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3章 心靈美文(3)

  斯時,最高一層的塔樓殿閣背後,升起淡綠的輝光,將玉宇瓊樓襯托得更加神魂莫辯,虛無縹緲。左側山峰上,光景顯現,一尊又一尊比真人還大的達摩坐禪像,自穀底直達峰頂,令人震顫不已,感歎莫名!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石罄猛烈地反複敲擊著主題曲。那不僅僅是敲打石罄,似乎高僧坐禪的巨石都在撞擊,嵩山上所有的石頭都在相互碰撞,擊打。那聲音從我們看台下的地心爆發出來,在露天舞台,山穀,山峰間回響,毀滅一切,又新生一切。

  我禁不住熱淚漣漣,隻想飲泣,隻想哭。哭宇宙的空茫,世事的無常。人生一世,譬如朝露,隻有如佛祖那樣看破塵世的浮華,生死的真諦,你才能把該放下的全都放下,一心向善,慈悲為懷,過好一生。名利,權位,金錢皆虛妄,源於貪、嗔、癡。尼采那句“愛命運”,與佛祖的頓悟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好的命運,好的命運,都要坦然接受,愛它。不愛命運,心裏必多有怨,怨而生嗔,見物生癡,都源於貪根。佛家學說近於道家,叫人大解脫。特別是在人世喧囂,傾軋不斷,朝不保夕的當今,何不留一份清心?

  心靈的震顫不止於此,從嵩山回來,我還在思考佛的,道的,儒的,以及世間各種學說所抱的人生觀。

  有了十個年輪

  《洞庭湖》文學雜誌創刊十周年了,我參預創刊並擔任主編十周年之際,寫此短文,以示紀念。

  你,象一粒生命的種子,在八百裏洞庭的沃野和楚文化積澱豐厚的黑土中,萌發,破土,長出第一片綠葉。我們這些稱之為編章的“梁園子弟”,沒日沒夜給你澆灌,剪枝。又有一大群稱之為作家、作者的“安泰”,深紮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裏象根須從那兒吸取乳汁,源源不斷地滋潤你,使你長出強勁的枝幹,婆婆的綠葉,有了第一個,第二個年輪……

  歡情易逝,周折難忘。在不知不覺和有知有覺中你創刊竟有了十周年——有了十個年輪!

  常給你賜稿,在刊物上發表了不少佳作的一位青年作家朋友,最近在為你創刊十周歲寫來的賀信中說:

  有了十個年輪,

  倒下也有了一片綠蔭。

  他是有點淡淡的“黑色幽默”情調的。有了十個年輪,退一步說,倒下去,也有了一片綠蔭。“植物的生命要從它的綠葉上顯示出來”,這是天才的但丁在《神曲》裏說過的。

  在自然界,“十年樹木”,有了十個年輪,就到了該“砍伐”的時候,盡管綠葉上還洋溢著勃勃的生機。然則,在人世間,作為一份刊物,一塊文學園地,十周歲還剛剛步入少年,剛剛進入充滿幻想和希望的多夢的歲月。對於人類來說,生存本身就是一次愜意的旅行。歌德老頭借浮士德先生的嘴說:“從生命之中創造生命,就靠生動的血液鼓足幹勁。那裏一切在活動,有所成功,弱者倒下,有為者奮勇前衝……”

  於是,我步朋友賀詞的情趣而詠和一首,忝為酬答:

  有了十個年輪,

  站著也有了一片綠蔭。

  你該象亞熱帶的榕樹,

  長出更多更大的氣根;

  以便支撐你的軀幹,

  乃至獲得永生!

