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章 蘇聯解體前夕訪俄(2)

  寫完信,拉斯普京和斯季夫同我們一道在房間照了像。

  這時,我的皮箱被人提下樓去了,我隻得草草收檢好提包,趕緊陪二位俄羅斯作家下樓。在俄羅斯賓館門口,我們五名中國作家再一次同拉斯普京、斯季夫合影留念。然後送二位上了一輛他們家用的普通伏爾加轎車。拉斯普京自己駕車,車開動了,他還從窗口伸出一條胳膊,向我們頻頻揮動……

  此後在近2 o天的莫斯科、列寧格勒、布拉斯克、安格爾斯克之行的旅途或住地,拉斯普京常常成我們談論的話題。特別是翻譯將拉斯普京給多妮婭的信,譯給我們聽過以後,我們都被他金子般閃光的人格所感動。一位原總統府委員、名作家,向作協一位普通工作一員寫信:“除了你之外,我沒有更多的人可求了。”簡直是一幅可憐巴巴的相貌,一種老農民求人辦事的口氣。而其中蘊涵的親切、平等、尊重他人之情,濫於言表,這不是虛情假意的“禮賢下士”者能裝扮得出來的。這就是真實的拉斯普京,一個在俄羅斯有崇高威望的功勳作家、多次國家最高文學獎的獲得者的真實形象。

  達吉雅娜告訴我:拉斯普京是個十分謙虛、正直、沒有幫派的人。原來甚至不能進入莫斯科全國作協的圈子。盡管他的作品一部又一部獲國家獎,但原來他的作品出版相當艱難。倒不是他的作品有什麽政治上的重大問題,隻因為他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表達了人民的呼聲和疾苦!他是俄羅斯忠實的兒子,往往地作品中揭露一些別人還末意識到的,“超前”的缺陷和問題,這就令某些黨組織領導人不悅,給他的作品出版設置了障礙。

  達吉雅娜說:拉斯普京是位基督教徒,非常仁慈,信仰明知並不存在的上帝,他寫過很多道德題材的作品。他希望喚起人們心中的道德感、良知和善心,這就是他心靈中的“上帝”。三年前去莫斯科擔任總統府委員之前,他是最高蘇維埃的人民代表,真正人民的代言人。在伊爾庫茨克市,幾乎老幼婦孺都認識他或知道他。在街上碰到小學生或買菜回家的老大娘,他都停下來打招呼,也許還要閑聊幾句。

  在莫斯科的一個深夜,我從電視中看過一部長達兩個多小時電視紀錄片。這部大型的配樂電視片,詳細紀錄了拉斯普京和另幾位作家、詩人,深入貝加爾湖區采風、調查、走訪的鏡頭。在邈遠、悠古的風笛和庫特爾人古琴的彈拔聲中,呈現出21000平方公裏貝加爾湖的迷人風光。1617米深——世界最深的淡水湖,占世界淡水資源的五分之一;南北636公裏的狹長湖麵,象一塊嵌鑲在西北利亞綠色大地上的藍寶鏡。366條支流,5條大河注入貝加爾湖,湖水清澈如鏡,透明度達40米;l0萬隻淡水海豹,2500種動植物微生物生活在湖裏,組成天然過濾水、淨化水的生物鏈。這是當今被汙染的世界唯一還沒有遭到汙染,湖水可以直接供人飲用而完全符合衛生標準的一個最大淡水湖了。

  她是地球人類共同的財富,據說西方不少國家要來購買這裏的湖水飲用。前些年,湖邊建起了兩個造紙廠,剛剛發出汙染貝加爾湖的信號!拉斯普京和他的同仁們便上下奔走呼籲,將保衛貝加爾湖生態推進成一個全民的、國際的運動。兩個造紙廠關閉了一個,另一個籌建了符合衛生標準的廢水處理工程。現在,聯合國研究保護貝加爾湖的小組(有3名中國科學家參加),在這裏開展工作。電視紀錄片,通過拉斯普京一行,深入湖上,與漁民交談,在庫特爾人家做客,在草原牧場、在原始森林中跋涉,考察,全麵展示了貝加爾湖悠久的曆史,傳統文化,民情風俗和大自然之美!

