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五)漠視漢文化內核儒學是大元衰敗之因

然而,中國大一統的慣性和基因,似乎在冥冥中保佑了中國曆史長河的走向。老天讓企圖取得帝位的阿難答倒黴,而讓他的侄兒海山獲得了帝位,並處死了阿難答。如此,中華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是很徹底的改變的危機。

有人說大元帝國是蒙古人建立的,是蒙古人裹挾西亞人、阿拉伯人、俄羅斯人等等來侵犯中國大漢民族的可悲時代,是中國的黑暗王朝。但是,這又的確是中國這塊土地上一段真真實實的曆史,不容我們跳過,不容我們視而不見。它的首都是今天中國的北京,它的人民絕大部分是黃河長江流域的中國漢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過去曆史不是沒有過。在司馬遷時代,秦人還是被看做蠻夷的,《史記·天官書》中就說:“秦楚吳越,夷狄也,為強伯。”真正的中原,隻不過是河南一帶可憐的一小塊地方,秦人得天下是夷狄入主中原;漢人得天下,也是夷狄入主中原,因為漢源於楚。由此看來,天下實在沒有什麽正統不正統一說,有的隻是加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先後不同而已。

當時南宋政權維持著“偏安”的局麵,而北方,則從遼宋並立到金興遼亡,已曆經了二百多年四分五裂的局麵。而且還有建國於陝北寧夏河套一帶、二百年屹立不倒的西夏國,有遼亡後由遼宗室割據西北新疆地區建立的西遼國。在南方,也並非是南宋一家的天下,雲南有大理國,青藏高原及四川雲南西部還有吐蕃。這樣七折八扣,剩下的才是南宋的地盤,且南宋早已向遼金納貢稱臣多年。在這種形勢下,就算蒙古人不來一掃六合,天下也早已經不是趙宋的天下了。

從中國大一統曆史慣性來看,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大元帝國,不僅不是倒黴事、可悲之事,而且應當視做一件大好事。梁啟超先生曾經研究過夏商周時代,中國境內的諸侯國的演變問題,他寫道:“吾曾欲研究春秋以前部落分立之情狀,乃從《左傳》《國語》中,取其所述已亡之國而錄之,得六十餘;又從《逸周書》搜錄得三十餘;又從《漢書·地理誌》《水經注》搜錄,得七十餘;又從金文款識中搜錄,得九十餘;其他散見各書者尚三四十;除去重複,其夏商周古國名之可考見者,猶將三百國。而大河以南江淮以北殆居三之二。其中最稠密之處——如山東河南湖北,有今之一縣而跨有古三四國之境者。”這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煌煌中國本來是由數百個小國、幾十個不同民族演變、融合,經過秦漢大一統聚集而成的。特別是漢武帝的“獨尊儒術”,給這個本來風俗各異、信仰不同的多民族群體,注入了儒學的精神脊梁,這才成為一個大一統國家。

要說大元是中國的一個黑暗王朝,似乎也不為過。試看秦統一中國以後,經過漢唐兩朝的探索,大一統封建國家的各個方麵都漸臻成熟。漢唐幾代皇帝的文治武功都是曆曆可數的,這才出現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天寶之治的盛世,成為中國大一統曆史上的裏程碑。到宋代前期還承襲漢唐之風,創造了中國史上的文化高峰。但是由於宋高祖趙匡胤立國時帶來的“硬傷”——重文輕武,他的寬厚仁慈中顯露的軟弱,被他的後世子孫繼承和放大,帶來了“靖康之恥”和南宋小朝廷的偏安。由馬背上奪天下的蒙古人重新統一中國,建立大元朝,哪能不是好事?至少結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麵。但是大元朝跟大宋王朝一樣,立國之初也同樣帶來了“硬傷”——他們走到了大宋王朝的反麵:由大宋的重文輕武,走到了“重武輕文”的另一麵。

元朝的統治者,熱衷於躍馬橫戈開疆拓土,習慣於用武力暴力解決宗族兄弟之間、國內各階層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和問題。他們不屑於向中國古老文化請教,他們也許根本沒有想到要像漢武帝那樣拜倒在孔聖人的腳下,沒有想到要用儒學來武裝他們的頭腦,用孔孟聖人提出的施仁政,運用道德力量來治理國家。自從元朝廷攻滅南宋朝廷以後,他們走到仁政治國的反麵,將國民分為四等,把曆代倍受尊寵的儒學之士貶到娼妓之下,並且實行南北有別的統治政策,這導致中國的南北差異日益顯著。這種差異不僅是經濟發展水平和模式上的不同,也表現為生活方式、思想文化和社會風俗的重大區別。因此,對於南方的漢人和少數民族,說大元是黑暗王朝也不為過。

