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4章 蘇聯解體前夕訪俄(4)

  走過方磚地上落滿咕咕咕的和平鴣的廣場,穿過花影扶疏,林蔭夾道,闃無人跡的長長的石子路,我們仿佛在向西伯利亞的曆史走去。俄羅斯人沿著哥薩克和獵人們踏出的足跡,來到西伯利亞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上建起了第一批古城堡、石頭教堂。走在曆史的前麵和後頭的,是不絕於耳的鐐銬聲;在通向流放地和苦役地的漫漫泥路上,走著俄羅斯傑出的啟蒙者亞·拉吉舍夫,作家菲·陀思妥耶夫斯基、尼·車爾尼雪夫斯基,直到那個曆史時代結束的掘墓人……

  我們在安加爾城參觀古羅九果夫鍾表博物館。在那幾百件鍾表藏品上,不僅凝結著鍾表——這一時間的具象的尺度的產生、發展的曆史,而且也凝結著西伯利亞乃至整個俄羅斯的曆史。古羅九果夫是位本地工程師,他窮畢生心血、精力和錢財收藏鍾表,生前他把價值連城——有的是無價可估的珍貴藏品,全部獻給了國家,開辟為博物館。

  博物館一棟平平常常古老淡雅的三層樓房,門樓旁的牆壁上嵌著一塊銅牌,上麵刻著“古羅九果夫”永垂不朽的名字。三間大展廳,四五個女工作人員。有坐在門邊簽名簿旁早到了退休年齡的老太太,也有二十多歲的講解員姑娘,還有照看貴重展品的濃妝重彩的中年女人。仿佛她們也是—部人生的女人的曆史,不過人類的、鍾表的曆史總是從蒙昧,醜陋走向文明,美好;而人生的、女人的曆史恰恰相反,倒過來走!

  在第一個展廳裏,陳列著原始簡陋的太陽鍾、水鍾、沙鍾、燃香鍾、蠟鍾……所謂太陽鍾,就是中國古代的日晷;水鍾、沙鍾,跟中國皇宮裏的銅壺滴漏如出一轍。用燃香,燃蠟來度量無影無蹤悄悄流逝的時間,東西方人類在這一點上的想象力似乎都大同小異。

  秦始皇為了消滅曆史,抹去時間在人們心靈中留下的記憶,發明了“焚書坑儒”;而後來居上的沙皇,還在用太陽鍾、水鍾、沙鍾記時的時代,就發明了“苦役”,“流放’。曆史記載著首批流放犯中一個流放犯人的情況:臨發配到西伯利亞之前“他”被割去舌頭,還挨了十二鞭子。“他”不是教會分離派教徒,也不是農民起義的首領,而是烏格裏奇城的一口警鍾!

  1591年沙皇伊凡雷帝的兒子,俄國王位的繼承人季米特裏王子被殺的那天,這口鍾被敲響,烏格裏奇的市民聽到鍾聲後聚集攏來,將凶手扔進一條臭水溝。掌權者編造出另一種說法:王子在癲癇病發作時自己撞在刀子上死的。許鄉曾對他表示同情的人被處死,數千人蓖放西伯刊亞。這口鍾如同一個同案犯,被拖曳到西伯利亞,受盡淒風苦雨的摧殘剝蝕。100年後這口鍾才獲“平反”,迎回故鄉的城市,而隨它前來的人卻永遠埋葬在西伯利亞的土地上了。

  l7世紀是鍾表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時期。這裏陳列著l7世紀初英國最早出現的機械鍾。雖然鍾體高大,粗蠻,有的鍾架、鍾座有一人多高,但總算能用恒定的鍾擺,機械齒輪的傳遞,和彈簧的驅動力來自動記錄較為準確的時間了。

  l 7世紀,還是俄羅斯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征服鄂畢河流域的西伯利亞汗國,俄羅斯的首批探索者已經在欣賞貝加爾湖美麗旖旎的風光的時候了!於是俄羅斯有了自己設計精巧,製作美麗的音樂鍾、布穀鳥鍾、自鳴報時鍾……那布穀鳥鍾腦門上栩栩如生的金屬鏤刻雕琢的布穀鳥,小眼珠能骨碌碌地轉動,仿佛它在張望陌生的世界。而鍾點一到,它放開歌喉,象真的布穀鳥發出甜潤婉轉的鳴聲,同鐺鐺鐺的報時聲相應和。