  這也許是拉斯普京發起的保衛貝加爾湖運動的一支序曲吧!

  後來在莫斯科會見全俄工人聯合會總書記克拉馬尼科·斯達尼斯拉夫,他聽說我們在伊爾庫茨克會見了瓦連金·拉斯普京,這位工會領導人感慨地說:

  “啊!拉斯普京,他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公民!”

  一位偉大的公民,這就是我對瓦連金·拉斯普京的印象。

  (1992年5月追記於嶽陽)

  涅瓦情

  我們來到列寧格勒,下榻在布洛克賓館。

  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彼得大帝在這裏建都,這是一座古典的,到處遺留有哥特式、巴羅克式古老建築物的美麗的城市。現有l00座博物館,500座教堂,已開放的教堂40個,教民們用20多種語言祈禱。最著名的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冬宮博物館、捷斯敏斯基教堂(列寧格勒博物館)和普希金城的夏宮。

  列寧格勒東鄰拉多加湖,西麵波羅的海的芬蘭灣。涅瓦河和人工開鑿的十多條運河,象蛛網也似覆蓋了城區。這是北歐的“威尼斯”,名符其實的水城。處處小橋流水,全城有110多座橋梁,橫跨涅瓦河的大橋就有10餘座。橋欄杆和沿河的護欄,大都用銅或生鐵鑄造,圖案古樸典雅,經曆歲月和風雨的剝蝕,銅綠斑駁,鐵黑如漆,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來這裏,兩天的參觀訪問都安排得緊緊巴巴。本來要一個星期才能細看的冬宮博物館,我們用半天“跑”完;接下去遊覽普希金城,參觀尤波索夫公爵府,“藍色教堂”,遊覽市容……這天下午5點多鍾回到賓館,翻譯曼坡說:

  A·吉達爾教授來電話,邀請我們中國作家去她家做客,共進晚餐。

  吉達爾教授81歲高齡了,她是木材水解方麵的專家。32年前她以“蘇聯專家”身份去中國,在中國林業部設計院工作,為我國培養了不少木材水解方而的專門人才。當年曼坡給吉達爾教授做中文翻譯,情同母女。人為的阻隔近30年後,這次曼坡陪我們來列寧格勒,她抽暇去看望了“蘇聯媽媽”。沒想到老教授聽說來了7位中國作家、美術家,她一定要曼坡把中國朋友全部請去她家做客。

  陪同我們的蘇聯朋友阿列克謝作了難,因為白天給我們用的專車剛剛開走。盡管我們巳十分疲勞,但被老教授的盛情邀請所感動,我們說:搭公共汽車去吧!

  我們加上蘇聯陪同人雖總共十人,搭乘22路公交汽車,路途好遠啊!中途停了23站,方才到達位於涅瓦河河灣處的斯維爾得洛夫斯基大街吉達爾教授的公寓。

  走出電梯,走進吉達爾教授的家,81歲高齡的老教授和她55歲的女兒、地質專家、列寧格勒大學教授伊裏娜已迎候多時。晚餐的刀、叉、匙、盤碟、酒杯、酒瓶、飲料、餐巾,擺上了長條形的餐桌。我們走進門,老教授從沙發上顫巍巍站起身,麵帶慈愛的笑容同我們一一握手,並用生硬的中國話招呼:

  “你好!你好……”

  在寬敞的客廳的餐桌前坐下,伊裏娜教授和曼坡、達吉雅娜立即上萊,斟酒。我們舉杯祝吉達爾教授健康長壽,祝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象涅瓦河長流不息,萬古長青!