  這也許僅僅是我們“梁園子弟”的一廂情願,於是我想起了誨涅的詩:

  誰要是第一次鍾情,

  盡管不中,也是個神;

  可是如果再陷情網,

  依然很不幸,那就是蠢。

  ——海涅《還鄉集》

  我們有點蠢,但不是很蠢。因為我們所鍾情的你——貌不出眾的《洞庭湖》,終於有了十個年輪,你的每一個年輪,都象一張“情網”使我們如飛蛾觸網,身陷囹圄而不能自拔;你的每一個年輪,又似一盒膠卷,一盤錄像帶,記錄了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和艱辛的曆程。有美妙的時刻,也有倒黴的瞬間。畫麵是那麽鮮明,清晰。沸騰著的活力,蹦跳著的心髒。熱的是血,冷的是鐵。充滿著勝利,歡躍和生命,也不時有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裏不和諧的叩擊聲……

  讀者諸君不會忘記:在十年前刊有峻青的“為《洞庭湖》創刊而作”的《迎春圖》的創刊號裏,一篇《深沉的記憶》,便敲開了與我刊同時問世的《小說選刊》創刊號的大門,象一顆流星劃過空際,留下了一個閃亮的記憶。從此,在這日漸欣榮的文學園地裏,一幅幅生動的畫麵呈現在讀者眼前,目不暇接:孫健忠的《菩提薩垂》,謝璞的《苦啊,嘎咯》,蔣子龍、高爾品的《三十午後……》,古華的《水酒灣紀事》、《五彩石》,莫應豐的《村裏的笑聲》,葉蔚林的《難忘的烏梅山》,陳世旭的《接風》、《浴》,瞿琮的《青年團長》,吳雪惱的《苗寨新婚夜》、《珠尼》、《那一片草莽》,蔡測海的《怪客》,劉艦平的《五哥》,何立偉的《乘客》,曉宮的《馬魂》,劉真的《淚泉》,韓少功的《近鄰》、《走出唐人街》……

  有了十個年輪,也就有了一片風景:一時間高手雲聚名家聯袂,佳作不斷,五彩繽紛。有如許士造佳釀,自備瓊漿,難怪令讀者著迷,叫一些全國性報刊、出版社刮目青睞。《小說選刊》在頭條醒目位置轉載《五彩石》,《小說月報》轉載《村裏的笑聲》、《血染山門》,《新華文摘》轉載《五彩石》,《心血釀成的蜜》等等。各種選刊、報紙先後轉載或評介了你十年來的三十多篇作品。你發表的長篇、中篇、短篇,被各地出版社作單行本或合集出版的有二十多本。你的發行量,由最初的一兩萬冊曾經猛增到五六十萬冊。

  在全國各大城市,乃至邊疆海防的書攤報亭,到處留下了你的倩影!

  有了十個年輪,你便能毫無愧疚地說:你不再是一棵孤立的樹,你成了一塊園地,一個群落。你為培養洞庭湖畔,連雲山下的本土作家殫精盡力,你成了孕育和培養本地作者的搖籃。在你的搖籃裏牙牙學語發表處女作,或在這塊園地裏練筆而後馳騁文壇的青年作家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彭見明:從你的第二個年輪起便刻下了他的名字和早期作品:《風雨牧鴨圖》、《為了—場歡喜》、《小屋·弱人》等,直至他在全國短篇小說中獲獎,你共發表他的近十篇作品。

  甘征文:自創刊伊始,便陸續發表他的《春霧》、《夢裏糊塗》,直至最近的中篇力作《小城故事》、他的花鼓戲《八品官》在全國獲獎。

  翁新華:處女作《驅魚》與創刊同步,此後陸續發表《老人夢》、《苦蟬兒》、《老人·少女·陶祖》共十餘篇作品,然後走向全國,寫出引人矚目的“三屋”係列中篇。

  吳傲君:他是文學、戲劇兩棲作家。他的中篇傳奇文學《巴陵大盜》在《洞庭湖》連載,轟動一時,全國十餘家報刊轉載,同時拍成電影。他的《喜脈案》在全國獲獎後,又陸續在本刊發表了五部傳奇文學作品。

