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中國與歐洲的慣性何以不同

——曆史基因說

歐洲的陸地麵積,如果把俄羅斯在歐洲的麵積不算,比中國的領土總麵積的一半略多;如果加上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大概跟中國領土麵積差不了多少。然而在俄羅斯除外的隻占中國領土麵積一半的這塊歐洲土地上,卻存在近40個大小不一的國家,其中英、法、德是經濟發達的強國。在古代歐洲的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地域遼闊的帝國。公元初起存續506年的古羅馬帝國,版圖東自幼發拉底河,西迄不列顛、西班牙,南起北非,北達萊茵河、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了帝國的“內湖”。此後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亦擁有巴爾幹、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基斯坦、埃及的廣闊土地;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曾擁有包括如今德國、奧地利、捷克、瑞士、法國東部、低地國家和意大利的北中部。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古代歐洲的煌煌帝國,不僅所轄地域各不一樣,有的地跨歐、亞、非,有的偏向地中海周邊,有的則在中北歐,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地域概念,而且主導的民族結構、文化也不盡相同,很難融合。於是歐洲的帝國曇花一現,隨風而去。

這是為什麽?難道歐洲的曆史慣性與中國不一樣?中國是大統一的曆史慣性,歐洲是什麽呢?是“合而必分”的曆史慣性?

閱讀各國曆史,從中可以發現一個極有意思的現象。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一樣發生過數不勝數的戰爭,中國的戰爭都是為了爭奪王權、爭奪地盤;而歐洲的戰史學家們尷尬地發現,他們戰史上一些著名的戰例,大都與爭奪美女有關。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發動的延續十年的特洛伊戰爭,就是為奪取絕代美女海倫。古羅馬軍東征埃及時的愷撒大帝,後來羅馬統帥安東尼,都曾為得到埃及妖後克婁巴特拉而戰。德國鄂圖大帝,為了得到意大利國王遺孀而多次興兵。最具諷刺意味的是,為皇冠和美女征戰一生的拿破侖,在滑鐵盧戰役慘敗後,接受他象征投降的“滑鐵盧之劍”的不是反法聯軍的統帥,而是後來做了瑞典皇後的他的第一位戀人和終生不渝的情人……

荷馬史詩《伊裏亞特》《奧德修斯》敘述了古希臘史前的神話:主神宙斯懼怕大地上人類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決定用戰爭的方式來減少他們的數目。他唆使赫拉、雅典娜和阿芙羅狄蒂三位女神為一隻金蘋果爭吵,從而引起那些擁戴她們的人發生糾紛。特洛伊王子帕裏斯無視神聖的禮賓律條,當眾搶走了墨涅拉俄斯的妻子金發海倫,於是墨涅拉俄斯遊說所有希臘首領出兵,幫他發動戰爭奪回海倫。他們乘坐一千條大船遠航到了伊利亞的特洛伊城,圍攻十年也沒有攻克下來,最後用木馬計賺開城門,放火燒掉了神聖的伊利亞(即特洛伊)城,奪回了特洛伊王後金發海倫。但希臘王亞加米農卻在金色的邁錫尼被害;在返航中遭受海難和海妖誘惑的奧德修斯,又經過十年流浪,最後孤身一人回到了希臘故鄉的伊薩卡……

歐洲古代的文化充滿神性,荷馬記載的這些膾炙人口的神話,代代相傳,數千年來婦孺皆知,但誰也沒把它當做真實的曆史故事。直到19個世紀中葉,德國考古學家謝裏曼不顧學術界的嘲笑和詆毀,懷著幼年時的夢想,來到希臘和小亞細亞尋找、發掘荷馬時代的遺址。1870年4月,經過多年踏勘研究的謝裏曼,終於在土耳其海濱的希沙立克丘挖掘出特洛伊城和王宮,出土金王冠2頂(其中一頂由90串金鏈組成,包含12271節金環,4066個心形金片),16尊金神像,24條金項鏈,以及耳環、紐扣、金瓶、棱柱等等總計8700件各種金、銀、琥珀製品以及金發海倫的全套王冠首飾。當“海倫的首飾”堂而皇之披戴在謝裏曼夫人的身上,並拍照予以發表時,怎不令全世界的女人為之傾倒,令歐洲的男士們浮想聯翩呢?

