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5章 走向布達拉(11)

  後來一次休假,她和龐先生專程去過昌都佐孜寺一次,算是正式認祖歸佛。因為時間緊迫,那次雖進了西藏,但沒有去拉薩,從昌都邦達機場乘飛機返回去了。從此以後電話聯係不斷,但這次從雲南乘車進藏,她跟在上海的龐有電話來往,卻並未告訴昌都的索南尼瑪,他怎麽提前到了拉薩,還知道她一行五人,把住房都安排好了呢?

  失戀女孩的解釋,自問自答還沒說完,我們的旅遊大巴就在拉薩長途汽車北站停下了。從車肚皮下取出旅遊背包,多多叫了兩台的士,她儼然成了我們一行五人的領隊兼導遊。我們夫婦和多多乘一台車,她底氣十足地吩咐司機:

  “去大昭寺——”

  長沙姑娘的一台的士跟在後麵。有了領隊,有了索南尼瑪在大昭寺門前等著,我想起在鹽井下車後與台灣小施去找吃找車的狼狽,這陣輕鬆舒暢得渾身骨頭都酥軟了。坐在副駕駛位上的我,如新疆歌舞裏《逛新城》的老漢,兩眼應接不暇貪婪地瞅著街道兩邊,原來隻在彩色圖片裏見過的拉薩街景。一溜溜藏式建築物上,裝飾著鮮豔的藏毯似的花紋,披藏袍的藏族男女,背著旅遊包的白臉、黑臉、紅臉的洋人、內地客,熙熙攘攘,仿佛進入了迪斯尼或萬國公園。穿過布達拉廣場,晚霞鍍染如西天佛國金字塔宮、對著佛宮長跪長拜的還沒看夠,羅布林卡甩到了後麵,大昭寺到了。

  在大昭寺前廣場下了車,就見一個體格魁梧,三十幾歲一臉紅光,披紅僧袍戴黃僧帽的藏族漢子,迎著走了過來。他身後還跟著兩名小和尚,多多奔上去喊:

  “上師,上師——”她雙手合十,激動不已。

  索南尼瑪畢竟是高僧,處變不驚地雙手合十回過禮,便一手扶著佛門弟子的肩膀,平和地問:

  “都到了嗎?”

  多多回過身來,向索南尼瑪一一介紹四位旅伴。當介紹我是作家,夏青是佛家弟子時,經師上來跟我握手。我不知道是該握手還是該合十,弄得手忙腳亂。我夫人也篤信佛法,雖未皈依佛門,也算半個佛門弟子。我跟經師握過手後,她又拉著我雙手合十再次問候:

  “紮西得勒!紮西得勒……”

  索南尼瑪嘿嘿一笑回過禮,喊身後小和尚:

  “你們兩個幫著提行李,我們先去客棧安頓好,再來八角街吃夜宵。坐了一天車,肯定餓了。”

  索南尼瑪給我們訂的房間,就在大昭寺對麵巷口不遠的藏家客棧,三層樓上三間房。有衛生間、電視,鋪褥極為幹淨整潔。我們夫婦一間,長沙姑娘一間,多多住單間。我們放下行李稍稍洗漱,來到多多房裏,多多正在問:

  “上師,你怎麽知道我們有五個人?”

  “你不給我電話,”索南尼瑪意味深長地笑笑道,“就沒人給我打電話通風報信了?”

  “是龐?”

  “當然是他囉,”索南尼瑪道,“接到他的電話我就帶著弟子來拉薩。昨天他說你們明天從林芝出發,一行五人,一男四女,要不我怎麽訂房?”

  “嘻嘻,”多多洗去一路風塵,站在衛生間門口狡黠地,“我還以為真是佛祖給你托信呢。”

  “佛祖可不管俗界瑣事。”索南尼瑪回頭看到我們,催促他的女弟子,“別打扮了,羅老師一定餓了。晚飯準備好了,我們這就去八角街吃晚飯。”

  來到八角街,雖然大街上亮起了燈,但高原的傍晚天空還是白天一樣亮堂,藍天上金光四射。大街上各種膚色的遊客湧動,大昭寺前的藏民還在磕拜。索南尼瑪讓兩個弟子在藏族餐館的二樓敞篷餐廳,訂好了桌席。八人剛好一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風幹肉、奶渣糕、灌腸、燉羊肉、奶渣包子、藏式餃子、麵條,應有盡有。

  敞篷餐廳居高臨下——八角街沒有高層建築,可以俯瞰大昭寺前夜晚的燈影人流,仰望天空的朗星明月。在這樣的地方進餐,如在天宮享受瓊漿玉露。吃是次要的了,我們傾聽著索南尼瑪經師侃侃介紹藏傳佛教的深厚文化,民情風俗。從蓮花生大師從印度來到藏區弘佛,到文成公主下嫁鬆讚幹布,在遍地沙石的荒原湖沼“惹薩”建起大昭寺,才有後來的拉薩;從青海來的宗喀巴大師創立格魯派,到後來的曆代達拉、班禪兩代喇嘛轉世……索南尼瑪不虧是經師、大喇嘛,血氣方剛,知識淵博。我們吃了兩個來鍾頭,他說了兩個鍾頭。最後想到我們顛簸了一整天勞累了,熬住話頭說:

  “拉薩要看的也就是寺廟,城內城外幾十座寺廟,你們要看也看不完。這樣吧,從明天開始,我陪你們去看幾座最能代表佛教文化的重要寺廟,至於布達拉宮,留到最後朝拜吧!你們一路辛苦了,吃好了就早點去休息。”

  索南尼瑪和兩位小喇嘛,住在同一條巷子的親友家裏。第二天我們吃過早點,他們三人就來了,領我們來到大昭寺。開始沿大昭寺轉經長廊轉了一圈,寺院占地25100平方,有5座金頂,108個佛殿,轉經時藏族教民轉著經筒,唸著經文,有的還長跪長拜,狹窄的長廊裏十分擁擠,香煙繚繞,花去了好幾十分鍾。我夫人和多多、夏青極為虔誠,隻有不信佛的我和長沙假小子擠在人叢中看熱鬧。

  進入大昭寺藏青布上綴著白色佛教圖案的正門,青石板的地麵,被磕拜者的身體磨得油亮,凹凸不平。散發著酥油味的藏民,手上無一例外提著一隻小暖瓶,裏麵盛著酥油,我猜想是去佛殿上添燈油吧。門側巨大的轉經桶,車軲轆似一刻也沒有停下來過,人群擁擠但十分平靜。

  走進始建於公元647年的寺院,這座現存最輝煌的吐番時期的古老建築,處處令人驚歎,乍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的金頂,一座連著一座的佛殿,各種佛的金身塑像,鎮寺之寶的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像,還有帷幕重重的經幡、色彩鮮麗的唐卡和長明的酥油燈,營造出莊嚴迷幻的世界。

  她們禮佛,我隻算是參觀。在一處大殿一角,供著一隻白山羊,羊身上披紅掛彩,我問索南尼瑪:

  “這是什麽佛?”

  索南尼瑪又說了個傳說故事:1300年前,藏王鬆讚幹布的尼泊爾妃子赤尊公主,想在“惹薩”建一座神廟,供養她從家鄉帶來的釋迦佛祖八歲等身像。但神廟反複幾次都在建成的當天夜裏倒塌了。文成公主進藏後,精通陰陽八卦的她測出這河穀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臥,“惹薩”正是魔女的心髒,臥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匯成,要用lOOO隻白山羊馱土,在此處填湖建寺才行。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將她從長安帶來的釋迦摩尼十二歲等身像供奉於此。鬆讚幹布為了感念那些日夜馱土的白山羊,因為它們才有大昭寺,在寺廟周邊形成了居民區,這是最早的拉薩。遂吩咐工匠雕塑了這尊白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

  赤尊公主帶來的釋迦佛祖八歲等身像,後來移駐隨後建成的小昭寺,藏王的兩位妃子各得其所。

  在大昭寺花去大半天時間,下午逛街。兩位小和尚有事去了,就索南尼瑪一人陪同。晚上,他把我們帶到他下榻的地方吃晚飯。原來,這是索南尼瑪的胞弟尼康的住所,他弟弟二十四五歲,是一個標準的藏族美男子,卻剃了光頭,披一身紅僧袍,他正在拉薩佛學院進修。

  房間兩室一廳,大客廳裏地上鋪著藏毯,家具簡陋,一張矮桌,一張高桌上卻有一台大屏幕電腦。我們進去時,美男子喇嘛正在上網,從廚房走出一個“尼姑”穿著的姑娘,索南尼瑪用藏語向姑娘吩咐了一句,“尼姑”轉身從廚房端出了酥油茶和藏式點心。等我們在矮桌旁席地而坐,索南尼瑪指著下了電腦的美男子和“尼姑”說:

  “這是我家大弟索南尼康,這是阿妹。弟弟尼康在佛學院進修,阿妹在這裏照管他的生活。”

  索南尼康會說漢語,“尼姑”阿妹卻不會,我們跟佛學院的“研究生”聊天時,阿妹默默把準備好的飯菜擺上桌。在吃飯聊天時,我想探究一下佛學研究生的曆史知識和對西藏主權問題的立場。看看流亡國外的達賴對當今佛學精英有何影響,我提到曾經看過的《衛藏通誌》一書,說:

  “清王朝在西藏設有駐藏大臣,代表朝廷管理西藏,索南尼康,你怎樣看待達賴所謂的西藏主權問題?”

