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五節 拆除平房遷新居

  走進雙街滿眼新,

  樓新人新村風新:

  張張笑臉顯真情,

  聲聲話語內容新;

  宛若現代桃花園——

  北運河畔紫禦新……

  改革開放政策好,

  還有春海總創新!

  在雙街村,盡管人們吃、穿、花、用都不用愁了,大多數村民也都自購新居,但占地300畝的老平房還在,這就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宅基地換房。

  正鑒於此,心中時時事事裝著父老鄉親的劉春海書記,仍然是嚴格按照“五步決策法”的程序,經兩委會多次討論和廣泛征求兩個“議事會”的意見,決定徹底進行平房改造。

  平房全部拆除後,在原址上,規劃、建設了占地150畝,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的“雙街新郵”高層樓群,在2009年底,讓全村621戶農民,都搬進了最理想的豪華新居,從而使雙街村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三化”中,真正實現了“住宅城市化”。

  拆平遷樓,目地達到,願景實現,村民歡慶!然而,這直接關係到家家人人經濟利益的拆除平房、遷住新樓的大問題,其長達三年的繁重工作量及其困難和艱辛,是局外人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從2006年10月起,村成立平改拆遷小組,開始深入群眾做思想摸底工作,並挨家挨戶地認真測量房地地基麵積。在掌握了大量來自村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之後,2007年春節剛過,春海就召開了村領導班子會議,製訂了有關拆遷工作的《規定》,緊接著又分別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討論,征求意見,對村裏這“政策性”的《規定》進行補充、修改。在定稿之前,很多村民圍繞著宅基地的換房比例,諸如,占地麵積和建築麵積,建築麵積的新房和舊房、磚房和土房、大房和小房等,如何去換?比例各是多少為合理?在每家情況各異的眾多繁雜問題麵前,究竟應怎樣解釋,才能使大多數人滿意?對此,春海想:

  “隻要堅持‘公’字當頭,充分相信群眾和自始至終地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讓他們有知情、建議和表決權,就會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我就這麽辦!”

  於是,劉春海麵對到村委會提出各種問題的村民們,一次次當場解答得頭頭是道,總是讓他們心明眼亮地含笑而歸!

  最後定的拆遷原則是:一律按照各戶宅基地的使用麵積,1平米換1平米樓房——這特別優惠的換房規定,使所有村民都深感滿意!

  然而,在世界上,要辦成任何一件較大的新事,都不會一帆風順。像雙街村這樣紛繁複雜之事,當然也不例外。事前,有備無患的春海他們,就對“釘子戶”的定義,統一了看法,那就是:不論拆遷方案的條件多麽優惠,他都不同意!像這樣故意刁難的釘子戶,全村一個也沒有。要說是因為某種實際情況而暫時不同村簽協議的戶,還真不少。至少有以下五種情況。

  一是確有困難。村民管士興夫婦,過去一直在村勞動,後為照顧軍屬,在村有轉非名額時,他倆同參軍的兒子都轉成了非農業。現在沒有單位管他們,也不享受村民福利待遇,隻能靠做小買賣掙錢。拆除平房後,他們的生活成了困難,心裏也很不平衡。像這種情況,全村有20多人。為使拆遷工作順利進行,也為解決這些人的養老問題,由春海書記提議,兩委會同意,並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製定了《關於部分非農業人員享受村民待遇的暫行規定》,得到了這些人的一致歡迎。於是,他們都在拆除平房限定時間之前,高興地同村簽訂了拆遷協議。還有四口之家的劉子泉夫婦,在村中心位置有個小賣部,如果拆除平房,小賣部的貨物就沒處存放,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因全村都在規劃建設中,故很難找到合適位置。最後,村裏幫他在農貿市場找到一個地方,暫時使用,他很滿意,很快同村簽了協議。

  當說到不願拆房的個別情況時,村委會副主任項東季對筆者講:

