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泄恨興文獄

皇帝南巡,留下張廷玉、佟國維和老相馬齊、陳廷敬在南書房入值,代皇帝閱處奏章,辦理日常政務。一般奏折南書房大員批閱後,交六部辦理。重要奏折自然要放進“黃匣子”,待皇上回鑾批閱,更急的,則要用六百裏快馬飛報皇帝,等待諭旨。這天,南書房平安無事,該辦的都按部就班辦完了,幾員大臣快到下值時分。忽地,戴一品珊瑚頂藍翅花翎的佟國維大大咧咧邁了進來,冷冷地道:

“皇上回來了,出了大事。”

張廷玉一怔,兩位老相更是嚇得渾身哆嗦。乾隆年間就中進士,康熙十七年入值南書房,直到此次皇帝南巡前才擢為文淵閣大學士的陳廷敬,生性膽小,這陣唬得囁囁嚅嚅地連聲問:

“佟相,聖上出了什麽事?”

佟國維拿腔拿調,往太師椅上一仰,順手接過內勤小太監奉上的一杯燙茶,捏著杯蓋,不急不緩撥弄著沉浮不定的銀針茶葉,撮嘴吹著一縷縷白色熱霧,吱吱唔唔,卻是愛說不說。佟國維四十六七歲,在滿漢四宰相中不大不小:比老資格的陳廷敬、馬齊小一個輩份,比被他稱之為“新貴”的張廷玉又大了一輩。他是康熙生母佟佳氏最小的胞弟,又是現今晉封為皇後的佟佳氏的親兄弟,按輩份是康熙的小舅子,依皇家規矩不稱舅舅,就隻能稱之為“散秩大臣佟國維”了。康熙初年,他便掛了個一等侍衛的虛銜。不合因投靠權傾一時的明珠,被老相索額圖壓著,坐了冷板凳。直到十年前明珠垮台,索額圖失寵,南書房大換班,康熙才把這個小舅子擢升體仁閣大學士,讓其入值南書房。

佟國維仗著是皇親國戚,有點瞧不起兩個老家夥,竊以為兩個老相鳩占鵲巢,才讓他在冷宮裏泡了那麽些年。對張廷玉自然不敢小瞧。一代名相張英的二公子,二十八歲中進士,二十九歲入值南書房,本朝最年輕的上書房大臣。雞蛋裏包骨頭,外圓內方,學問了得,韜略滿經綸,為人又四平八穩,你就找不出一點兒毛病。皇上器重他,他佟國維就是想給他穿小鞋,也是老虎咬石蛋,無處下口。

三十出頭的張廷玉,像年輕時的父親一樣,白淨臉,身材頎長,骨架清削,不溫不火,雖著二品袍服頂戴,看上去卻仍是一介書生模樣。他始終用溫和的目光盯著傲慢自負卻又玩世不恭的佟國維,內心卻早掀起了滔天臣浪。皇上此次南巡原定兩個多月,現在不到一個月就起駕回鑾,究竟出了什麽事?一國一朝、億萬斯民係於皇帝一身,皇上出了事最小也是大事,他終於按奈不住地問:

“佟相,皇上究竟出什麽事?身為臣子理應為皇上分憂,您就直說了吧!”

“這——”佟國維感到張廷玉平靜的話語裏,暗藏“你就不為皇帝分憂”的機鋒,裝模作樣咳咳嗓子,不得不放下架子道,“皇上在太湖遭遇剌客……”

話音未落,兩位老相嚇得跌跪在地上,隻是磕頭,嘴裏咕噥著不知念些什麽。張廷玉逼近佟國維一步,凝眉驟目冷峻地道:

“天大的事,佟相為何不早說?皇上龍體無恙?”