  第二個展廳將我們帶入俄國沙皇野心勃勃開疆擴土,世界各國飛躍發展的18、19世紀。那裏幾乎陳列著世界各國的豪華壁鍾、掛鍾、座鍾、雕塑鍾,微型鍾。同時還陳列著俄羅斯最早的航海鍾,便於海員攜帶的小鬧鍾、船形鍾、舵輪鍾、火車頭鍾……

  那些鍾不知記錄過多少驚濤駭浪和如歌如泣的歲月。也許齒輪磨溶了,鍾擺停滯了,鍾槌不鳴了,但是褪色的鍾臉上,無疑還凝固著那段曆史,訴說著那些日月。俄羅斯人將馬隊換成船隊,駛出白令海峽,漂行在太平洋遼闊的海域上。

  18世紀40年代,俄羅斯人第一次踏上北美洲的新大陸,比哥倫布晚三個半世紀。以後有80多支船隊到過北美,他們在那裏管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及毗鄰的島嶼,甚至還統治過加裏福尼亞某些居民點。

  當時的東西伯利亞和夏威夷總督設在伊爾庫茨克,躊躇滿誌的沙皇將萬裏之遙的俄國新大陸,命名為伊爾庫茨克省美洲縣。俄國人的這塊美洲領地,直到1867年,它以720萬美元的價碼,賣給了勃勃興起的美利堅合眾國。

  一座由19世紀工匠什羅尼左夫,全部采用西伯利亞紅榧木做成的“木頭鍾”,從齒輪、鍾擺、鍾麵到指針、鍾架,無一不是采用木頭。古樸淡雅,返樸歸真,一反18世紀以來俄國宮廷的豪華奢侈之風,這是否是對那段浮而不實的開疆拓土的曆史的反思呢?與最終被拍賣的“美洲縣”新大陸不同,俄羅斯人在西伯利亞紮下了根。在許多河流的兩岸,他們建起了一座又一座木頭城堡。

  西伯利亞無邊的原始森林,成了俄羅斯人至今取之不盡的財富。“木頭鍾”是那個世紀最真實的寫照。此後又出現了凝結著新工藝新技術的琺琅鍾、陶瓷鍾、玻璃鍾。在一維妙維肖的少女彩瓷雕塑鍾上,真正的鍾僅隻是拿在少女手心裏大如蛋黃的小不點,而整個少女隻能算作鍾座、鍾架。我疑心那不能叫鍾而隻能叫手表了,可惜它又不是戴在少女的腕上。

  展廳最後向我們展示的,是20世紀以來各國鍾表工藝的最新成果。有工業用鍾、地質鍾、礦工鍾、宇宙鍾。其中一架奧地利微型鍾,大如蠶豆,製作工藝的精細複雜,足可與女式瑞士手表媲美。這裏還陳列著世界各國生產的手表,或名人們戴過的手表。當然還有質料各不相同的金表、銀表、鑽石表、寶石懷表,價錢最便宜的電子表。金發碧眼的女講解員:特地指著玻璃陳列櫃中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金屬表,鄭重其事地向我們說:

  “這是一隻宇宙表,它曾戴在一位宇航員的手腕上,跟主人一直遨遊太空。後來這位宇航員來參觀我們的鍾表博物館,從他的手上摘下來贈給了這裏——”

  “是加加林?”我們問。

  “涅涅涅(不不不),是尤裏金!”