  “哦,這是個敏感詞匯。清乾隆年間,就發生過藏王珠爾墨特的叛亂事件。他與七世達賴爭奪政教統治權,串聯準噶爾蒙古,謀劃控製達賴,趕走駐藏大臣。當時朝廷在藏地沒有駐軍,兩位駐藏大臣及隨員隻一百多人,形勢危急。駐藏大臣決定‘先發製人,雖死猶生’,兩人設下圈套,請珠爾墨特到駐藏大臣衙門聽旨議事。珠爾墨特並不疑心勢單力孤的駐藏大臣會怎麽樣,帶人前往。一大臣假意捧出聖旨,在珠爾墨特跪下聽旨時,另一大臣揮刀將他砍倒,隨從一擁而上一頓亂棍,珠爾墨特當即斃命。叛匪隨後前來攻打駐藏大臣衙門,兩大臣和隨員死戰堅守。終因寡不敵眾,正大臣傅清多處負傷,殺死數名叛兵後以刀自刎。副大臣拉布敦則揮刀跳下樓,直殺得腸子從傷口流出滿地,最終戰死……”

  “是啊,古籍上說‘委蛇於地’,極為悲壯啊!”

  “但珠爾墨特已死,群龍無首,叛亂者隻洗劫了駐藏大臣衙門銀庫,就作鳥獸散。原在珠爾墨特控製下的七世達賴喇嘛重新掌握了政權,將珠爾墨特的黨羽捉拿歸案,或淩遲,或斬首,或絞死,西藏很快就恢複了秩序。”

  “待四川總督策楞帶兵進藏,西藏局勢已穩。”我引用《衛藏通誌》說,“乾隆指示‘此措置唐古忒(清對西藏的稱呼)一大機會也,若經理得宜,自可永遠安寧’。”

  “唔,老師記得不錯,”索南尼康連連點頭,“我也是剛讀過《衛藏通誌》。策楞進藏後製定了一係列藏政措施,使中國對西藏的控製獲得進一步加強。”

  飯後暢談至深夜,各自回去安歇,無話。

  在拉薩的第三天,索南尼瑪陪我們去拉薩郊外耿培烏孜山上的哲蚌寺。這是個名僧大佛輩出之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寺院,是格魯派六大主寺之一,與甘丹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最興盛的時候,這裏僧眾達10000人,遠遠望去,紅牆金頂的寺院,布滿了耿培烏孜山整個山坡。走進寺內最重要的建築措欽大殿,占地竟達2000平方米,由183根巨大的木柱支撐,將近有5個籃球場大。

  漫遊在哲蚌寺裏,仿佛進入佛教之城,被佛殿裏濃烈的酥油燈的酥油味,繚繞的香煙,飄拂的經幡,佛龕的重重帷幕弄得精神恍惚,不知所以,不能自己。想想吧,一世至四世達賴喇嘛都曾在這裏居住,五世達賴喇嘛在受清朝皇帝冊封,搬到布達拉宮前也在此居住。還有章嘉、敏珠爾等眾多清朝駐京大呼圖克圖也求學於此。這裏佛法的神力,佛法的尊嚴,是法外之人的凡夫俗子所能想象的嗎?

  逛了一天哲蚌寺,一路聽索南尼瑪說這裏場麵最大的僧俗同慶的雪頓節展佛——那是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拉薩城僧俗傾城而出,匯集到耿培烏孜山下,等待在山上懸掛出一副高30米、寬20米的巨大釋迦牟尼像供人們瞻仰。在晨霧縹緲中,高懸天際的大佛,籠罩在薄霧輕紗間,任人們千呼萬喚就是不露尊貴的容顏。唯有等天光出現,第一抹朝霞染紅東邊天際的時候,那佛的印紗才徐徐地卷起。香煙嫋嫋,潔白的哈達似雪蓮飄飛,人們湧向大佛,湧向神聖——

  遺憾的是,來拉薩的時候不對,我們無緣見識那在想象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莊嚴神聖了。

  接下去幾天逛街,去色拉寺和城內幾個小寺院。從昌都又來了幾位小“尼姑”,都是索南尼瑪的堂姊妹或別的親戚,一起在布達拉宮廣場攝影留念。那天去色拉寺,十幾個人包了一台車,浩浩蕩蕩,整整花了一天時間。

  色拉寺在布達拉宮北麵,海拔3千米巨石崢嶸的色拉烏孜山腳。“色拉”在藏語裏是表示“野玫瑰”,相傳建寺前漫山漫坡長滿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該寺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所建,寺前一條街賣的全是香燭和小佛像、念珠等旅遊產品,香客和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人山人海。

  走進“措欽”——也即集賢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個寺院的活動中心。措欽大殿內有四個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經書和僧侶集會的場所。措欽以下叫紮倉,即僧院,是僧侶學習佛經的場所;再下便是康村,是寺院最基層的組織,僧侶食宿和起居作息之處。

  色拉寺有3個僧院、29個康村,占地約11萬平方。寺內保存著上萬個金剛佛像,有的還是從印度、尼泊爾帶來的銅佛像。大殿和各僧院四壁保存著大量彩色壁畫原作。最著名的是大殿後麵的“馬頭明王”像,進大殿直走,過一排小殿,在煙燻火燎又被人摩挲得如墨晶石的地方,有狀如馬頭的岩石,下有黑洞,像馬頭張開了嘴巴。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