佟國維受不了張廷玉那種口氣,好像有一座無形的山朝他壓來,卻又無從發作——這小子占著了理,他隻得狐假虎威冷冷地回說:

“聽皇後傳話說,龍體無恙,隻受了驚嚇。”

張廷玉長長鬆了口氣,扶著馬齊、陳廷敬站了起來,用商量的口吻說道:

“兩位前輩,早過了下值時間,二位請回吧。這裏由學生和佟相守值,再留一段時辰,聖上如有召見,由我們回話就行了。”

馬、陳二相走後,張廷玉枯坐案前,似在翻檢文牘,其實一個字也沒看進去。不知什麽時候,佟國維走了。重門疊幛的上書房,翹角飛簷的乾清宮,偌大的紫禁城,已籠罩在暮色的輝光裏,闐寂得像荒寺古墓。張廷玉似能聽到自己不安地急跳的心音。皇帝南巡,竟遭剌客,這是本朝未曾發生過的大事。是什麽樣的剌客,能否捕獲歸案,查出元凶?

已是掌燈時分,廷玉知道皇上是不會召見了。上了五旬的老人,經過哪場驚懼,況又千裏路途顛簸,不好好靜養幾天,怎麽會連夜來召見你呢?他站起身來,收拾好案上的奏章文牘,忐忑不安地走出宮門。

張廷玉無心回自己的府第,卻讓待在宮外的轎輿朝補子胡同高士奇的府邸走去。高士奇是個放蕩不羈的詩人、書法大家,跟張廷玉令尊交往甚篤。記得明珠遭禍的康熙二十六年,張廷玉還是個十五六歲的聰俊少年。這年十二月己巳,太皇太後崩,還在服喪之期,正巧明珠操辦五十大壽。王公大臣都前去奉賜祝壽,父親明知這是犯忌的,又不便得罪權傾朝野的明珠,便派他去應付點卯。

在觥籌交錯的豐筵上,喝酒行令,吟詩作對,有人出了一聯:

水部失火,金司空大興土木;

在坐袞袞諸公,都是詩對高手。但對子出得絕,內含五行,給應對出了難題。大學士徐乾學、高士奇冥思苦想也一時口塞。正巧納蘭明珠前來敬酒,看滿桌袍服頂戴中,竟坐著一聰角少年,遂問道:

“這是誰家公子,倒是一表人才。”

“天下英才全收明相轂中,卻不料也有遺珠。”高士奇說話一向嘻裏哈啦,“大學士張桐城張中堂的二公子,明相竟不認識?他可是小有名氣的少年才子。”

納蘭明珠啊了一聲,對張英的以桃代李似有不滿。旁邊諸臣卻起哄了,一齊聳恿:

“張公子,既是少年才子,何不把下聯對來?”

少年儒雅的張廷玉,靦腆地微微一笑道:

“學生獻醜了,還請各位大人見諒。”

“各位大人”屏聲靜氣肅聽時,你道這少年才子說出什麽樣的下聯:

北人南相,中書令什麽東西。

滿堂哄然大笑。但笑過以後,有人變臉,啃出了其中的骨頭:“這小子不是罵倒一槽人嗎?”碰巧都察禦史郭琇郎不郎秀不秀闖了進來,明珠正要上去迎接,郭大老爺卻從馬蹄袖裏抽出幾張紙,不陰不陽地當眾念道:

郭琇奏請拿問明珠貪賄壞法結黨營私盅國病民折臣郭琇跪奏:查我朝

上書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太保明珠,自康熙十四年入閣參讚朝務,屢

蒙聖恩,委以不次之任,寄以彌高之望,本應勤慎恭肅,儉德愛民,忠誠

事主以圖仰報萬一,該員……

原來卻是參劾明珠的奏折,在坐諸公沒一個不驚得目瞪口呆,就連不可一世的明珠也愣在原地,臉色由紅變白再由白泛紫。就連與明珠作對的索額圖,也被天不怕地不怕的都察禦史的突然襲擊弄昏,想不明白是該暗自高興,還是害怕。郭禦史的彈劾像排陣火炮,攪天而來,不僅宰相明珠,就連大學士高士奇、餘國柱和王鴻緒之流,也一鍋燴了。奏折語氣越來越殺氣騰騰:

總之明珠、高士奇等,豺狼其性、蛇蠍其心、鬼蜮其形。畏勢者既

觀望而不敢言,趨勢者複擁戴而不肖言。臣若不言,有負聖恩。故不避

嫌怨,請立賜罷斥,明正典刑,則天下幸甚!

