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6章 技術圖形分析

  6.1頭肩形態分析

  “頭肩式”走勢是形態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種分析形態,其最基本的形態表現形式。

  1.頭肩頂形態

  頭肩頂是最為常見的反轉形態圖表之一,頭肩頂跟隨上升市勢而行,並發出市況逆轉的信號。顧名思義,圖形以左肩、頭、右肩及頸線組成。當三個連續的價格形成左肩時,其成交量必須最大,而頭部次之,至於右肩應較細。

  當價格一旦跌破支持線(頸線),便會出現較急且大的跌幅。成交量可為頭肩頂形態充當一個重要的指標,大多數例子中,左肩的升幅必定高於右肩的升幅,下降的成交量加上頭部創新高可充當一個警號,警戒市勢正在水平線上逆轉。

  第二個警號是當價格由頭部的頂峰回落時,穿越右肩的高點。最後逆轉信號是在價格跌破頸線後,出現“後抽”現象,在價格觸及頸線後仍未見有所突破便立即沽出。

  在大多數圖形中,當支持線被穿破,相同的支持線在後市中轉變為阻力線。

  2.頭肩底形態

  頭肩底跟隨下跌市勢而行,並發出市況逆轉的信號。顧名思義,圖形以左肩、頭、右肩及頸線組成。三個連續的穀底以中穀底(頭)最深,第一及最後穀底(分別為左、右肩)較淺及接近對稱,因而形成頭肩底形態。當價格一旦升穿阻力線(頸線),則出現較大幅上升。

  成交量可為頭肩底形態充當一個重要的指標,大多數例子中,左肩較右肩和頭部為大,下降的成交量加上頭部創新低可充當一個警號,警戒市勢正在水平線上逆轉。

  第二個警號是當價格由底部的穀底上升時,即價格向上突破頸線後,再次回落至頸線支持位,然後才大升。最後逆轉信號是在價格向上突破頸線後,把握時機入貨,若未能跟進,則可望出現“後抽”回試頸線支持位時買入。

  在大多數圖形中,當阻力線被穿破,相同的阻力線在後市中轉變為支持線。

  左肩A點形成在一個正在下跌及整固的市況。頸線從A點開始形成後,再次回落約一個月,形成頭部。隨後價格開始反彈,到B點再度回落,形成右肩。直到頸線的第二點出現,成為阻力線(即B點)。價格隨後因有大量成交而上升穿破阻力位(頸線),頭肩底圖形從而確認。升破頸線後,可能有反抽情況發生,如不跌穿頸線,市勢將向著目標幅度而上升。

  從以上例子得知,投資者不一定會即時追隨已破頭肩底頸線的股票。通常,價格會再次回落到支持位(如C點)給投資者另一個買入機會。

  3.複合頭肩形態

  在股票實戰中頭肩形態更多地以複合的形式出現,下麵我們就對複合的頭肩形態做進一步的分析:

  (1)形態特征分析。

  “複合頭肩形態”是頭肩式(頭肩頂和頭肩底)的變形,其走勢形狀和“頭肩式”十分相似,隻是肩部、頭部,或兩者同時出現多於一次。

  任何類型的複合頭肩組合都有可能在“頭肩頂”或“頭肩底”出現,大致來說可劃分為以下幾大類:

  (1)一頭雙右肩式形態。

  在形成第一個右肩時,行情並不馬上跌破頸線,反而掉頭回升,不過回升卻止於右肩高點之下,最後行情繼續沿著原來的趨勢向下。

  (2)一頭多肩式形態。

  一般的頭肩式都有對稱的傾向,因此當兩個左肩形成後,很有可能也會形成兩個右肩。除了成交量之外,圖形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幾乎完全相等。

  (3)多頭多肩式形態。

  在形成頭部期間,價格一再回升,而且回升至上次同樣的高點水平才向下回落,形成明顯的兩個頭部,或許我們可稱為“兩頭兩肩式”走勢。有一點必須留意:成交量在第二個頭往往會較第一個減少。

  (4)多重頭肩式形態。

  在一個巨大的頭肩式走勢中,其頭部是以另一個小頭肩式形態組成,整個形態一共包含兩個大小不同的頭肩形狀。這種混合形態在走勢圖中極少出現。

  (2)複合頭肩形態的應用。

  “複合頭肩形態”的分析意義和普通的頭肩式形態一樣。當在底部出現時,即表示一次較長期的升市即將來臨。假如在頂部出現,顯示市場將反轉下跌。

  許多人都高估複合頭肩形態的預期上升(或下跌)“威力”,其實複合頭肩形態的力量往往較普通的頭肩形態弱。在中期性趨勢中出現是,複合頭肩形態完成其“最少升幅(或跌幅)”便不再繼續下去,而普通頭肩形態的上升(或下跌),往往比其量度出來的最少幅度大。

  不過,在長期性趨勢(牛市或熊市)的盡頭出現時,複合頭肩形態具有和普通形態相同的“威力”。

  綜合以上內容,其應用的要素為:

  (1)一輪強勁的上漲,這是一輪多少帶有爆發性的大規模上漲,交易量變得十分巨大(與之前的相比),緊隨而來的是一小幅回調,相應的交易量較上漲最後的幾個交易日以及頂部處都有所減少。這就是左肩。

  (2)又一輪伴有可觀交易量的上漲(可能比左肩大,也可能與左肩差不多),達到高於左肩頂部一定幅度的水平(一定要明顯地高於左肩頂部),然後另一個回落開始,交易量有所減少,價位下跌至前次回落的底部附近水平,也許高一點,也許低一點,然而任何情況下都明顯低於左肩的頂點。這就是頭部。