  陳亞先:處女作《父親的葬禮》、《漂洞庭》,文筆老練,出手不凡,後終以新編曆史劇《曹操與楊修》在全國獲獎,震動文壇。

  彭東明:在你的第三個年輪上便錄下其處女作《旅伴》,接踵而來的《月夜靜悄悄》、《母親河》、《黃土地的負荷》等等,為他的佳作《故鄉》鋪平了道路。

  還有陳啟文、段華、艾湘濤、龔學仁、萬明、皮少儀、楊孟芳、劉麗萍、餘三定、馮一粟、劉讚存、宮尚達,遠大為、袁修廣、熊明、鄧成安、李純、淩輝、吳牧林、林勁鬆、羅寧、傅玲玲、王雪娥、盂大鳴、尹學德、陳木香、陳時升,吳果遲,傅治平、吳振華、歐益善、廖嶽生、餘存先、餘少華,官建華、周鍾聲、孫白生、周誌民、馮六一、吳月明、鄭述南、李丘山、蔣國鵬、王素娥……等一大批作者,從小小的《洞庭湖》雜誌,從遼闊的八百裏洞庭的肥泥沃土走了出去。如今能夠在全國各地省以上報刊發表作品的作者名單,還可以繼續列舉下去。

  一份文學刊物,既是一塊園地,一個搖籃,又是一座橋梁。無數不甘沉寂的文學青年,受藝術之神的召喚,闖進了你的園地,辛勒筆耕,藝術上不斷進步,通過你這座橋梁走向全國,或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時光的流逝不會蕩去這樣的記憶:編章部為了培養本地區的作者,在辦刊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幾乎每年都要拿出一些錢來舉辦各種筆會,創作學習班,還設立了《洞庭湖》文學獎。1981、1984年,曾經兩次組織本地40多名青年作者,去湘西張家界、海南島采風,舉辦創作班,幾乎都包括在上麵“走出去”了的名單之內。

  從創刊的那年開始,編章部便有了將重點業餘作者請進來,跟班學習的製度。每次請進來跟班學習三個月,同編章們同吃、同住、同看稿,同討論修改作品。先後跟班學習的作者有:

  劉林雄(農民)、白邦賢(工人)、郭勇<工人)、孟大鳴(工人)、吳振華(農民)、歐益善(工人)、肖輝(幹部)、李開北(教師)、尹學德(工人)、翁新華(農民)、楊憑牆(工人)、傅本全(教師)、冷述冬(教師)——

  如今,冷述冬、楊憑牆已轉幹或招幹,成為編章都工作人員。原在農村的翁新華、吳振華,都因創作成績突出而成了國家幹部或記者。原在工廠車間或基層工作的尹學德、孟大鳴、郭勇、歐益善,都因成了“筆杆子”,而受到各級領導重視,提拔到廠長辦公室,或宣傳部門編章報紙。肖輝、李開北、傅本全轉到了宣傳、文化或黨委部門工作,就是劉林雄,如今也成了個體書刊發行戶,與文藝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此看來,小小的編章部又是一座沒有文憑的學校。

  你有了十個年輪,你也就有了一大批文藝界的友人。你紮根在洞庭湖釁,你置身於嶽陽千古名城,屈子的離騷,李白、杜甫的歌吟,滕子京的名樓,範仲淹的雄文,詩耶,仙耶,儒耶,光輝璀璨的楚文化,改革開放的嶽陽城,為你招來了四方賓客——著名作家、藝術家和文化名人。你是一塊小小的園地,又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進行藝術交流的窗口。你曾經接待和組織過多少名家給本地的文學愛好者講學,舉辦文學講座和文藝座談啊!十年的六十期刊物上,十個年輪上,刻印下了多少在這裏播下了春風時雨的名家的彩照啊!

  他們又是一長串閃光的名字:

  丁玲、姚雪垠、杜鵬程、白楊、楊沫、戈壁舟、劉真、梁信、鄧友梅、劉紹棠、從維熙、蔣子龍、陳國凱、林斤瀾、汪曾棋、蔣兆和、範增、蘆獲、周良沛、巍巍、朱子奇、曾克、徐光耀、張慶田、楊潤身、申躍中……

