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9章 大西北的誘惑(3)

  車過阿什圖,俄藉僑民陸續下車,他幫助卸行李,叫馬車,十足的大好人。

  車過三岔口,上來一十七八歲神色不定的漢族姑娘,自言四川人,父母在“小海子”捕魚為生,她去喀什探望哥哥。她能說蹩腳維語,別人提問,她不看你,將臉扭向一邊,好久不吱聲,以為她根本不會回答,她卻又回答了。然而她買的票隻到錫克爾庫勒,據此有人認為她是女騙子,售票員要趕她下車。姑娘哭著說:是跟父母吵架逃出來的,身上沒錢。唯有熱合曼同情她,掏錢為她補了票。

  熱合曼說起有次在大沙漠中迷了路,差一點渴死餓死,是位沙漠老人施舍一個“珍珠瓜”給他,救了一命。所有鄉親都逃出水源枯竭的沙漠了,老人留了下來,將瓜籽種在羊塔克根部,借羊塔克紮入地層數丈深的根須吸收水分,“借藤結瓜”維持生計。熱合曼流著淚說:那老人是位聖徒。我覺得:他自己何嚐不是呢?

  塔克拉瑪幹曆險記

  喀什風情

  來到南疆最遙遠的喀什,你像走錯了地方,“偷”越國境,來到古代童話中的波斯,或阿拉伯國度。喀什文聯吳凱、艾斯克爾,熱情接待我這個來自遠方的客人。想不到《絲路》主編吳凱竟是長沙老鄉,艾斯克爾則是本地虔誠的伊斯蘭信徒。他們當天先陪我逛市容,喀什自古是維吾爾族兄弟的樂土,是絲綢之路的繁華驛站,至今偌大的城市還保留古老遺風:一色的馬賽克瓷磚鑲嵌著阿拉伯紋飾的兩層三層建築;維吾爾族人集居的街巷,高大的土坯屋連成幽深的巷道、拱門、過樓,散發出濃重的羊膻味。頭戴淺棕色頭罩,僅露出藍眼睛,黑長袍拖地的女人,在深巷裏悠閑地來去。大街上,盡是戴小花帽噴著酒氣的本地漢子,偶爾也有三五成群的漂亮維吾爾姑娘,披著五彩斑爛的頭罩。

  第二天上午,主人租一輛名為“總統車”的四輪馬車,陪我去遊覽阿巴和加墓。那是著名的香妃家族的陵墓,離城五公裏。穿過長長的林蔭大道,眼前出現具有典型伊斯蘭風格的建築群:麻紮(陵墓)、經堂、大禮拜寺、門樓和小清真寺,都極為壯觀精美。內地人來此,隻為根深蒂固的“皇帝情結”——由乾隆帝的風流引出的真假莫辨的香妃傳說。墓廬葬有阿巴和加族五代族裔,58副大小不一的綠琉璃花磚棺材,第一排右側最後那蓋有布幔的棺材中,據說就是香妃靈骨,肯定不會再散發香氣了。

  下午遊艾提尕清真寺、廣場、喀什最繁華的巴紮(商場)。規模宏大的艾提尕清真寺,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清真寺之一,是維吾爾人宗教信仰的中心。兩邊高聳入雲的宣禮塔,曆千年風雨而彌新,自盛唐至今,每逢“古爾邦”和“肉孜節”,遠方的維吾爾人乃至波斯人,都趕來這裏歡度節日。在廣場上歡跳“薩瑪”舞蹈:“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巳時。人間物類無可比,奔車輪緩旋風遲。”從廣場右邊一條小巷,朝巴紮街筒子裏走去,人山人海,幾乎水泄不通。

  街巷兩邊,流光溢彩、霓虹燈閃爍的鋪麵、攤點旁,自古在駝背上擅長貿易的維吾爾兄弟,吆喝著,叫賣土特產品、從中東、中亞進口的伊斯蘭產品。喀什的全稱是喀什噶爾,“喀什”是“玉”,“噶爾”是集散之意。著名的和田玉、孔都庫拉山的青金玉和昆侖山水晶,還有吐魯番葡萄、哈密甜瓜、庫爾勒香梨、葉城核桃、庫車脆杏、喀什石榴等等,一簍簍,成堆成山,全都在這裏集散,交流。