  老教授沒有入席,她讓女兒伊裏娜作陪。她也許過於激動了,仍然坐在靠牆的長沙發上,用潮潤的眼神一一瞅著我們。甜滋滋地看著我們進餐,不時通過她的“中國女兒”曼坡同我們交談幾句……

  客廳正對門安放一組長、短沙發,靠門道的一麵牆是書架,對麵占滿整麵牆的高大玻璃窗下有書桌。寬闊的窗台上擺滿花盆,其中一盆“卡克吐絲”(仙人掌)正開出紅燦燦的花朵。玻璃窗外,是風光旖旎的涅瓦河河灣:河上臥虹似的橋,河對岸圓形金頂的教堂,尖塔林立的哥特式古老建築,河灣近處斯維爾得洛夫斯基沿岸的景色,天空中翩躚的海鷗,盡收眼底!夕陽斜映在藍湛湛的涅瓦河上,水波平和而靜謐!

  一抹落日的餘輝映照在沙發對麵的牆上,那裏有一組博物架、櫃,空出的牆頭掛滿中國、美國、印度的畫,壁掛和其它小裝飾品。室內所有花瓶、磁器全都來自中國,而最引人注目、令人驚詫的是一幅出自齊白石的中國畫,畫的一角題記為:“三百石印翁齊璜一揮”。

  我們的話題自然轉到了齊白石的畫上麵。

  “這是母親從中國帶回的一幅畫,”伊裏娜解釋說,“是中國朋友送給她的。”

  我們詫異的是:這本是齊白石老人最擅長的一幅墨蝦,上麵共畫了五隻半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蝦子。然而,那墨蝦上不知為什麽著上了淡彩,添上了藍色的水波和綠色的荷葉,在畫麵上方的空白處,還“畫蛇添足”地出現了幾縷垂柳,兩隻小鳥……

  “我父親是一位軍人,在紅軍裝甲兵團擔任團長,”伊裏娜指著牆頭上鏡框裏一幅褪色軍人黑白照片,陷入深沉的回憶中說,“我剛剛懂事的時候,父來就在保衛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犧牲了。我和母親相依為命。直到l959年,母親為了支援兄弟的中國人民的建設,才第一次離開了我,那時我還正在大學讀書。兩年後,母親回來了,帶回了這幅畫,說是中國林業部領導送的。當時我們兩國之間巳發生了那些不愉快的事,母親不敢把畫掛出來,便一直壓在箱底裏……”

  啊!就是曾經作為世界文化名人的齊白石的畫,在箱子裏一壓近30年。前兩年蘇中關糸重新和解,伊裏娜翻箱時偶然把這幅畫翻了出來。雖貴為地質學專家、教授,但30年的“禁閉”,她無緣象母親一樣去中國,對中國文化不甚了然,更不知這幅畫出自中國的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的大手筆。她憑直覺覺得這幅蝦子隻隻都畫得活靈活現,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顏色,沒有烘托的景物。於是她決心來做“添彩”的工作。

  伊裏娜把這項工作做得十分嚴肅而認真。她把母親從中國帶回的花瓶、瓷器、書籍乃至楊柳青年畫全部都翻出來。仔細欣賞揣摸“中國畫”的色彩、線條、圖案,直到有了心得,有了幾分把握,她才用鉛筆把水波、荷葉、垂柳、小鳥畫出底稿,再用墨筆勾勒上去,再敷上顏色。說到這裏,伊裏娜一邊頻頻舉杯,一邊衝我們微笑著說:

  “做這些‘添彩’工作,花去了我將近半年業餘時間,你們看了怎麽樣?還象中國畫嗎?”

  我們能說什麽呢?

  在冬宮博物館參觀時,那位負責繪畫館的大胡子館長,陪同我們看完珍藏的俄羅斯和西歐各國名畫後,指著僅有的四幅中國畫,謙遜地請我們對畫的內含作些說明。我們一看:這是四幅乾隆年間的木刻楊柳青年畫!

