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資!
我要買基金!
我要錢生錢!
2007年,最落伍的事情不再是你還沒有開通自己的網絡博客,而很可能是你竟然沒有購買過一隻股票或者基金。
“你買基金了嗎?”“你的基金漲了多少?”恐怕這是今年最流行的問候語,就連身邊對投資最沒興趣的朋友,也開始聊起基金的話題。基金在新的一年裏,萬眾矚目中成為最熱銷的金融產品,投資者學習基金知識的熱情也空前高漲。在終於明白淨值高沒什麽不好,大比例分紅不見得是好事以後,許多“基民”發現自己仍然不清楚該買哪隻基金,仍然在幾百隻基金麵前感到眼暈。諸如“如何選擇基金?”、“如何選擇適合‘我’的基金?”等問題,仍然使一些投資者感到困惑。
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不然,裏麵總是潛在很多不為人知的因素。購買基金是一種投資的行為,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投資理財者,必須要學會基本的理財知識,將其當作是一種保障生活質量的方式也好,當作是一種平衡風險的手段也罷,它都應該是你穩步邁往理想生活目標的理性行為。無論2007年如何,2008年又會怎樣,資深的基金投資者用實踐經驗告訴我們這樣投資基金:努力學習知識、充分了解自己、仔細選擇產品、穩健實施投資、平和看待漲跌。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基金投資,尤其是開放式基金投資的知識並不是難以掌握的事情。當發現周圍的大爺大媽都開始自己的理財計劃時,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有些落伍了呢。不要慌張!隻要你肯花上一點點的時間和精力,就會明白這麽些個問題:基金公司是怎樣操作的、什麽是淨值和分紅、什麽是投資組合和分散投資、怎樣規避風險,等等。掌握了這些內容之後,你就不會輕易被基金的表層現象所迷惑,也不會去跟風搶購基金,更不會被收益的起伏攪得晚上沒有睡好。而這些基金的知識在本書中也都會一一講解,作為一名投資人,現在惟一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學習,掌握投資技能,分辨市場真偽,穩保自己的收益。
隨著基金業的發展,國內的基金品種業已是令人眼花繚亂。它們不但風格迥異,業績也是大相徑庭。從網上看到一條消息,從銀行拿到一個宣傳單,或者聽聽“好心”的“推銷員”的講解,甚至某個“專家”的預測作出基金投資行為一定是很輕率的舉動。我們需要學會從第三方公司對基金進行評價,比如晨星等。多去研究這些統計資料對投資者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不要去追趕“時髦”,不要去隨“大流”,認認真真的研究基金和基金公司,按照自己的投資策略對比它們,選擇它們。即便是錯了,也知道錯在哪裏,更不致使以後一錯再錯。
另外,需要告誡一部分基金投資者:市場是不可預測的,這是個真理。想去和市場博弈,恐怕輸的大半是自己。一定要記住波段操作是非常愚蠢的辦法,基金不是用來“炒”的,也是不能“玩”的。先人告訴我們“小不忍則亂大謀”,而投資大師巴菲特則說:“投資主要是在於避免做出愚蠢的決策,而不是在於做出幾個非凡的英明決策”。千萬不要去預測市場,惟有做好投資組合,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都不為所動,隻有做好投資風險的防範才是過硬的道理。看看投資失誤的那些投資者吧,大半都是試圖去做一個“英明的決策”。
回觀眼下,麵對新一輪的基金攻勢,除了在證券市場上順風順水取得豐厚收獲的老基民外,現在又加入了一群新的投資團體,他們是新的大勢弄潮者。這些新老基金投資者聯合一起,在2007年年初至今都非常的活躍,掀起了一波接著一波的投資熱潮。隨著基金市場的逐步深入認識,較之以往,投資的盲目性有所降低,但在基金市場保收、增收的能力亟待提升。本書采用迥異的闡述風格,緊密結合當前的大市趨勢和演變狀況,從應對震蕩市入手,為大家準備一套好的思路來挑選優秀基金,並從新的基金攻勢開始,深刻認識基金的“心、肝、脾、肺、腎”,使基金投資者充分掌握市場應對技巧,加息也罷、調整也罷,“任爾東西南北風”,保持投資收益的常青不衰才是實實在在的。
在本書編寫的過程中,編者參考和汲取了多位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另外,投資有風險,本書的資料、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