  我在巴紮買了一尊和田玉的小佛像、一副水晶眼鏡。令我驚奇不已的是,喀什50多家眼鏡店,竟全都是來自湖南的邵東人。由此想起左宗棠“三湘子弟遍天山”的詩句,這也叫“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吧。遠在喀什的邵東老鄉賣給我一副真水晶鏡,同時告訴我識別真假水晶鏡的小伎倆:看“錦、綿、瑕、紋”,把“四字口訣”毫無保留傳授出來,大概不怕我回湖南改行做眼鏡生意,擠他的飯碗。

  火都清涼地

  內地人把吐魯番比喻為“火都”。過去老輩子說:吐魯番的縣太爺坐在水缸裏斷案,母雞生下蛋落地就烤熟了。從南疆回來,車過百裏寸草不生,飛鳥不至滿目焦土的幹溝,便感受到吐魯番盆地一股火浪迎麵撲來。我們先去世界窪地之最的艾丁湖,那裏的湖水早被燒幹了,成了白茫茫的鹽湖。再遊火焰山,孫大聖的芭蕉扇未能奏效,烈日下金紅色山岩仍然騰著炙人的烈焰。繁盛一時的高昌古城、交河古城,成了斷垣焦壘;阿斯塔娜墓千年古屍,深埋黃沙下數丈深,也被幹熱的歲月熬成了“幹屍”。

  進入吐魯番市區,“火都”的猙獰有所收斂,一大片令人心蕩神馳的綠蔭和清涼,緩緩進入眼簾,並隨之擴大,散漫。軍旅詩人、《綠洲》編章白原在吐魯番賓館等候,駛過一條長長的葡萄搭架的翡翠大道,進入有綠琉璃塔樓、寬廣觀景平台的伊斯蘭建築的賓館,頓覺暑氣盡消,葡萄蔽天的大院裏是可愛的涼爽。入夜,明月中天,在葡萄架下看維吾爾姑娘翩翩起舞,聽《朱拉木卡姆》古調,吃甜透心的珍珠葡萄、哈密瓜,縣太爺坐水缸斷案、母雞下蛋被烤熟的傳說,全都成了無稽之談。大半生獻給了新疆的詩人用詩的語言說:

  “新疆是個好地方不是唱出來的,天山之美非言語能夠形容;明天你去葡萄溝、坎兒井看看,更能領略這裏山奇水美人更“亞克西”的真諦了。”

  葡萄溝位於城區東北十多公裏處。小車出城,便見公路兩旁和西北天際,一色鬱鬱青青在熱風中搖曳的連綿不絕的防風林帶。一般五行、十行,多至二三十米寬,總長1400公裏,吐魯番人在幹旱缺水的火洲,引來天山冰峰雪水,鍥而不舍地營林固沙,保衛家園。倘若從不毛之地的交河城、沙療所,走進綠森森涼風習習的林帶小憩、散步,在涼浸浸的渠水裏濯足,那是一種何等快意的享受。

  很快你就享受到了!

  從走進葡萄溝綠色門樓那一刻起,就仿佛進入大自然的碩大空調房。溝沿是紫褐色山體,半山腰卻是古木蕭森,山穀中央一條麻石水泥嵌鑲的寬闊大渠,引來潔淨的天山雪水,奔流不息。渠道兩邊盡是遮天蔽地一望無際的葡萄園、西瓜園、水果園。數公裏長的遊廊、葡萄架下,遊人如織,一串串欲墜的馬奶子葡萄垂在頭頂,伸手可摘。

  在這裏,先盡你把葡萄吃個飽,再論價賣。吐魯番農人的樸實無華、俠義好客由此可見一斑。謝過了葡萄溝,來到坎兒井博物館,走進那舉手高不可及、兩旁還可供遊客來去的地底下泉水滔滔,陰風砭骨的“地下長城”,你不會不被這人造工程所深深震撼!捧一掬清洌洌的地下泉水,送入幹渴的嘴唇,靈魂定會為古往今來的吐魯番人的堅忍和智慧顫栗。

