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劉項之爭是戰國爭霸的延續

在大漢朝,漢族、漢語、漢字、漢文、漢文化、漢風俗,這些對一個民族生死存亡致命攸關的“形而上”的東西一經確立,加上漢武帝獨尊儒學,朝廷對孔孟儒學始終如一的推崇,大一統的國家從此便有了精神支柱,有了脊梁,有了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大漢尊儒對於此後中國兩千餘年來的大一統的意義之重大,是怎麽去說也不為過的。

西楚霸王項羽跟漢王劉邦,都不是吃素的家夥,他們為爭奪天下的戰爭勢不可免。說這場戰爭是七國爭雄的繼續,這是曆史慣性和曆史基因所決定的。因為戰爭的結果,不可能分裂這個秦始皇已經統一的國家,而隻可能以一種更完美的方式重新統一。

世界文化名人、偉大的詩人屈原,在秦軍破楚國郢都後,被楚王放逐到江南。在楚國羅姓小國的汩羅江投江自殺前,羅國的白發老頭楚南公曾對他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曆史的發展,完全被這位楚南公所言中。也許是命中注定,暴戾專橫的秦始皇廢了聰慧愛民的太子扶蘇,死後將皇位傳給了荒淫懦弱的兒子胡亥。而胡亥又讓那個“指鹿為馬”的趙高做了宰相,於是才有“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化為焦土”的悲劇理所當然地發生。

所謂“戍卒叫,函穀舉”,那是講陳勝、吳廣的大起義。而“楚人一炬,化為焦土”則是指楚霸王項羽打入鹹陽滅秦,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燒了三個月不滅,將盛極輝煌的秦皇宮燒成了一片焦土。陳勝是河南陽城人,字涉,司馬遷的《史記》為他寫了《陳涉世家》。這是很高的待遇,要知道,孔子才有《孔子世家》,孟子、李斯等隻有“列傳”。項羽的禮遇更高,與後來做了大漢皇帝的劉邦一樣,在《史記》裏有《項羽本紀》,是皇帝一級的人物。

陳勝年少時在家種租田,常情不自禁地感歎道:“我要富貴了,決不能忘了種田的日子。”旁人說:“賣勞力種租田,何來富貴?”心高誌大的陳勝,說了那句著名的話:“嗟夫,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與吳廣等900多個農村小夥子被朝廷征調,發往漁陽(今北京密雲縣)戍守邊關,剛走到沛郡蘄縣的大澤鄉,連日暴雨,道路不通。按秦始皇訂下的酷律,誤了期要處死,走也是死,不走也是死。陳勝與好友吳廣商議,不如拚死一搏帶領900多戍卒揭竿起義。起義找了個非常恰當的理由:楚國將領項燕功勞卓著,愛護士卒,受到百姓普遍尊敬。謊稱被秦二世殺掉的太子扶蘇並沒有死,現在由項燕將軍輔佐,令陳勝、吳廣起事推翻秦二世暴政。

聰明的陳勝弄出“魚腹狐悲”的典故:在魚腹裏藏進“陳勝王”的帛書,讓夜狐學人語高呼“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吳廣打出大楚的旗號,所向披靡,那些破產的、走投無路的農民紛紛響應,投入“大楚”旗下,很快攻克蘄縣、楚襄王故都陳州城。這時義軍已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士卒數萬之眾。在部眾百姓擁戴下,陳勝立為王,打出“伐無道,除暴秦”的旗幟,恢複楚國社稷,號“張楚”,意思是重新張揚楚國。一時間,全國各地身處水深火熱、走投無路的農民,響應陳勝、吳廣起義的風起雲湧,殺秦官吏,號稱楚軍,數千人一夥,扯旗造反,數不勝數。

