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四節 巨力回天辦雞場

  衡量一個人智商的高低和能力的大小,就看他在困難麵前的創新思維和拚搏精神以及最後的成功與否。在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愛因斯坦講:

  “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時年23歲的劉春海,就完全具備了這些成功的要素。

  時勢造英雄。客觀的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主觀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那麽當時1987年的時勢、即客觀條件是怎樣的呢?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趙紫陽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作《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報告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製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在十三屆一中全會上,選舉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準陳雲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檢書記。其中最關鍵的是:確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由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出任中央軍委主席——這對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讓眾多有誌者幹事創業、發揮潛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主人公劉春海,就是在這時接受兼任村辦雞場場長任務的。

  村黨支書記郭慶平對春海講:

  “我明知咱村的集體雞場遭受重災,困難特大,可是我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讓你擔綱興辦。你在家養過雞,養得好,有經驗;更主要的,是你有智能、有思路、有韜略;而且你謙虛、謹慎、實幹、平易,很有親和力,又會用人。所以,我相信你:一定有巨力回天,把慘敗的雞場重新興辦,再為全村創收!”

  為人處事審慎又穩重的春海,一直專注、不動聲色地聆聽著書記的談話。富有農村工作經驗、熟諳村民心理活動的郭書記,麵對這個秀外慧中的傑出青年,當然能窺度他在想什麽。於是,郭書記接著說:

  “這個雞場由你承包,一年交村3.5萬元,此外盈虧自負;至於開始買雞雛兒的啟動資金,村裏先借給你錢——你同村裏簽個承包合同,由鎮裏作證明,你看這樣行不行?”

  春海嚴肅、認真地回答:

  “那我就試試吧!”

  郭書記清楚:眼前這個精幹樸實的春海,雖然答得輕描淡寫、語不驚人,但他既然答應了,就會心如鐵石、言必可信;在行動上,他也會“開弓沒有回頭箭”地必有碩果!於是就這樣定下來了。

  然而,當春海回家一說,他的兄、弟等全家人,都振振有詞地一致反對:

  “你一下子接手那幺大的村辦雞場,困難太多、風險太大呀!”

  “人家都辦砸了,快倒閉了,推脫、躲避還惟恐不及呢,可你卻撿這破爛攤兒、背起大包袱,你也太傻了吧——莫非你有神奇的回天之力麽?”

  “還是照著你那種滿梨、桃、蘋果、葡萄等的400多畝果木園去幹吧。別再異想天開、冒險貪大吧——要是還鬧一場雞瘟,再來個全軍覆沒,咱們家可賠不起喲!”

  在這一片勸阻的反對聲中,思想開放的一家之長——深刻了解春海的母親,卻胸有成竹地力排眾議,她慢條斯理、充滿自信地說:

  “依我看呀,這雞場可以承包!事在人為:別人辦過、辦垮了,咱們應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加以總結和避免,防止重蹈覆轍——你們不用擔心,我相信春海能夠搞好!”

  老人發話拍板兒了,全家其它人,當然也隻有服從和支持,可心裏卻不免存有疑慮:

  “但願能辦成功!可要起死回生地真正恢複和發展,哪有那幺容易呀——誰知中間還會出現什麽難以排解的問題呢?”

  “說了算、定了幹”的劉春海,馬上著手整頓養雞場。這個村辦雞場,由於連鬧兩次馬立克病毒,在1987年8月份慘遭滅頂之災:原有的上萬隻雞,僅剩瘦弱的兩千多隻,它們在空蕩蕩的雞舍裏,無精打采地呆立著,或者慢悠悠地啄食——一片冷冷清清的淒涼景象!對此,當機立斷的劉春海,毅然將約半數消瘦的病雞淘汰深埋;又把兩個雞舍裏剩餘的千餘隻青年雞,合並到一個雞舍喂養,這樣省工、省料、便管理。他還同大家一起,徹底清掃雞舍,搞好通風、衛生和日照管理,加強雞飼料的營養配比,等等。這些雞雖然康複了,但終因“大馬拉小車”式的數量太少而使雞場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決心革故鼎新、再創大業的劉春海,兩個多月後,把這些雞都賣給了做燒雞者。然後,對雞舍進行全麵、徹底地消毒,並認真整修了所有設備。緊接著就購進了一萬隻母雞雛,開始了養雞場極其艱苦的創業生涯。

  在雞雛購進不久的1988年元旦,一場凜冽的朔風,挾持著飄飛的大雪,直襲津門。劉春海這地處曠野灘墊上的簡易雞舍,當然是冷得人難待、雞難耐!怎幺辦?春海尋思:

  “這剛出蛋殼不久的小雞,抵抗力差,很怕冷,若不迅速為它們解決保暖問題,其後果不堪設想!對,要像在家一樣,快為它們生爐子!”