  你有了十個年輪,你沒有忘記從你一創刊就曾經擔任過你的編委的康濯、楊沫、峻青、高纓、蔣子龍、周健明、謝璞、孫建忠……還有不是編委的“編委”:劉紹棠、任光椿、未央、譚談……他們對你的創刊、成長、發展給予了熱情的關注,通過書信對你的得失進行及時的批評指導,對你的些微成績都給以了肯定,鼓勵。康濯、劉紹棠多次為你寫書評,發表詩作;峻青為創刊號寄來了《迎春圖》,十周年又寄來了表示祝賀的題為“呼喚未來”的《雄雞圖》。其他各位都寄來了熱情洋溢的賀信,賀詞。

  十周年不算長,卻有了十個年輪。每一個年輪上都深深嵌下了市委、市政府對你健康成長的熱切關懷之情。當你創刊伊始,困難重重的時候,主要負責同誌給你撐腰,解決難題;當你有些許成績,有所創造,發展時,他們給你鼓勵,鞭策;當不健康的世風有可能侵蝕你柔弱的肌膚時,又是他們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審讀作品,高度重視刊物的整頓和編章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

  有句名言:

  愛惜衣裳要從新的時候起,愛惜名譽要從幼小時候起;

  你要指點四周風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頂;

  要象一座卓立的塔,決不因為暴風雨而傾斜……

  ——讓這些作為你的座右銘吧!

  有了十個年輪,你已經不是幼苗了。你紮根在八百裏洞庭的水鄉山寨,你要指點四周風景,匯集偉大時代的五洲風雷,僅僅爬上屋頂還不夠,你要站得高些,更高些……站在喜瑪拉雅山頂,站在昆侖山巔,“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你要努力長成鐵塔一樣的參天大樹,你在風雨雷電中才不至彎腰,不會傾斜!

  讓我們這些稱之為編章,稱之為作家、作者的有一副古道熱腸的朋友們,共同來澆灌、培植《洞庭湖)這塊園地,讓有了十個年輪,站著也有了一片綠蔭的《洞庭湖》雜誌,百年長壽,長出更健壯,更結實的年輪吧!

  (1990年初夏於梧桐山下鄉居,發表於《洞庭湖》十周年大慶紀念刊)

  酸酸的馬奶酒

  一、

  農墾兵團電視台胖子攝像、編章老郭、導遊小李和我,同乘一輛越野吉普離開奎屯,作一次遙遠而令人神往的旅行。這是農十師一位“文化人”頭頭提供的機會,路途一切都由他們安排。吉普車揚起一路沙塵一往無前朝最北的阿爾泰山進發。我們不畏艱險旅程,長途顛簸,完全是為阿爾泰山神秘魔幻大三角、為喀納斯湖傳得沸沸揚揚的“湖怪”所吸引。尼斯湖怪,冒險家沒完沒了的考察,早已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喀納斯,在蒙古語中是“峽穀中的湖”,水深達188米,長24公裏。在海拔1374米的高山冰磧湖中,傳出長達十數丈的黑色“湖怪”,一點也不為怪。那裏與尼斯湖的環境異曲同工,隻是更原始,更封閉。聯合國官員考察過後說:“人類最初的棲息地,就像未開化利用的喀納斯。”

  在枯燥難耐的長途顛簸裏,我們靠議論“湖怪”來打發時光。沙漠,戈壁……不知不覺進入我國第二大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整整一天,都在赤地千裏的沙漠戈壁中行進。偶爾,前方湧起黑褐色的山巒,接著出現連綿不斷的“磕頭機”,那是克拉瑪依大油田不倦的采油裝置。響在歌聲中傳揚天下的克拉瑪依石油城,是數百裏“磕頭機”連輟的高亢音符。夕陽西斜,到達烏爾魔鬼城,夕陽的倒影使本來鬼氣森森的魔鬼城更陰森可怖。

  第二天,進入額爾齊斯河流域的烏倫古草原,這已屬阿勒泰地區了。仿佛飛越一毛不拔的火星,重新回到綠色的地球,大草原滿眼醉心的青綠和白色的蒙古包,白雲似的羊群、彩色的牛群、馬群。到達布爾津,傾斜的大地在河穀的百裏綠蔭中,滾滾滔滔流淌著向西奔流的布爾津河,這是我國惟一流向北冰洋的大河。看不盡沿途的異域風光,沿山地公路繼續北進,高山上長滿西伯利亞區係的落葉鬆、紅鬆、雲杉、冷杉,山體越來越高大險峻。一忽兒,大斜坡下是炊煙嫋嫋與世隔絕的大盆地,想象不出那盆地的人如何與外界相通;一忽兒,大斜坡上綠草如茵,那裏有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別墅度假村,全都是丹麥童話中小巧玲瓏的小房子。不知又翻越了幾重大山,幾道大斜坡……