沒人再去理睬廷玉小子對聯的出言不遜,誰都明白,郭琇的彈劾若沒人撐腰,就是長三個腦袋也不夠砍的。袞袞諸公一忽兒作鳥獸散,溜了九成。

張廷玉目睹了此次倒相事件,見識了父親所在官場爭鬥的嚴酷。難怪父親早就不願為官,身為宰相,卻多次乞求皇上,賜他告病告老還鄉。他唯一的夙願是做一介布衣,做一個田舍翁。父親常情不自禁,反複吟詠陶淵明的《歸去來兮》。

兒子漸漸長大,父親在公務繁忙之餘,親自教他們兄弟四書五經,儒學鴻製。說到修身養性,不無得意地給兒子們詳細講述他自己悟道的“宅心自守”的經驗。他說,要嚴格控製自己的思想感情,不為外界誘惑動搖。廷玉中進士以後,父親並不像常見的父親那樣喜形於色,倒是把他叫進書房,十分嚴厲地教導說:

“為父不想為官,沒想到兒子免不了也要做官。幾十年混跡官場,現在告訴你一點為官之道——這是為父的近年逐步參悟的:要立於不敗之地,就得為自己建起一座行為上的方城,緊閉四門,不許榮辱、升沉、生死、得失等念頭鑽進城堡。還要有一種使自己心安的方法:就是不合理的事決不去做,後悔而要費力挽回的事決不去做,不可告人的事也決不去做,衙門中的事,財物當時點清交付,不在事前提取財物,也不留在事後交付。如此,你就能倒下就睡,吃飯也感到很香。”

不料父親乞休致仕,皇上又真把他擢撥進上書房,成為張家第二代上書房大臣。張廷玉雖然牢記父親的為官之道,倒也不像父輩謹小慎為。他飽讀孔孟儒典,具有強烈的愛民、惜民、珍民思想。他想,與其讓曆朝曆代那樣的奸臣貪相把持朝政,坑害庶民百姓,倒不如自己在皇帝身邊力所能及做些興國利民的事情。他在南書房恭勤職守,體會聖意,就為尋找這樣的機會。

轎輿一震,在高府門前放下。張廷玉收回綿綿思緒,一掀簾子,提著麒麟補子的下擺,輕捷地走了出來,直朝高府中堂闖去。高府門卒、家丁,沒一個不認識少宰相,忙不迭打躬作揖,一聲聲唱諾傳了進去:

“張少相到——”

“少相到——”

待張廷玉來到中堂,胳膊上纏著繃帶的高士奇,不修邊幅一臉倦容迎了出來,一見張廷玉,像喝了參湯,嘻哩哈啦唱諾道:

“哈吆,什麽風把張相吹來了,”又故作嚴肅地問,“莫不皇上有急召?”

“什麽相不相、召不召?”張廷玉攙扶高士奇居中落坐,反客為主地說,“看模樣老年伯也受了驚嚇,還受了傷?傷得重不重,究竟出的什麽事?”

“被瘋狗咬了一口,還留了條完屍嘛。”高士奇讓家人為廷玉上了茶水,想起那場惡夢,臉上禁不住又微微痙攣,長歎一聲改換家常口氣道:

“咳,賢侄,此次令尊大人和老夫,陪駕皇上作太湖之遊,差點惹出彌天大禍!”

“父親也去了?”張廷玉又是一驚。

“是皇帝拉去的。”

“父親他——”

“貴人天相,他沒什麽,虛驚一場。”

張廷玉不喝酒,主隨客便,二人對飲喝茶。高士奇遂把在太湖上皇帝遇蒙麵剌客的前前後後,說了個透底兒清轍,不敢遺漏哪怕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

張廷玉坐在那兒,聽得毛骨悚然,泥塑木雕。高夫子話音已落,沉寂了好一陣子,方猛醒般揣摸著問:

“剌客武藝高強,既已逃遁,似難搜捕。有沒有蛛絲馬跡,推斷那是何方所為?”