  一方麵是中國文化的隔膜,一方是伊裏娜對中國和中國文化充滿深情和執著的追求。我們能說什麽呢?能說伊裏娜對齊白石老人的親筆墨蝦“添補”錯了,還是對了?!

  我告訴她說:這是中國的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老人的一幅畫,很珍貴的。

  “齊、白、石?世界文化名人?……”伊裏娜驚得輕輕拍著手掌說。

  “是的,‘三百石印翁齊璜’,就是齊白石,他姓齊,字璜,號白石。”我年輕時是搞美術的,作出解釋。

  吉達爾教授這時抬手,對女兒嗔笑地說:“我叫你不要去添加什麽,這是中國的名畫嘛!”

  伊裏娜大笑著道:

  “是名畫就更好了!我和齊白石老人合作過名畫,我就更有理由去中國了……”

  主、客在一片歡笑聲中結束了豐盛的、極有意義的晚宴。

  斯時,涅瓦河上已經一片金黃,一片殷紅,那是天空中火紅的晚霞和對岸的燈火映照的!波光粼粼,象—束束火苗,一片片金鱗,涅瓦河是那樣熱烈而又深沉!告別吉達爾和伊裏娜,我們來到涅瓦河邊等車,大家還在談論著對中國滿懷真摯友誼的教授母女。公共汽車駛過涅瓦河上一座又一座橋梁,我想:中蘇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不正是架設在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橋梁嗎?

  涅瓦河日夜流淌,流淌著吉達爾和伊裏娜這樣的朋友對中國的一片深情。

  (1991年7月追記於書齋)

  沉重的梆聲

  在蘇聯參觀訪問20多天,自從到過列寧格勒,冥冥中我的耳旁總是響著那邈遠的,若有若無,時斷時續的梆聲。那聲音如天賴從黑暗的頭頂傳來,如遊絲般纖細,卻又象鐵錘般沉重:嘭,嘭,嘭……撞擊人的心靈,震顫人的膽魄,使你的神魂永遠不得安寧!

  到達列寧格勒的當天,早晨7點下火車,到下榻的布洛克賓館稍事休息,吃過早點,主人和導遊小姐便陪同我們去遊覽普希金城。普希金城距列寧格勒2 5公裏,是彼得大帝為葉卡捷琳娜皇後修建的避暑勝地,俗稱夏宮,又叫皇村,是歐洲有名的古典園林建築之一,可與法國的凡爾賽媲美。

  因為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普希金,以及後來的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契可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萊蒙托夫等人都在這裏生活過,年輕的普希金又在這裏“決鬥”而死,埋葬在這裏,所以現在發展到8萬居民的“皇村”,改名叫普希金城。

  麵包車沿寬闊幽靜的莫斯科大街南行。街兩旁偉岸的白樺樹披上了新綠,晴空麗日,惠風和暢。導遊小姐打趣說:

  “你們中國客人真幸運,列寧格勒這個季節總是陰天多雨,很少見到太陽,昨天還下雨呢,你們一來天就晴了。”職業導遊小姐優雅而有教養,沿途,她用甜美的嗓音不停地指點介紹:將近有300年曆史的古城,現在發展到了500萬人口。著名的涅瓦河和68條運河流過城區,與西麵的芬蘭灣,東麵的拉多加湖組成河、湖、海交織的北歐“威尼斯”。

  涅瓦河上21座大橋夜間可自動升降,供海輪通過;運河上有550座便橋,鐵鑄的欄幹,鋼澆銅鑄的橋頭雕塑,橋麵車行如流。沿河沿街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古老建築,布滿石雕銅塑,圓頂尖塔,金光熠熠,五彩紛呈,各具風姿,極少雷同。44座河心島,l00個博物館,500所教堂,曆代沙皇的墓葬,紀錄了彼得堡——列寧格勒這座曆史名城、北歐軍事要塞的曆史陳跡,戰爭風煙和俄羅斯人民的古老文明……