  天黑時分,終於到達目的地喀納斯。

  撲入眼簾的是圖爾人原木建築的一幢幢木房子,掩映在夢幻般的雲杉、冷杉樹叢中。我們下住在喀納斯艦旗驛站的小別墅,這是仿圖爾人民居式的賓館。

  路途顛昏了,一夜無話。

  二、

  第二天吃過早飯,我們從圖爾人那兒租一匹馬,便向喀納斯湖進發。穿過五公裏樹林,神秘美麗的喀納斯湖出現在眼前:鑲嵌在墨綠群峰中的湖水,碧綠如翡翠、如水晶、如鏡子,靜靜地倒映著兩旁的樹木和雪山。我們坐上快艇遊湖。喀納斯湖有六道灣,第三道灣口有一湖心小島,十分迷人。然而就在這美麗的水深188米的下麵,暗藏著恐怖的“湖怪”,湖水隨氣候變幻,有時碧綠,有時深藍,有時又成墨色,水波粼粼,閃動變幻,神鬼莫測,故喀納斯湖又稱“變色湖”。

  當然,我們在船上無福享受恐怖的刺激。於是,下午結伴去攀登湖畔高而險峻的觀魚山(據說從那裏偶然能見到湖怪的倩影)。胖子攝像氣喘噓噓將攝像機扛上山頂,拍到了中俄邊境海拔4374米的友誼峰冰帽,但沒拍攝到湖怪。

  變色湖裏有一條條十數丈長的黑色怪影,隨波聳動,但捉到鏡頭裏成了隱隱約約的波光。連專職導遊小李都說:他來喀納斯湖十數回了,還沒見過一次真正的“湖怪”。

  我想:這就是喀納斯湖怪的真正迷人之處,若輕易讓你識破廬山真麵貌,那還叫什麽湖怪呢?

  從險峻的海拔二千多米的觀魚山下來,一千多米峭岩陡壁,把我累得汗流浹背,兩條腿像篩糠直搖晃。可憐胖子攝像還扛著沉甸甸的攝像機,他與老郭落到了後麵,我與小李走到山腳,走過一段無遮無攔烈日曝曬的斜坡,頓覺饑渴難熬。忽見路旁一棵合圍古樹下,支一頂五色條紋遮陽傘,圖爾人中年婦女在那兒賣飲料。飲料桶旁有長木凳,藤躺椅。

  我急不可耐“跛”了過去,往藤椅上一躺,舒服得哼哼地道:“依得冒?米漫。”我用蹩腳維語招呼,意思是“朋友,有什麽吃的”?中年女人微笑著,捧過來一大碗微黃的桔子汁似的飲料。我問是什麽,圖爾語咕噥著,笑著。

  我捧了過來,晃晃,一股臊味衝鼻,不敢喝。旁邊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大學生模樣的姑娘,喝得津津有味地揚起臉,代替女主人熱情地解釋道:

  “這是馬奶子酒,台灣高山族也有的,頂好喝!”

  聽說是酒,還是馬奶子釀的,更不敢喝了。這時,小李也坐下,他也要了一大碗馬奶酒。

  女大學生十分開朗,她勸我喝馬奶酒,隨口問:

  “你是內地人吧!”

  我說是湖南人。她顯得格外高興且調皮地道:“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此乃人生大幸事。原來您是我爺爺的故鄉人!敢問貴姓?”