因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遊牧為主,生產力較低。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自忽必烈以來,曆代元朝統治者都以農業生產代替了畜牧生產,所以元朝的農業有了較大的發展。更由於元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亞地區,使得歐洲與中國的交往更加頻繁,技術交流更加迅速。經濟的起步帶動了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元朝年間,中國南方的棉花種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紡織業也隨之發展起來,出現了以黃道婆為首的一批手工業者,使當時的棉紡織技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此外,因漕運、海運的暢通及紙幣的流行,商業在元代也極度繁榮起來,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元世祖忽必烈年間,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在它撰寫的《馬可·波羅遊記》中詳細地記載了當時元朝大都、南宋故都臨安(杭州)的繁榮景象。

但這種繁榮,是繼唐宋餘韻的繁榮,由於元朝的統治者漠視漢文化的內核,他們不尊重中國以漢民族為主體的多民族業已形成的古老文化、風俗、信仰,暫時的繁榮必定要走向衰落,走向霸王別姬的窮途末路。到了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大元朝差一點墜入萬劫不複的災難。元成宗鐵穆耳,這個隻活了43歲的皇帝,晚年多病,委政於大臣,政事日漸腐敗。到他死的這年,也許養病期間冷眼旁觀,或許在空閑時讀到了孔子儒家的某些著作,認識要解決治國的問題必須借重孔子。所以在他病入膏肓之際,下詔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元成宗帶著諸多遺憾去世了,而可能進一步危及中華文明,給漢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帶來滅頂之災的雷暴,從西北方向滾滾而來。蒙古的宗主們大多信奉佛教,然而忽必烈的孫子、元成宗的兒子阿難答,偏偏信奉伊斯蘭教。他能熟讀背誦《古蘭經》,並擅長於阿拉伯文,是寧夏的長官(達魯花赤),且是寧夏境內伊斯蘭教的狂熱鼓吹者。他的父親元成宗為了使他轉而皈依佛教,曾一度囚禁過他。元成宗死時(1307年2月10日),阿難答趕回京師,本想名正言順地繼承皇位。如果阿難答得逞,父皇囚禁都不改初衷的新皇帝,肯定要在全國推行他信奉的宗教。如若宗教狂掌握了政權,哪裏還有孔孟儒學的立錐之地。儒學要是在中國絕種,後來的曆史走向將完全是另一回事。

然而,中國大一統的慣性和基因,似乎在冥冥中保佑了中國曆史長河的走向。老天讓企圖取得帝位的阿難答倒黴,而讓他的侄兒海山獲得了帝位,並處死了阿難答。如此,中華文明避免了一場將會是很徹底的改變的危機。

元武宗海山肯定也驚出了一身冷汗,那是你死我活的爭鬥啊!如果阿難答上台,他也肯定沒有活路。他當然不能讓大元朝變成伊斯蘭教統治的王朝,於是他開始向孔子儒學請教,並延請儒學之士輔導皇太子愛育。海山在位隻有短短四年,他不可能有大的動作,他死後由愛育即位,是為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複科舉製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朝代)的官方思想。元仁宗的兒子碩德八刺,年幼即從漢儒讀經史,即位是為英宗。然而這位皇帝與太後答己、權臣鐵木迭兒政見不合,起用蒙古儒臣拜住為相,推行“助役法”,選用漢儒,至治三年(1323年),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製》,並實施“大元通製”新政。然而就在這一年,他從上都南返大都北京,途經南坡店時,被鐵木迭兒餘黨鐵失、也先帖木兒等刺死,史稱“南坡之變”。

元英宗僅活到20歲,在位3年。

漠視漢文化的內核,沒有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套來規範統治者的思想言行,沒有中國傳統道德的約束,元朝的統治者生活逐漸糜爛腐朽起來,同時也使蒙古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勢的鬥爭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25年中,元朝先後經曆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帝、文宗、明宗、寧宗至元順帝共八代皇帝,每個皇帝在位平均隻有三年多一點。走馬燈地換來換去,可見當時元朝內部鬥爭之激烈。元朝後期,曆代皇帝都過起奢華荒淫的生活。為了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尤其是漢族人民被壓迫尤為嚴重。於是漢族人民以各種形式起來反抗元朝暴虐的統治,早在泰定二年(1352年),河南趙醜廝、郭菩薩的起義就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而後,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席卷了整個中國。在起義軍中,出現了一批優秀將領,其中以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領導的部隊實力最為強大。從至正十六年到至正十九年間,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並在六七年的時間裏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部,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他以“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為口號,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人的協助下,於次年攻陷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的統治結束。同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

逃跑到漠北的元朝君臣,重新回到成吉思汗隆興故地,仍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又苟延殘喘20年,到1388年,北元天光帝被阿裏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也有一說到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才滅亡。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