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臨,村裏人歡騰起來,殺豬、趕集、買年貨、貼對聯、放鞭炮等等,增強了節日的歡樂氣氛。眨眼到了年三十,吃了年夜飯,人們都知道熬皮襖的風俗,所以都睡得很晚,有的在家裏閑坐著聊天,東家長西家短,什麽都聊,不講語法邏輯和言詞,想到哪裏說到哪裏,輕鬆自由,一吐為快;有的聚在一起打打牌,喝喝閑酒;有的相互走走,串串門,以表示節日的喜慶。胖大嫂和何大萍來到李奶奶家,看到屋裏坐滿了村人,有說有笑,很熱鬧。屋裏燃著煤火爐,爐火紅彤彤的,燒得很旺,把屋裏烤得暖融融的。靠後牆的大方桌上,放著一盞煤油燈,火紅的燈頭散發出橘紅色的燈光和淡淡的暗青煙,照著人們喜氣洋洋的麵容。胖大嫂說,叫大嬸講講熬皮襖是咋回事,中不?
中。人們齊聲回答。
李奶奶樂嗬嗬地坐在方桌旁的羅圈椅上,何大萍坐在她身邊的矮凳上,拽拽她的衣襟說,奶,快講啊!
我給你講了恁多故事,你還沒聽夠?
何大萍齜牙笑笑說,我天天都愛聽。
有個小男孩倚在母親懷裏,睜大圓溜溜的眼睛望著李奶奶說,奶,快講。他的聲音清脆響亮。
乖兒�,奶講,奶講。李奶奶從前讀過不少書籍,明白事理,是當地十裏八村難找的聰明女人,村裏人有什麽不明白的事都來請教她,人們都把她當成了私塾先生,都很尊敬她。她講起了為什麽熬皮襖的故事,說古時候,孔子請人做了一件新皮襖,怕穿出去讓弟子看了眼饞,心裏不舒服,想放著,等過年時再穿,到了年三十夜,孔子想到了那件皮襖,就坐著不睡,到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學生來拜年,見他仍坐在木椅上,眼睛直直地盯住房頂,身上穿著新皮襖。弟子驚歎,覺得他像入了仙境,不敢近身。不一會兒,孔子慢慢低下頭來,見眼前站著學生和家人,便故做驚訝,抖一抖身上的皮襖說,嗬嗬,我除夕夜久坐陪玉帝,玉帝賜給我一件皮襖。人們半信半疑。第二年除夕,許多人都學著孔子的樣子,坐著熬皮襖,可什麽也沒得到。孔子風趣地說,是你們心不誠,感動不了玉帝。從此,人們年年除夕之夜都要熬夜,想得到一件漂亮的皮襖,更希望知道自己是否心誠。
這個故事講完了,但屋裏仍然靜悄悄的,人們興味未消,都想繼續往下聽。何大萍拽拽奶奶的衣襟說,為啥今晚都吃餃子呀?
對呀,講講。有人催促說。
李奶奶接著講,可能有兩個原因吧,一是因為餃子的味道鮮美。你看餃子裏啥菜都能包容,油鹽醬醋佐料,蔥薑辣椒雞蛋肉,蘿卜白菜芹菜韭菜,你想吃啥菜就包啥菜,想吃啥味就調啥味,這是其它飯菜代替不了的。二是圖個吉利。從前買東西都是用黃金、白銀打製成元寶買。餃子的形狀像元寶,人們過年吃餃子,都想招財進寶,圖個吉利。不過,這裏邊還真有個故事哩。從前有個皇帝吃飯特別挑剔,到年三十夜,他對廚師說,今年的年夜飯,要想辦法給我搞出點新花樣,要是搞不出來,我饒不了你們。廚師們犯愁了,世上就那麽多菜,平時都想辦法做過了,哪還有新花樣?一個個都苦喪著臉,幹著急沒辦法。有位大臣,對皇帝說,我家有一個廚子,做了夢,他說神仙教他怎麽做飯了,要不叫他來做做?皇帝大喜,馬上叫他進宮。那位廚子很害怕,不肯去。大臣說,你不去,皇帝馬上叫你進監獄,你去了,我保你平安無事。大臣向廚子獻了計,廚子硬著頭皮進了皇宮。廚子讓人買很多蔬菜、山珍、海味,然後關起門,砰砰啪啪地準備起來。除夕夜晚,皇帝早早在餐桌旁等著品嚐美味。很快,那位大臣手捧一碗熱騰騰的餃子走進來了,說皇上,這就是臣為你準備的年夜飯。皇帝一看樂了,從沒見過這樣的飯,感到新鮮好奇,怎麽像一碗小元寶,立刻眉開顏笑,便慌忙用筷子夾一個放嘴裏一嚼,隻覺得香噴噴的直透心間。皇帝胃口大開,連吃兩碗,然後他才問,這叫什麽呀?那位大臣說,神仙告訴我家廚子說,這食品要在年三十晚上新年和舊年交替時吃,叫交子(餃子)。皇帝說,有道理,傳我的命令,從今往後,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餃子,違令者罰。從此,民間就興起了年三十晚上吃餃子的習俗。
村裏的王老頭坐在門後,他的眼神不大好,經常爛眼圈,就是治不好,但他卻是個有福人,他兒子在某鄉當鄉長,母親死的早,兒子為父親找個年輕老婆,老婆經常把老頭侍候得周周到到,村裏人說,就你王老頭最有福,娶個好老婆。聽了這話,他嘿嘿直樂。
李奶奶明白他老婆好的原因,常言道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他老婆不為衣食所憂,享著輕福,當然對王老頭就好。鄉下女人心理上容易滿足,略比別人家強,過著安逸的日子就行了,並非是看重相貌和情感。因為都難以追求到那種高層次的精神情愛,所以獲得一種親情關愛,相互打發日子就滿足了。李奶奶講完了吃餃子的故事,王老頭咳嗽兩聲說,他嬸子,前天,我做個夢不好,可又悟不出個啥理來,你說說,我幫你解解。李奶奶說。