  有人說是林則徐、左宗棠入疆後,將中原古代井渠、“掏拓”技術帶了過來,當地民間傳說卻更早。

  至今尚存的829條坎兒井,暗渠總長5000公裏,灌溉40餘萬畝農田、果園。坎兒井與長城、運河並列為古代三大工程,到此一遊,方知眼見不虛。

  陽關三歎

  走出敦煌機場,住進敦煌賓館,第二天懷著穆斯林朝覲麥加般虔誠的心情,驅車25公裏去舉世聞名的莫高窟,觀賞曾令張大千、常書鴻們拜倒的佛教洞窟藝術。然而脆弱的莫高窟經不住兩千年風雨,百多年洋人、國人的欺淩破壞,四百多個洞窟絕大多數關閉,能對普通遊客開放的就很少了。看了十幾個油彩斑駁的佛窟,便遊月牙泉、爬鳴沙山。心有不甘,翌日租了一輛小車,不惜代價去百公裏外探訪一個早就從地圖上被輕輕抹去的地方——陽關。陽關存在於文人墨客思古吊古的幽情中,悲涼落寞的詩情畫意裏: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王維在鹹陽送別出使安西(漠北)的朋友元二時的吟唱。“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令後世送別之人長歌當哭,頓足難離。陽關,也就成了荒涼的極限,生死的分界……我們義無反顧地頂著掉在地上如金子閃光的烈日,空氣也像烘房噝噝作響的沙原,沿著筆直無盡的黑色油光的柏油路駛向遠方。說句實話,這裏的柏油路是天下第一流的,仿佛路修成後就沒有車輛行駛過,飛奔兩個多鍾頭沒碰上一輛車。司機不用打方向盤,直到前方天際浮出一抹黑色的山脊,山頂顯現一朵朵倒扣著的銀白色花瓣,司機說:

  “那是常年積雪的阿爾金山,稍矮的叫當金山。”正朝雪峰逼近時,路邊忽地出現一泓深藍色水溝,一綹小小綠洲,車子朝左拐個大彎,在一片起伏不平的風化黃土山崖上停住。不遠處,黃土山巒上,一個凋零的危聳突兀的土堆,那就是昔日的陽關留下的惟一烽火台遺跡。

  登上陽關故壘,放眼西望,那邊是庫木塔格沙漠連著樓蘭故城、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在古人的眼裏,那就是天之頭,地之尾,怎不反複吟哦出“陽關三疊”呢?“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白居易這麽說。從陽關故壘回望,山坡下有一條幹渴的大河遺跡,河灘隆起處稱為“古董灘”,據說幸運人在那裏可以撿拾到唐瓷宋瓦、金銀珠寶,可見陽關內曾有過繁華的城邑。陽關內外是兩重天啊!

  我是剛遊曆過天山南北美麗綠洲景色的內地人,站在古董灘上,也竟不住連聲三歎:從萬米高空的飛機上俯視新疆,那綠洲,那美景,實在太少太少,少得像蒼海一粟,太平洋中幾個小小浮嶼。敦煌也好,吐魯番、喀什也罷,都不過是沙漠瀚海中一個有些綠色有些生命的標點,句號。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古人,出了陽關,鞍馬勞頓,一走十天半月,杳無人跡;有幸走出大戈壁,到了輪台、安西,哪裏能撞到一個故鄉人呢?難怪詩人要發出那樣的感歎,那樣的悲吟!時代不同了,我們是有幸的,此次新疆之行,不僅遇到了“故人”,而且結識了不少新朋友。

  白蘭瓜情

  大西北重鎮蘭州,地處我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故有“陸都心髒”之稱。蘭州軍區創作組的湖南藉軍旅作家張行,是我有二十多年交往的老朋友,他在蘭州熱情接待我們。安排在軍區西北賓館住下,立即領我們到寧臥莊。那是有假山、花圃的大院落,據說為毛澤東建有一幢小樓,因條件不太好,實際上根本沒來住過。老作家在大院裏分有一套三室一廳,愛人老鍾長期住在長沙,他一人住在這裏,孤家寡人。為迎接我們,早買好五十斤白蘭瓜、大西瓜,我們剛一落座,就端著切好的白蘭瓜、西瓜擺上茶幾,然後親自下廚發牛肉麵、開豬肉罐頭、芝麻油、桂花油,傾其所有。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