英國人的紳士氣派,法國人的浪漫氣息,德國日爾曼人刻板的邏輯思維,似乎都難以融合在一起,很難像古代中國以漢人為主流,融合周邊各少數民族形成強大的“海綿體”般具有無限包容性的華夏民族。中國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王朝、共有的國土而戰,即使北方的蒙古人、滿人入主中原,他們最終也被中原文化所溶化。中國的曆代君王亦愛美女,但更愛江山,江山坐穩了再去愛美女,決不會像歐洲的君主們為爭奪美女而去發動一場又一場的戰爭。

歐洲有很多優秀的民族,古希臘、古羅馬創造的燦爛文化至今為世人矚目。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植根於地中海周邊的古代城邦,城邦國人口不是很多,又地處地中海周邊富庶之地,他們生活富庶。加上航海和商貿較早發達,他們生活滿足,無須像中國古代帝王那樣去開疆拓土。他們如果希望得到更多物質財富,可以通過海外貿易獲得,於是他們過剩的精力和財富,常常用於為爭奪美女而發動的戰爭。當然不能以偏概全,歐洲人還發動過大規模的宗教戰爭、家族戰爭,也有過爭奪領地的戰爭。神聖羅馬帝國因與曆代教皇爭奪基督教在歐洲的領導權,而陷入長期紛爭,自13世紀到15世紀大小戰爭不斷。最後的“三十年戰爭”致使帝國瓦解,1806年為拿破侖所滅。英國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大家族發動的“薔薇戰爭”,也打了三十年。英、法為爭奪一塊領地,自13世紀到14世紀,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

英國曆史上最負盛名的維多利亞女王,活到82歲,在位長達65年,生有9個兒女。女王親自安排兒女的婚事,大多與歐洲的王室聯姻。維多利亞女王晚年擁有眾多的皇親國戚,被戲稱為“歐洲的祖母”。然而,“歐洲的祖母”並未能推進歐洲的統一,相反,老祖母的皇親國戚後裔表兄弟表侄子君主們,經常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不認自家人地打了起來。18世紀,普魯士國王、德意誌皇帝威廉一世,重用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封建割據達五百多年的德國,建立第二帝國。1914年,威廉二世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卷入了這場血腥爭鬥中,參戰國達33個,卷入戰爭漩渦的人口達15億以上,死傷2000餘萬人。二十年後,還是由德國泛日耳曼主義的納粹黨魁希特勒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次參戰國達60多個,20億人口卷入戰爭。希特勒當然帶著他的泛日耳曼主義死無葬身之地。

《第三帝國的興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說:“阿道夫·希特勒也許是屬於亞曆山大、愷撒、拿破侖這一傳統的大冒險家兼征服者中最後的一個,第三帝國也許是走上以前法國、羅馬帝國所走過的道路的帝國中最後的一個……在我們不斷有新的可怕的殺人玩意兒補充原有的殺人玩意兒的新時代中,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如果竟然爆發的話,那麽第一場這樣的戰爭一定是一個自取滅亡的瘋子按一下電鈕所發動的。這樣一場戰爭不會曆時很久,也不會再有後繼的戰爭。這種戰爭的結果不會有征服者也不會有征服,而隻有燒成焦炭的屍骨堆在一個渺無人跡的星球上。”

“歐洲的祖母”都不能影響歐洲走向統一,遑論第二帝國的威廉一世、威廉二世,更別說瘋子般的希特勒了。冒險家兼征服者的血腥曆史謝幕了,恰恰證明歐洲不能大統一的曆史慣性是何其頑固和強大。所謂曆史慣性,從深層次來解析,是一種曆史的顯性遺傳基因,是一個地域的曆史民族文化、宗教信仰、民風習俗的漫長積累與沉澱。歐洲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歐洲,而中國兩千餘年來始終是一個統一的國度,大概就是這種不同的曆史慣性、曆史基因所決定的。

曆史基因決定一個國家、一個地域的曆史走向,中國大一統的曆史就是這種曆史慣性、曆史基因決定的例證。本書不想從理論、概念上花費筆墨——那是理論家的事,隻想從所涉獵的史籍,生動的曆史故事,平日讀史中點點滴滴的心得,與讀者一道品嚐中國大一統的曆朝曆代中極為有趣的事實。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