  他們在雞舍生起煤球爐子後,又吊上棉門簾,把門關嚴,使裏邊日夜都保持35℃的溫度和一定的濕度。小雞需要每小時喂一次食,為了確保這些雛雞健康成長,春海幹脆就住在雞舍裏。他和飼養員們分兩班倒。別人一換班兒可以回家吃飯、休息,與家人團聚;而他,卻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離雞舍,吃、睡都在裏邊。晚上一直到十一點以後,等小雞們都睡覺了,他才能在雞舍的空地上,蜷曲著身子和衣眯一會兒。天剛蒙蒙亮,他就一骨碌起來,又開始清掃雞舍、準備飼料等一天緊張而繁重的勞動……

  就這樣,劉春海帶領大夥兒摸爬滾打地苦幹60個晝夜之後,到1988年春天,這些美國品種白來航雛雞們,就都長到了鴿子大小:那一個個冠子通紅的、羽毛雪白的、咕咕輕叫著、歡蹦亂跳的青年雞,好看極了,格外招人喜愛!職工們看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異常歡快和幹勁十足的心情溢於言表,自不必說;就是郭書記和村兩委的成員們看了,也都高興地脫口而出:

  “我從來沒見過這麽漂亮的雞群!”

  “是啊!這麽多刷白刷白、精精神神兒的青年雞,叫人看著就感到振奮、心花怒放!”

  “光說不能算,事實勝雄辯!咱們春海就是有大幹勁、真本事,在短短幾個月裏,他硬是使瀕臨倒閉的雞場,重煥生機、雄風大振一一這就是他的巨力回天之舉!”

  總有憂患意識的劉春海,聽著這些褒揚和激勵的話,絲毫沒有忘乎所以地飄飄然,他冷靜地深知:

  “這僅僅是個好的開端,以後的困難肯定多多,成功之路依然漫漫,絕不能有半點疏忽和懈怠!”

  想到此,他就既有危機感又滿懷信心地說:

  “下一步的管理、喂養、防疫等,事情還很多,問題也可能發生,但是,我會繼續和大夥兒一起,用齊心實幹去排除困難!請村領導放心。”

  實況正如春海所言。一般說來,從雛雞到產蛋,要四個月,在這期間,需作10次防疫:小時喂藥水,大些就注射——這樣雞長得健壯,產蛋率也高。可意想不到的事,往往也會發生。就在雞將產蛋之時,春海忽見本來鮮紅、挺勃的雞冠子萎縮,雞也不精神了,後來雞又拉稀。細心、有經驗的春海發現:這是因為雞喝了不潔地表水的問題。

  雞場有輛拉運飼料的馬車。此時,春海親自趕著裝有大水桶的馬車,每天往返兩趟,到鐵道那邊10裏地外的鎮辦鋼管廠,去拉自來水。土路狹窄、坎坷,顛簸厲害;一下雨,更是泥濘難行。常常有這種情況:開始灌得滿滿的一大桶水,晃晃蕩蕩地拉到雞場,就隻剩下半桶了。這一運量有限的馬車,既要拉飼料,又要去運水,根本忙不過來。有時候,這等吃、等喝的萬隻青年雞,竟然麵臨著斷水、斷糧的危機……麵對這始料未及的險情,足智多謀的春海場長想出了以下的解決辦法:他們焊製了一個大儲水罐,清理出一間簡易倉庫,然後把日夜兼程地趕運來的自來水和雞飼料,分別存放在大罐中和倉庫裏——有了水和糧的儲備,就避免了雞的斷頓兒。度過了危機的萬隻母雞,繼續茁壯成長!

