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拷問北宋覆滅的靖康之恥

拷問北宋覆亡的靖康之恥,應該說覆亡在宋徽宗、欽宗父子之手和投降派的奸臣。盡管抗金名將種師道、宗澤,以及後來的嶽飛,慷慨激越作過殊死努力,子民百姓也付出了極大代價,但大宋朝這次南北分割的局麵,已不可逆轉。當然,從今天曆史長河的觀點看,無論遼、金,還是蒙古,都是大一統中國的組成部分,是大一統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大概是中國的漢族人寫出的最為慷慨激越的、杜鵑啼血猿悲鳴般的愛國詩詞,嶽飛這首《滿江紅》詞千古流傳,至今都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川湯陰(今屬河南)人,出身農家。北宋末年,他應募入伍,任秉義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在滅遼之後驅兵南下,分兩路進攻北宋,進逼北宋都城汴梁。宋徽宗趙佶聽到金兵來犯,驚恐萬狀,傳位給太子趙恒(宋欽宗),自稱太上皇,借“燒香”為名逃往鎮江避禍。欽宗即位,改年號為“靖康”。他同樣畏敵如虎,隻是迫於形勢才任命主戰派李綱,負責保衛汴京。同時,派遣使者前往金營求和,答應割地賠款。金兵在獲得北方大片土地和大量金銀之後北撤。投降派又得勢起來,宋欽宗以為天下無事,罷免了李綱。太上皇宋徽宗回到汴京,繼續過著腐朽的生活。

靖康元年(1126年)秋天,金兵第二次南侵,東西兩路軍隊總共約六萬騎兵合圍汴京城。在這危急關頭,宋欽宗竟相信無賴郭京說他的“神兵”能退敵,下令撤去城上駐守的軍隊,大開城門,請“神兵”退敵。金兵乘機攻入汴京,徽宗、欽宗束手就擒,做了俘虜。第二年春,金兵北撤,將城內92個府庫內的財物席卷一空,又把徽、欽二帝以及皇族、大臣、宮女等3000多人,押往北方。

至此,北宋王朝也就滅亡了。

這就是嶽飛在《滿江紅》詞中所說的“靖康恥,猶未雪”的悲憤事件。太祖趙匡胤創立的北宋王朝,延續167年後滅亡,太祖的六世、七世孫趙佶、趙桓二帝做了金國人的俘虜,同時淪為俘虜的還有後妃、皇子、公主等3000多人。他們或者乘轎,或者乘牛車,或者徒步,被陸續押送到金營。被金軍將帥俘掠的京城宮女、官女及民女多達15600多人,皇室女多被瓜分,而宮女以下大部分淪為妓女。但仍不能湊足犒軍費用,下令開封府搜刮金銀,將京城搶掠一空而去。徽、欽二宗先後死於金人的五國城。做皇帝隻一年多的宋欽宗趙桓,在金國受盡折磨,監禁達30年之久,57歲時竟被馬活活踩死。這就是不能被大漢民族接受的“靖康之恥”!

宋徽宗的第九子、封為康王的趙構,《宋史·高宗本紀》上說他:“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挽弓至一石五鬥。”這位力大無窮的康王,在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南下侵犯汴梁時,金軍統帥斡離不,遣使入城邀親王宰臣議和。趙構以親王身份帶著少宰張邦昌抵達金營,在金營滯留旬日,“意氣閑遐”。這時,京城宣府司都統製姚平仲夜襲金營,不克,斡離不大怒,張邦昌嚇得痛哭流涕,康王趙構卻不為所動。斡離不非常詫異,要求朝廷更換一位親王來和談。肅王來到金營,答應割讓太原等三鎮,將張邦昌升為太宰,留在金營做人質,簽署了和約,康王趙構這才回到京城。然而,金人出爾反爾,再次撕毀和議,第二次南下包圍汴梁。欽宗命康王趙構在河北募兵勤王,拜康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知中山府陳亨伯為元帥,汪伯彥、宗澤為副元帥。也就在這時候,嶽飛在康王趙構麾下的宗澤副帥下為統製。

徽、欽二帝被金軍俘虜北去,斡離不在汴梁立了個傀儡張邦昌為帝,號為楚。此時康王在濟州大元帥府,擁有官軍及勤王百姓組成的隊伍,號稱百萬人。趙構聽到父兄二帝被俘、北宋覆亡的消息,痛哭不已。不久,張邦昌從汴梁派人到濟州,請康王趙構回去即皇帝位,他有避讓之意。趙構馳書湖北的李綱、澶淵的宗澤征求意見,二位都說,接受偽帝稱號的張邦昌篡亂已成,理當誅討,力勸康王登基,興複社稷。趙構猶豫再三,內廷大臣謝克家捧“大宋受命之寶”來到濟州,趙構始慟哭跪受。宗澤提出,“南京乃藝祖興王之地,取四方中,漕運尤易”,趙構決定不回汴梁,南下應天(南京)。他讓宗澤率兵作前鋒,宣府司統製官韓世忠、鄜延副總管劉光世從陝州趕來,渡江到達應天。是年五月,趙構在應天登基做了南宋第一代皇帝,改元建炎,史稱高宗。