“來無蹤去無影,”高士奇搖搖頭,疲憊不堪地攤攤手,“有人看到說有顆黑痣,有撮吊毛,除此,什麽卵絲牛跡也沒有。”

張廷玉見高士奇餘悸在胸,身心憔悴,遂起身告辭,囑他好好在府內靜養,皇上那兒有他們候旨。

回到家,夫人王氏領著丫環紫桐,在二門外探望。早過了平時下值時間,晚飯端上桌,涼了又熱,熱了又涼,一個多時辰過去了,仍不見老爺回府。朝廷之事,如江南早春的天象,說變就變,夫人為他提心吊膽。直等四抬大轎吱嘎吱嘎作響進了府門,在二門內大院裏落轎,賢夫人朝夫君迎去,紫桐衝裏呼喊:

“老爺回來了,準備開飯!”

張廷玉一掀簾子走了出來,夫人挽住他的手,一看他略顯蒼白嚴峻的麵容,關切地問道:

“怎麽回來晚了?沒事吧!”

“沒事。”廷玉見到家人,立即恢複了往日和藹親切的笑容,這也是從父親那兒學來的:外麵的事情最煩心,也不在家人麵前表露,做到吃得好,睡得香。走進中堂,紫桐為老爺寬下袍服,頂戴、朝靴,換上寬鬆舒適的皂布長褂。進盥洗室淨了手,來到花廳早已備齊的餐桌前,廷玉先從乳母那邊拉過五歲的三兒子若渟親了親,小寶貝紅蘋果似的臉蛋,長得活潑可愛。他情不自禁高舉著,一拋一拋逗耍著玩樂。一會兒,王氏把若渟拉了過去,交給乳母,雙雙坐下用飯,一家子其樂融融。

夫人王氏,乃當今領一代詩壇風騷的大詩人、刑部尚書王士禎的女兒。他們的婚事,就是在父親這所居住過幾十年的宰相府辦的。廷玉四兄弟都出生在此。廷玉是老二,字衡臣;長兄廷瓚,字卣臣,康熙十八年進士,翰林院編修,官至少詹事。老三廷璐,字寶臣,五十七年進士,殿試一甲第二名,榜眼,後授編修,入值南書房,遷侍講學士,曾兩督江蘇學政。老四廷瑑,字桓臣,雍正元年進士出身,自編修官至工部侍郎,講官。乾隆九年改補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乾隆三十九年,卒,終年八十四。乾隆謂眾臣曰:“張廷瑑兄弟皆舊臣賢者,今盡蔫,安可得也。”竟歎息良久。

張廷玉大兒子若靄,康熙三十年生,有了十二歲;二兒子若澄,康熙三十四年生,現年八歲。張廷玉和幾個兄弟的兒子,又大都中進士。自張英始,以科第世其家,四世皆為翰林講官——這都是後話。

卻說自從父親張英致仕歸故,少年宰相張廷玉便搬進了這原屬前明頤親王王府的宰相府。原府第占地十餘頃,父親是個清官,沒那麽多銀錢來修葺,撥出去一部份。廷玉搬來以後,又把西邊的園子劃了出去,隻留正門、中堂以及東麵三十多間房屋、四進兩列的四合院,外加東側靠裏有池塘、假山、亭榭的後花園,緊緊湊湊剛好合用,家仆丫頭也隻留三十多人。

張廷玉入閣之初,朝廷要撥銀對宰相府進行修葺,廷玉不允,他要保留原貌,以便時刻記住乃父的教誨。在這間當作起居餐室的花廳裏,唯一奢華的擺設,是父親經常把玩的一座太湖石盆景、一套“宮僚雅集杯”,還有正牆懸掛的《秋山圖》。

此外,一無長物。他無暇像前宰相明珠,也不像同朝宰相佟國維,千方百計去搜集古玩字畫;甚至也不如父親在公暇之餘,有“宮僚雅集杯”臨風把盞賦詩的雅興。他太忙了。每日在朝廷應對皇上的召見,有看不完的朱批、朱諭、奏折、各部各府呈文,有起草不完的代擬皇帝的詔書、製命、皇榜。何況,每晚回到家,還要寫他的《朝野雜記》,把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紀錄下來,以便日後翻查。

