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0章 大西北的誘惑(4)

  張行是個一臉“笑和尚”的樸實小老頭,他親自參加過建國初的湘西剿匪,上世紀七十年代創作的《武陵山下》,是建國後湖南作家出版的第一部大部頭長篇小說。他身在軍旅,卻一直是湖南作協理事,每次理事會都在一起閑聊。偶爾去他長沙迎賓路的家,飯時吃飯,十分隨便。

  這次在蘭州異地重逢,交談至午夜。白蘭瓜比哈密瓜、西瓜都好吃,甜透心脾。他說四十年代美國國務卿華萊士訪華,特地來蘭州看望同在美國讀過博士學位的同學,這同學是甘肅省建設廳長。臨行前寫信問同學要送點什麽,建設廳長說,希望帶一些最好的草種、瓜種,於是華萊士帶來了加利福尼亞草種、甜瓜種。建設廳長在河西走廊大力推廣美國草種的同時,請專人試種加利福尼亞甜瓜。

  這瓜生長得很好,水汪汪的,味道極甜,取名“華萊士瓜”。省長吃了瓜,連連讚歎,問是什麽瓜?說出瓜的名字以後,省長不以為然地道:在中國種的瓜,叫什麽華萊士?這瓜皮兒又白又薄,瓜瓤是藍色,蘭州出產的白皮藍瓤瓜,就叫白蘭瓜吧。此後,白蘭瓜成了蘭州蜚聲大西北的名特產品。

  翌日,張行陪同去甘肅省作協、《飛天》雜誌作過禮節性拜訪,蘭州軍區宣傳部副處長蔡世平提著蘋果來賓館,一見麵便喊“羅老師”,我還“懵”在那兒。他說是湘陰人,參軍前參加過縣裏的創作班,聽過我的“課”。在新疆米泉當兵,繼續業餘創作,他把一本參加寫作裝幀極為精美的《邊塞古今》送給我,於是我們一見如故。

  當晚,張行、小蔡陪我們乘專車遊覽皋蘭山,觀賞蘭州燈火,夜景。小蔡知識麵廣,他說海拔2300米的皋蘭山,曆史上曾遍布原始森林,霍去病在皋蘭山駐軍,開鑿岩洞引山泉,如今留有五泉山公園之稱。抗日時期,蔣介石來過一次蘭州,見滿目荒山禿嶺,將省府官員召來,訓斥道:我將撥專款來蘭州造林,誰敢貪汙挪用,格殺勿論。

  後來用那筆款子,在對河白塔山營造大片中山林、正中林……大躍進年代,那片林子毀了。時過境遷,如今從山頂五龍閣俯視山下,數十裏蘭州城如一條火龍,燈火如繁星,如天河,明滅縹緲,恍若有顛倒乾坤之感。

  接下去兩天,張行、小蔡陪同我們遊白塔山公園、沿濱河路綠色長廊欣賞黃河雄姿、水車園、黃河母親雕像、黃河中山大橋、引黃入秦工程、西關清真寺等景點。

  晚上在一起吃白蘭瓜消暑,談創作,論作品,每一句話語裏都浸透著濃濃的鄉情友情。

  想不到,那次在蘭州一別之後第二年,小蔡從部隊轉業回到湖南,在嶽陽安家,我們成了經常見麵的朋友。

  塔爾寺辯經

  同是中國人卻一句話也聽不懂;明明一句話也聽不懂,卻硬要賴在這兒聽下去——仿佛覺得:在大經堂前坪裏席地而坐的那一百多名披紅袈裟的藏族喇嘛,他們激動地揮舞著手裏的黃絨僧帽,震天價響地拍著巴掌,甚而至於拳腳並用,高吼低跳,聲嘶力竭,唾沫橫飛地嗚哩哇啦,爭論對吵,雖不能言傳卻能意會:他們爭論的乃是人類世世代代爭論不休,永無結論而又必須找到結論的問題,使你欲罷不能,欲聽不得,久久不能離去。

  這便是在青海省佛教聖地塔爾寺,我們見到的既神秘古老而又耐人尋味的辯經場麵。因為張行給青海省作協來過電話,我走下火車,青海省文聯副主席、我在全國四次文代會上認識的作家朋友、省文聯副主席陳士廉,作協主席、湖南老鄉詩人朱奇,《青海湖》副主編張昌燦等人就候在外麵。朱奇老兄熱情周到的安排,令人感動。