  (3)第三輪上漲,但是這一次交易量明顯低於左肩與頭部形成所伴隨的交易量。在下一輪跌勢之前也未能達到頭部高度,這就是右肩。

  (4)最後,第三輪回落時價位的下跌,跌破分別經過左肩與頭部之間及頭部與右肩下跌的底部而做出的一條直線(頸線),並以收市於該線以下近似該股市場價格3%以上的幅度。這就是確認突破。

  (5)實際運用中需要了解的其他情況。

  交易量的判斷不能以數字的大小為依據,交易量的判斷隻能按照一定交易周期內的高低來進行比較。

  左肩的交易量可以比頭部高也可以比頭部低,但右肩的交易量一定比頭部低。

  頭肩頂的觀察可以從頭部開始,而操作最好等到右肩的回撤,這一回撤低於左肩的高點。

  頭肩頂並非無法挽救,但這種挽救非常罕見。當價格突破後迅速返回頸線以上,則代表挽救至少成功了一半。這時,做多的投資者又可以密切關注價格的進一步運動。

  即使頭肩頂形態未能立即見效,也是一個很有分量的警告。

  當突破後價格下跌,而交易量仍舊保持低穀,則有可能產生一輪反撲,使價格回到頸線的位置(極少有突破頸線的)。這往往是“最後的掙紮”,價格會很快再次下跌,交易量急劇放大,這幾乎成了不變的定律。

  頭肩頂完成後下跌的幅度有多大呢?測量頭部的頂點垂直向下到頸線之間的距離。然後,從緊隨右肩形成之後價格最終穿透頸線的地方向下測量同樣的距離。這樣便能得出最小的目標下跌位置。

  在下跌達到最小目標位後通常會有一些反彈,下跌離最小目標位越遠,反彈力度越大。

  頭肩頂頭一輪突破下跌後的低點極可能成為日後長久的壓力位。

  頭肩頂的形成需要時間、成交量、價格的良好配合,三者缺少一樣都將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

  頭肩頂的頸線可以有小的傾斜,向下傾斜的頸線比向上傾斜的頸線對日後下跌的幅度影響更大。

  多重頭肩頂有可能產生內外兩根頸線,它由更多的肩和頭組成,但其識別方法與普通頭肩頂無甚差異。

  (3)複合頭肩形態應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1)複合頭肩形態的“最少升幅/跌幅”量度方法和普通的頭肩形態的量度方法一樣。

  (2)複合頭肩形態的頸線很難畫出來,因為每一個肩和頭的回落部分(“複合頭肩底”則是回升部分),並不會全都落在同一條線上。因此,應該以最明顯的兩個短期低點(“複合頭肩底”則是短期反彈高點),連接成頸線。另外,又或是以回落(或反彈)到其價位次數最多的水平連接成頸線。

  (3)複合頭肩形態有時會失敗或出現變異,所以必須十分小心分析,在未完全形成右肩時切忌冒險偷步。

  6.2雙頂、雙底和三重頂形態分析

  1.雙頂形態分析

  雙頂俗稱M頭圖形。雙頂在圖形中是一個主要的轉勢信號。當價格在某時段內連續兩次上升至相約高度時而形成的價位走勢圖形。雙頂的形態像兩座山頭相連,出現在價位的頂部,反映後市偏淡。當價格自第一頂回落後,成交量通常都會萎縮。再者,若價格跌破先前的支持線(頸線),便會較急速地滑落,支持線因此改變為阻力線。

  根據圖例6-8所示,由A點到B點是一個上升趨勢。當遇到阻力位時,市況隨即回落。在低位停留3個多月後,市況再次上升到另一個高位C點。但後市迅速下滑而形成雙頂圖形。由此可見,趨勢確實已經逆轉,如果價格跌破A點價位則發出一個穿破支持位的信號。

  2.雙底形態分析

  雙底俗稱W底。它是當價格在某時段內連續兩次下跌至相約低點時而形成的走勢圖形。當出現雙重底時,通常是反映在向下移動的市況由熊市轉為牛市。一旦形成雙重底圖形,必須注意圖形是否會穿破阻力線,若穿破阻力線,示意有強烈的需求。成交量通常因回調而大幅增加。雙重底亦可利用技術分析指標中的資金流向指數及成交量平衡指數(OBV)作分析買賣強勢之用。若價格穿破阻力線,阻力線因此而變為支持線。

  3.三重頂形態分析

  三重頂又稱為三尊頭。它是以三個相約之高位而形成的轉勢圖表形態,通常出現在上升市況中。典型三重頂,通常出現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及穿破支持線而形成。另一種確認三重頂信號,可從整體的成交量中找到。當圖形形成過程中,成交量隨即減少,直至價格再次上升到第三個高位時,成交量便開始增加,形成一個確認三重頂信號。

  最低點的形成,投資者通常以它作為主要支持線,當價格出現雙頂後回落至接近頸線(支持位),然後再次反彈至原先雙頂的位置,並遭遇阻力後回落。若價格跌破頸線,便會大幅滑落,三重頂圖形已被確認。

  當價格上升到A點,交易徘徊在這區域約一個多月後,仍未成功穿破B點與C點之阻力位。價格開始回落,而且跌破三重頂圖形的支持位,因此可以確認三重頂已形成。

  4.三重底形態分析

  三重底是三重頂形態的倒影,在跌市中以三點相約之低點而形成。在價格向上擺動時,發出重大轉向信號。與三重頂相比,三重底圖形通常拖延數月時間及穿破阻力線才被確認為三重底圖形。另一種確認三重底信號,可從成交量中找到。在圖形形成過程中,成交量會減少,直至價格再次上升到第三個低位時,成交量便開始增加,形成一個確認三重底信號。