嶽飛隨康王部將渡江南下。建炎四年(1130年),率軍收複建康,遷通泰鎮撫使兼知泰州。紹興年間,與偽齊、金兵作戰,屢立戰功。以鎮壓江西地區農民起義,獲“精忠嶽飛”的錦旗。紹興四年(1134),授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節度使。紹興七年,拜太尉,湖北、京西路宣撫使。紹興九年,進開府儀同三司。紹興十年,授少保、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揮師北伐,連克蔡州、鄭州、洛陽,取得抗擊金兵的郾城大捷。然而,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命退兵。次年,授樞密副使,被罷兵權。後為秦檜構陷,被害死在大理寺獄,年僅39歲。這就是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生。

嶽飛的一生無疑是偉大的,民間流傳“嶽母刺字”的傳說。那還是嶽飛在家奮力讀書的時候,深明大義的嶽母,看到大宋朝屢受北方金兵的侵犯,在青年嶽飛的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這四個鮮血凝成的大字,成了嶽飛“怒發衝冠”“仰天長嘯,壯懷激烈”的精神食糧和信仰支柱,也成了他“八千裏路雲和月”,“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力量源泉。然而,他最終卻被他所精忠報效的祖國拋棄,鑄成悲劇。

嶽飛的悲劇是整個北宋末年的悲劇,也是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中國的悲劇。以大一統的曆史慣性和基因來拷問北宋覆滅的靖康之恥,這次覆滅自有其曆史的必然:大宋朝立國本來就留下了先天不足。宋高祖趙匡胤由於是陳橋兵變取得政權,而且是從對自己恩重如山的柴世宗幼子手中奪得政權,他心虛氣短,而又疑慮重重。他以“杯酒釋兵權”的高明手法,輕易奪去開國功臣的兵權以後,錯誤地吸取了自己“兵變”的教訓,再也不敢相信武將,采用了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漢唐以來,特別是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都以重兵把守北方少數民族的侵犯:或以長城為依托主動出擊削弱匈奴、胡人的力量,或以戰促和,以聯姻和親的手段與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相對穩定的臣服、宗主國的友好關係。到了大宋朝,卻反其道而行之,成了不設防的朝廷。

大宋還因經濟供給的原因,將首都定在汴梁(開封),造成安全上的缺欠。這樣的局麵在才幹卓絕的宋太祖是可以采用的抉擇,可一旦後任統治者平庸甚至昏聵,安全隱患就凸現出來了。把皇帝放在臨近邊患危險的地區的做法,古人稱之為“天子守邊”。對宋代的“天子守邊”,錢穆說得十分精辟:“以防禦來保國家,而且是一種劣勢的防禦,遲早總要失敗。”他指出,宋代若有一位大有作為的君主,主動以攻為守,獲得勝利才能立國。這種攻擊性的積極防禦,也是漢武帝的戰略,但趙匡胤早忘記了。太宗誌大才疏,既然不能在大宋初期犁庭掃穴,燕然勒銘,其後代子孫就隻好在易攻難守的都城裏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了。北宋有過極繁華的時期,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實描繪了汴梁商業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生動景象。大概正因為此,助長了後代皇帝的荒淫腐敗,傳到第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手上,就無可避免地發生覆亡的靖康之恥。

宋徽宗在中國曆史上亦算一個大名人,不僅是他在大敵麵前禪讓逃跑,最後弄得自己和兒子趙桓亡國被俘、慘死異域,而且他是曆史上相當有名的大書法家、大畫家。他的書法纖瘦中卻有骨力,如銅筋鐵骨,自成一體,被後世稱之為“瘦金體”。他畫的梅竹也自成一格。然而,他對做皇帝卻一竅不通。《宋史·徽宗本紀》在結尾一段說:“宋中葉之禍,童(貫)、蔡(京)首惡,趙良嗣厲階。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章)悙謂其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然而,輕佻的趙佶還是做了皇帝。金滅遼以後,遼興軍節度副使張覺以平州南歸大宋,趙良嗣諫阻徽宗說接納了張覺,必然惹怒金人招來外禍。如果聽了章悙、趙良嗣的意見,北宋不立徽宗,不接納遼將張覺,金人雖然強大,也不至於攻打北宋造成北宋的覆亡。這是宋史上的觀點。正因為哲宗死後,大宋立隻會寫字畫畫的趙佶做了皇帝,而徽宗不聽趙良嗣之言,貪圖一時之利,接納了張覺,金兵在憤恨之餘揮師南下攻打汴梁,再加上蔡京、童貫把持朝政,北宋也就走到了盡頭。

