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2章 浪跡萍蹤(8)

  去年九月,我們與長沙夫婦相約,走滇藏線進藏去拉薩,再次來到麗江。短短幾年過去,沒想到麗江悄然發生了那麽多令人難以著察,難以褒貶的變化。再也看不到四方街上納西阿媽自發的鍋莊舞了,偶爾有“職業化”的納西姑娘在那兒跳舞,但失去了“自發”的原汗原味,她們似乎在“上班”,與遊客共舞。小河旁的街巷裏,萬頭攢動,茶樓酒肆裏著納西服的“外來妹”,對歌拉客,所有店鋪生意興隆。

  古城在擴充,黑龍潭在改造,閑適的古城被遊客弄得半夜鼎沸,笙歌不歇,住在四方街附近的客棧,讓人徹夜難眠。我們住到了黑龍潭附近新開的客棧。黑龍潭旁的城東村,也在大搞開發,推土機隆隆,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我們的遊興大減,遠遠眺望著玉龍雪山,她的美麗猶在,但她的容顏似乎徐娘半老,且日日遜色。

  今年元旦剛過,我又第三次來到麗江。這次同行的有我從深圳飛來的兒子,和他的女友。兒子來麗江的次數比我還多,他的女友是第一次,頗有新鮮感。我陪兒子和他女友去過一次束河古鎮,令我失望的是,當年小巧的束河,變得令我舊跡難尋。古鎮新建了不知多少仿古建築,不知向四周擴展了多少倍。在“茶馬古道”的幌子下,青石板街上為招攬遊客的馬車、帶鞍的馬匹,來來去去,絡繹不絕,走在街巷裏,冷不丁就會踩上馬糞,絆上馬車。還要招架招攬生意的呼叫:“坐車、騎馬遊茶馬古道啊!”真是大煞風景,遊興索然。我領著兒子、他女友去追尋我記憶中最美的“九鼎龍潭”,那裏的水曾經比九寨溝的水還要清澈,醉人,然而,九鼎龍潭也難免其劫:那裏正在建造人造公園,似乎還未峻工,原來的菜地上卻如雨後春筍,樹起了不少仿古民居。龍潭的水還在,卻失去了記憶中動人的清綠與迷人的周圍景色!

  兒子和女友去登玉龍雪山,我沒有去。因為在我的記憶裏玉龍雪山已不是徐娘半老,而是人老珠黃。眼前的玉龍雪山,她動人心魄的冰峰雪嶺,幾乎已不複存在。雪線不知向上萎縮了多少倍,冰川似乎消逝,巍峨玉龍雪山上沒有了多少雪,那冰川、冰峰的光輝和嫵媚,成了遠去的記憶。我站在客棧的樓頂上,遠眺著玉龍雪山,我真為她擔心:若幹年後,玉龍雪山一旦沒有了雪,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還複存在嗎?麗江,是水造就了東巴文化,是潺潺流水的幾條小河,打扮出古城獨有的迷人風光。那次地震,黑龍潭三天三夜不再流水,河水斷流,對納西人是毀滅性的,地獄般的記憶!倘若玉龍雪山不再有雪,黑龍潭的暴泉還能湧出一滴水嗎?縱然有地下暗河,千萬裏之外的北冰洋的水也不可能流到麗江來。黑龍潭枯竭,河水斷流,麗江古城很有可能再一次成為廢墟,那是比地震之後可以重建更悲慘的真正廢墟!

  這一次不是地震,而是比地震更可怕的“人震”!也許是全世界的“人震”對大自然的破壞,工業汙染產生的溫室氣體,使玉龍雪山也深受其害,造成雪線萎縮。

  麗江古城的過分開發,全世界的遊客無節製的湧來,麗江地區小氣候的變化,是否也在消融著玉龍雪山的肌體,使昔日壯觀的冰峰雪嶺,僅存零落的塊塊殘雪呢?

  但願我是杞人憂天,玉龍雪山那點殘存的雪,僅是雲南大旱之年帶來的極個別的特異現象。與全世界的“人震”,麗江本地的“人震”毫無關係,要是這樣,就謝天謝地了。如果萬一,有那個萬一,那就太可悲了!