  最高點的形成,投資者通常以它作為主要阻力線,價格出現雙底後回升至接近頸線,重遇阻力回落至雙底水平的支持位。價格未能跌破此支持位,成交量驟減,並開始反彈,成交量隨即大增。當價格升越頸線時,成交量激增。在價格向上突破頸線後,三重底圖形已被確認。

  當價位下降至A點,交易隨即徘徊在這區域約4個月,但未能穿破B點和C點的支持位。隨後價格開始上升至前市的某些高位,即三重底的阻力位,以及再升破阻力位。三重底形態因而確認。

  6.3喇叭形態與菱形形態分析

  喇叭形與菱形是三角形的變形體,大多出現在頂部,為看跌形態。

  1.喇叭形態分析

  喇叭形是頭肩頂的變形,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上升後下跌,然後再上升再下跌,上升的高點較上次為高,下跌的低點亦較上次的低點為低,也就是說在完成左肩與頭部之後,在右肩反彈時超越頭部的高點創出新高。整個形態以狹窄的波動開始,然後在上下兩方擴大,把上下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就可以畫出一個鏡中反照的三角形狀,也就是右肩創新高的頭肩頂,這就是笑裏藏刀的喇叭形。

  喇叭形是因為投資者衝動情緒所造成,通常在長期上升的最後階段出現,這是一個缺乏理性和失去控製的市場,投資者受到市場熾烈的投機風氣或傳言所感染。本來投資者操作已趨保守,直到右肩創新高後,在市場一片鼓吹延伸浪的呼聲中,又重新瘋狂追漲。但“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當眾人都看好之際,行情總是朝反方向前進。市場衝動和雜亂無章的行動,使得股價不正常地大上大落,形成上升時高點較上次為高,回落時低點則較上次為低的情況。

  以山西焦化(600740)在2004年6月構築的喇叭形為例,說明其實戰運用技巧。

  (1)標準的喇叭形至少包含三個轉折高點,兩個轉折低點。這三個高點一個比一個高,兩個低點可以在水平位置,或者右邊低點低於左邊低點;當股價從第三個高點回跌,其回落的低點較前一個低點為低時,可以假設形態的成立。將高點與低點各自連接成頸線後,兩條線所組成的區域,外觀就像一個喇叭形,由於其屬於“五點轉向”形態,故較平緩的喇叭形也可視之為一個有較高右肩和下傾頸線的頭肩頂。

  (2)喇叭形在整個形態形成的過程中,成交量保持著高而且不規則的波動。喇叭形是投資者衝動和非理性的情緒造成的,極少在跌市的底部出現,因為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下跌之後,市場毫無人氣,在低沉的市場氣氛中,不可能形成這種形態。而不規則的成交波動,反映出投資者激動且不穩定的買賣情緒,這也是大跌市來臨前的先兆。因此,喇叭形為下跌形態,暗示升勢將到盡頭。

  (3)喇叭形下跌的幅度無法測量,也就是說並沒有至少跌幅的量度公式估計未來跌勢,但一般來說,跌幅都將極深。同時喇叭形右肩的上漲速度雖快,但右肩破位下行的速度更快,但形態卻沒有明確指出跌市出現的時間。隻有當下限跌破時形態便可確定,投資者該馬上止盈或止損出局了。

  (4)喇叭形也有可能會失敗,即會向上突破,尤其在喇叭形的頂部是由兩個同一水平的高點連成,如果股價以高成交量向上突破,那麽顯示前麵上升的趨勢仍會持續。但對於穩健保守的投資者而言,“寧可錯過,不能做錯”,不必過於迷戀於這種風險大於收益的行情,畢竟喇叭形的構築頭部概率十分大。

  2.菱形形態分析

  菱形又稱為鑽石形,是喇叭形、對稱三角形、頭肩頂的綜合體。形態猶如鑽石或平行四邊形,其頸線為V字狀。左半部類似於喇叭形,右半部類似於對稱三角形,喇叭形確定之後趨勢就是下跌,而對稱三角形又使下跌暫時推遲,但終究沒有擺脫下跌的命運,而喇叭形與對稱三角形結合,成為錯綜複雜的菱形。與喇叭形相比,其更具向下的意願。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分析菱形形態:

  (1)菱形形成過程中的成交量較多,左邊喇叭形成時成交量較大且呈現不規則的波動,右邊對稱三角形成交量越來越小。

  (2)菱形很少為底部反轉,通常它在中級下跌前的頂部出現,其形態完成後往往成為空頭大本營,是個轉勢形態。

  (3)當菱形右下方支持跌破後,就是一個沽出信號。其最小跌幅的量度方法是從股價向下跌破菱形右下線開始,量度出形態內最高點和最低點的垂直距離,這距離就是未來股價將會下跌的最少幅度。因此形態越寬跌幅也越大,形態越窄跌幅越小。

  (4)菱形有時也成為持續形態,出現在下降趨勢的中途,菱形形成之後將繼續下降。

  6.4三角整理形態分析

  1.對稱三角形形態分析

  對稱三角形一般情形之下是屬於整理形態,即價格會繼續原來的趨勢移動。它是由一係列的價格變動所組成,其變動幅度逐漸縮小,亦即每次變動的最高價低於前次的水準,而最低價比前次最低價水準高,呈一壓縮圖形。如從橫的方向看價格變動領域,其上限為向下斜線,下限為向上傾線,把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就可以形成一對稱的三角形。