  第二天上午開過茶話會,下午便由張昌燦等人陪同,驅車26公裏,去參觀著名的塔爾寺。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善規派創始人、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宗喀巴的誕生地。沿湟水河穀,行車半個來小時,到達金瓦輝煌,佛塔如林,法幢綽綽的塔爾寺。

  宗喀巴創立的“黃教”擊敗“紅教”而成為西藏的執政教派,此後形成達賴、班禪兩大活佛的轉世延續製度。作為黃教最重要的寺院,塔爾寺如阿房宮依山環抱,彌漫在嘉樹四合的翠穀裏,建築麵積達36萬平米。擁有28個金瓦殿,大經堂、印經院、習神舞院、顯密經院、醫明經院、活佛院,加上無數金頂寶瓶的佛塔、時輪塔,組成了一個佛的世界,佛的社會,佛的西方聖土。

  在佛界中穿行徜徉,留連忘返。走出精美絕倫的上酥油花院的藝術殿堂,已紅日西垂,迤邐來到金碧輝煌的大經堂。斯時,隻見身披袈裟頭戴黃帽的喇嘛,三三兩兩,老老少少,從各院各殿走了過來。我們猜想可能是要做晚課了,為一睹豐采,征得老張和司機同意,決定推遲打道回府的時間。

  一會兒,大經堂前坪裏,早聚集了上百名喇嘛,分組席地坐在石階下的青磚地上,其中,有一組十三四歲的小喇嘛最為惹目。石階上正中擺一把黃緞子覆蓋的法椅,法椅兩邊,坐著二十多位年長的高僧。法椅空著,等待活佛的到來。這時,一位腰佩四方紅巾硬殼牌的值日喇嘛,從經堂走了出來。走下台階,繞著坐成馬蹄形的隊列,若無其事地走過來走過去。驀地,從小喇嘛隊列裏,發出一陣高過一陣的“喴——喂——”尖嘯聲,圍觀的我們和外國人,誤以為娃娃喇嘛等活佛膩了,不守規矩地故意發出陣陣怪叫。

  誰知尖嘯聲一組一組傳遞過去,又一組一組傳遞過來,就好像中學生集會前拉歌一樣。伴隨著尖銳的尾音,一組組喇嘛同步合拍地取下黃僧帽,高甩著。這是什麽講究?身旁一位藏族老爹,見我一臉疑惑,嘿嘿笑著說:

  “沙哥,沙哥,楊米沙哥……”(好,好,非常好)

  那高昂,粗獷,充滿原始生命活力的嗥叫停息後,每一組喇嘛中都有一名爭強好勝的年輕喇嘛,像雄鷹似地彈跳起來,站在馬蹄形隊列的中心,麵對他所選定的一名或幾名對手,嗚哩哇啦地叫喊。我不懂藏語,那些嗚哩哇啦在我聽來快似急風暴雨,喊叫的一方邊叫邊使勁拍巴掌,既激動又凶狠。應戰的一方也不示弱,明顯分成了勢不兩立的兩派,相互對喊,對叫,對斥。拍掌——準確地說是“搓掌”,拍下去時狠狠向對方“搓”去,個個脖子上青筋直暴,唾沫橫飛,目無法度,恣肆嬉罵……我打著手勢問藏族老爹,老爹比比劃劃,憋了老半天才說出幾個字:“辯經……這是辯經……爭論……”

  老爹說完,雙手合十高舉過頭頂,一頓,降齊額頭,再一頓,開始他的又一輪長跪長拜。出家人在爭論什麽?為什麽要爭論?老爹立起身後,結結巴巴地說道:“唔也說不清,總之是有意思的……爭論佛祖傳下來的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是有意思的……”

  告別了塔爾寺,那些生龍活虎的年輕喇嘛們的辯經場麵,久久地浮現在我的麵前。我雖然始終聽不懂他們爭論的話語,不知道他們辯論的究竟是些什麽問題。但是,年輕喇嘛們自由辯論的熱烈氛圍,敢於向佛祖直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挑戰的勇氣,是令人欽佩的!

