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一節 家更和睦萬事興

  當談到幸福家庭的重要作用時,哲人蘭尼說:

  “一個美滿的家庭,有如沙漠中的某泉,湧出靜謐與安慰,使人洗心滌慮,怡情悅性。”

  既然人間遍存的家庭,是如此重要的不可替代,那麽,如何營造個“快樂美滿的家庭”,其關鍵的第一步又是什麽呢?盡管看法多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的觀點,還是為世界各國所認可:

  “一切直接引向快樂家庭的步驟中之第一步,便是慎擇你的終身伴侶,並且聰明地使兩個生命合而為一。”

  如果按以上兩位名家所說的觀點,來衡量由劉春海和項連霞所建立的家庭,應該說是與之完全吻合,甚至可謂是眾多這樣美滿、快樂家庭中突出的一個——強村英傑劉春海,在這個家庭的關愛和支持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直至今天創出世人矚目的輝煌,不就是如山的證明麽!我們還是把話題拉回來,接著說這個家庭吧。

  在項連霞過門兒之前,劉春海的父母,秉承其世代躬耕田畝的先輩,忠厚、勤儉的傳統家風,全家男女老幼,本來就很和睦,雖然很貧窮,但是很一心。自從她嫁過來之後,家中不啻多了個不辭辛苦、搶著幹活的快手,還帶來了無限的歡笑和活力,進而使這個家庭,變得更加和睦、溫馨和興旺,用句最恰當的成語來形容,那就是:連霞的到來,給這個家“錦上添花”!

  看到這裏,有人可能會問:正在熱戀中的劉春海同項連霞是何時、又是怎樣結婚的呢?那就讓我們接著上一節的故事,繼續來講吧。

  在春海和連霞的戀情日益加深,並經雙方家長同意正式訂婚之後,倆人的交往更頻繁,彼此的情緒更高漲,對未來生活的向往也更加美好了!然而,他倆隻是下班後在雙方的家中,歡笑暢敘,進行心靈的溝通,也密切同家人的關係,倆人從未專程外出旅遊過。這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上班忙,特別是春海的敬業精神很強,不願為私事而耽誤上班;二是家中生活較困難,不忍心花錢去玩兒;三是觀念尚保守,當時農村青年的思想,還不太開放,不苛意追時髦、趕新潮、求浪漫而去旅遊。他倆認為:這樣同住一村,天天幹活,經常見麵,雖然過得看似雷同、平淡,但是倆人卻備感溫馨、親密和幸福。

  在人類一切感情中,隻有一種是不需要任何一種理由的,這就是愛。由於這種美妙而深摯的愛,劉春海和項連霞,漸漸變得誰都離不開誰,好像一天不見,就缺少了生活中最寶貴的東西……

  我國現代著名詩人何其芳寫道:

  “愛情原如樹葉一樣,在人忽視裏綠了,在忍耐裏露出蓓蕾。”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經兩邊家長商定,要在春海和連霞日益升溫的熱戀近兩年後的1988年3月17日結婚。這是挾著皚皚白雪的寒冬蹣跚遠去,捧著湛湛綠葉的暖春姍姍走來的宜人季節。此時,春姑娘的腳步邁得越來越快了,雙手動得越來越勤了:她開始給大地披碧裝、繪鮮花,使萬物煥發了勃勃生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東風昨夜醇如酒,吹得桃花滿樹開”“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這些精妙絕倫的著名詩句,寫盡了春的美麗,春的蓬勃,春的喜悅,春的金貴一一也就在這時,我們的主人公劉春海,要喜接連理了!