  “一個籬笆三根樁,一位好漢多人幫”。大凡事業成功者,並非孤軍奮戰,而是在其身邊和身後,都有一些誌同道合、肝膽相照的戰友,用堅持不渝的實際行動,具體地幫助和支持他,春海當然也不例外。因此,寫到這裏,我們還應提到一個新加盟雞場的重要人物,她對劉春海創辦雞場、成立養殖公司,乃至以後全村經濟和社會大發展,都起著左膀右臂的重要作用。此君何人?她就是1983年於92中高中畢業,曾在北辰區工會工作四年多,靠刻苦自學獲得經濟管理本科畢業證和會計師職稱,後來榮任雙街村黨總支委員兼主管工業副總經理、現年45歲的張玉霞。為讓讀者對劉春海這位巾幗黃金搭檔,有較多的了解,我們不妨請您先聽聽筆者通過接觸,對她日漸深刻的直觀印象。她胖瘦適中的中等身材,動作快捷而又沉穩;滿頭烏黑短發和齊眉的留海兒下,一雙水汪汪的慧眼,顯得機敏而誠懇;紅紅的嘴唇,襯著整齊潔白的玉齒,謙遜地一笑,分外樸實而燦爛——整體看來,她的言談舉止,給人一種靈透又醇厚的親切感!1987年,她因生女兒而回到婆家雙街村,又因上班路遠、喂奶不便,家人都勸她辭了區工會的工作。1988年10月,23歲的她,被村“兩委”推薦,來到劉春海正在艱辛創業的養雞場擔任會計。

  《周易》中有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實幹又有知識的張玉霞,來前,雖與劉春海並不熟悉,但她對其誠信的為人和精明強幹的特點,早有耳聞、由衷敬佩。待一共事,果然名不虛傳,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不僅令她大喜過望——這便是他們齊心協力、默契配合的開始。22年來,她不僅在工作上,同春海配合的天衣無縫,而且在思想方法和為人處事上,也同春海一樣地謙和、低調、務實、平易,所以,從區長、鎮長到員工、村民,大家都親切、習慣地一律稱她“張姐”!

  當張玉霞回憶她剛到雞場的情景時,感慨萬千地侃侃而談:

  “春海初辦雞場時,那才叫名副其實的創業艱難啊!他既有獨特的思路、具備傑出的領導才能,又有排難勇進、身先士卒的拚搏精神——他一直是帶頭幹著指揮,指揮著帶頭幹,像他這樣智勇雙全的領導者和實幹家,我還從來沒見過!我剛去時,在那偌大的近萬隻雞場裏,連春海和我總共才有6個人:2人喂雞,1人掏糞,1人拉水,我任會計兼勤雜工,春海當場長兼買飼料和賣雞蛋——當時買料和賣蛋,都要經過鎮畜禽服務站。大家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尤其是春海更忙更累:他不僅管的事情多而雜,而且勞動強度也最大!在從車上卸飼料時,我們大夥兒齊幫動手一起幹,春海幹的最歡:兩個人從車上搭下一麻袋玉米或豆粕,放到他肩上,他那小個子、小肩膀,硬是扛著這沉甸甸180斤的大麻袋,‘噔噔噔’地一路小跑著,扛到百米遠的倉庫裏碼起來,飼料袋越摞越高,他就踩著底下的麻袋繼續向上碼垛,一直碼到比人還高!他就這樣一趟一趟地來回小跑著扛,直到扛完一車……我們都心服口服地稱他是‘累不垮、壓不倒的小鐵人!’還有的說他像個‘無堅不摧的金剛鑽兒!’可他再苦再累也沒有怨言;遇到多大的困難,也從不沮喪,而總是朝氣蓬勃、樂樂嗬嗬地忙活著——好像他根本就不知道累、天生就不會愁似的。當然,這也有出以公心的例外。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天雨後,土路泥濘難行,但裝好木箱的那些雞蛋,又必須按時運送到幾裏外的鎮畜禽服務站。恪守信譽的春海,親自趕著馬車前往。半路上,由於馬車不時拋錨和劇烈地顛簸,箱裏的雞蛋碰破了不少,怕給集體造成經濟損失的春海,此刻竟然心疼得哭了……他遇到這些難事,回場從來不跟我們說,還是走道路過、幫他推車的人後來隨口說起,我才知道的——劉春海就是這樣一個隻講付出、不求索取,隻出大力、從不表白的默默奉獻的低調者!”

  春海用智慧、苦幹,加上凝聚眾心、形成合力,使雞場排難發展,越辦越好。從1988年1月到1989年6月,在這18個月創辦萬隻雞場的過程中,他們曾淘汰過一次老雞,又進過一批新雞,一切進展順利,經濟效益甚好!張會計告訴春海:

  “這一年半賣雞蛋和賣雞的錢,除去生產成本、大家工資和上繳村的3.5萬元以外,你可收入5萬元——這是按照合同規定,你應該得的錢!”

