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股市的暴跌給股民上了一堂深刻的風險教育課,當股民的心情隨著股市的起起落落或欣喜或絕望的時候,仔細想一下,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財商呢?其實一個人一生的財富並不是來源於一兩次的投資獲益,而是使財富持續增值的能力,有著良好的財商才是關鍵。那麽怎樣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財商呢?
其實冷靜下來想想,“5.30”暴跌也在意料之中。當對股市並不了解的投資者進去都能賺錢的時候,這樣的股市也預示著到了危險的邊緣。沒有經過熊市洗禮的新股民成為了股市的主角,一方麵無視政府和專家的提醒,另一方麵卻對“帶頭大哥777”等無限崇拜。股民的盲目跟風,顯然是缺乏投資理念以及對所投資的金融產品不了解的一種表現。
據相關報道,中國的城市居民大部分隻有粗淺的“財商”,隻知道計算自己買的股票或基金的每天收益,而根本談不上對自己生活的規劃,以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財商教育是能夠幫助你把職業工作中掙到的錢變成永久財富,並實現財務安全的教育,它幫你獲得的不是一兩次股市暴漲的收益,而是持續增值財富的能力。
“前段時間,有位股民炒海爾權證用幾百元賺到了56萬元的收益,但這種盈利模式並不可複製,賺一次這樣的錢並不能改變這位股民的生活,就像很多中了彩票的人最終還是以貧困告終。與其期待憑運氣賺錢,不如學會讓錢生錢的能力。”
1.早投資早收益
一個人的財商如何,與能賺多少錢沒有太大的關係,財商是測算你如何運用金錢和財富為自己帶來幸福生活的指標。簡單地說就是,如果隨著年齡增大,你手中的金錢能夠不斷地給你買回更多的自由、幸福、健康和人生選擇的話,那就意味著你的財商在增加;反之,如果你很有錢,但整天在想賺取更多的錢,或想著如何保住現有的財富,而處於緊張與痛苦的生活狀態,那就說明你的財商不足。
“不是有錢人才需要財商,才可談理財投資。實際上理財投資沒有門檻,錢少有錢少的投法,錢多有錢多的投法。有些剛工作的人覺得自己錢少,就不去理財,這是不對的。”
我們舉個例子,如果按10%的年收益率計算,一位投資者從35歲開始直到45歲,每月做基金定投200元,十年投資的總資金為2.4萬元,到65歲這筆投資大約為27萬元;另一位投資者從25歲到35歲,也是每月做基金定投200元,總投資額也是2.4萬元,但到65歲,這筆投資卻可達到70萬元。所以投資應該盡早開始,尤其為自己的養老和子女教育做準備更應及早規劃。
在本金、回報率、投資時間三個因素中,對投資損益影響最大的是投資時間。以本金1萬元、收益率10%和時間15年為例,如果這三個因素中其中一個因素增加一倍而其他兩個因素不變的話,最終收益的倍數分別是2倍、3.68倍和4.18倍。時間對每個人來說是公平的,也是每個人都能控製的因素。我們可以通過延長投資時間增加投資收益。而且對於投資基金而言,還可以通過延長投資時間降低投資虧損的概率。
在開始理財之前,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財務狀況,首先要明確‘我現在站在哪裏’,包括明確理財階段、回顧資產狀況、審視收支情況和測評風險承受能力。
“準備工作做好以後,接下來投資者就要明確‘我要去哪裏’,即明確自己的理財目標,比如購置住房、應急資金、子女教育規劃、資產增值規劃、養老規劃等,並按照不同的理財階段排定優先順序,然後製定理財計劃。”基金專家如是說。
需要提醒的是,要根據自己的人生階段對理財目標進行排序,同時製定理財計劃。可以遵循以下三個原則,才不至於讓理財規劃僅僅停留在規劃:一是定好達成日期;二是量化自己的目標,用實際數字表示,將目標貨幣化;三是假想目標已達成的情景,可以加強自己想要達成的動力。另外設定目標時,一定要考慮通貨膨脹問題。
第三步就是解決“我如何到達那裏”的問題。在資產分配方麵要遵循的原則是:首先,以量入為出來考慮投資總額;其次,投資品種風險度不同才能真正實現投資組合多樣化;第三,投資預期效果方麵要注意整體投資績效,而不是某一個產品的收益率;同時要注意避免高成本,還要做好應急金的規劃。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投資是理財的重要環節,需要每季度適度調整一次。當然隻投資自己了解的產品也很重要。
另外,基金專家認為,一個人一生的財富並不是來源於一兩次的投資獲益,而是使財富持續增值的能力。
2.投資組合核心攻略
基金是一種穩健的投資品種,適合長期投資,但長期持有的首要條件是投資者選對了基金品種。若發現自己手中持有的基金組合並不如意,不能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收益,甚至長期跑輸大盤,那麽,調整投資者的基金組合就勢在必行。
對於現有的、收益並不理想的基金組合該如何調整,使其達到最佳的投資效果呢?下麵,我們來與您一起探討如何調整現有的基金組合。
2007年以來,基金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業績分化現象,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截至5月25日,具有可比性的82隻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的華夏大盤精選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是排在末尾的某基金的4倍多,這就足以證明選對基金的重要性。那麽,該如何調整現有的基金組合呢?我們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調整組合的第一步當然是了解你目前的資產配置有何不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風險偏好,這時候你就需要對號入座。也許你是一個激進的投資者,但卻買了相對保守的基金,收益達不到你的預期;又或者你是一個保守的投資者,但卻買了激進的基金,在震蕩的行情中飽受著“過山車”般的煎熬。因此,隻有了解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才能更好地為自己的資產組合配置。一個有效的基金組合能夠分散風險,避免係統性風險,使調整後的收益更為穩健。
第二步,調整核心組合。
核心組合是資產配置的靈魂部分,所占的資金比例也最大,因此一旦核心部分定位好了,就不能輕易變動,盡量要使自己的核心組合部分處於一個長期穩定的狀態。我們可以選擇3~4隻業績穩定的基金作為基金組合中的“核心組合”,有了新資金則可以逐漸增加“核心組合”部分的投資金額,而不是增加核心組合中基金的數目。
第三步,調整浮動組合。
在調整好核心組合之後,我們可以根據當前的投資熱點買進一些行業基金、新興市場基金及大量投資於某類股票或行業的基金。構建好自己的“非核心基金組合”後,建議每半年或一年調整一次,以實現投資多元化,並增加整個基金組合的收益。
第四步,定期檢查。
整個投資組合調整完畢後,還必須要定期觀察組合中各基金的業績表現。假如在一定時期比如三年內,投資者所選擇的基金表現一直落後於同類其他基金,則應考慮更換這隻基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跟蹤各基金在各類基金評級中的排名。若該基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排名都較為靠後,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把它剔除出你的組合。
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地、頻繁地調整基金組合。因為我國基金發展的曆史證明了基金是長期理財的有效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機炒作的發財工具。自1998年以來各年度成立的基金的累計淨值平均增長率可以看出,基金持有的時間越長,收益也就越大。因此,基金組合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特別是核心組合部分。
其次,構建自己的基金組合時,也不宜過於分散。投資較多的基金,一不利於跟蹤分析,二可能會影響整體的收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