張廷玉放下碗筷,紫桐侍候著洗了手臉,泡了泡腳,便朝書房走去。這是慣例,不到夜深甚至子夜,老爺是不會安寢的,夫人也不加攔阻,隻留下聰明伶俐的紫桐守在書房,等待老爺使喚。她和乳母抱著已在懷裏安睡的小寶貝若渟,回上房去了。

在書案前坐了下來,張廷玉翻開那本厚厚徽州生宣裝訂成的雜記本,前麵整頁整頁都用蠅頭鍾王小楷,記滿朝野雜事。翻到空白處,善解人意的紫桐已把徽墨碾好,尚古齋狼毫小楷筆遞了過來。廷玉接過筆,探向硯池,筆尖幹涸了,硬硬的濡墨不上。紫桐接過,筆尖伸進櫻桃小嘴,用珍珠白細細魚牙咬咬,濡濕,再遞了過來。張廷玉接過筆,瞅紫桐一眼,撅嘴一笑道:

“看你,快去洗洗。”

紫桐走後,麵對那白白的紙頁,張廷玉幾次舉筆,卻落不下來,不知該寫什麽。他腦瓜裏突然像抽去了思想的葫蘆瓢,空空蕩蕩。皇帝在江南遭遇剌客,這樁事太嚴重,太不可思議了。是何方魔怪敢在光天化日下行剌皇上?還是民間反清複明的那股勢力?難道還是在京城鬧過一陣子的所謂“朱三太子”之亂?“朱三太了”流落到江南,不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假太子楊起隆淩遲處死了嗎?皇上登基以來,尊孔,推崇儒學,為招攬流失民間的漢儒特開博學鴻詞科,第一次南巡專程去江寧祭奠明陵,這一切都是非常聖明之舉,對緩和滿漢民族矛盾起到了撥一兩勝千斤的作用。應當說,滿漢之爭已不是問題了。大清入關立朝都六十年了。那又是何方勢力鋌而走險,收買殺手行剌皇上呢?蒙麵人竟敢獨闖警衛森嚴的禦船,他幾乎可以肯定,決不會是個人挾報私仇!

當今皇上剛愎自信,恩威並施,就為鞏固先皇基業,以傳萬世,現在竟有人行剌於他,其震怒是可想而知的。張廷玉怕的是皇上在盛怒之下,風聲鶴戾,又要在朝廷內外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製造無端冤案,株連各方無辜,把好端端的太平盛世,重新陷進動亂不安,而無暇顧及治河興農利及生民的大事。

想到此,張廷玉霍地站立起來,踱到窗前,驀然想起《文文山集》中的一首詩:

悠悠成敗百年中,

笑看柯山局未終。

金馬勝遊成陽雨,

銅駝遺恨付西東。

黑頭爾自誇江總,

冷齒人能說褚公。

龍首黃扉成一夢,

夢回何麵見江東。

狀元宰相,不能蔭庇子孫,夢炎以降元殺文宰相,甚至掘墳燔骨,如此冤冤相報,何以了了。想起文天祥這首詩,張廷玉百感交集,渾身一涼——

斯時,紫桐輕輕把一件灰鼠皮大氅披在他身上,拉拉他的手道:

“老爺,夜深了,寒氣重,奴婢侍候爺去安歇吧!”

他一回頭,詫異地問:

“唔,紫桐,你還在這裏?”

“夫人要奴婢在這裏侍候老爺。”

“你去吧!”張廷玉揮揮手。

“不行,”紫桐把身子靠了過來,嬌嗔地說,“夫人要奴婢侍候老爺睡覺。”

“要你跟老爺睡覺?”他大吃一驚。

“是呀!”紫桐點點頭,模仿著夫人口氣,“夫人說,別家的老爺,過了而立之年,早已是三妻四妾。我家老爺隻知忙朝廷的事,為皇上操心,如今沒納一個妾,也真虧待了老爺。夫人又懷孕了,所以就叫奴婢……”