  導遊小李搶先回答,還介紹我是作家。女大學生未脫天真稚氣地瞅著我這個平地裏冒出來的“爺爺故鄉”的“作家”,自我介紹:她叫楊筠茹,是台灣中山大學的學生,差一年就要畢業,利用暑假來大陸旅遊,順便去爺爺的故鄉湖南常德“尋根問祖”。常德、嶽陽僅一水之隔,隔個洞庭湖,這才真是“他鄉遇故知”。於是我們一邊喝馬奶酒,一邊促膝長談。

  話題很快轉到台灣的敏感問題上,我問她(包括台灣大學生)對陳水扁搞“台獨”的看法。原以為她會有所顧慮,誰知她如大陸學生一樣思想“解放”,直言不諱地說台灣多數大學生和大陸去的老一輩,都反對阿扁,支持宋楚瑜。

  她滔滔不絕地說了開去,觀點極為尖銳,潑辣,還透露出一些鮮為人知的藍、綠兩黨內幕。

  我邊聽,邊嚐試著喝馬奶酒。第一口喝下去,又酸又澀,難以下咽;但吞下肚,一股涼清清的感覺立即傳遍全身,接著是從未品嚐過的異味甘甜。

  三、

  楊筠茹的爺爺,半個世紀前隨蔣先生去了台灣,帶著有家難歸和後半生的遺憾離開了人世,直到這次孫女兒將骨灰帶回故土。有幸的是爺爺一輩幸存者和父輩、楊筠茹一輩,對故土仍然懷有執著的深情,翹盼台海兩岸盡快實現和平統一。

  楊筠茹家住台北市北路某段某號,我們互留電話、住址,那以後成了忘年交。她回台北給我來過多次信,我寄過幾部新出的書給她。她說讀完研究生、博士學位,要回大陸找工作……

  然而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那天胖子攝像和編章老郭趕了上來,聽說小楊是台灣大學生,要對她的“阿扁觀點”錄像,開始她像跟我們交談時一樣毫無顧忌娓娓道來。突然她把手掌朝鏡頭一遮,笑著說:“不行,不行,你們要上電視一定要上‘馬賽克’,不然我回到台灣定要吃不了兜著走……”

  開始我沒領會“馬賽克”的含意,後來想起大陸也有對“犯罪嫌疑人”用“馬賽克”的特殊處理。心裏一酸,像嗆了一口馬奶子酒,翻腸搗肚不好受。

  有科學家來這裏十數次,拍攝到了“湖怪”,分析判斷後說,“湖怪”是一種長達十六七米的大黃魚;但當地圖爾人說:拍攝到的不是真“湖怪”,那家夥長著馬腦袋、鱷魚身,氣候驟變便出來興風作浪,是近乎牛鬼蛇神的怪獸。

  我們這次千裏迢迢而來,沒有看到湖怪,但喝到了酸酸澀澀的馬奶子酒,並無遺憾。

  永遠的洛神

  你從天上墜落,奔騰咆哮走來,你是黃河;

  你從商洛的岩峰石壁中緩緩流出,匯集甘甜的清泉而成浩蕩巨川,滋潤著河川兩岸的沃土,你是洛川。

  黃河洛川之間的邙山下,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她叫洛陽,曾經是十三朝古都。如果追溯得更遙遠一點,越過商周遺留在地下的王城,可達華夏文明的始祖伏羲時代。伏羲的女兒宓妃在洛河遊玩,不慎落水喪失了年輕嬌豔的生命,被封為洛河水神,也即洛神。

  洛神繼承了父親伏羲的智慧,母親華胥夫人的美麗動人,既為神,她不生不死永遠守望著洛陽這名勝之區。數千年來,生命停留在青春靚麗的豆蔻年華,悠遊於洛陽的青山翠嶺間,或洛川的清波綠濤之上。穿越秦漢,漢高祖劉邦創立的西漢基業,由於外戚王莽篡位,漢室行將傾覆。斯時,淪為了一介布衣的劉邦九世孫劉秀,揭竿而起,僅僅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殲滅王莽勢力,在洛陽孟津建立了東漢王朝。

  黃河南岸的孟津,是洛神父親伏羲獲得黃河龍馬馱來“河圖”之地,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這是《周易》源頭。大禹時,洛河中浮現神龜,背上馱著“洛書”,獻給大禹。禹王依此治水成功。大禹王劃天下為九州,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奠定了“河洛文明”的基石。