被秦滅掉的六國起義者,紛紛仿效陳勝複楚,武臣占領邯鄲後自立為趙王,韓廣自立為燕王,陳勝立寧陵君咎為魏王,山東也複立了齊王。然而陳勝、吳廣起義軍遭到秦將章邯的猛烈反擊,起義六個多月,陳勝兵敗走到汝陰,被親兵莊賈出賣殺害,投降秦軍。陳王將軍呂臣追殺莊賈,將陳勝葬碭山,諡曰“隱王”。陳勝雖然死了,但燎原之火並未熄滅,由陳勝封置的侯王將相最終消滅了秦國,滅秦的首功當屬陳勝。漢高祖劉邦登位後,為“隱王”陳勝在碭山安排守塚30家祭祀。

楚將項梁,複立楚懷王孫熊心為楚王。

項梁有個侄子叫項籍,字羽,那就是滅秦火燒阿房宮的大名鼎鼎的楚霸王項羽。項羽的父親項燕,被秦將王翦所殺。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項羽與秦有殺父之仇。項羽年輕時讀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要學“萬人敵”,於是季父項梁教他兵法。秦始皇遊會稽,渡江時,項羽叔侄站在一旁觀看,項羽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之!”項梁因此對侄子刮目相看。《項羽本紀》稱“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可見項羽從小就是一個奇男兒。

就在陳勝、吳廣起義的同時,項梁、項羽叔侄在會稽殺(太)守等一百十人,舉兵反秦,得精兵八千人。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擊秦兵時,陳勝已敗,矯陳王命,拜項梁為上柱國(宰相),陳嬰、黥布各軍歸附,這時有了六七萬人馬。再兼並秦嘉軍,項羽攻克許州襄城,這時得知陳勝王遇難,項梁立楚懷王孫為楚王,陳嬰為上柱國,他封自己的稱號為武信君。此時,劉邦在沛縣也起義了。

劉邦是沛縣一個流浪漢,與項羽一樣也是個奇人。他在鹹陽做徭役時,看到秦始皇情不自禁地道:“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一個會看相的汝南新蔡人呂公,在沛縣看到一文不名近乎無賴的劉邦,卻硬要把女兒呂氏許配劉邦。就因為劉邦相貌生得奇特:“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記· 高祖本紀》)。瞄準他要做皇帝,呂公將女兒嫁給他,呂氏後來果然做了皇後,就是有名的呂後。劉邦以泗水亭長送勞動力往驪山服勞役築陵,走到豐西澤,役徒多逃走。劉亭長難以交差,喝得醉醺醺地自以為是赤帝子,於是“斬白蛇”起義,下麵有蕭何、曹參、樊噲等兩三千人。

當下燕、趙、齊、魏、楚都自立為王,劉邦帶領不多的義軍,聽說聲名顯赫的項梁在徐州,率百餘隨騎拜見。項梁給劉邦五千兵馬,五大夫將十人,隨項羽一道攻打陳留的城陽,取得屠城的勝利。又在濮陽與秦軍大戰取勝。此後,項羽、劉邦東征西討,與秦軍大戰,各有勝負。不幸的是,在定陶一役,項梁死於秦軍章邯陣前。

項梁之死是一個轉折,一個分水嶺。楚懷王熊心聽說項梁軍破,移駐彭城,封劉邦為武安侯,項羽為長安侯。當時自立為王的燕、趙、齊、魏,均一致對敵,討伐暴秦,但“四王”勢小力微,唯有項羽、劉邦在征討秦國的戰鬥中逐漸成長為最有實力的軍事集團。當時趙王遭遇秦軍請求救援,懷王命項羽救趙,命劉邦西征入關,並與諸將約定:最先進入關中(指函穀關、武關)者可封為王。