“自古人君玩物喪誌,縱欲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蔫,故特著以為戒。”這是徽宗本紀最後的警示之語。宋徽宗隻知道寫字畫畫,還非常迷信,求神拜佛,將朝政交給奸相蔡京、大宦官童貫。蔡京之壞,凡讀過《水滸傳》的人,對他應有所了解。他一方麵用諂媚奸佞討好皇帝,滿足徽宗的驕奢淫逸,溺信虛無,崇飾遊觀,耗盡民力;一方麵他任用一夥奸賊在汴梁為非作歹,無惡不作,激起方臘、宋江的農民起義。這無疑是給北宋王朝火上澆油。在此外憂內患之際,為徽宗到杭州搜括書畫奇巧被稱為“媼相”的童貫,領兵攻遼,大敗而歸。金兵攻占燕京(北京),童貫這個樞密院大臣竟以一百萬貫所謂“燕京代租錢”賄賂金兵,空城而歸。金兵南下,他從太原逃回京城,這時欽宗登基,命他為東京留守,他居然抗命奉太上皇徽宗南逃。衛士懇求徽宗留下,童貫命令豢養的數萬親兵(號稱勝捷軍)向衛士射箭,射死數百人。

敵人還未到城下,北宋朝廷就開始自相殘殺,哪有不亡之理。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遭到十幾萬金軍攻打,於月底攻至皇都汴京,同時派肅王等三路人往金軍,分別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被圍城十幾日後,欽宗聽信迷信,派郭京迎戰金軍,被攻破城門。破城後金軍隨意封鎖城內各地金庫,大肆燒殺搶掠。當時仍保有大片國土的宋欽宗,十二月向金國正式投降,交付全城半數兵器,搜括汴梁城內的金銀貢獻於金軍,正式承認割讓北方太原等三鎮。而此時康王趙構並沒有去金營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擁兵自守,一路退守應天,登基建立南宋王朝。

大宋朝當時文有李剛,武有宗澤,後有嶽飛,但關鍵在北宋根底已腐敗不堪,多數人想著如何保命,如何保官,同時又是重文輕武的朝代。對於猛烈的金兵攻勢,朝廷沒有組織有效的抵抗,所以節節失利,退卻。靖康之恥乃是人為的恥辱。

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南下,北宋名將、靖難軍節度使、京畿河北製置使種師道,領兵入援京師,打退了金兵第一次進攻。金兵第二次來犯前,他曾請求欽宗合關、沙兵屯河南,以備金兵,欽宗不聽。又上疏請避兵長安,還是不從。十月,76歲的種師道病逝前夕,曾提出四次關鍵性的建議:第一次是姚平仲夜劫金營失敗,他建議再次出兵劫金營或每夜發兵幾千人襲擾敵人,可以成功,宋欽宗不用。第二次是完顏斡不離不退兵,種師道曾建議乘金軍半渡之際,發動奇襲,否則必為他日之患,宋欽宗也不用。第三次是太原失守後,他急令調兵京城。第四次是臨終遺奏,建議皇帝退守關中,由良臣李綱、宗澤代守京畿汴梁,宋欽宗還是沒有采用。京城失陷,宋欽宗追悔不已地說:“不用種師道言,以至如此!”

北宋之亡,就是南宋開國之君高宗趙構,也負有間接的責任。他不同意割讓太原三鎮是對的,但他在濟州建立大元帥府後,統轄近百萬兵馬,南退至磁州宗澤的守地。宗澤懇請康王趙構利用他親王的身份,號召周圍五州兵馬出師真定,采取孫子“圍魏救趙”的策略,以分散金兵進攻汴梁的注意力。康王不願出兵,隻求自身安全。康王回到相州,奉命割讓河北的耿南仲被衛州(今河南汲縣)人驅逐,也來到相州,與耿延禧父子團聚。而另一奉命割讓河東的聶昌,卻被當地人殺死。

由此可見,民眾是不願北宋王朝覆滅的。現在拷問北宋覆亡的靖康之恥,應該說覆亡在宋徽宗、欽宗父子之手和投降派的奸臣。盡管抗金名將種師道、宗澤,以及後來的嶽飛,慷慨激越作過殊死努力,子民百姓也付出了極大代價,但大宋朝這次南北分割的局麵,已不可逆轉。當然,從今天曆史長河的觀點看,無論遼、金,還是蒙古,都是大一統中國的組成部分,是大一統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可以說,金兵南侵,北宋覆滅,南宋建立,是中國國內“久合必分”的曆史慣性,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那“三十功名塵與土”的嶽飛,是個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也是愛國主義的典範。嶽飛所愛的是整個大宋,而非偏安一隅的南宋。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