  洛神宓妃再一次引起世人的追捧,情男怨女的唏噓,既出偶然,又有其必然性。孔子編《詩經》,開卷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那嬌美迷人的窈窕淑女,令君子求之不得。另一首著名的《蒹葭》,那“在水一方”的清純女孩兒,更讓曆代男子消魂,輾轉難眠。洛陽的女子美而不妖,據說窈窕淑女所在的“在河之洲”,就在孟津的黃河洲頭。洲頭上蒹葭蒼蒼,秋來蘆花如雪,溯遊而上,宛在水中央。

  溯蒼蒼的蒹葭,涉如雪的蘆花,穿越黃河逝波回到東漢初年。英雄一世的劉秀,卻養了個不聽話的兒子劉莊。老爸說東,他道西,指南他走北。劉秀駕崩時想埋在洛陽北的邙山,那山有帝王之氣。他揣摩不聽話的兒子說:“朕死後埋葬在黃河邊。”黃河在北,邙山在南,說埋葬黃河邊,混蛋兒子就會將他埋到南邊的邙山。這叫正話反說。殊不知混蛋兒子最後聽了一回老爸的話,真把開國皇帝劉秀埋到了黃河岸邊。

  也許因為這一失誤,未得邙山帝王之氣,到東漢末年的獻帝劉協,竟被曹魏脅持,曹操“和平演變”,將大漢王位傳給了他兒子曹丕。

  曹操有個文采四射的兒子曹植,大哥曹丕做了魏文帝,先是奪走弟弟的戀人甄逸女,殺了曹植的兩位哥們,還想斬草除根。這才逼曹植七步成詩寫出“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 的名句。曹植撿了條小命,貶為安鄉侯(後升甄城王)。黃初四年,當他在洛陽朝見過他的兄長皇帝,心情抑鬱地返回藩地,“背伊闕,越轘丘,經通穀”,到達景山。

  已經紅日西斜,車馬勞頓,隻得停下來歇息。他在神思恍惚中,遠眺波光瀲灩的洛川。發現一個瓌姿豔逸的女子站立在對麵的山崖上。他問禦者:“你看到沒有?那是誰?竟如此美豔!”駕車的仆從回說:“那可能就是洛神,伏羲氏的女兒,因溺死於洛水而為水神。”

  於是,一部堪與屈原的《天問》、《離騷》攀肩比美的《洛神賦》,應運而生了。曹植謙虛地說他因想起宋玉的《神女賦》而作《洛神賦》,然而宋玉隻刻畫了巫山神女的外觀美,未涉及戀人雙方的感情波瀾。曹植筆下的《洛神賦》,洛神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遊龍”,光彩如秋天的菊花,青春煥發如春天的茂鬆。恍若輕雲之蔽月,飄颻似流風吹起的雪花。遠遠望去,皎潔得如太陽升朝霞。走近了細看,妖冶得如盛開的出水芙蓉,亭亭玉立綠波之上。簡直是美不勝收,目不遐接。

  這位伏羲之女宓妃,身材適中,垂肩束腰,天生麗質,不假粉飾。她雲髻修眉,唇齒鮮潤,明眸笑靨,容光煥發。加之羅衣燦爛,佩玉凝碧,明珠閃爍,裙裾拂動,更顯得“瓌姿豔逸,儀靜體閑”。美過《詩經》對衛莊公夫人莊薑的讚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也美過宋玉對東鄰女的稱道:“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接下來寫洛神天真活潑的舉止,細膩豐富的感情:她身穿鮮亮的綾羅衣衫,耳戴華美的佩玉。頭戴翡翠的飾物,身上點綴著閃閃發光的明珠。腳底踩著飾有花紋的文履,拖著薄霧般的絲綢紗裙,隱隱散發出幽蘭的清香,在山邊漫步徘徊。忽然縱身騰起,遨遊嬉戲,伸出素手采擷急流邊的芝草。我們仿佛聞到洛神走過傳來的陣陣芳香,看到她采芝水畔的天真模樣。“餘情悅其淑美兮”,難怪曹植為眼前這位美貌的女子深深打動,生出綿綿愛意。洛神也被他的愛情感動了,以至“神光離合,乍陰乍陽”,一會兒聳身輕舉,似鶴立欲飛;一會兒又悵然長嘯……