項羽因秦軍曾殺害乃父和季父項梁,深仇大恨,懷王卻讓他救援趙國。項羽在救援趙國的戰爭中殺了宋義,代為上將軍,黥布諸將皆依附,大破秦將王離軍,殺害項梁的秦將章邯投降,各諸侯軍都來依附。當時項羽兵力40萬,號稱100萬,劉邦兵力10萬,號稱20萬。秦二世三年,奸相趙高殺了胡亥,西征的劉邦趁機入關,大軍來到灞上。秦二世的兒子嬰,素車白馬,帶著皇帝的“璽符節”前來投降。劉邦沒殺秦王子嬰,進入鹹陽,聽從張良、樊噲的意見,封了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灞上,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項羽聽說劉邦已定關中,怒衝衝率諸侯軍西進,打進函穀關,屯兵垓。當時以項羽軍的絕對優勢,要打垮劉邦輕而易舉。

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生動地記述了這一一觸即發的劉、項之爭的事件。劉邦駐軍在灞上,沒有去見項羽。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劉邦想占領關中稱王,讓子嬰做國相,珍珠寶器都歸自己所有。”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讓他們打敗劉邦的軍隊。”以項羽當時的40萬軍隊,打敗劉邦的10萬兵馬,可說是探囊取物,輕而易舉。項王的“亞父”範增,也神秘兮兮地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愛好美女。現在進入關中,財物一點都不要,美女一個也不去親近,這說明他的誌向不小。我叫人去看過他那裏的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的顏色,這是天子的雲氣啊。你趕快攻打他,不要錯失良機啊!”

楚國的左君項伯,是項羽的又一個叔父,和留侯張良是非常好的朋友。張良這時候跟隨著劉邦。項伯就連夜騎馬趕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張良,把楚軍將滅掉劉邦的事告訴張良,想叫朋友跟他一起離開。項伯對好朋友說:“你不跟我走將會一起被殺掉。”張良卻回道:“韓王讓我護送沛公(劉邦)入關,他現在有急難,我逃跑是不講道義的,我不能不告訴他。”張良進去,把情況詳細告訴劉邦。

劉邦大吃一驚,說:“怎樣應付這件事呢?”張良黠問道:“是誰替大王獻出這個計策的?”劉邦回答:“淺陋無知的人勸我,把守住函穀關,不要讓諸侯進來,秦國所有的地盤都可以任我稱王了。我就聽信了這話。”張良再問:“大王的軍隊能夠抵擋住項王的軍隊嗎?”劉邦沉默一會兒說:“本來不如人家,怎麽辦呢?”張良說:“讓我去告訴項伯,說沛公不敢背叛項王。”劉邦詫異地問:“你怎麽和項伯有交情的?”張良毫無忌諱地道:“在秦朝的時候,項伯殺了人,我搭救了他。現在遇到緊急情況,幸虧他來告訴我。”劉邦再問:“你倆年齡,誰大誰小?”張良說:“他比我大。”劉邦眉毛一皺道:“快把項伯請進來,我得用對待兄長的禮節待他。”

張良出去,邀請項伯。項伯進來了,劉邦恭而敬之地捧上一杯酒為項伯祝福,並約定為親家,說:“我進入關中,極小的財物都不敢沾染,登記官吏和人民,封閉了府庫,以等待項王的到來。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穀關的原因,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進出和意外變故。日日夜夜盼望著項王的到來,怎麽敢反叛呢!希望你對項王詳細地說明,我劉邦是不敢忘恩負約的。”項伯答應了,跟劉邦說:“明天你早些過來親自向項王謝罪。”劉邦滿口答應了。於是項伯又連夜離開,回到垓下鴻門的軍營裏,詳細地把劉邦的話報告項王,並趁機說:“劉邦不先攻破關中,您怎麽敢進來呢?現在人家有大功你卻要打人家,這是不仁不義的。不如就趁機友好地款待他。”項王答應了。

第二天,劉邦帶領一百多人馬來見項羽,到達鴻門,謝罪說:“我和將軍合力攻打秦國,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然而自己沒有料到能夠先入關攻破秦國,能夠在這裏再看到將軍您。現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將軍和我有了隔閡……”項羽邊走邊說:“這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我怎麽會這樣呢?”