  車輪輕輕,輕輕擦過曆史的陳跡,擦過曆代沙皇去夏宮中途休息的捷斯敏斯基行宮,剛過了現已辟為博物館的捷斯敏斯基大教堂,筆直寬敞的大街前麵,驀然出現一紫紅色的圓形台地,台地上豎立著一塊高聳入雲的紫紅色方尖碑。

  “前麵是勝利廣場。”導遊小姐輕輕地說,“是六十年代末,花了三年時間建成的衛國戰爭紀念地,包括勝利紀念碑,地穴長明火炬,地宮陳列館和三組巨型雕塑。”

  車在廣場環形車道這邊停下。我們下了車,從街邊地道入口走下去,穿過近百米紫紅色大理石地道,重新走出地麵,已經來到占地近百畝的廣場中心部位。廣場南麵,麵對當年希特勒法西斯包圍古城整整900天(1941——1944)的弧形包圍圈,現在高高聳立著高達l6層樓房高的勝利紀念碑。紀念碑如一把鮮血浸透的不屈不撓的利劍,當年曾斬斷希特勒的魔爪,粉碎敵人的包圍,迎來了衛國戰爭的勝利。

  紀念碑正前方的一組工農兵雕像,顯示出列寧格勒人民保衛國家,保衛家鄉的英雄氣概。戰前,列寧格勒有300萬人口,戰爭中犧牲了整整100萬,加上流離失所的,戰後僅存60萬居民。紀念碑兩側,數米高的紫紅大理石台座上,兩組比真人還高大一兩倍的群雕,—組題為“苦戰希特勒”,一組題為“歡呼勝利”。

  走過米黃近赤的大理石平地、台階,我們從紀念碑的一側,朝圓形台地中心凹入地底的環形地穴走去。我們恍惚走向那血與火,泣與淚的年代。百來平方米的露天環形地穴,四壁用粗糙的、未經打磨的紫紅帶灰的花崗岩砌成,那似乎象征古城久經磨礪的城垣,又仿佛是100萬犧牲者用屍骨築起的抗擊敵人的銅牆鐵壁!地穴中心,紫銅鑄造的“燈台”上,噴出一股臉盆大的長明火炬。那是地心噴吐的火焰,是烈士的熱血在燃燒吧!

  地穴周圍是環形地宮陳列館。通過黑色大理石甬道,兩邊各有一個高大寬廣的黑色展廳。甬道兩邊和展廳四周的牆壁上,串珠一樣連輟著900支幽幽燭光。講解員解釋:那象征著敵人圍城900天,900天抗擊敵軍的犧牲者的英靈永垂不朽。展廳兩頭的牆壁上,兩幅巨型油畫,再現了城市保衛戰的艱難苦絕。當中一麵牆上,數十平方米的黑色大理石用金字鏤刻著部分知名烈士的名單。對麵靠牆陳列著軍民使用過的槍枝、火炮和被敵人的炮火燒殘、被子彈洞穿的軍旗。玻璃陳列櫃裏,有犧牲者血跡斑斑被炮火撕成布條條的血衣,有被子彈擊穿扭曲的鋼盔、軍用水壺,還有被燒去了角又染上血的黨費證、日記本、書信、誓詞和紅軍的符號、臂章……最不忍看的是:一個地坑裏用玻璃罩罩著的一堆堆骷髏、白骨,有老人、有小孩、有七尺男兒、有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黑色大理石吸收了所有光線,講解員突然停止了解說。

  地宮裏驀然變得像宇宙間荒寂的一個“黑洞”。凝重得使人血液滯流,靜穆得令人窒息。忽地,一種聲音,始而纖細如繡花針,繼而慚漸如錐子,如棒槌,似從地心,從頭頂,從四麵八方,穿透“黑洞”,穿透黑色大理石牆壁,鑽進耳膜,撞在心靈上!嘭、嘭、嘭、嘭……我們所有的人——包括整隊來瞻仰憑吊的戴紅領巾的蘇聯兒童,都被這天籟之聲震懾得僵直了,木呆了。我看到蘇聯兒童眼淚長流,拄著手杖的老人渾身哆嗦,年輕的女伴撲到了男人的肩上……