  “年屆半百的黨員管士勤,在村裏占地招工時,農轉非到國營企業上班,組織、人事等的關係也都辦走了,但他在雙街村還有平房,我們多次跟他談,他就是不願拆,影響了這次土地整合的統一規劃。春海書記了解這種情況後,就帶我專程到他家去。經過劉書記對他進行曉之以大道理、動之以真感情的思想工作,他終於顧全大局地欣然同意了拆除平房。其待遇,按上述《暫行規定》辦,同村民一樣:1平米換1平米,他那208平米的宅基地,可以換到同樣麵積的2個偏單樓房。”

  二是家庭糾紛。村民曹爾芬,丈夫因車禍身亡,上有公婆,下有兒女,還有位離婚的小姑子在娘家住。在還遷房上,公婆不同意給兒媳,怕她改嫁把房帶走,互相產生了矛盾。經春海書記、家良主任等人的多次調解,終於互做讓步,達成了共識,簽了協議。

  三是買賣關係。這種情況較多,共有140多戶。法律意識很強的春海他們,在做了大量有關宅基地使用方麵的法律宣傳之後,又特意請來有關司法部門的同誌作司法解釋。由於過去農民的法律知識缺乏,加之有關部門對房屋買賣變更手續管理不完善等原因,給這次拆遷工作帶來了困擾。但是,善良、純樸的雙街人,憑借文明的村風和鄰裏之間的深厚感情,化解了許多矛盾。如,村民王忠林,他原有一所平房賣給了本村村民張紅豔。因手續不健全,王想要院落補償部分或者要5萬元現金補償,兩家找村解決。村幹部經多次調解,兩家又看在多年鄉裏鄉親的情份上,最後王隻向張要了2萬元現金,就和解了。盡管在解決買賣關係問題上,超出了春海他們預計的難度,但在規定簽協議之日前,就都妥善解決了。

  四是遺留問題。按規劃同樣發放的宅基地,在製圖發證時,證載麵積小於實際麵積。如村民張國華家就是這樣。若按實際麵積換房,那麽全村的方案將被推翻;如按證上麵積換房,張家就吃虧了。怎麽辦?按方案,隻能以證為準,由劉書記和解主任承包此戶,去做工作。他倆先後到張家去了無數次,張終於在最後一天,同村委會簽了拆遷協議。

  五是特殊情況。村民鮑秀柱在河北黃驊做生意,極少回村。為不耽誤全村統一拆遷,劉書記和解主任親去黃驊找鮑做工作,簽了協議;村民徐全華,曾給黨總支和村委會寫過一封內容苛刻的公開信,春海見信後,既不回避,也不反感,更不報複,而是特別認真負責地在當天上午,就以村委會名義給徐回了一封信,下午即派專人送到他手中,信的內容,是對徐所提問題一一給予答複。誠能感人!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在簽訂協議那天,他提前來排隊,並幫助維持秩序,還不斷做宣傳工作。

  在提到此次平改的體會時,解家良主任感觸尤深,他說:

  “我和春海書記有六個沒想到:我們第一次入戶征求村民意見,支持率就達到了90%,超過預計10%,這是頭一個沒想到;有不少村民,協議還沒簽就自動搬遷了,有的連房子都提前拆完了,這是第二個沒想到;簽協議的前一天,村民就開始排隊,有的排了一天一宿,自始至終秩序井然,未發生任何糾紛,這是第三個沒想到;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完成拆遷任務,這是第四個沒想到;從上述買賣關係中,體現出良好村風和濃厚鄉情,這是第五個沒想到;村‘拆遷調解組’發揮了超常的重要作用,這是第六個沒想到!”

  對此,春海書記則講得更加概括而深切:

  “在拆遷工作中,我們嚴格履行民主決策程序,注重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這就使所作出的決策更合理、更有操作性,也使得一些問題,在履行民主決策程序的過程中,就得以妥善解決,這無形中化解了很多矛盾。在長達9個月的前期準備工作中,我們兩委班子和所有拆遷工作的全體人員所付出的艱辛,村民們可能不知道。雖然在拆遷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但是畢竟在1個月內就完成了所有拆遷工作。這充分表明了群眾對我們兩委班子的高度信任和堅決支持——有這樣好的群眾信任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就是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完全值得!”