項羽當即邀劉邦進大帳同他飲酒。項羽、項伯麵向東坐,“亞父”範增向南坐,劉邦麵向北坐,張良則麵向西陪坐一側。酒過三巡,範增多次給項羽遞眼色,按事先約定將佩帶的玉玦舉了舉,示意項羽動手結果劉邦,項羽隻顧喝酒沒有反應。範增站起來,出去召喚來項莊,對項莊說:“君王的為人心腸太軟,不忍下手。你進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請求舞劍助興,順便把劉邦擊倒在座位上,殺掉他。不然的話,有朝一日你們都將被他俘殺!”項莊領命進去祝酒。祝酒完了,說:“君王和沛公飲酒,軍營裏沒什麽可以娛樂,請讓我舞劍助興吧。”項羽說聲“好”,項莊就拔出劍舞起來。項伯也拔出劍舞起來,並常常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劉邦,項莊終於得不到機會刺殺劉邦。

提心吊膽的張良到軍門外去見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非常危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噲說:“這太緊迫了!請讓我進去,和他們拚命。”樊噲就帶著劍拿著盾牌進入軍門。劍戟交叉守衛軍門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舉盾牌一擋,衛士跌倒在地上。

樊噲進去了,揭開帷幕麵向西站立,瞪眼看著項羽,頭發直豎起來,眼眶都要裂開了。項羽手握劍柄直起身子說:“客人是幹什麽的?”張良說:“他是沛公的衛士樊噲。”項羽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侍候的人就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立起,站著一口氣把酒渴了。項羽說:“賞給他一隻豬腿。”侍候的人就給了他一隻半生的豬腿。樊噲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吃起來。

項羽說:“壯士!能再喝嗎?”樊噲說:“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裏值得推辭!秦王有像虎狼一樣凶狠的心腸,殺人唯恐不能殺盡,處罰人唯恐不能用盡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懷王曾經和諸將有約定,主公打敗秦軍進入鹹陽,絲毫不敢占有動用,封閉府庫,退軍灞上,以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士把守函穀關,是為了防備其他盜賊的出入和發生意外的事變。像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之臣,這隻有亡國的暴秦才做得出的事啊!我自認大王不應采取這樣的做法。”項羽無話可答,說:“坐吧。”樊噲便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順便招呼樊噲一道出去了。

劉邦溜了出來,對樊噲說:“剛才出來沒有告辭,這該怎麽辦好呢?”樊噲道:“做大事情不必顧慮細枝末節,講大禮不必講究小的禮讓。現在人家好比切肉的刀和砧板,我們是被宰的魚肉,為什麽還要告辭呢?”劉邦覺得樊噲講得有理,準備開溜。這時張良跟了出來,劉邦叫張良留下向項王辭謝。張良問道:“大王來時帶些什麽禮物?”劉邦說:“我拿一對白玉璧,準備獻給項王,一對玉酒杯,要送給範增。正趕上他們發怒,不敢獻上去,你替我獻上吧。”張良點點頭,準備進去。劉邦又囑咐張良:“從小路到軍營不過20裏,請你估計我到了軍營,再進去見項王。”

當時項羽的軍隊駐紮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紮在灞上,相隔40裏。劉邦丟下隨從的車馬,離開鴻門,獨自一人騎馬,同持劍拿盾徒步跑著的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一起,順著驪山腳下,取道最近的小道,經芷陽逃走了。

劉邦已經走了,估計抄小道已經回到軍營,張良進去向項王辭謝,說:“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經醉了,不能前來告辭。謹命我奉上白玉璧一對,敬獻給大王;玉杯一對,敬獻給範大將軍。”項羽說:“沛公在哪裏?”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責備他,他脫身獨自離開鴻門,隻怕已經回到軍營了。”項羽搖頭苦笑,也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範增接過玉杯,摔在地上,拔出劍砍碎了它,歎道:“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業!奪走項王天下的一定是他,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宰割了!”

