大興河工,水旱之災有所收斂,然以華夏之廣,每年仍有數十萬災民乞討逃荒。皇上愛民如子,每每撥銀賑濟,卻有刻扣賑銀之官。不少官吏報喜不報憂,蒙蔽朝廷,以圖加官進爵,用百姓血淚染紅頂戴花翎。盜賊之起,由於吏治疏漓,吏治之漓,緣於登進之濫。夫用人宜采正途,嚴禁賄官、捐官、跑官之謬。此等奸吏,來自田間者百無一二,皆官員子弟,紈絝戚友,依草附木,黨援同伐。長於應酬儀節,嫖賭奉迎,疏於愛民、親民,不知五穀來之不易。更有屍位素餐,貪贓枉法,草菅人命之酷吏,似此等貪汙腐敗之徒,一經查出,不論品級,宜嚴刑峻罰。宋太祖承五代之風,以廉士為縣令,論者謂開三百年太平之治。昔人有謂贓吏犯法,法在;奸吏舞文,法亡。吏治若此,世風若此,危乎不危?況開科取士,每進數百人,選缺補官,歲無一二,求才幾成虛語,應試將至無人。有不堪為流涕而長歎息者。然此等流弊,降旨明詰,部臣無以自解,督府必不肯承,何哉?臣聞,有督批房胥呈文曰:‘官雲雲,吏雲雲,本部堂不知其所雲。將‘雲雲’者押解來轅,聽候本部堂雲雲’……”

“嗯,如此昏官到處都有。”康熙點頭。

“猶有無名子賦《為官一剪梅》……”

“噢?還有‘為官一剪梅’?”康熙笑道,“又怎樣為官,怎樣剪梅,說來聽聽!”

於是,張廷玉吟道:

仕途鑽剌要精工,

京信常通,

炭敬常豐。

無災無難到三公,

妻受榮封,

子蔭郎中。

流芳身後更無窮,

不諡文忠,

便諡文恭。

聽到此,康熙蹙眉沉思,自言自語道:

“話雖刻薄,說的倒也是實情。下麵吏治之漓,奸吏之囂囂,根子在朕身邊的王爺王子、六部顯貴。”

“故臣以為,安邦治國,以誠取信,以安為本,以整飭吏治為先。《中庸》三達德,凡事皆不可廢。以知為知,以行為仁,以誠為信。聖賢窮達,終無不伸。文王居岐,而其仁民愛物之心不易,故無往不暢。柳下惠為土師,三黜而不改其誌。孔子厄而撰春秋,遂成萬代宗師。吾皇聖明英主,不以秋蟲之鳴塞聽,不以太湖屑小之徒分心,仁愛待民,嚴律治官,盛世窮達,乃兆億斯民之萬幸也!愚臣之言唐突,伏乞聖裁。”

說到此,張廷玉跪地深深叩拜。

“衡臣,你書讀得不錯,用心也頗佳。”康熙停住,仰望宮外藍天,卻沒回頭,“果然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乃父學富五車,略嫌拘謹。爾學智雙全,中庸圓通,又頗具魄力,可堪大用,好自為之。跪安吧!”

康熙回頭,見張廷玉早跪在地上,擺擺手:

“起來起來,回!”

張廷玉走出宮門,雖已汗濕了貼身內衣,卻感到渾身輕鬆舒適。要說的話終於向皇上一吐為快。平常他也如父親沉默寡言,不事張揚;但為安國利民,在皇帝麵前不得不說。乃怕唐突招禍,在所不辭。

接下來幾天,張廷玉代皇上擬旨。提升鄂倫岱職位、高士奇致休封少保的玉旨好擬,很快擬好經聖上過目,交吏部發下去了。然而,那有關查辦莊廷龍一案的詔書,從何說起?連日來,從每天無數各部各府奏折、呈文中,他慢慢理清了一些頭緒。

太湖剌君事件發生後,皇帝在震怒之餘,回鑾途中,向沿途各省發出了一道道密諭,嚴飭外省督撫司道,叫他們四下明查暗訪。如有語言含誹謗,文字帶譏剌,影射本朝的“黑書、黑文、黑詩”出現,從速舉察,不得徇私。倘有縱情不舉,後被朝廷察出,定必從重治罪。這道密諭一下,那些貪官奸吏,為求升官進爵,脫禍消災,那管誠信求是,那顧冤屈隱情,紛紛捕風捉影,從雞蛋裏麵挑骨頭,羅織罪名,邀功請賞。

皇帝的鑾輿,方進了北京,那浙江省就鬧出莊廷龍的文字獄來。有聖上密諭,下麵辦得很凶。把個已死的莊廷龍開棺戮屍,被株連砍頭的七十二人,充軍流放者達數百人之多。

這個莊廷龍家庭豪富,也算是個讀書之人。他很想著書立說,將來藏之名山,永垂後世。懷著這個心思,他天天拈著筆,埋著頭,冥思苦想,在那書堆裏去尋找生活。就是當年孔夫子刪詩書、著春秋,也沒有這樣的忙。無奈他心存著作家的宏大抱負,肚皮卻不爭氣。七拚八湊地做了幾篇文章,自己看了也不滿意。若要流傳後世,這樣的文章肯定是不行的。為此,他想出了一個妙法,花錢暗中托人,四處收買一些貧寒文士的文稿。偌有絕妙文字,他不惜重金也要弄到手。有名盜賊,盜到烏程朱氏一部絕不敢公開的明史稿本賣給他,他又請些舉貢生監,把崇禎一朝的事實加了進去,然後換上他自己的名字,請人刊刻出來,前麵羅列著許多當地有名望的文人學士為其捧場。自以為除了龍門史記、紫陽綱目,就算他是個大史學家、大著作家了。

誰知,書剛流傳開來,就碰上康熙帝的密諭,撞了個正著。死了的莊廷龍開棺鞭屍,他無知無覺,倒不打緊,隻害了那些題名、編輯、刊刻、賣書之人。張廷玉明知這文案過於擴大,牽扯無辜,還要代擬詔書,確實苦惱了一些日子。最後總算找到一個折衷的辦法:他擬文嚴厲申斥那些專好尋章摘句,自命通人碩士的所謂“假文人”,同時也譏諷一些閑得無聊,專事吟風弄月,無病呻吟的“真文人”,觸犯文案,決沒有好下場。而對真正的儒學大家、學貫古今的名家學士,隱晦地宣示保護。康熙火氣已過,也沒細看,作了朱批。詔書一發,倒也嚇得那些“假學道”、“抄文公”屁滾尿流,再也不敢造次了。這對純化文風,尊重儒學,反而起了好作用。

那天,張廷玉辦完最後一道公務,正要下值回家,卻不料馬齊老相惶恐不安走了進來,劈臉就問:

“廷玉,前宰相索額圖抓起來了,你知道嗎?”

“索相抓起來了?”張廷玉心裏大驚,臉上卻盡量不露聲色地搭訕一句,“他不是在前年就致仕隱休了嗎?”

“你忘了,去年又被皇上重新起用,還去德州侍候過皇太子養屙?”馬齊見他走出書房,朝宮門外去,心事重重地跟在後麵,總想從這位少相嘴裏套出點什麽。

“好,好。”張廷玉頭也不回地撂下馬齊,掩飾著內心的慌亂,朝停在宮門外的車輿走去。他怎麽不記得去年的重新起用呢?禍即由此而起。

馬齊在後麵朝他背影呸了一聲:

“好什麽好!”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