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中國大一統的曆史慣性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唐代大詩人陳子昂登薊北樓寫下的千古絕唱。詩人抒發了世世代代人類個體共有的悲愴和無奈、失落和迷惘。西方的魯克烈斯比較超脫,他寫道:“眾生互相傳遞著生命,正如賽跑的人一般,互相傳遞著生命的火把。”

亞裏斯多德說:伊班尼斯河邊有些隻活一天的微小生物,早晨八點死是夭折,晚上五點死卻是壽終正寢了。我們活100歲算是長壽,如果拿來與人類進化發展的漫長曆史相比較,那不過是像伊班尼斯河邊隻活一天的微小生物一樣可悲。我們常說人類有五千年文明史,如果拿來與人類走過的漫長的蒙昧史相比較,其可悲程度亦不減於此。地球形成至今已有54億年,地球生命的誕生(菌類、低等藍藻類)也有了24億年,人類遠古祖先類人猿的出現根據最新資料為440萬年。 如果把地球至今的壽命比做一位100歲老人的話,這位老人活過了99歲又11個月2 天, 在他將要慶祝百歲壽誕前29天,似人非人的人類遠古祖先,才蹣跚來遲地趕來參加這一慶典。

如果把人類曆史比做一位100歲老人,情況又會怎樣呢?

我們驚訝地發現:人類這位100歲老人竟然在蒙昧無知的嬰兒狀態下昏睡了99歲又10個月20天,在100歲壽誕前41天,才驀然驚醒,變得成熟聰智、才華橫溢,一步跨入文明時代。所謂五千年文明史,其實還要打一個大大的折扣。中國從僅有模模糊糊的神話傳說的黃帝開始,至今隻有四千五百年;古埃及從留存最早的胡夫金字塔算起,也隻有四千六百年;古希臘從“荷馬史詩”(也叫“英雄時代”)口述的曆史時代算起,還隻有三千餘年。問題是,在不到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真正有可靠文字記載的曆史,不過一半。在前一半“初級文明”的兩千多年間,我們隻能從代代口傳的民間說唱“荷馬史詩”,從古埃及金字塔留存的實物,從亞述、巴比倫的泥板書和中國殷商的甲骨文、金文,昂貴的縑帛,體積龐大的竹簡、木牘中,去尋覓猜度若幹曆史的片鱗半爪。

作為文字記載和文化傳播最簡捷便當的紙的出現,始於公元前2世紀。在西安東郊灞橋出土的西漢初期(公元前2世紀)古紙——“灞橋紙”,不僅是我國考古發掘出來的最早的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紙的出現結束了“不大可信”的神話和口頭傳說的“初級文明”階段,而進入“有據可查”的“高級文明”階段。

在西方,正是在公元前2世紀中葉,出現了埃及的莎草紙、希臘文譯本的“聖經”(又稱七十子譯本);在中國,這之前出現了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的學術著作;孔、孟、老、莊的口述作品,也在這時候由他們的弟子整理成了紙寫筆記,或簡牘記載的文字,得以保存至今,流芳百世。

把公元前2世紀作為一個界定的時間,還有另外的理由。

世界各民族幾乎都在公元前2世紀,出現了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希臘文本《聖經》記述了上帝開天辟地造人的故事: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出亞當,又取下亞當的一根肋骨造出他的妻子夏娃。無獨有偶,中國關於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神話,最早見諸文字大體也在這個時候。屈原《楚辭·天問》:“女媧有體,孰製匠之?”直到這時,博聞強識的屈原才對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提出疑問。這說明,在公元前2世紀時,東西方人類的想象力和智慧水平基本相似。他們對於他們最為關切的祖先的起源及演進,竟然那樣一無所知,相信了極為幼稚而天真的神話。

“你是用泥土造出來的嗎?”今天去問幼兒園的小孩,他也會搖頭。

在公元前2世紀前夜,在中國還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影響極其深遠的大事: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四分五裂的戰國七雄,建立了大秦帝國。“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一個皇宮連綿三百餘裏的泱泱大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此後兩千多年,這個高度統一的封建大國的框架一經構建,不管兩千年曆史風霜雨雪,不管兩千年外患內亂,不管兩千年朝代興亡和世道滄桑,這個大一統的框架始終沒有垮塌,大一統的國體在進一步修補完善,多民族大家庭始終融合粘連在一起,而沒有像其他多民族國家一樣分崩離析。

這是為什麽?

我這裏暫且借用一個也許並不十分確切的名詞——曆史慣性——是曆史慣性使然。也就是說,煌煌中國自秦始皇第一次大統一以後,兩千多年間雖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分合之間始終保持了大一統的主流格局,這就是某種曆史慣性在起作用。就好比發源於唐古拉山的長江、黃河,借助於超越地心引力的慣性,自上而下,自西向東,奔騰呼嘯,一往無前。“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李白詩)中國大一統的曆史亦具有此種氣貫長虹的慣性:秦之後,無論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還是三國魏、蜀、吳的曹操、劉備、孫權,也不論晉、宋、齊、梁、陳、隋的君主們,都有那麽一股子勁,希望自己做大做強,至少恢複大秦的規模,守住前朝老祖宗的家業。三國鼎足時的曹、劉、孫,就很典型,誰也不服誰,誰都想“吃”掉對方,成為秦漢一樣的大國之主。雄心更大的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忽必烈,更是縱馬橫戈,南征北討,希望征服周邊一些弱小藩國,開疆拓土,為家天下為國家的強大建不朽功勳。

好比今天“海歸”的知識精英們,無論做IT產業,還是辦高科技公司,在國際一體化、跨國公司強手如林的劇烈競爭環境下,他們總想做大做強,擠壓、打垮競爭對手在所不惜,一定要占有最大化的市場份額,建立自己的經濟王國。古代的君王,今天的精英,如出一轍。這是否也是某種神秘的曆史慣性在起作用呢?

中國,中央大國之謂也!我們的先祖還在哥伯尼發明日心說、哥倫布環繞地球一周之前,自然認為疆域萬裏的華夏神州之地,是世界的中心了。華夏的稱謂由來已久,華,花也;夏,大也,連綴成一個詞,乃“大地之花”。大地之花的泱泱大國,賦予了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國家,上至曆代君王,下至子民百姓,好大好強的品格。這就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拖不垮、打不散的大一統的曆史慣性。這種大一統的曆史慣性,放在世界範圍內加以考察,與別的國家、別的地區——特別是歐洲進行比較,就一目了然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