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鏡鑒叢書,即秉此意。屈原狂歌,癲狂的不是三閭大夫,而是戰國爭雄的癲狂騷亂的時世。楚辭離騷,杜鵑啼血,哀民生之多艱;披發仗劍,行吟澤畔,求索救世之道;匡扶君王,導夫先路,卻遭遺老屑小之讒。大詩人成就千古鑒人的明鏡:誰忠誰奸,誰美誰醜,誰善誰惡,何許人靈魂亮麗高潔,何許人內心卑劣穢濁,何為名垂千古,何為遺臭萬年,以屈子為鏡,原形畢露,涇渭分明。
尊儒的痛,痛不在創立儒學的至聖先師,痛在兩千餘年對儒學的獨尊,對孔子的閹割。漢武以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有得有失,有憂有樂。得到的是封建王朝大一統超穩定的基因和慣性,失去的是創新變革,人性的張揚和回歸。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曆史迤邐迂回兩千有年,帶到積貧積弱的清末,最終免不了那一叫,一炬,方有今日之華夏複興,繁榮昌盛。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俗語雲: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史事漫漫真如鐵,鏡鑒燭亮的是煌煌大國途!斯為俗語,惟命是從。湖南屈子祠,山東先師陵。小子曰:何俗之有?
作者20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