  “希特勒法西斯圍困列寧格勒將近三年,”講解員的嗓音輕輕地,輕輕地,仿佛生怕掩沒那“嘭、嘭”的天賴聲,“三年後城市死了,沒有了,成了一片廢墟,一片瓦礫堆。但是僥幸活下來的人民沒有投降!在敵人炮火硝煙籠罩下,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他們用木槌敲擊木梆,或者敲擊剛剛燃燒過的木頭,相互傳遞這樣的信息:人還在,城市還在!隻要還有一個人活著,城市就決不會投降屈服!”

  從列寧時代走過來的蘇聯人民,是不屈的人民,堅忍不拔的人民。這氣壯山河的聲音,穿過曆史的牆壁,穿過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一直傳送到今天!

  那以後,在蘇聯參觀訪問的日子,不管是在人聲喧嘩的白天,還是在萬賴俱寂的夜晚,我的耳膜上,總是若有若無,時斷時續地響著那沉重淒礪的木梆聲。

  臨離開列寧格勒的那天上午,主人陪同我們去憑吊衛國戰爭無名烈士陵園。那陵園總共掩埋著50萬犧牲者的骨灰。其中4萬名軍人,46萬名城市居民。我們帶了一束鮮花,走進陵園莊嚴肅穆的門樓,前麵一條四五百米的寬闊大道,大道兩邊是一塊塊鱗比櫛次,大理石鑲邊的長方形塋地,墓碑上刻著某年犧牲者的人數。他們的骨灰掩埋在這裏,如今長成了整整齊齊的一片青草。所有塋地的草坪上,都擺著一束束鮮花。不時可以看到有年輕人攙扶著的老嫗,在塋地間盤桓,或彎腰拔出幾根雜草,或供上一束新的鮮花。還有帶來水果,麵包和鹽祭奠的,那裏也許長眠著她的丈夫,或者父親、兄弟。在大道盡頭,我們向手捧橡樹枝的蘇聯英雄母親雕像(著名的一座雕像),獻上鮮花。這時,我又真真切切聽到了那沉重的梆聲,不可能是幻覺。那聲音恍惚從墳塋裏,從陵園外沿的花圃,從無邊無際的白樺林傳送出來。

  我情不自禁循聲朝墳塋中一條小路走去,走近花圃,那梆聲在白樺林中回蕩。驀然抬頭,白樺林中有千萬雙眼睛張望過來,審視著我,審視著我身後的世界。就象那梆聲,穿過曆史的時空,張望著影響著今天在他們身邊所發生的一切……我驚疑地揉揉眼睛,然後才發現那是白樺樹幹上一塊塊酷似眉眼的黑色疤痕。不過也難說,那白樺樹斑上也許真的隱藏著50萬雙無名烈士灼灼逼人的目光……

  後來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紅牆下的列寧墓,瞻仰列寧的遺容,在伊爾庫茨克、勃臘茨克、安格爾斯克下榻的賓館,觀看俄羅斯加盟共和國“議會”關於競選總統沒完沒了的辯論的電視節目時,我的耳邊又真真切切聽到那穿過曆史高牆透過來的沉重的梆聲,眼前又恍恍惚惚浮現出白樺樹林裏千萬雙灼灼逼人的目光!

  我想:蘇聯人民不會忘掉那震撼肺腑的梆聲,也不會無視先輩期待的目光!

  誰知道呢?從蘇聯訪問歸來不到一年,列寧締造的蘇聯解體了!連我們在蘇聯新結識的朋友都聯係不上了。

  (1992年3月追記於書齋,發表於當年《湖南日報》,評為當年度優秀散文)

  莫斯科的意外會見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