  按照當地的習俗,在結婚前,男方都必須給女方聘禮,有的給錢,有的給物,給的多少,視家境貧富而各異。在當時的雙街村,要是給錢,一般給1500元,而春海卻隻給了連霞1200元,她抿嘴兒笑笑,欣然接受。此刻,“重情輕財”的項連霞,根本沒有考慮錢的多少,隻是以為:這是結婚前的一種必經程序,接受人家的聘禮,就等於正式答應同人家結婚過日子了。

  到新婚大喜之日,他們既未咚咚鏘鏘地敲鑼打鼓、嘀嘀嗒嗒地吹喇叭,也未劈裏啪啦地放鞭炮,更沒有騎大馬、坐汽車,而是由娘家的人陪伴著連霞,一起步行到春海家,就算結婚了——這真如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所描繪的“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啊!

  待到婚後多日,連霞不經意地笑問春海:

  “當時你為什麽少給我300塊錢呢?”

  “你看這家裏,上有媽媽和哥哥、嫂子們,下有弟弟、妹妹和侄子們——這老少三輩兒一大家子,花銷太大,家裏實在沒有錢呀!”春海既飽含著摯愛深情,又帶著幾分歉意地解答,“媽媽把我們拉扯大很不容易,還沒有享過什麽福,以後的日子,肯定會好,而且會越過越好,到那時,我再加倍補償你!我的意思是:我們以後的路還很長,現在,我們寧可手頭兒緊巴點兒,讓你先受點兒委屈,也不能讓媽媽為我們的結婚錢操心、發愁——我這個想法和做法,你理解和同意麽?”

  性情爽朗的連霞,聽了春海的話,又是一串搖銅鈴兒般的笑聲,然後粲然作答:

  “我當然理解和同意!你是最了解我的,我是為你而來——你就是一分錢的聘禮,我也嫁給你!你家裏再難、再苦,我也心甘情願,而且永不後悔!你可以看我以後的表現嘛!”

  俄國作家契訶夫講:

  “麵貌的美麗當然也是愛情的一個因素,但心靈與思想的美麗,才是崇高愛情的牢固基礎。”

  這對中國農村青年的純真愛情,就有著這樣的“牢固基礎”,所以,當持重而又熱誠的春海,一聽完連霞這簡短而深摯的回答,就情不自禁地又把她緊緊地摟在懷中,還用手柔愛地拍著她的後背,喃喃地說:

  “霞,我知道了,我相信你……”

  此時,兩顆純潔而真誠的愛心,幸福而甜蜜地貼在一起,融在一塊,合二而一——恰似印度哲人泰戈爾所言:

  “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項連霞果然是個言行一致、不怕吃苦受累的好兒媳婦。她同父母在一起時,隻3人,做飯少,有點兒就夠吃了。可嫁到春海家以後,情況可就大不相同了。她剛來時,給全家人做稀飯,舀了半小碗兒米放到鍋裏,以為就夠了。站在旁邊的婆母笑笑說:

  “不夠,還得舀。”

  她又舀了一小碗兒,問夠不夠,婆母笑答:

  “差多呢,你就舀吧。”

  連霞一連舀了好幾小碗兒米,比她家蒸幹飯用的米還多——煮這一大鍋稀飯,全家人一頓就都喝光了!蒸一大鍋兩籠屜兩手對口大的饅頭,一頓也都能吃完。在街上買1元錢一堆的菜,炒好放在桌子上,孩子們一放學,就饑不擇食地一掃而光;等大人們回到家,還得再花1元錢買堆菜,炒炒就飯吃。

  連霞這才知道:人多飯量大,我必須適應新情況,要多做飯菜,做足量;可又不能剩得太多,造成浪費。僅僅經過幾天的實踐,她就掌握了在此做飯的規律和數量,很快成了這個十多人大家庭勤勤懇懇的幹練“廚師”!

  連霞結婚時,把自己多年積攢的1千元梯己錢也帶來了。春海家生活拮據,她就不斷地向裏搭錢。有一次,全家長時間未吃魚了,她自己花錢,買了2斤帶魚熬著吃,大夥兒高興極了。至今還都說她熬得那頓帶魚“倍兒香、倍兒香”,連霞聽了則說:

  “哪裏是我熬得魚香呀,是大夥兒好久不吃魚,嘴讒啦,所以才覺得格外可口!”