我夢見閻王了,閻王坐在閻王殿,那模樣就像廟裏的泥胎。兩邊站著大鬼小鬼,很嚇人,可我心裏清楚,我沒有死呀,咋到這裏了?閻王問我,做過好事沒有?我想想說,做過,有一次,有一個外鄉人要飯,要到我家門口,我看他快餓死了,給他一個蘿卜,救了他的命。閻王說,救人一命,也算是大好事。他拿著一個蘿卜對我說,給,你拿著它升天吧!我拿著蘿卜出了閻王殿,抓住蘿卜纓子,不由自主地飛向天空了。我在空中遊來蕩去,覺得自己很輕,越遊越高,遊著遊著碰到一個瞎老婆,我說你願意進天堂嗎?老婆說我做夢就想去,你能帶我去嗎?我說你抓住我的衣裳。她就死死地抓住我的褲腿,也不感到她沉重,心想一起去就一起去吧,到那裏好有個伴,說說話。遊著遊著又碰到一個瘸子,他上去抓住瞎老婆的褲腿說,咱們一起去天堂吧,那可是個好地方。當時我想,不就是多一個伴嗎。我帶著他倆遊啊遊,快到天堂的時候,我聽到天堂裏敲鑼打鼓,很熱鬧,還看到很多仙女拿著花環,跳著舞蹈,歡迎我哩。我突然改變了主意,想到自己帶兩個殘疾人,太不體麵了,我就狠狠心,猛用力蹬腿,想把他兩個摔掉,不料,我手裏的蘿卜纓子斷了,隻聽“撲通”一聲,俺仨一起跌了下來,一直墜落到地獄裏,那是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啊!我醒了。您說這是啥夢?
胖大嫂心直口快地說,墜入地獄也不虧你,誰叫你心腸壞,人家倆殘疾人不夠可憐的,需要你幫幫人家,你卻不容人家,自己去享福,活該。
有人隨聲附和,就是,就是。
老王頭說,醒來,我想想這個理,不管是活著,還是死了,還是行善好,多做點好事,是為自己好。
李奶奶笑笑說,這個夢啊,咱屋裏有一個人能說出它的道理。她低頭看看大萍說,你說說。
何大萍齜牙笑笑說,很簡單,容不得別人和自己一起提高的人,遲早也得跌下來。
胖大嫂笑著說,大萍行啊,平時我還真小看你了。
說不出個道理,不是白上幾年學啦。
屋裏人嘿嘿直樂。
李奶奶知道大萍的小腦袋瓜機靈,轉得快,遇到什麽事愛動腦筋想出好辦法,長大可是個不凡的女孩。她樂嗬嗬地直誇大萍說得對,接著對王老頭說,你應該把這個夢給你兒子講講。叫他當官別隻顧自己踩人家,即使上去了,也是獨杆司令。
李奶奶看看屋裏,還坐著大栓夫婦,心想村裏人都知道他倆不孝敬父母。前不久,大栓的父親患了痢疾,本來這不是什麽大病,打打針,吃點藥就能治好,可大栓媳婦不讓給他治。大栓看著父親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躺在床上起不來了,便悄悄給父親討點藥,輸兩瓶水,父親的病馬上大顯輕。媳婦看到公爹的病情有好轉,便破口大罵大栓。從屋裏出來進去,指桑罵槐,說老不死的,能吃不能幹,活著不如死了,淨給兒女添麻煩。公爹聽了一氣之下,病情又反複加重,三天後命歸西了。李奶奶想趁機講個故事開導開導他們。她講了個張三殺狗的故事。張三家喂一隻母狗,母狗又生一隻小狗娃,小狗娃漸漸長大了,張三想把大狗殺了吃肉,留著狗娃。張三殺狗那天,先呼啦呼啦磨好刀,把刀放在地上,到屋裏拿盆準備接狗血。這時,小狗把刀銜在一旁,臥在刀上,不讓張三看見。張三拿著盆東瞅西瞧找不到刀。後來他看見小狗娃在遠遠的地方臥著流眼淚,他看出了門道,說別哭了,算了,不殺你娘了,我就養著你娘倆吧。不料,這個故事感動了大栓,他不由自主地呼哧呼哧哭起來,淚流滿麵,想起了父母對他無私的種種關愛,自己卻不如一隻狗。當晚他回到家裏,“撲通”一聲雙膝跪到母親床前,母親嚇得臉色都變了,哆嗦說,兒啊,你、你、你這是幹啥呀,這大年三十,可不興再找事啊!
他哭著說,娘啊!我對不住您二老,我不孝順哪!我不該聽那臊娘們的話,她敢再找你的事,我給她拚了。爹不該走恁早,我明天就把他請回來過年。從今往後,我再不氣您了。
大栓的娘慌忙下床,攙著兒子說,孩子,快起來,有你這話娘就知足了。
娘,您原諒我吧,以前都是我的錯。
以前你就是再氣娘,娘也不會記恨你,當老的都這樣。
我對不住我爹呀!我忘恩負義,虧心哪!
兒啊!人死不會複生,他已經走了,就別再想他了,他要是有靈,看到你這樣,也會原諒你。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哩,咱就和和睦睦過日子吧。
說也怪,從此,大栓夫婦知道孝敬老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