  瀘沽湖紀事

  還是在麗江古城小住的半個月裏,那位在麗江住了五年的攝影家朋友彭民,父女倆便給我講了很多有關瀘沽湖摩梭人千奇百怪的“走婚”故事,還給我看了他們拍攝的攝影作品和錄像資料。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永寧溫泉摩梭人男女共浴的照片,摩梭人有兩千多年曆史的美麗,純情而又聖潔的走婚習俗、走婚文化。可惜的是,自上世紀末瀘沽湖旅遊開發以來,摩梭人的走婚開始扭曲,異化。國內外遊客紛紛衝著走婚而來,遑論男女,來到天外瑤池美麗如畫的瀘沽湖,都想浪漫一把,獲得“一夜情”的滿足。老彭的女兒秋秋說:女遊客比男遊客更容易得手,摩梭男子走婚習以為常,隻要女遊客有意,摩梭男子幾乎沒有一個會拒絕。美國女孩盧敏(中文名)、新西蘭、澳大利亞女孩,都在洛水村、裏格村走婚,一住半年;一個廣東佛山中年女遊客,把尼賽村一個小二十歲的摩梭男孩,走婚帶到佛山去了,至今未回。相比之下摩梭女孩受母係思維束縛較多,能進入傳統摩梭家屋,以至俘虜摩梭女孩的心,走婚成功的為數不多,加拿大帥哥華德、黑人小夥布朗是少有的個例。

  我們來到瀘沽湖畔的裏格村,住在摩梭家屋繽瑪客棧。先去“七斤酒吧”找老彭介紹的摩梭最漂亮的女孩二畝七斤,七斤的家屋十分清貧,七斤的妹妹通過老彭的努力,免費送到攀枝花學歌舞,七斤對“彭老師”極為感激。聽說我們是老彭的朋友,自然熱情接待。她說來瀘沽湖走婚的外國人盧敏、新西蘭、澳大利亞姑娘和黑人小夥都走了,唯一留下來的是加拿大人華德,他與裏格的娜吉走婚三年了,早幾個月還生下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在七斤的指點下,我們來到伴湖茶室,約好與華德見麵。

  向往原始,一見鍾情

  華德走了進來,一眼看去便是一個魁梧壯實很帥的小夥子。他頭戴白鴨舌帽,濃密的黑發從鴨舌帽後麵像馬尾巴拖撒在肩上,上穿灰白夾克,下著牛仔褲,蹬一雙邋遢球鞋,臉色像摩梭小夥子紅黑閃光。明白我們的來意後,他開朗爽快地用普通話一臉笑容地說:“我穿的是工作服,如今開吉普車接送遊客。”

  坐下來,不用多問,華德便作自我介紹:他1967年出生在加拿大渥太華,1989年從美國德州大學金融投資研究所畢業,學的國際金融投資。當年第一次來中國考察投資環境,便來到了瀘沽湖。1998年代表公司來昆明參加世博會,再一次來到瀘沽湖裏格村。

  “你一次再次來到瀘沽湖,是什麽吸引了你?”我尖銳地提問,“也像一般遊客那樣,是為了與摩梭姑娘走婚?”

  “不,完全不是!”華德嗬嗬大笑道,“我來完全是為瀘沽湖一塵不染的秀美山水,為原始古樸簡約的摩梭母係思維的文化,風情。大學畢業後,我在加拿大、美國的跨國公司打拚了九年,錢是賺了一些,但是大城市的擁擠、汙染和緊張的快節奏,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人際關係的複雜難處理,都令我厭倦。我本能地追求人性純樸的東西,什麽是文明,什麽是不文明,不在乎文化水平、生活方式。到了摩梭人的村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家屋間互相幫助,小孩是全村的小孩,老人受到別民族從未有過的尊敬……仿佛來到世界大同的烏托邦社會。至於走婚嘛,我第一次來聽說,那是很原始,聖潔的一種性文化。摩梭女孩擁有廣闊的性欲空間,走婚必須兩廂情願,以感情為基礎,男孩要討女孩歡心。女孩十三歲成年禮後,她擁有獨立的花房,你帶著禮物去祭了母屋的鍋莊,女孩有心送你花腰帶,然後你才可以提出走婚。一個新來乍到的外國人,怎麽可能帶著走婚的私欲來瀘沽湖呢?”

  “你是怎麽認識娜吉的?”

