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導讀語:菜鳥玩轉基金
現在已經進入了“理財時代”,各種新鮮產品層出不窮,普通投資人深感“亂花漸欲迷人眼”,有的產品個人不能參與,而有的產品太複雜、看不懂,到底怎麽投資好?這時,不妨利用第三者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比如基金,就是一個很好的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工具。
第一,借道基金購買個人不能參與的投資品種。
普通老百姓都很喜歡買國債,但卻沒有注意到有很多收益高的債券品種自己卻不能從中獲利,比如銀行間市場個人不能參與,企業債零售額度限製、個人購買不到等,這時投資者就可以通過購買債券基金來間接投資於銀行間市場上的央行票據、企業債等。
股票市場上同樣有很多個人投資者隻能望而興歎的投資機會。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公布股改方案或其他重大事項,都要停牌一段時間,這些公司的股票,很多在複牌後即大幅上漲。投資者通過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或公告雖然可以預料到股票會大漲,但苦於股票停牌,已無法買到獲利。這時就可以去買那些重倉持有停牌公司股票的基金,股票複牌後大漲,相應地對基金淨值可能會帶來不小的貢獻。
第二,借力基金獲得大資金才能有的優勢。
基金本身就是一個可以讓你坐享大資金規模優勢的投資工具。現在股票那麽多,個人投資者要想用小額的資金就構建一個投資組合,難免顯得捉襟見肘。即使你隻買了1000元的基金,也相當於你買進了二三十隻股票,獲得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好處。
買基金還可以享受到很多大資金才有的優勢。比如,個人投資者參與“打新股”時,由於在參與渠道、專業操作經驗以及可動用的資金量等方麵都無法與機構投資者相提並論,因此很多投資者在“打新股”時大多隻是充當“墊背”的角色。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親力親為,大多基金在新股申購時都會動用大筆資金通過網上、網下多渠道參與新股申購,市場上甚至還有專門“打新股”的債券基金,通過大規模資金運作大大提高申購的成功率,從而分享到大資金才有的新股收益率。
第三,借助基金參與自己不熟悉的投資領域。
權證、可轉換債券、股指期貨……不斷冒出的新名詞讓投資人應接不暇。與其花精力去熟悉這些投資品種,還不如投資基金,讓專業的基金經理去考慮這些複雜的事情,讓那些“三高(高文化、高學曆、高收入)”的基金經理為自己“打工”,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關於基金的資料都唾手可得,關鍵在於我們應該怎麽解剖這些數據和資料。
我們可以直接到基金公司的網站去了解基金公司本身。有幾點值得特別關注:公司的股東、基金管理規模與基金公司的產品線。
股東實力,股東的投資經驗。一切有利於基金公司發展的資源都可能是一個關鍵要素。比如銀行係基金仰仗銀行股東的資金實力和銷售渠道而享有得天獨厚的地位,自然也能吸引優秀的人才。而一些中外合資的基金公司因為外方股東在投資上的國際經驗而獲益匪淺,擁有一份國際視野和先進的風險控製體係往往是問題的實質所在。
而產品線是否完整同樣能看出一家公司的實力。至於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在很多文稿中都有詳細的講解,這裏就不贅述。
1.老牌基金公司:先發優勢,得天獨厚
嘉實、大成、南方、鵬華、華安和華夏等都是1998年首批成立的基金公司。經過多年來的持續經營和品牌建設,老牌基金公司借助先發優勢,已經建立了較為成熟完善的投資管理體係,在投資者中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
老牌基金公司由於成立時間較早,發行產品較多,一般都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線,而且通常會有一到兩隻拳頭產品成為公司的亮點。以華安和嘉實為例,兩家基金公司分別管理著11隻和13隻封閉式和開放式基金。華安的華安寶利,先後獲得第四屆金牛獎基金和理柏首屆中國最佳基金,成立滿2年後連續獲得晨星2年期5星評級;嘉實的策略增長基金,發行首日即突破400億元。目前,老牌基金公司旗下均有規模龐大的“旗艦”產品,如何運用手頭充裕的資金,更好地投資於相對稀缺的股票,並保持業績持續增長,成為一道難度很大的綜合考驗題。
2.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借助外腦,尋求突破
首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頭銜曾經引來湘財荷銀(現已更名為泰達菏銀)、招商基金、海富通三家競爭。截止到2006年11月底,中國已經批準設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中外合資基金是外資進一步參與中國證券市場的一種方式,合資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東往往是曆史悠久、資產管理經驗豐富的大型歐美金融集團,其中不乏一些“百年老店”。
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初衷是借助外方股東成熟的投資管理和產品設計經驗,結合中方股東的本土資源和渠道,中西合璧,取長補短,實現公司快速發展。但市場環境和中西文化的差異,使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或多或少都走過麥城。
光大保德信的量化核心由於專注於定量分析,純粹按照保德信的量化模型進行投資,盡管預測到了中國市場藍籌板塊的啟動,但在介入時機上出現失誤,致使量化核心一度表現不佳。
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許多投資理念也在不斷為市場所驗證,當這種“百年智慧”與中國證券市場的現實相結合,就會迸發出強烈的力量。2006年,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全年累計淨值增長率高達125.80%,被銀河證券評為四星級基金。在度過磨合期以後,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能量正在不斷釋放之中。
3.中小基金公司:蓄勢待發,黑馬園地
國內還有為數眾多的中小基金公司,它們沒有老基金的品牌優勢,沒有銀行係基金的嫡係渠道,也沒有中外合資基金的眩目光環,與上述兩類白馬特質明顯的基金公司相比,黑馬更容易在這些有時被市場和投資者忽視的中小基金公司中產生。而相當多的中小基金公司已經在投資業績上充分顯示了其“隱型冠軍”的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