  春海聽了,異常高興地想:

  “這是大家共同勞動的結果,也體現了我的綜合能力和人生價值!我以後可以改善一下家庭生活,再把大部分的錢交給我慈愛的母親,讓她為我那還未結婚的兩個弟弟——春燕和春東各蓋一所房子,以了卻她老人家的這樁大心事!”

  待他回家把雞場的詳情一說,全家人個個都喜笑顏開地議論開了:當初最擔心他辦不好會賠錢的大哥春福,這時格外興奮地說:

  “三弟真是不簡單啊!他用創辦雞場的豐碩成果證明了:他確實有起死回生的非凡巨力!”

  平時對一些家事,從不輕易表態的二哥,此刻也風趣橫生地發言了:

  “嗨!知子莫如母呀,要說對事有預見、看得準,還得數咱媽!想當初,三弟接辦雞場時,咱們心裏都沒底,所以不同意,可咱媽媽就堅決支持。結果呢,三弟以回天之力,把雞場辦得狗趕鴨子——呱呱叫!這是咱老媽決策的英明,也是三弟辛辛苦苦地幹得漂亮!”

  最後,安坐在炕頭兒的春海母親笑微微地講:

  “我說孩子們哪,我老了、老了,總算是趕上了好社會,咱家的日子也時來運轉啦!以後用小海掙的這些錢,為小四兒和小五兒都蓋了結婚的房子,我就心滿意足、再也沒有牽掛了!”

  全家的計劃歸計劃,可情況後來卻有變化。一直關心劉春海成長的郭慶平書記對他說:

  “春海,這三年來,你幹得出色,要求進步——你為咱村做的貢獻太大了!關於這一點,我和兩委班子成員以及全體村民,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中、讚在嘴上。你辦雞場掙的五萬元錢,合法、合理又合情,本來就應該歸你;可是,雞場過去虧損的那些錢,一直是村裏不小的負擔,我想跟你商量商量,你可不可以把這些錢,填補了以前雞場的虧損?”

  春海猝而思忖:

  “村裏這麽相信和器重我,作為一個思想要求進步、決心造福鄉親的有為青年來說,我應該、也樂意為村裏分憂解難——如果把錢看得過重,那麽這個人也就不值錢了!”

  如何對待金錢的問題,往往最能集中反映一個人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怎樣處理公與私、人與己的深層次態度。家境並不寬裕的劉春海通過千餘個日日夜夜拚命掙來的這些錢,是郭書記親自承辦、有明文規定理應歸他的。然而毫無思想準備的劉春海,驀地聽書記這麽一說,卻立馬爽快作答:

  “可以,我同意!”

  這就是在利益攸關的重要時刻,我們的主人公劉春海的真正表現——這表麵看似平凡、實則內心非凡的,一個農村青年出類拔萃的難能可貴之義舉!

  1989年10月,村黨支部書記郭慶平,一看春海確是位難得的人才,就有意進一步鍛煉和考驗他,於是,再次給他壓擔子,說:

  “春海呀,我看你這小夥子的肩膀,是越壓越硬啊!你幹脆把雞場旁的那個村辦養魚池,也一塊兒管起來吧!那養魚池已經虧損百餘萬元——由你負責經營,你看怎麽樣?”

  “行!我服從領導的決定!”春海不動聲色,卻語氣堅定地回答。

  一個月後的1989年11月28日,由雙街村黨支部全體黨員一致同意,並經鎮黨委批準,劉春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到1989年底養雞場結算時,劉春海場長隻要了全年工資4000元的報酬,與其它員工不相上下。有人為他感到不公平,就問他:

  “你該要的那5萬元錢,即使給村裏,也不能全給呀!你怎麽一分錢也不留呢?”

  春海心安理得地從容答道:

  “既然應該奉獻,就要堅決、徹底地不遺餘力——這就是我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這樣做,我還有一種力所能及地為鄉親們造福的成就感,心裏也覺得踏實和坦然!”

  看到這裏,讀者可能要問:

  “入黨後的劉春海,對那占地麵積更廣、虧損資金更多、管理難度更大養魚池,是否回天有術,又將如何經營呢?”

  那就讓下節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