  兩個多世紀前,著名學者羅蒙諾索夫曾說過:“俄國的強盛將有賴於西伯利亞。”列寧則提出了一個更簡單明了的公式:蘇維埃十電氣化等於共產主義。20世紀的鍾表,紀錄了這樣一些曆史事實:30年代中期,在亞曆山大羅夫院士的主持下,在安加拉河和葉尼塞河上設計了40座大型水力發電站,每年可發電1600億千瓦,等於在西伯利亞上空升起幾十個“電太陽”。這就是著名的“銀河係A—E”規劃。

  當時高爾基曾寫道:“西伯利亞神話般的畫卷以其驚人的宏偉氣勢展現出來,這幅畫卷是由安加拉河那已經被人們的勞動和智慧馴服了的自然力量創造的……”

  高爾基並示未看到“銀河係A——E”的實現,直到50——70年代,在安加拉河上才陸續建成5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700萬千瓦。電力帶動了西伯利亞石泊、交通、鋼鐵、有包金屬冶煉的發展。但是,列寧的目標……

  結束參觀,我們即將從漫漫的曆史走回現實,走出古羅果九夫博物館。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顫巍巍迎著我們走來,博物館負責人向我們介紹,這就是鍾表收藏家、工程師古羅九果夫的夫人!

  頓時,博物館所有在走動的鍾表恍惚停止了走動,凝滯在古羅九果夫充滿愉悅,充滿希望在一點一滴收藏擺弄的年代!我們從老太太平靜而舒展的皺紋裏,從她無私奉獻以國為家的容光裏,看到了她丈夫古羅九果夫的影子,看到了古羅九果夫生活過的那個時代。

  我們緊緊握住老太太的手,感謝她和她已故的丈夫為俄羅斯人民——也給我們提供了這麽一個藏品豐富的鍾表博物館。我們對她說:

  “這也是一座了不起的曆史博物館,因為鍾表上凝結著時間和曆史!”

  老太太挽住我們的手,她像一位不急不忙的時間老人,跟我們說起古羅果九夫的軼聞逸事。我們的攝影家按響快門,拍下了時間、曆史和這一珍貴鏡頭。

  (1991年3月於書齋)

  安加拉河之歌

  第二天將要告別安加爾市。這天下午,兩位謝爾蓋給我們安排了最後—個“節目”:去郊外的安加拉河畔,訪問華僑家庭,並在那裏做客吃晚飯。

  在華僑——自己人家裏吃“最後的晚餐”,無疑是個絕妙的主意。

  下午5點,我們乘專車離開住所,駛出城區,沿浩蕩而碧綠的安加拉河朝郊外疾馳。夕陽西斜,河風陣陣,楊柳依依。穿過遠看象竹林的新枝嫩葉婆娑搖曳的白樺林子,前麵山現了一片開闊的,一馬平川的“菜園子”。在楊柳雜生的河壩子下麵,一連三幢俄式大屋頂木板房。大屋頂有盔頂式的,也有船蓬式的。梁柱門框是粗大的圓木方木,屋頂木壁卻又刨得平整光滑。或油得烏光瓦亮,或漆得淡雅別致。三幢木屋之間,有粗圓木壘起的木頭牆連接,木頭牆上開門進各自的院子。屋簷、門、窗裝飾著白色,淺藍色雕花護板,遠遠看去,象放大了的安徒生童話中的小木屋,充滿俄羅斯情調。

  車在中間一棟木屋的門前地坪停下,因為華僑是烏拉索維茨.謝爾蓋的朋友,他一個人先下去按門鈴。一會兒,木門開了,走出一位50幾歲的漢子,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中國人。他身坯高大結實,有中國北方人粗糙,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臉,象中國老農民一樣淳樸而善良。看到我們一行十人從車上下來,他快步走過來,伸出結滿厚繭的粗手掌,激動得嘴唇哆嗦地連聲說:

  “你好,你好……”

  “歡迎,歡迎……”

  他的中國話裏,帶有幾分俄語腔調。

  他一邊作自我介紹,一邊領我們走進他家的院子。

  “我叫陳轉媧,陝西人。我愛人是河北人,有—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在城裏工廠上班,女兒還在上中學。兒子結了婚,媳婦隻能算半個中國人……”

  陳家的院落狹長,寬大,進深至少有兩、三百米,寬不過2 o米。進門第一個迎接我們的是一頭我們生平見所未見的巨大獅毛狗,象一頭中等身個的黃牛,披著一身綿羊樣又厚又長的卷毛。肥大的腿和蹄腳有碗口粗,少說也有七、八十斤淨肉。它把頭稍許一抬,就能夠著我們的肩膀。它不象“輕量級”狗子那麽又蹦又跳又咬。它靜靜地站在一旁,伸出長舌頭,用銅鈴一樣布滿紅絲的眼睛注視著我們,想接近我們,模樣十分磣人!