  對稱三角形成交量,因越來越小幅度的價格變動而遞減,正反映出多空力量對後市猶豫不定的觀望態度,然後當價格突然跳出三角形時,成交量隨之而變大。

  若價格往上衝破阻力線(必須得到大成交量的配合),便是一個短期買入信號;反之,若價格往下跌破(在低成交量之下跌破),便是一個短期沽出信號。

  下降趨勢出現,當價格從A點流入對稱三角形及交易徘徊在這個區域。趨勢線亦在隨後兩個月出現(A點至C點和B點至D點)。在E點,價位開始穿破阻力線,嚐試轉勢,但不成功,卻成為一個假突破。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提醒投資者必須等待收市後的信號,及並留意破位是否準確或是否一個好的入市位。在E點,價格在趨勢線下開市,確認先前的信號是假的。隨後,價格穿破三角形的下點及大量沽盤,確認了對稱三角形的下跌趨勢持續。

  2.上升三角形形態分析

  上升三角形通常在回升高點的連線趨近於水平而回檔連線的低點,逐步墊高,因而形成往上傾的上升斜線,而在整理形態的末端,伴隨著攻擊量能的擴增,一般往上突破的機會較大。

  價格在某水平呈現強大的賣壓,價格從低點回升到水平便告回落,但市場的購買力仍十分強,價格未回至上次低點便即時反彈,持續使價格隨著阻力線的波動而日漸收窄。我們若把每一個短期波動高點連接起來,便可畫出一條阻力線;而每一個短期波動低點則可相連出另一條向上傾斜的線,便形成上升三角形。成交量在形態形成的過程中不斷減少。

  上升三角形顯示買賣雙方在該範圍內的較量,但買方的力量在爭持中已稍占上風。賣方在其特定的價格水平不斷沽售,不急於出貨,但卻不看好後市,於是價格每升到理想的沽售水平便即沽出,這樣在同一價格的沽售形成了一條水平的供給線。不過,市場的購買力量很強,他們不待價格回落到上次的低點,便急不可待地購進,因此形成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需求線。

  上升三角形在最初形成時,價格亦開始向上升。整個形態發生在3個月內,但並沒有穿破B點、C點及E點的阻力線。而較高的低位A點至D點至F點,代表正在積聚及市況會繼續上升。在整個過程中,成交量比預期弱,但在F點開始趕上。而價格剛好受製於支持線,然後反彈升穿阻力位G點,而且G點的成交量很高。上升三角形形態確認後,市勢將會持續上升。

  3.下降三角形形態分析

  下降三角形通常在回檔低點的連線趨近於水平而回升高點的連線則往下傾斜,代表市場賣方的力量逐漸增加,使高點隨時間而演變,越盤越低,而下檔支撐的買盤逐漸轉弱,退居觀望的賣壓逐漸增加,在買盤力量轉弱而賣壓逐漸增強的情況下,整理至末端,配合量能溫和放大,而價格往下跌破的機會較大。

  下降三角形的形狀與上升三角形恰好相反,價格在某特定的水平出現穩定的購買力,因此每回落至該水平便告回升,形成一條水平的需求線。可是市場的沽售力量卻不斷加強,價格每一次波動的高點都較前次為低,於是形成一條下傾斜的供給線。

  下降三角形同樣是多空雙方的較量表現,然而多空力量卻與上升三角表所顯示的情形相反。

  下降三角形在最初形成時,價格亦開始向下滑。整個形態發生在4個月內,但沒有穿破支持線的A點、C點及E點。而最底的高位在B點、D點和F點,代表投資者看淡後市。在下降三角形形成的過程中,成交量的數值比預期弱,但在F點開始趕上,而阻力線亦非常強勁,在最後的上試阻力不成功,價格隨即回調及跌穿G點的支持位。而且G點的成交量也很高。下降三角形形態確認後,市勢持續下跌。

  6.5旗形、楔形和矩形形態分析

  1.旗形形態分析

  旗形的形態就像一麵掛在旗頂上的旗幟,通常在急速而又大幅的市場波動中出現。價格經過一連串緊密的短期波動後,形成一個稍微與原來趨勢呈相反方向傾斜的長方形,這就是旗形走勢。旗形走勢分為上升旗形和下降旗形。

  當價格經過陡峭的飆升後,接著形成一個緊密、狹窄和稍微向下傾斜的價格密集區,把這密集區的高點和低點分別連接起來,便可畫出兩條平行而下傾的直線,這就是上升旗形。當價格出現急速或垂直的下跌後,接著形成一個波動狹窄而緊密,稍微上傾的價格密集區,像是一條上升通道,這就是下降旗形。

  形態完成後價格便繼續向原來的趨勢移動,上升旗形將有向上突破,而下降旗形則往下跌破。上升旗形大多數在牛市末期出現,因此暗示升市可能進入尾聲階段;而下降旗形則大多數在熊市初期出現,顯示大市可能作垂直式的下跌,因此形成的旗形細小,大約在三四個交易日內已經完成,但如果在熊市末期出現,形成的時間較長,且跌破後隻可作有限度的下跌。楔形較常出現在一個漲勢或跌勢的中心位置,即上漲中的中段整理及下跌過程中的反彈逃命波,而成交量大多數在整理過程中逐漸減少,在突破或跌破後量能又接著放大。