  洛神的哀吟喚來了眾神,在洛河上翩翩起舞。忽如疾飛的水鳥,在煙波水麵徘徊飄忽,行蹤不定。隻有那顧盼含情的目光,欲言還止的唇吻,在傾訴無窮的眷戀和哀怨:“恨人神之道殊兮”!

  人神之戀隔著陰陽兩界,不可能有結果啊!這隻能是西方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神聖而渺茫。

  臨到離別時,洛神還信誓旦旦:“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即指曹植)。”她終於消失在蒼茫的暮色之中,曹植悵悵地望著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駕著輕舟,溯水而上,希望能追上愛人,再次看到她的倩影。然而,煙波渺渺,長夜漫漫,徒留遺恨。天亮後,不得不“歸乎東路”了,但仍“攬騑奱以抗策”——他惆悵徘徊還是不想離去啊!

  洛神和曹植還是遠去了,正於東漢王城早就埋葬在“河洛”之間的黃土中。然而“河洛”之間的洛陽古都經過近兩千年曆史風雨的洗禮,變得越來越美!春暖花開時節,我和夫人千裏迢迢來洛陽賞牡丹,牡丹初謝,芍藥正開。雖然有些許的遺憾,但朋友陪我們來到龍門石窟,卻獲得意外補償。在龍門石窟奉先寺,看到那尊盛唐時代留下的“盧舍那”大佛,我被深深震撼了,久久吸引了,站在那兒不忍離去,不願移步。

  這是一尊凝固在岩石上的洛神,永遠的洛神,是東方的第一美女,東方的美神維納斯。龍門石窟大佛,雖有佛的衣飾,但麵相,神采,骨子裏是一個世俗的東方美人。她從宓妃走來,窈窕淑女走來,從華夏四大古典美女中走來。她是黃河東岸山西的貂蟬、西岸陝西的楊玉環完美的結合。請你停住腳步,站在凝固的洛神、世俗的大佛下,細細看吧!

  她麵容豐滿圓潤,娥眉若一彎新月,雙目寧靜含蓄,嘴角內陷,略作微笑,神態莊嚴又不失嫵媚。微凸的下巴,脖子上三條若隱若現的美女紋,鼓起卻並不唐突的胸脯,你不覺得陌生,她就生活在我們之中。是我們親愛的姐妹,是姐妹中的美人!是美女中耀眼的明星!

  洛陽人說,“盧舍那”大佛是依照美貌無比的武則天雕刻的,這自然無從考證。依我看,應當是古代雕刻工匠比照曹植筆下的洛神,四大古典美女再綜合所有東方女性之美,完成的一幅偉大石窟藝術造像。

  大佛之美,如詩如畫,是用線條、塊麵、明暗對比譜寫的又一曲《洛神賦》,永遠鐫刻在岩石上,曆經千百年風雨神采依舊。與古羅馬、古埃及最傑出的雕像相比毫不遜色,有過之而無不及。

  伏羲之女,曹植的詩魂與盛唐雕塑藝術的完美結合,為我們留下了黃河洛川的美的精靈。漫步在伊水河邊,眺望對岸東山上白居易住過的精舍,他的墳墓,耳邊又響起《長恨歌》綿綿不絕的哀怨歌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美人含恨走了!紅顏薄命的悲歌自古亦然,唱到了今天。

  紅顏禍水就更可畏了,魯迅譏諷說:“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都可以做聖賢,可惜全被女人毀掉了。商是妲己鬧亡的;周是褒姒弄壞的;秦……雖然史無明文,我們假定他因為女人,大約未必十分錯;而董卓可是的確給貂嬋害死了。”興亡毀敗怪女人,那是男人的阿Q心態。且看現今落馬的高官大吏,大都與美女有關,真能怨美女嗎?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