“夫人懷孕了?”張廷玉又是一喜。

“都四個月了。”紫桐說,“老爺您忙得昏天黑地,每晚一上床夫人睡沉了,早起醒來,您又上朝了,都沒功夫把喜事兒告訴您呢。”

紫桐能言善語,風姿綽約,楚楚動人。張廷玉不由得多瞧了她一眼。丫頭還隻十六七歲,長得冰肌玉潔,如花似水。要納為妾不是不可以,但眼下皇帝震怒,朝局莫測,有太多煩心之事要他考慮,哪有閑心來拈花惹草,兒女情長呢?他焦躁地向紫桐擺下手道:

“你走吧,下次再說。”

紫桐怏怏地走了,壓根兒不知道老爺說的,是哪樁事“下次再說”。

張廷玉自然歡喜,夫人又懷孕了,又一個傻小子或乖女兒將降臨人世。然而,正是為了將要降臨的“傻小子”“乖女兒”和普天下億萬庶民百姓,能過上安安穩穩的日子,朝廷需要穩定,天下必須安定。

他在書房裏困獸般走過來,走過去,恨不得東方立即大亮,立即上朝,慷慨進言熄滅皇上心中的怒火,然後再向皇上獻出安邦定國之策。

第二天,皇帝沒有上朝,也沒召見內外大臣。朝廷內外、街頭巷尾,議論紛紛,謠言四起。一早,乾清門外等待朝見的大臣,三五成群,交頭接耳,如喪考妣。顯然,皇帝南巡遇剌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

日上三竿,大太監李德全出來宣旨:

“今日皇上不上朝,請回!”

眾人已經散去,張廷玉心事重重邁著方步踱進南書房,坐著發呆。老相馬齊和陳廷敬在切切私語:

“皇上是否龍體欠安,要不要遞牌子進去瞧瞧?”

“皇上一驚一怒,正在火頭上……”

佟國維耳尖,聽到兩位老相的私議,大大咧咧地道:“沒事。皇上正在皇後的坤寧宮裏靜憩。”

正於國舅爺所說,康熙回鑾後,哪兒也沒有去,就呆在皇後的坤寧宮。曾經叱嚓風雲的玄燁,年過五十,便有了幾分膽怯心虛,沒有當年挽弓射猛虎的豪氣兒了。再經太湖上這場驚嚇,他覺得隻有偎依在皇後的懷裏才能安然入夢。也許,人越老越依戀女人,這種依戀與血氣過旺的青壯年不同,不定是情欲的渴求,也不為男歡女愛一場,消除性欲的塊壘。老小老小,老頭子躺在女人懷裏,像嬰兒躺在母親懷裏一般,為的感到安全。

佟佳皇後比康熙小近二十歲,正是女人最成熟豐潤的時候。康熙愛這位皇後,勝過宮裏三十多個嬪妃。康熙二十九年,皇後的兄弟佟國綱,隨禦駕西征葛爾丹,在烏蘭布通一役,中彈身亡,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躺在如此血肉連體的女人懷裏,還不安全嗎?

睡夢裏,康熙突然大叫一聲,驚坐起來。皇後掀開暖被赤裸著身子,立即將他摟在懷裏,連聲喚著:

“皇上,皇上——”

康熙一頭冷汗,僵直地坐在龍床上。佟佳皇後幫他揩去汗珠,仍緊緊摟抱著道:

“皇上,受驚了,您是做夢?”

“沒事,你睡吧。”康熙推被下床,到了外廳,輪值的太監、宮女,服侍皇上著了便服,戴上金絲繡龍便帽。在太監們前呼後擁下,自蒼震門出來,入居景仁宮。這時天才微微發亮。

夢中出現西征葛爾丹,有人妄圖把他餓死渴死在沙漠瀚海的情景,使康熙心裏焦躁不安。那次年羹堯先斬後奏了陝西巡撫葛禮,終把糧草押運到兵營,救了皇帝和數萬將士的性命,過後他也曾想過:一個葛禮,要沒有朝廷親王大臣撐腰,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抗旨扣糧呢?事後嚴飭刑部、都察院查處,也沒查出結果,徒然處死了一批無足輕重的瀆官。