  在上升趨勢中,楔形旗是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傾斜;在下降趨勢中,則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形狀與旗形相似,頗像船尾所懸掛的旗幟。在一個上升的市況,因A點出現大量成交,旗在這裏形成。在多個星期的整固期後,價格嚐試在楔形旗的頂部試高(即B點)。當穿破阻力位,再加上成交量上升,圖形確認及升勢將持續。

  2.楔形形態分析

  (1)上升楔形。

  上升楔形是指股價經過一次下跌後有強烈技術性反彈,價格升至一定水平又掉頭回落,但回落點轉前次為高,又上升至新高點比上次反彈更高,又回落形成一浪高一浪之勢,把短期高點相連,短期低點相連形成一條同上傾斜直線,下麵一條則較為陡峭。

  上升楔形通常拖延至3~6個月時間,並能提供投資者一個警號――市勢正在逆轉中。上升楔形的形成,最少以兩點高點,以每點的最高及先前的最高點連成一條最高的阻力線;同樣,最少以兩點低點,以每點的最低及先前的最低點連成一條最低的支持線。在上升楔形中,價格上升,賣出壓力亦不大,但投資人的興趣卻逐漸減少,價格雖上揚,可是每一個新的上升波動都比前一個弱,最後當需求完全消失時,價格便反轉回跌。因此,上升楔形表示一個技術性的意義之漸次減弱的情況。當其下限跌破後,就是沽出信號。

  價格於7月中由一個跌市開始慢慢下跌,在A點和B點分別形成新高。但相對強弱指數(RSI)顯示,由A點至B點間的升幅卻出現了頂背馳。當下斜線與價格相遇,上漲趨勢沒有足夠的動力使價格向上,價格隨即跌穿支持線C點,下跌趨勢因此而持續。

  (2)下降楔形。

  下降楔形是出現在上升價格頂部的一種常見形態。在價格出現上下小幅波動的整理期間,下降楔形可分為持續圖形和逆轉圖形兩種。

  下降楔形呈向下傾斜,直到相遇現時的上升走勢。反之,逆轉圖形亦同樣呈向下傾斜,但成交則順勢下降。無論任何一種類型,這圖形都被視為看好。

  下降楔形通常也拖延至3~6個月時間,並能提供投資者一個警號――市勢正在逆轉中。下降楔形的形成,最少以兩點高點,以每點的最高及先前的最高點連成一條最高的阻力線;同樣,最少以兩點低點,以每點的最低及先前的最低點連成一條最低的支持線。

  價格經過一段時間上升後,出現獲利回吐,雖然下降楔形的底線往下傾斜,似乎說明了市場的承接力不強,但新的回落浪較上一個回落浪波幅更小,說明沽售力量正減弱中,加上成交量在這階段中的減少可證明市場賣壓的減弱。

  在下降楔形中,價格上升,賣出壓力亦不大,但投資人的興趣卻逐漸減少,價格雖上揚,可是每一個新的上升波動都比前一個弱,最後當需求完全消失時,價格便反轉回跌。因此,下降楔形表示一個技術性的意義之漸次減弱的情況。當其下限跌破後,就是沽出信號。下降楔形的出現告訴我們升市尚未見頂,這僅是升後的正常調整現象。一般來說,形態大多是向上突破,當其上限阻力突破時,就是一個買入信號。

  一個下降楔形例子,價格一直向下滑,以A點和B點,分別形成兩個新低。但移動平均背馳指標(MACD)顯示,在A點至B點間的跌幅卻出現了底背馳。當下斜線與價格相遇,下漲趨勢沒有足夠的動力把價格推低,價格隨即升破C點的阻力位。上升趨勢因此而持續。

  3.矩形形態分析

  矩形又叫箱形,也是一種典型的整理形態。價格上升到某水平時遇上阻力,掉頭回落,但很快便獲得支持而回升,可是回升到前次相同高點時卻再一次受阻,而挫落到上次低點時則再得到支持。這些短期高點和低點分別以直線連接起來,便可以繪出一條通道,這通道既非上傾,亦非下降,而是平行發展,這就是矩形形態。

  一般來說,矩形形態在當市道牛皮整理,上升市和下跌市中都可能出現,長而窄且成交量小的矩形在原始底部比較常出現。突破了上下限後有買入和賣出的信號,漲跌幅度通常等於矩形本身寬度。當向上突破上限阻力時,就是一個“買入信號”。反之,若往下跌破時,則是一個“沽出信號”。矩形形成的過程中,除非有突發性的消息擾亂,其成交量應該是不斷減少的。如果在形態形成期間,有不規則的高成交出現,形態可能失敗。當價格突破矩形上限的水平時,必須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但若跌破下限水平時,就不須高成交量的增加。

  矩形呈現突破後,價格經常出現反抽,這種情形通常會在突破後的3天至3星期內出現。向上突破後的反抽將止於頂線水平之上,往下跌破後的假性回升,將受阻於底線水平之下。在5月初,矩形圖形在一個下跌市開始形成,看來市況已見底,而成交量也很小。直至7月初,成交量開始增加,清晰顯示價格突破在即,走勢向下,跌勢持續。

  6.6杯柄形、圓底和價格通道形態分析

  1.杯柄形形態分析

  杯柄形是一種持續上升的形態,它跟隨上通道的突圍而形成一段整理的時間。杯柄形態可分為兩部分:杯及杯柄。當某時段價格上漲,一個杯形隨之而形成,它的外觀好像一個碗或者圓底,亦像是一個呈U字的形態。因為與V形相比,U形比較平坦,故此杯形可以確定是一種在底部具有強烈支持的整理形態。