  2007年3月25日,是村委會同各戶簽訂《拆遷協議》之日。由於準備工作充分、上下意見一致,所以,這天一大早,村民們就都自覺地按照來村的早晚順序排隊,一個緊接一個地簽協議,一天就簽訂了480戶!到第二天,應簽《拆遷協議》的546戶,全部簽畢——整個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

  整整一周後的4月1日,對所有搬了家的,村裏每戶每月發給800元的租房費,直到每戶拿到新樓的鑰匙,再給一個月的裝修時間,這月的租房費,村裏仍然發給。

  雙街的實際情況是,全村各家的宅基地,最小的是142.88平米,最多的有800平米。這就是說,每戶至少可以換到兩套以上的新樓房,即使是麵積最小的那戶,也可換到兩套獨單新房。如果有的戶還想多買,那麽多買的麵積中的10平米,按照村裏定的優惠價,每平米3300元,其餘的則按市場價。此外,村民還可憑老平房的每個房產證,得到村裏發給的4萬元新房裝修費。

  看!這就是劉春海長期造福村民的又一盛舉!

  我們還是讓不同年齡、性別、工種的村民,各自談談他們換得新房的具體情況吧。

  大專畢業、在居委會工作、33歲的媳婦郭華,一講起新居,就蕩漾著滿臉的幸福:

  “我2000年結婚,有個8歲的兒子。我們原先住的90平米,加上老人住的187平米,總共是277平米的平房,可以換到同樣麵積的新樓房。實際上,我們要了一個124平米的三室一廳的大單、一個97平米的偏單和一個79平米的小偏單,總麵積正好是300平米。多要的那23平米,其中10平米,按每平米3300元的優惠價,另外的13平米則按市場價交給村裏。這三個單元房,都在24小時都有電梯的同一棟樓裏的4層、13層、20層。那小偏單,以優惠價賣給了孩子的姑姑。現在,公婆和我三人這一家三代五口,住在同一棟來去方便的新樓裏,盡享天倫之樂,你說這有多幸福啊!”

  負責全村市場管理、現年54歲的黨員鮑景忠喜上眉梢地說:

  “我的宅基地是226平米,拆遷後我要了兩套100平米的單元樓房,再多要也住不了;餘下的那26平米,村裏按每平米3300元,給了我8.58萬元現金——春海他們為大夥想得太周到啦!”

  年逾不惑的村裏電工馬軍,洋洋得意地講:

  “春海書記這個人可太不簡單啦!從1997年我一直在他手下幹,最了解他。他比‘拚命三郎’還能拚,幹起工作來豁出命!一年到頭,從來沒有個歇班的時候,而且他有高智謀、總創新,所以才有雙街村的今天。說到拆遷,大家滿意極了,我也受益很大!我有兩個平房院兒、兩個房產證,宅基地麵積是:296+222=518(平米)。拆遷後,我一家就要了90—100平米的5套單元樓房;富裕的那46平米,村裏按規定給了我15.18萬元錢;另外還給了我8萬元的裝修費。這些多餘的新房是租還是賣?正在我躊躇不定時;春海書記很關心地跟我說:‘你最好別買,等以後地鐵通到咱這兒來了,房價還會提升。’所以,我一套也沒賣:我兩口子和16歲的兒子住一套,其餘四套都租出去了——每個月,光租金的收入就很可觀;何況,我倆每個月還有固定的工資收入呢!”

  那麽這“雙街新邨”還遷樓,究竟建得怎樣、有那些特點,又為何會如此呢?

  早在規劃、設計它之前,春海書記就在村兩委班子會上強調:

  “咱們千方百計地發展經濟、增加集體收入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施惠於民,使鄉親們生活得更幸福,而住房,又是生活中的大事。因此,我們將建的新邨還遷樓,要堅持高起步、高標準,引進最先進的技術、選用最優質的材料和設備,建成最好的住宅樓,一定要讓我們的村民住得最舒適、最愜意!”

  根據這一指導思想,“雙街新邨”的13棟樓共15萬平米的小區建成後,果然是錦繡其外、金玉其中,格外搶眼:從高聳、壯觀的大門之外,就可看到那一麵石牆壁前的噴泉水簾,在豔陽照射下、水霧濛濛中,時隱時現七彩霞光,令人叫絕!小區內有古式涼亭、曲徑回廊、奇花異木,還有大家健身的露天廣場地和室內活動廳。無論誰來,都會感到這裏是生態環保、現代時尚、整潔清靜的最佳居所!