康熙斜倚在軟榻上,聯想到太湖的剌客,心中突然一緊:是不是根子都在朕的身邊,在那覬覦朕的寶座的阿哥、親王身上呢?他知道自己生了太多的兒子,在冊的就有洋洋三十六個皇子。有的壓根就分辨不清,認他們不全。是不是其中有某個孽子,想效法隋煬帝弑君篡位呢?如果真是這樣,大清江山就要斷送在這些逆子貳臣手裏了,金殿玉階將血流成河……

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照亮了玉階。康熙來到庭院邁步,麻木的腦袋在暖陽下漸漸鬆弛,有了活力。他不相信他的兒子們當中有楊廣那樣的孽種報應,也許葛禮受死正於他所說,僅僅是驛馬傳遞軍機之誤的巧合,也許太湖剌客不過是“朱三太子”殘孽的孤注一擲,根本用不著草木皆兵,疑神疑鬼。

“嗯,如此倒好。”他又回到殿內,端坐龍案翻閱那些未及“禦覽”、“禦批”的黃匣子裏的各部、各府奏折。翻著翻著,突然眼睛一亮,在浙江總督、巡撫和刑部的密折上,龍飛鳳舞作了“朱批”,然後倏地站了起來,朝候在外室的李德全大喝一聲:

“起駕乾清宮!”

李大太監一聲唱諾:

“皇上起駕乾清宮——”

這像山穀回聲,經過重門迭嶂,一聲聲向外傳遞,直傳到在朝堂外候了三天的親王、大臣們的耳鼓裏。

張廷玉第一個感到振奮、興慰:“皇帝終於臨朝了。”他和諸相、王爺、各部大臣魚貫登上玉階,走進大殿。像一股颶風刮倒衰草,啪啪啪一甩馬蹄袖,齊刷刷跪伏在龍案前的地麵上,齊聲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也許康熙內心的餘火未熄,但臉色非常平靜。他一一掃視著跪在下麵的群臣,久未吱聲。

老相馬齊見無動靜,又不敢抬頭,遂一次又一次磕頭觸地,稟奏道:

“老臣馬齊,恭請皇上聖安。臣驚聞皇帝南巡,在太湖遇險,日夜不安,唯皇上洪福齊天,毫發未損,此乃天下之大幸,臣民之萬幸也。”

康熙站了起來,步下禦座,邊走邊說道:

“馬齊平身,眾卿平身。朕不是好好地回來了,站在你們麵前?前明殘孽,跳梁小醜,也想行剌於朕,動搖大清江山,那不是燈蛾撲火,螳臂擋車?”重又踱回寶座,高聲宣旨,“衡臣代朕擬旨:駐江寧旗營都統鄂倫岱,護駕有功,著襲一等公、授散秩大臣,複領侍衛內大臣;高士奇護駕有功,命致仕回籍,加少保銜。”

張廷玉出列叩首道:

“臣領旨。”

“刑部尚書王士禎聽旨!”康熙續說道,“浙江總督、巡撫均有密折,湖州前明餘孽莊廷龍,編刻反書,煽惑反清複明謬毒,罪大惡極,十惡不赦。即著刑部派員嚴查,凡編撰、刊刻、販買此書者,格殺勿論!”

“臣,領旨!”王尚書跪下接旨,胸中撲撲蹦跳。

“衡臣,你再代朕擬詔,將莊廷龍私刻反書譏諷時政一案召示天下,給那些沽名釣譽胡編瞎抄的所謂文人學士,再敲警鍾。誰敢重蹈覆轍步其後塵,朕將嚴懲不貸。”

“臣,遵命領旨!”跪在嶽父王士禎一旁的張廷玉,再次叩首。

“有本奏本,無本退朝!”康熙一一掃視群臣,似乎想 看看他們有何反應。如此殺氣騰騰,誰還敢撞木鍾?李德全見無人出班,皇帝已邁下禦座,大聲呐喊:

“退朝——”

頓了一下,再喊:

“皇上起駕回宮喏——”

康熙走過仍跪伏在那兒的張廷玉身邊,喚道:

“衡臣,隨朕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