  當杯形形成後,短期的成交,便是杯柄的進化期。由杯柄範圍隨後突圍,並提供一個較強烈的上升趨勢信號。通常杯柄的回調越短暫,越形成上升趨勢及加強突圍。當突圍出現時,成交量明顯是上升的。

  在遇到A點的阻力位前,價格正在上升。不到6個月,杯的形態已形成,而且相遇阻力位B點。價格隨後徘徊在同一個交易價格約一個月,然後穿破阻力位,確認了杯柄形。成交量也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指標,確認這圖形的準確性。成交量在突破前後增加,代表出現大量買家。

  2.圓底形態分析

  圓底又稱為碟形或碗形,是一種逆轉形態,但並不常見。此類形態大多數出現在一個由熊市轉為牛市的長時間整固期。但在我們的例子中,是以短時間的整固期為例。

  圓底常常在一個長期跌市後出現,低位通常記錄新低及回跌。圓底形態可分為三部分:下降、最低及上升。

  形態的第一部分是下降:即帶領圓形到低位。下降的傾斜度不會太過分。第二部分是圓弧底的最低位,與尖底很相似,但不會太尖。這部分通常出現時間較長,可達一個月。最後是上升部分,通常是大約與下降所用時間相同。如上升部分升得太快,便會破壞了整個形態,而且變為假信號。

  整個圖形來看,如價格還未穿破阻力位,即圖形開始的下降位置;圓底仍未確認。成交量通常跟隨圓底形態:最高位即下降的開始、最低位即下降的終點即升幅變強。

  3.價格通道形態分析

  價格通道是延續圖形,它的斜度傾向上或向下,似乎它的價格成交集中於上趨勢線或下趨勢線之內。上趨勢線是一條阻力線,而下趨勢線則是一條支持線。當價格通道有向下趨勢傾斜時便視為跌市,而價格通道向上傾斜時,則視為升市。

  以兩條趨勢線形成的價格通道,一條稱為主趨勢線,另一條稱為通道線。主趨勢線決定有力的趨勢。如上升(下跌)通道向上(向下)傾斜時,最少以兩點的低點(高點)連成一線而繪出。

  另一條趨勢線稱為通道線,與主趨勢線平衡的。通道線以高點及低點繪出。在上升通道時,通道線是一條阻力(支持)線。在下降通道時,通道線則是一條支持線。

  當價格持續上升並在通道範圍內波動,趨勢便可看做牛市。當價格未能到達通道線(阻力線)時,便可預料到趨勢將會有急切的轉變。隨後下破主趨勢線(支持線)時,便可確認市況將會逆轉。相反,當上穿通道線時,便可視為牛市且暗示價格將持續上升。

  當價格離開上升趨勢後,一個上升通道開始形成。在整個價格上升期間,交易不能夠穿破A點、C點和E點的阻力線,縱使價格穿破由B點和D點組成的支持線,上升軌仍然存在,因為高位和低位逐漸上升。但最後,F點因太多沽盤導致穿破支持線。其實在F點前的價格沒有伸展到通道線時,已給發出一個警告信號,表示缺乏購買力。相反,隨著價格繼續在通道內下跌或波動,走趨視為向淡。當價格越不接近通道線(或支持線),即表示將發生的會是趨勢變動。如穿破阻力線,代表現時的走勢將有變動。如穿破下通道,即代表向淡及持續下跌。

  當價位離開下跌趨勢後,下跌通道開始形成。在整段價格下跌期間,交易不能穿破A點與C點的支持位(或通道線),縱使價格穿破B點和D點組成的阻力線,下降軌仍然存在,因為高位和低位下降。雖然F點已破阻力,但穿破G點才真正轉為上升趨勢。當價格沒有伸展到通道線時,E點已發出一個轉勢的警告信號,表示價格持續受到沽壓。

  6.7缺口與島形形態分析

  1.缺口形態分析

  (1)形態分析。

  缺口是指股價在快速大幅變動中有一段價格沒有任何交易,顯示在股價趨勢圖上是一個真空區域,這個區域稱之“缺口”,它通常又稱為跳空。當股價出現缺口,經過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的變動,然後反轉過來,回到原來缺口的價位時,稱為缺口的封閉,又稱補空。

  缺口分普通缺口、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與消耗性缺口等四種。從缺口發生的部位大小,可以預測走勢的強弱,確定是突破,還是已到趨勢之盡頭,它是研判各種形態時最有力的輔助材料。

  (1)普通缺口。這類缺口通常在密集的交易區域中出現,因此許多需要較長時間形成的整理或轉向形態如三角形、矩形等都可能有這類缺口形成。

  (2)突破缺口。突破缺口是當一個密集的反轉或整理形態完成後突破盤局時產生的缺口。當股價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空遠離形態時,這表示真正的突破已經形成了。因為正常的移動很少會產生缺口,同時缺口能顯示突破的強勁性,突破缺口越大,表示未來的變動越強烈。

  (3)持續性缺口。在上升或下跌途中出現缺口,可能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不會和突破缺口混淆,任何離開形態或密集交易區域後的急速上升或下跌,所出現的缺口大多是持續性缺口。這種缺口可幫助我們估計未來後市波幅的幅度,因此亦稱之為量度性缺口。

  (4)消耗性缺口。和持續性缺口一樣,消耗性缺口是伴隨快的、大幅的股價波幅而出現。在急速的上升或下跌中,股價的波動並非是漸漸出現阻力,而是越來越急。這時價格的跳升(或跳位下跌)可能發生,此缺口就是消耗性缺口。