  相處的日子一長,婆婆和妯娌們都特別喜歡連霞,她們口邊兒上常常這麽誇獎她:

  “連霞真是心靈手巧!她不光人長得漂亮、脾氣爽快、對人親熱,幹起活兒來也是潑潑辣辣的一把好手啊!”

  “自從連霞過門兒後,咱家更和睦、更熱鬧、更紅火啦!”

  聰明伶俐又謙虛的連霞卻說:

  “是因為媽媽和哥哥、嫂子們營造的家風好,所以才把我潛移默化地帶動好了!”

  別管怎麽說,劉春海的家庭特別和睦與歡樂,確是全村人公認的。他們不僅人人孝順老人、哥兒們兄弟和氣相幫,就是一人一姓的妯娌之間——項連霞同大嫂朱慶玲、二嫂曹豔萍、四弟媳楊振梅、五弟媳龐秀煥,也是關係活象親姐妹,她們隻要聚到一起,就都敞開心扉,無話不談,說說笑笑,很多家事,在她們的說笑聲中,就都迎刃而解了。而在她們當中,很有親和力的連霞,有如金紐帶,把這5人的心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她又如興奮劑,使她們隻要聚一塊,就總是精神振奮、談笑風生……春海的母親人緣好,加上連霞喜歡熱鬧,所以來家串門的人多。耳聞目睹這個有聲有色、“家更和睦萬事興”的幸福、溫馨的大家庭,街坊鄰居的男女老少,全都津津樂道:

  “瞧人家春海那一大家子,尊老愛幼、兄弟互助、妯娌親熱、和和樂樂,可真招人羨慕啊!”

  還尤應提及的是,劉春海哥兒五個,齊心協力地供妹上學成才之事。1991年11月,春海那辛勞一生的母親因病仙逝後,他年僅14歲的妹妹春欣,還正上初中,當然不能自立。怎麽辦?弟兄五人開會商量,大哥春福斬釘截鐵地講:

  “我們一定要完成父母的遺願:讓咱們這唯一的妹妹繼續上學!”

  “理所應當!”二哥春和立馬表態。

  “隻要她能繼續考大學,我們就一直供她到大學畢業,讓她將來成才,為國出力,自己也能過好日子”。春海更加具體地說,“對春欣的學習費用,我們也不搞平均負擔,誰能出多少就出多少,最後我補齊。”

  四弟春燕和五弟春東,也堅決同意。

  很願上學的劉春欣,深知兄嫂們的培養之恩,學習更加勤奮。她輪流在每個兄嫂家吃飯,兄嫂們對她比以前更加關心和疼愛,連生活、學習用品和四季的衣服等等,都主動幫她買;兄嫂們每個月都給她零花錢。從上初中、高中直至大學期間,她在兄嫂們的愛撫中,一直生活得很快樂,也在健康成長和不斷進步。

  劉春欣是天津市幹部管理學院的首屆畢業生,大專學曆。她在上大學期間,每年的各種費用是15000元,兄嫂們每月都給她送錢去,就像當初給老人送月錢一樣定時和定量。作為排行老三的春海讓那哥兒四個,每家每年拿2000元,而他和連霞卻主動提出拿7000元,一直到春欣大學畢業。現在春欣是北辰區藥監局幹部,中共黨員;她丈夫王江華,也是大學畢業生和黨員,現任北辰區青光鎮派出所所長,倆人的工作表現都很好。

  譽滿全球的法國科學家居裏夫人說:

  “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如今春海這弟兄五個,雖然分頭過,但從未分過家,大夥兒經常團聚,融洽和樂,親親熱熱。這個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上班的、上學的、理家的等,都互相關愛、分工合作、兢兢業業地各司其職——這就是居裏夫人所說,名副其實的家和萬事興的“真正幸福”。這家庭的幸福,又有力地促進了劉春海事業的成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