  陳家至少喂了五、六條狗,有的關在籠子裏,有的拴在鐵鏈上,這時全都“汪汪汪”地用“大合唱”迎接我們。

  陳轉蝸拍拍那唯一不哼不哈的“憨巨狗”的腦袋說:“跪下!”巨狗乖乖地趴下了,他轉向我們介紹他的院子:“前邊這棟是住房,後麵那棟是廚房。對麵的棚子是車庫。兩邊的雜屋是搞家庭養殖業的,最後那—大片是菜園子……”

  看得出這是一個十分勤勞的華人家庭。兩邊兩溜雜屋,木棚籠子,養有豬、狗、羊、雞、長毛兔,據說原來還試養過貂和旱獺。院子裏,到處堆滿裝油料的鐵皮桶、塑料桶,還有盛農藥的瓶瓶罐罐。車棚和車棚外,停著一輛伏爾加、一輛拉達家用車。車棚前不遠,一大堆抱圍粗的方木,堆得比木頭圍牆還高。據說那是給兒子起屋用的。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打著哈哈,拍腿打手從廚房那頭走了過來,後麵跟著一位完全俄羅斯化了的少女,肚皮微挺,象懷了孕,有些靦腆。不用老陳介紹,我們也知道這是他的河北藉愛人和“半個中國人”的媳婦。年輕媳婦的父親是老華僑,母親是蘇聯人,她現在一句中國話也不會說。她在伊爾庫茨克專科學校畢業,國家分配她去伯力工作。她不想遠離婆家和丈夫,便不要工作,在家見習當家庭主婦,生兒育女。她跟我們握握手,說聲“斯達拉斯夫都以吉”(你好),仍回廚房忙活去了。

  “哎,你們還站著幹什麽,快進屋裏坐,屋裏坐,老陳,你帶頭,‘巴西裏’,‘巴西裏’(我們走)……”河北大嫂雖說象俄羅斯中年女人一樣發了胖,說起話來也是漢語夾雜著俄語。但她仍保持著中國北方女人的樂觀、開朗,愛說愛打哈哈,感情真摯。

  陳家大屋頂下的住房,進門是過道,旁邊一間掛衣帽脫鞋的衣帽間,一間有熱水、煤氣、暖氣管道的衛生間,一間爐具灶具齊全但這季節不用的廚房。再進一道門,是四四方才是二、三十平方米的大客廳。客廳兩邊是三間臥房,一間客房兼貯藏室。每間房的木地板上都鋪有毛料或混紡地毯,木壁和天花板都貼有牆紙牆布,再掛上俄羅斯風格圖案的壁毯。

  客廳裏的桌椅、茶櫃、茶幾、沙發、書架都稱得上是“高檔家俱”。最引人注目使人倍感親切的是,牆頭上、玻璃櫃上張貼的年畫、影視名星熙片,全都來自中國大陸或港澳台地區,無一例外。還有兩幅中國字畫,一幅畫屏——畫屏是去年陳轉媧一家回中國探親,家鄉的親朋好友贈給他的紀念品,上麵落了幾十個中國姓名。在書架和茶幾上擺著一摞子中國書刊雜誌。其中有《瞭望》、《人民文學》、《時裝雜誌》、《老人與健康》,還有港台出版的傳奇小說。

  我們坐在客廳沙發上,邊喝茶邊跟陳轉媧聊天。他愛人陪了一會兒,漢語俄語象千子鞭放了一頓,一路哈哈下廚房去了。我們的話題慢慢轉到陳轉媧一家出走異國的經曆上。

  “老陳,你是什麽時候,怎麽到這裏來的?”