  通常消耗性缺口大多在恐慌性拋售或消耗性上升的末段出現。

  (2)市場含義。

  (1)普通缺口並無特別的分析意義。一般在幾個交易日內便會完全填補,它隻能幫助我們辨認清楚某種形態的形成。

  普通缺口在整理形態要比在反轉形態時出現的機會大得多,所以當發現發展中的三角形和矩形有許多缺口,就應該增強它是整理形態的信念。

  (2)突破缺口的分析意義較大,它經常在重要的轉向形態如頭肩式的突破時出現,這種缺口可幫助我們辨認突破信號的真偽。

  如果股價突破支持線或阻力線後以一個很大的缺口跳離形態,可見突破十分強而有力,很少有錯誤發生。形成突破缺口的原因是其水平的阻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相持後,供給的力量完全被吸收,短暫時間缺乏貨源,買進的投資者被迫要以更高價求貨。又或是其水平的支持經過一段時間的供給後,購買力完全被消耗,沽出的須以更低價才能找到買家,因此便形成缺口。

  假如缺口發生前有大的交易量,而缺口發生後成交量卻相對減少,則有一半的可能不久缺口將被封閉,若缺口發生後成交量並未隨著股價的遠離缺口而減少,反而加大,則短期內缺口將不會被封閉。

  (3)持續性缺口的技術性分析意義最大。它通常是在股價突破後遠離形態至下一個反轉或整理形態的中途出現,因此持續缺口能大約預測股價未來可能移動的距離,所以又稱為量度缺口。

  其量度的方法是從突破點開始,到持續性缺口始點的垂直距離,就是未來股價將會達到的幅度。或者我們可以說:股價未來所走的距離,和過去已走的距離一樣。

  (4)消耗性缺口的出現,表示股價的趨勢將暫告一段落。如果在上升途中,即表示即將下跌;若在下跌趨勢中出現,就表示即將回升。不過,消耗性缺口並非意味著市道必定出現轉向,盡管意味著有轉向的可能。

  在缺口發生的當天或後一天若成交量特別大,而且趨勢在未來似乎無法隨成交量而有大幅的變動時,這就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假如在缺口出現的後一天其收盤價停在缺口之邊緣形成了一天行情的反轉時,就更可確定這是消耗性缺口了。

  消耗性缺口很少是突破前一形態大幅度變動過程中的第一個缺口,絕大部分的情形是它的前麵至少會再現一個持續缺口。因此可以假設,在快速直線上升或下跌變動中期出現的第一個缺口為持續缺口,但隨後的每一個缺口都可能是消耗性缺口,尤其是當這個缺口比前一個空距大時,更應特別注意。

  持續缺口是股價大幅變動中途產生的,因而不會於短時期內封閉,但是消耗性缺口是變動即將到達終點的最後現象,所以多半在2~5天的短期內被封閉。

  (3)要點提示。

  (1)一般缺口都會填補。因為缺口是一段沒有成交的真空區域,反映出投資者當時的衝動行為,當投資者情緒平靜下來時,投資者反省過去行為有些過分,於是缺口便告補回。其實並非所有類型的缺口都會填補,其中突破缺口、持續性缺口未必會填補,也不會馬上填補;隻有消耗性缺口和普通缺口才可能在短期內補回,所以缺口填補與否對分析者觀察後市的幫助不大。

  (2)突破缺口出現後會不會馬上填補?我們可以從成交量的變化中觀察出來。如果突破缺口出現之前有大量成交,而缺口出現後成交相對減少,那麽迅即填補缺口的機會隻是50%;但假如缺口形成之後成交大量增加,股價在繼續移動遠離形態時仍保持十分大量的成交,那麽缺口短期填補的可能便會很低了。就算出現反抽,也會在缺口以外。

  (3)股價在突破其區域時急速上升,成交量在初期量大,然後在上升中不斷減少,當股價停止原來的趨勢時成交量又迅速增加,這是多空雙方激烈爭奪的結果,其中一方得到壓倒性勝利之後,於是便形成一個巨大的缺口,這時候成交量又開始減少了。這就是持續性缺口形成時的成交量變化情形。

  (4)消耗性缺口通常是形成缺口的一天成交量最高(但也有可能在成交量最高的翌日出現),接著成交減少,顯示市場購買力(或沽售力)已經消耗殆盡,於是股價很快便告回落(或回升)。

  (5)在一次上升或下跌的過程裏,缺口出現越多,顯示其趨勢越快接近終結。舉個例說,當升市出現第三個缺口時,暗示升市快告終結;當第四個缺口出現時,短期下跌的可能性更加濃厚。

  2.島形整理形態分析

  股價在經過持續上升一段時間後,某日出現跳空缺口加速上升,但隨後股價在高位徘徊,不久股價卻以向下跳空缺口的形式下跌,而這個下跌缺口和上升向上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高位爭奪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這就是頂部的島形反轉形態;股價在持續下跌過程中也會出現島形反轉形態,股價在經過持續下跌一段時間後,某日突然跳空低開留下一個下調缺口,隨後幾天股價繼續下沉,但股價下跌到某低點又突然峰回路轉,股價向上跳空開始急速回升,這個向上跳空缺口與前期下跌跳空缺口,基本處在同一價格區域的水平位置附近,使低位相持的區域在K線圖表上看來,就像是一個遠離海岸的孤島形狀,左右兩邊的缺口令這島嶼孤立地立於海洋之上,這就是底部的島形反轉形態。