劉邦回到軍營,立即殺掉了左司馬曹無傷。

後世舞台上的“鴻門宴”驚心動魄,把性格殊異的項羽、劉邦、範增、張良、樊噲和項伯、項莊刻畫得栩栩如生。正因為在“鴻門宴”上項羽的優柔寡斷,才造成項羽“霸王別姬”的悲劇。劉邦躲過了那場劫難,且笑在最後。

項羽除了義氣,也還有做人的章法。因為季父項梁立有楚懷王,他和劉邦都是懷王封的“侯”,自然不敢擅殺。當初懷王有約:先入關者為王。劉邦聲稱他是理所當然的關中王,項羽派使者報告懷王,心想自己軍力遠超過劉邦,也許懷王會改變主意。不料懷王說:“如約。”項羽真的生氣了,懷王本是我項家所立,一氣之下將楚懷王貶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領梁、楚九郡,建都彭城。立劉邦為漢王,領巴、蜀、漢中,都南鄭。其餘楚將、趙王歇、趙將、秦將各封十二王。

此後,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為爭奪天下大打出手。我們說劉、項之爭是戰國爭霸的繼續,是有其原因的。早在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起義之初,就打出了恢複楚國的旗號。陳勝死後,項梁更是從民間尋找到在放牛的楚懷王的孫子熊心,讓放牛娃當上新一代懷王,複楚滅秦之心昭然若揭。這時,原來被秦滅掉的六國中的燕、趙、齊、魏也紛紛起義稱王,各懷複國之心。秦二世被趙高害死,秦國覆滅,這時的封王多達十二個,遠比戰國七國爭雄時還多出五個。隻因為這些王都是軍事實力強大的楚霸王所封,楚霸王真正的對手,隻有兵雖不強,但手下能臣幹將很多的漢王劉邦。秦王朝已經不存在了,楚懷王熊心也被貶為了義帝,這個義帝與東周末期的赧王都不如,連象征意義都失去了。活脫脫又是一個戰國末期群雄爭霸的局麵。

曆史當然不會像光盤那麽重演,原封不動地再放一遍,重複一次。曆史像螺旋形地還在前進,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此時的這個王,那個王,不會蠢到都要求立國,都來爭奪大一統的江山。有資格去爭一爭的隻有楚霸王和漢劉邦,他們各有長短,其政治軍事實力可說旗鼓相當。當時,罷兵垓下,封了王的諸侯,帶著各自的人馬去封地了。劉邦去漢中時,項羽使三萬人馬相隨。劉邦有個好名聲,楚國與諸侯欽慕劉邦之為人者,自動依附的達數萬人。漢軍從陵邑進入漢中的川穀時,燒毀了棧道,一是為了防備盜賊兵襲擊,二是為了表示項羽所要求的無東歸之意。到達荒涼的南鄭,沿途都有將領士卒逃亡,更有的哼唱思鄉東歸的歌謠。將軍韓信對漢王說:“項羽封賞諸將滅秦有功者,唯獨讓漢王居南鄭,這是一種罪過式的遷徙。軍吏士卒都是山東人,日夜翹首盼歸。因勢利導運用這股子銳氣,必能建立大功。大王不如果斷決策,大舉東歸以爭奪天下。”

項羽罷兵回到彭城也沒歇著,他命令義帝熊心遷居湖南郴州,又暗地裏命衡山王和臨江王將義帝在路途殺死。楚霸王項羽還卷入齊王、趙王為改立代王的矛盾衝突中,引得田榮自立齊王反楚,搞得楚霸王手忙腳亂。總之,西楚霸王項羽跟漢王劉邦,都不是吃素的家夥,他們為爭奪天下的戰爭勢不可免。說這場新的戰爭是七國爭雄的繼續,這是曆史慣性和曆史基因所決定的。因為戰爭的結果不可能是分裂這個秦始皇已經統一的國家,而隻可能以一種更完美的方式重新統一。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