  “是l 9 6 2年從新疆霍爾果斯跑過來的!那一次,從伊犁、塔城跑過來l0多萬中國邊民!”他毫不隱諱地說起了那場惡夢般的“大逃亡”。說的時候,他的臉上籠著一層陰雲。他原來在伊寧的軍墾農場做工,他說:“那些年,中國過苦日子,我的老家在陝西米脂,最窮最苦的地方。家鄉活不了命,跑到新疆,不想新疆那時候也苦,填不飽肚子。

  當時蘇聯駐伊寧、塔城的領事館,造了些輿論,散發了不少傳單。說歡迎中國邊民到蘇聯去,那邊有吃有穿有工作,於是10多萬中國人就真跑過去了!”

  陳轉媧過境以後,先後在阿拉木圖、塔什幹一帶,當過挖煤的礦工、化工廠的工人。說到剛來蘇聯的一年半載,他眼淚花花。剛跑過境的漢人,不懂一句俄語,蘇聯政府對這些人控製很嚴:將漢人分散在各廠礦、農莊,隻能在指定範圍內活動,不準任意遷徙,出遠門要報告。他在礦井裏挖煤,要絕對聽從蘇聯工長的安排、指揮。他不懂俄語,隻能打手勢。下了工,硬逼著自己象小學生一樣學俄語單詞,日常對話。花了一年多,他才度過這孤獨,苦難的時期。後來交了幾個俄羅斯朋友,又同現在的妻子結了婚,才稍許鬆了一口氣,勉強走進“蘇聯人”的生活圈子。從工廠退休後,他帶著妻室兒女,同一些華人朋友,千裏迢迢來到富饒的安加拉河畔的安加爾城近郊種菜,建立新的家園,以求發展。

  “這裏有一點跟中國不同,”陳轉蝸說,“這裏沒有糧食、戶口管理。因為地多,你願意跑到哪裏安家都可以,隻需向政府交少許土地費,就可以開荒種地,修建房屋。建房也不難,有的是樹木,隻要肯花費勞力。”

  這裏的華人比俄羅斯人勤勞,會做,能吃苦耐勞。多數華人家庭都混得不錯,家底殷實。後來我們拜訪的陳家鄰居——甘肅蘭州的孫繼明,四川南充李文泉——兩家住房、院落,生活設施跟陳家不相上下。每家都有一、兩台小車、冰箱、彩電。孫家四口人,兩個女兒,—個大學畢業在化工廠工作,一個讀中專。兩台小車,其中一台帶鬥的專門進城賣菜用。

  青菜價錢高,一蔸大白萊可賣20盧布,20蔸大白菜可頂一個技術工一個月的工資。賣菜的地攤稅,每天5戈比,一個月不到2盧布。陳家每年收入大約2至3萬盧布。盧布與外幣比價掉了很多,但在俄羅斯,2萬盧布仍可買一輛伏爾加轎車。一輛兒童自行車60盧布,一套西裝300盧布。2盧布可進餐館吃頓飯。這已是物價漲了一、兩倍的情景。

  老陳說到去年回中國陝西探親,對家鄉經濟改革帶來的大變化讚歎不已!他說當年家鄉要有現在這樣好,他就不會離鄉背井跑新疆,跑蘇聯了。說到他在西安、北京的遊覽,所見所聞,說著說著,他忽地流淚不止。由抽泣而哽哽咽咽乃至哭出聲來。開始以為他僅僅是被一種思鄉之情所激動,後來聽出他是為不得已加入俄羅斯國籍失去了中國國籍而難以自抑:

  “在北京,一看我們持外國人的護照,就把我們當外國人!住賓館、乘車都要我們拿美元或德國馬克,我們明明是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嘛!我們當年跑蘇聯是萬不得已,後來加入蘇聯國藉更是生活所逼啊……”

  原來中蘇關係破裂以後,受害最大的是那10多萬在蘇聯的中國人。蘇聯政府加強了對他們的管製,采取歧視政策。不放棄中國國藉,他們不能同蘇聯工人同工同酬,外出要報告,請假。原來結交的蘇聯朋友也不敢上門,他們被完全孤立了。為了家庭,為了子女上學,就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不得不加入蘇聯國籍。然而他們的心還留在中國,他們第一代,第二代,中國人還是同中國人結婚,很少有找純蘇聯血統的人結合的。陳轉媧的心情我們能夠理解,他抽泣不止,我們勸慰他:想家了,經常回中國探親走走,來往很方便的嘛!他擦著眼淚說:

  “是呀,是呀,中國好了,改革取得了成就,我們在這裏也做得起人了。我們在這裏交了一些朋友,謝爾蓋就是這樣的好朋友……”

  陳轉媧在工廠的兒子回家了,他跟母親一道走進客廳,請我們去後麵廚房吃飯。

  廚房除了一個大通間外,還有兩間小屋。大通間裏,有中國式的燒劈柴帶煙囪的大鍋大灶,也有俄羅斯城裏人那種四個火眼的不鏽鋼煤氣灶具,還有完全中國化的打豆腐的石磨和涼麵條的水別架。廚房裏霧氣氤氳,香辣撲鼻,熱火朝天。能幹的河北大嫂圍著腰裙,高卷著衣袖,擺開了兩桌酒席。大魚大肉米飯,還有煎辣椒,肉絲蘭粉,小炒黃瓜,糖漬西紅柿,炒韭菜。好久沒吃過地道的中國菜了,女主人的熱腸熱肚感染了我們。我們一個個端起酒杯向女主人,向老陳表示謝意。河北大嫂能說會道還能唱(在老家一定是個業餘文藝骨幹),她代表丈夫及全家致過歡迎詞,祝酒詞,轉對兒子媳婦說:

  “這都是從你們爺爺家,外婆家來的親人,他們是中國作家,你們連中國話都不會說,今後要好好學,不要忘了中國,忘了祖宗!”

  接著她提倡唱歌,她起音賓主十多人唱了支俄羅斯歌曲《卡秋莎》,正要唱中國歌曲,忽地外麵熙熙攘攘,又一溜兒走進來五、六個俄籍華人。除了老陳的兩家鄰居外,還有從塔什幹來這裏探親訪友的郭慶山(山西苛嵐人)、李進軍(甘肅蘭州人)、孫某某等人。他們是聽說陳家來了中國作家,特地趕來相會的。好客的女主人立即添杯添酒添筷。

  這一餐“中國人的晚餐”(有兩位陪同的蘇聯朋友參加),情緒越來越高潮!從塔什幹遠道而來的客人說:他們每年都要聚會過“中國節”,吃一餐“中國飯”。他們把這次晚宴當作過“中國節’。賓主暢談中國的經濟改革,談兩國的傳統友誼和兩國各自遇到的麻煩和困難。酒酣耳熱,多情逾濃。

  女主人提議要我們中國人一起唱歌。我們起音先唱了一支《瀏陽河》,接著又唱《洪湖赤衛隊》插曲: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呀,

  洪湖岸邊是呀嘛是家鄉呀……

  除了兩位當地陪同人員,在坐的所有中國人,當然包括老陳的兒子媳婦,都亮開了嗓子,跟著我們唱中國歌。歌聲在充滿中國情調的酒席上,廚房間回蕩,震響。歌聲在安加河畔的原野上夕陽下飄逸,擴散。

  當唱到“洪湖兩岸是呀嘛是家鄉”時,女主人的眼裏閃動著淚花,塔什幹來的客人低下了頭。出生後便成了俄羅斯籍的年輕炎黃子孫,在擦拭他們淚淋淋的眼窩……

  趁夕陽尚未墜落,我們提議去門前合影留念。剛走到老陳家門口,又有一輛伏爾加轎車風風火火駛來,在門前停下。人車上鑽出一對中年俄羅斯夫婦,還帶著一個六七歲金發碧眼的小男孩。他們是陳轉媧的摯友,俄羅斯血統的尼察爾夫婦一家。聽說陳家來了中國客人,尼察爾捧著一瓶特大號香檳酒,特地從城裏趕來祝賀!

  俄羅斯夫婦跟陳家人一一擁抱過後,參加進來一道照像。這時美麗的安加拉河上空,晚霞輝映,夕陽燭天,金光萬道,把身在異國異鄉的中國人滾燙的心,照亮了,融化了融進了安加拉河滾滾滔滔的河水一樣澎湃的鄉情,親情之中……

  回到廚房的大通間,繼續為新來的朋友添杯添筷,繼續沒完沒了的晚宴,繼續發自心靈深處情濃如蜜的歌唱!

  (1991年6月補記)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