  (1)形成機理。

  股價不斷地上升,使原來想在低位買入的投資者沒法在預定的價位吃進,持續的升勢令這批投資者難以忍受踏空的痛苦,終於忍不住不計價位地搶入,於是形成一個上升的缺口,可是股價卻沒有因為這樣繼續快速向上,在高位明顯出現放量滯漲橫盤,說明此時暗中有著巨大的拋壓,經過一段短時間的爭奪後,主力和先知先覺的機構大量出逃,股價終於沒法在高位支持,一旦下跌就引發市場信心的崩潰,出現缺口性下跌,下跌缺口之上套牢了大量的籌碼,股價也開始了漫長的下跌;股價在不斷地持續下跌之後,最後所形成的底部島形的市場含義和升勢時形成的頂部原理一樣。島形形態常常出現在長期或中期性趨勢的頂部或底部,表示趨勢的逆轉。

  (2)形態特征。

  (1)島形的左側為上升消耗性缺口,右側為下跌突破性缺口,是以缺口填補缺口,這兩個缺口出現在很短的時間內,說明市場情緒化特征明顯。

  (2)高位島形的頂部一般是一個相對平坦的區域,與兩側陡峭的圖形形成鮮明對比,有時頂隻是一個伴隨天量的交易日構成,這是市場極端情緒化的產物,其頂部開始成交量呈遞減狀,並且左側量為形態中天量。

  (3)底部島形反轉常伴隨著很大的成交量,如果成交量很小,這個底部島形反轉就很難成立。

  (3)操作策略。

  島形形態最佳的買賣點為跌破上升下降趨勢線和第二個缺口發生之時,因為在這之前無法確定發展的方向。

  (4)研究要點。

  (1) 兩個缺口一般在同一水平價位上形成。

  (2)島形前一缺口為消耗性缺口,而後一缺口為突破缺口。如上島形前一缺口為多方力量耗盡之缺口,而後一缺口為空方開始主導市場的空方突破性缺口。下島形前一缺口為空頭力量耗盡的缺口,而後一缺口為多方開始反攻的突破缺口。

  (3)成交量在島形形成期間十分巨大。

  (4)兩個缺口間隔時間短則為1天,長則數周。

  實戰操練:技術圖形應用演練

  1.上升旗形

  (1)上升旗形的位置在圖中右下方。

  (2)上升旗形的特征是:在上漲過程出現高點不斷下移,低點也不斷下移,且各高點的連線與各低點的連線相互平行。

  2.雙頂

  (1)所謂雙頂就是在漲勢中,股價第一次衝高回落,第二次上漲到前一高點附近再次滯漲回落,直至收於頸線下方的一種技術走勢。

  (2)圖中A處是投資者首選停損離場的地方。因為A處的收盤價已收在雙頂頸線的下方。

  3.矩形

  (1)各高點的連線平行於各低點的連線才稱得上是矩形,而圖中方框內的3個低點並不處於同一水平位置上,它們分別構成了頭肩底的左肩、頭部、右肩。

  (2)因為A處的收盤價已站在頭肩底的頸線上方,且伴隨著巨大成交量,所以,A處是投資者跟進做多的地方。當然,最穩妥的是在B處買進,因為B處已確認頸線被有效突破。

  4.上升楔形

  (1)圖中方框內的圖形是上升楔形,因為在下跌過程中,高點的連線與低點的連線不相平行,這是上升楔形有別於下降旗形的一個主要特征。

  (2)從圖中可知,A處的收盤價跌破了上升楔形的低點連線,所以,A處是跌破支撐線的地方,也是投資者停損拋股離場之處。

  5.三角形

  (1)將圖中兩個高點和兩個低點用直線連起來,就成了一個收斂三角形。

  (2)從圖中可知該股在收斂三角形整理期間成交逐漸萎縮,甚至極度萎縮,之後股價放量收於壓力線上方,A處就是它的突破點。所以,A處是投資者開始跟進做多的地方。

  6.雙底

  (1)圖中方框內的圖形是雙底。

  (2)從圖中可看出A處的收盤價沒有高於頸線,而B處的收盤價已在頸線上方。所以,B處是投資者跟進做多的地方。

  
更多

編輯推薦

1一分鍾心理控製術
2贏利型股民、基民必備全書
3人人都愛心理學:最妙...
4看圖炒股
5一看就懂的股市賺錢圖形
6基金投資最常遇到的1...
7買基金、炒股票就這幾招
8明明白白買基金、炒股票
9新手上路 實戰股市
10少年不知愁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不知苦

    作者:王慧豔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內容:初三開學的第一天,同學們就想不管不顧地大哭上一場,其中不乏幾個脆弱的女生已經泣涕漣漣,打濕了一張又一張麵巾紙。“陳大班,你說話呀!沒人讓你做啞巴。”牛天梓瞪著牛眼,生氣地衝班長陳遠嚷著...

  • 新手上路炒股票

    作者:薛義明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書中自有黃金屋,教你如何成為股票市場叱吒風雲的成功者,如何成為一個輸少贏多的投資人,如何成為能立足股市的成功者。

  • 新手上路炒基金

    作者:林和文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重點介紹基金的基礎知識及品種,常用的技術分析方法及投資技巧,分析了基金投資案例等。

  • 凱達之魂:記一個民營企業家的人生和事業

    作者:馮萌獻  

    經管勵誌 【已完結】

    本書記述了張文遠從一個隻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中學生,從一個生產隊的記工員開始,成長為民營企業家的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