  “說起來非常浪漫,可算是一見鍾情吧!”華德甜蜜地回憶起來了。

  第二次來到瀘沽湖,那天一早遊湖回來,看到一個小姑娘正在湖邊刷牙,那小姑娘正是娜吉。當年還隻14歲,窈窕的身材,明眸皓齒,純美如格姆女神下凡,一下就把31歲的華德的心揪緊了。下了船,華德禮貌地邀請娜吉去一起吃飯,剛走到飯莊,正巧娜吉的阿咪(母親)過來了。華德看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阿咪得知這個外國小夥子的邀請,便索性請華德去她家吃飯。娜吉靦腆,怕羞,緊緊跟在阿咪後麵,卻一直呆呆地瞅著洋帥哥。摩梭人的母屋是外族人輕易不能進去的,華德不僅進去了,還跟娜吉母女在鍋莊前一道吃飯。阿咪仔仔細細打量洋小夥,問了他的家庭、讀書、工作,所有能想到的問題,最後丟下一句話:你可以常來家屋做客,摩梭人高興款待所有外族朋友。華德有了這句話,興奮極了,他向公司打電話,延長在瀘沽湖休假的時間。他不時帶著小禮物,去娜吉家屋,一來取悅阿咪,二來拚命追娜吉,以取得小姑娘的歡心。娜吉是摩梭害羞文化熏陶的尤物,內心喜歡華德的帥氣,熱烈,但跟他上街總是落在後麵,遠遠的。他帶她去麗江玩,在四方街看到一個納西族老奶奶腿腳不方便,她攙扶著老人送回家,一點不做作,很自然。在街上圍觀一個普米族殘疾小孩賣唱,一大群人圍坐在五花石地麵上,娜吉掏出口袋裏的零花錢遞給小孩以後,好一陣一動不動,華德偏過臉一看,她滿臉淚水……這兩樁小事給華德震動極大,看到娜吉金子般美好善良的心,他決定要跟比他小17歲的摩梭姑娘走婚,別卻紅塵,將一生交給她。

  華德與摩梭姑娘走婚嚐到了人間最美,最真的甜蜜,簡直有羽化登仙之感。但他還要回加拿大、美國處理公司事務,他把小愛人帶到珠海,讓她進英語學校補習英語,他則每個星期從加拿大、美國飛珠海一次――這大概是從摩梭有走婚曆史以來,代價最昂貴的走婚了。2001年秋天,華德了斷了公司事務,他帶著娜吉回瀘沽湖定居。

  兩種文化的交融與衝突

  晚上與華德繼續交談。我提的問題是:你與娜吉的文化、生活方式天差地別,走婚三年來相互交流有矛盾嗎?

  “矛盾,文化衝突肯定是有的!”華德直言不諱地說,“差別主要在洗澡、刷牙、如廁等等一些生活細節上。比如刷牙,我改變了她,她天天刷牙了;洗澡,她改變了我,如今我也不天天洗澡了。我來裏格定居時,給娜吉家10萬人民幣的美金,在湖邊建了棟兩層木樓,開了一家客棧,就我和娜吉經營,有時阿咪也來照看一下,賺的錢作為家屋開支。我尊重摩梭規矩住在客棧,晚上去娜吉母屋花房走婚。但我在客棧建有標準衛生間,改變了摩梭沒有衛生間(廁所)的陋習。不過,說到底還是她改變了我。”

  華德接著說起他那才出生三個月的寶貝兒子,按摩梭習俗,阿咪給小外孫取名姑蘇(小公狗之意),他給取的英文名字是克裏斯多夫。小寶貝出生在家屋祖母房,沒有去醫院,甚至連稱做阿烏的父親華德也不敢近前,一切聽從升格為祖母的阿依做主。說到這裏,華德仍耿耿於懷:“倘若做阿咪的娜吉生產時出了意外,怎麽是好?從裏格去縣城醫院,還有半天路程啊!當時我想也不敢想。”仿佛為了報複阿依的獨斷專行,孩子出生以後,華德又打破摩梭阿烏不能當人暴眾抱孩子的傳統。因為他太愛他的小寶貝了,經常抱著小姑蘇在村頭街邊玩,令摩梭老人看了瞠目結舌。摩梭的傳統是,親姐妹的孩子遠勝過自己的孩子,因為姐妹的孩子是同一母係的骨根,而自己的孩子是另一家屋的骨根。

  “假如有一天你厭倦了這裏的生活,”我一針見血地問,“你要離開瀘沽湖,那你和娜吉的孩子小克裏斯多夫怎麽辦?”

  “我不會厭倦娜吉,除非她煩我。”華德真摯地說,“我喜歡這裏的一方山水,摩梭的文化氛圍和婚姻關係,我決定來瀘沽湖定居,就打算在這裏過一輩子,割斷了與所謂文明社會的聯係。我放棄高薪,強迫自己不看報,不上網,不接觸西方人,不了解外麵的事情,像摩梭人一樣知足常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開始幫娜吉開了家客棧,如今客棧拆了要挪後重建,方案還沒最後確定,我就花錢買了輛吉普車,既送客,又兼導遊……”

  “你在中國考的駕照?”

  “駕照在加拿大就有,到麗江通過筆試就領了本地駕照。”

  “你父母兄弟同意你這樣的選擇?”

  “我父母非常開明,”華德頗自豪地道,“父母是醫生,退休以後做生意,弟弟在英國,我們自幼獨立慣了。父母知道我與娜吉有了小孩,擺滿月酒那天還打電話來表示祝賀。”

  “再冒昧地問一句:假若你們不得不分手,孩子歸誰?”

  “歸娜吉,這是摩梭人的規矩。”華德看似說得輕鬆,其實內心的衝突是極為強烈的,因為他已經把小克裏斯多夫看成他生命的一部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