  也許,這就是宗喀巴宗教改革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格魯派源遠流長常盛不衰的原因。

  日月山幽思

  你怎麽能夠想象,從西安出發,經蘭州到西寧,坐火車也就一天多路程,如果乘飛機不過彈指一揮間的事,而她乘坐一匹棗紅膘馬,在送親的大臣和浩浩蕩蕩的“陪嫁”的姑娘、工匠的塵土飛揚的隊列裏,卻迤邐走了三個多月,才來到當年稱之為“湟中”的西寧。你在《青海湖》主編劉若筠、編章唐娟等陪同下,驅車來到 “尼瑪達娃”,不過兩個多小時,而她和她龐大的送親隊伍,又走了近十天。

  藏語稱“尼瑪達娃”,蒙語稱“納喇薩喇”的地方,是海拔超過四千米的祁連山支脈,有兩座赭紅色岩石裸露的圓錐形山峰,像在唐皇宮保養得極好的她的挺拔紅潤的豐乳,在她到來之前,這兩座“乳峰”俗稱赤嶺。

  如今在兩座乳峰之間深深的乳溝裏,修築了一條盤旋而上穿溝而過的柏油公路;而她到來時的一千三百多年前,這裏還是一條灰撲撲的土路,西漢將軍趙充國在湟水穀地屯田的時候,是絲綢之路羌中道,她讓這裏後世改名為“唐蕃古道”。

  那是她和丈夫鬆讚幹布都死後幾十年,唐蕃重新開戰,公元734年,唐與吐蕃遣使在此劃界立碑,定點進行茶馬交易,並正式確定其為邊防關隘,修築過頗具盛名的石寶城,並留下了許多文化勝景。

  而她到來的時候,什麽都沒有,隻有兩座光禿禿的赭紅色石頭山,像她養在深宮人未識的大唐公主紅潤豐滿的乳房。在她稚嫩的肩膀上,重擔了太重太重的道義:父王叫她一個未出過宮門一步的公主,去一個封閉的不為世人所知的藏族地方“和蕃”。就像漢元帝讓王昭君去匈奴“和親”一樣,唐太宗李世民深諳“女人外交”,他先後讓宗室女文成公主、弘化公主承擔“和蕃”的重任。她雖然太過年輕,最多十五六歲,卻很有頭腦,在她數百馬匹馱載的嫁妝裏,除了金銀器皿、絲絹織品、營造工技,還有醫藥書籍和技藝嫻熟的工匠。

  然而,最有頭腦,她畢竟是個情感豐富的女孩,離開當時世間最繁華的長安城,一步三回頭,穿過荒漠戈壁,來到人煙稀少的高原,大漠孤煙鳴羌笛,長安不見使人愁。她登上兩座乳峰中的一座,展目西望,再回頭東顧,禁住淚水漣漣。這裏是自然地理上劃分外流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線,山之東是肥沃的湟水河穀農耕區,山之西是青海湖盆地草原放牧區。

  登上唐蕃古道的咽喉之地,她淚眼婆娑,遠望天蒼蒼,路茫茫,滿眼起伏如浪的無盡衰草荒原。她禁不住思緒萬千,把父皇和皇後賜給她的“日月寶鏡”來照,寶鏡中出現了“八水繞長安”的美景和宮中的繁華。

  啊,美好的少女時代過去了,她毅然將日月寶鏡拋擲山下,踏上了西行之途。後人為紀念這位襟懷高潔的大唐公主,將赤嶺改稱“日月山”。

  你走下車,撫摸著紅色山崖上陰刻的,被風雨剝蝕卻又被今人填上綠漆的“唐蕃古道”四個大字,一千三百多年的歲月仿佛並不存在,你循著文成公主熱乎乎的足跡,登上了日山、月山。日月山上四麵透風的八角亭,遠看像乳峰上突起的乳頭。你就站在乳頭上,感受一個不平凡的女人永恒的魅力:從她飽脹的乳房裏汩汩流出的乳汁,不僅滋潤了當初陌生的毫不知情的藏族文化,滋潤了丈夫鬆讚幹布的心田,而且滋潤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今天,她的乳汁還在滋潤藏漢文化和睦的水乳交融的大家庭。

  啊,日月山,你是文成公主兩肩托起的豐碑!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