  再看村民的居室。全部都是智能化,采用三水係統和雙氣設施,最為便民怡人的,是戶戶都有最先進的地板輻射采暖!現在,多數人對此可能還不太了解吧。地板輻射采暖是以溫度不高於60℃的熱水,在埋置於地板下的盤管係統內循環流動,加熱整個地板,通過地麵均勻地向室內輻射散熱的一種供暖方式。它和傳統的采暖方式相比,具有健體、舒適、節能、環保等優點。中醫認為:“熱從頭生,寒從足入”,所以暖人應先暖腳,隻有腳熱了,全身才能感覺溫暖;室內空氣對流減弱、水分散失較少,避免了傳統散熱器供暖方式造成的燥熱、口幹等不適感;供暖過程寂然無聲、保持清靜;不占用使用麵積,不影響室內整體裝修;使用壽命長,達50年以上,而且安全性能好,不腐蝕、不結垢、不需維修等。

  正是雙街新邨還遷樓的內、外、軟、硬環境都是如此之好,所以就激起了村民的幸福之感和自豪之情,也引起了社會上更加廣泛地關注和普遍地讚慕!但是,無論何時、何地、對何事,過多考慮或刻意追逐私利的個別人,總是有的。這種人始終圍繞著一個“我”字兜圈子,好像總也不上算、不滿意、不知足——這無形中給本來就是大好事兒的“雙街新邨”分房工作,平添了不少意想不到的麻煩和困難。

  客觀事實告訴我們:平房的拆遷情況複雜,村民的分房更加難辦,諸如,要分哪樓、哪層、向陽、背陰、房間結構、廳室大小、照顧老人、方便存車等,都是各戶倍加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盡管兩委班子成員都全力以赴地抓此工作,可還是有少數村民提出這樣那樣不合理的要求,使幹部們非常為難。主管平改工作的村委會主任解家良,首當其衝,遇到的困難最多也最大。雖然他千方百計地想使大家滿意,但還是有個別村民出言不遜,甚至蠻不講理!他一氣之下,向劉春海提出辭職,春海當然不會同意;在兩委聯席會上,解主任又說:

  “分房這個工作太難,我力不從心,別得罪了人、也影響了工作——還是讓別人幹吧!”

  春海十分理解他,樂著說:

  “解主任,你上任3年多來的出色工作,有目共睹;你的業績誰也抹不掉,還會載入雙街村的史冊!你才58歲,正是經驗多、精力旺、為村大幹的最好時機。你太累了,可以回家休息,等身體好了再上班。這樣行吧?”

  解主任答:

  “我辭意已定!”

  春海仍是笑麽悠悠地說:

  “你先回家休息休息吧!”

  解主任回家幾天後,春海打電話問候他,並用商量的口氣說:

  “我們都挺想你的!你能出來跟咱兩委成員一塊兒吃頓便飯嗎?”

  “行,行!”解主任爽快作答。

  席間歡歡樂樂,氣氛輕鬆而融洽,誰也沒有提及解主任上班的事。

  又過了幾天,春海專程到市內登門看望他,笑問他的身體和精神狀況,介紹村裏的近況等,就是不提他上班的事。可這時的解主任卻憋不住了,他內心的激動溢於言表:

  “春海呀,你這寬闊的心胸,容人的海量,又一次把我更深地感動了!你什麽都不用說了,明天一早我就去上班。今後,我要繼續當好你的得力助手,隻要工作需要,我就永遠不鬆套——咱要緊緊地摽著膀子,決心使雙街村一年更上一層樓!”

  倆人同時站起,無言地笑麵相對;兩雙有力的大手握在一起,久久都不分開……

  清代名士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寫道:“以仁義服人,何人不服!”品高德馨的劉春海不正是這樣嘛!

  解家良主任上班後,以更高的熱誠和更強的責任心,積極而又耐心地全力投入分房,整體工作進展順利。到2009年10月底,全體村民就都大喜過望地喬遷新居。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