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初學種菜求教書

  廣袤沃野財富多,

  看誰智勇能取得?

  春海種菜求教書,

  注重科技結碩果;

  下津上京銷菜苦,

  天道酬勤終豐獲!

  市場練功儲後勁,

  且聽來日奏高歌……

  我國南朝宋代鮑照,有句“自古聖賢盡貧賤”的名言。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其原因不外乎二:一是像唐朝才子王勃說的“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二是如清代鄭燮所講“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這窮人的“青雲之誌”,再加上“咬定青山”的執著,成功的幾率就大。劉春海就具備了這兩個成功的要素。

  從1977到1979年,在小春海上初中時,曾因家庭生活困難而幫助母親養雞和賣雞蛋。如果說,那是他少年時期剛剛涉及農村商業,在淺平的市場湖水中初學遊泳的話,那幺,七年後的1984年,他以“治窮家境”的誌氣和“咬定青山”的執著,苦學深鑽地種菜自銷,則是他講究科學種植、注重銷售策略,敢於和善於獨闖茫茫商海,劈波斬浪地練習遊泳的功夫!

  20世紀的偉人毛澤東,以他自己的親身體驗,氣壯山河地指出:

  “遊泳是同大自然作鬥爭的一種運動,你們應該到大江大海中去鍛煉。”“大風大浪也不可怕。人類社會就是從大風大浪中發展起來的。”

  這裏當然不僅僅是指真正的遊泳,而是對勇於參加社會實踐的一種形象地比喻。如若把它比作在波詭雲譎商海中的搏擊鍛煉,也是恰如其分的。如此說來,既然商海中的大風大浪都無所畏懼,那麽計劃經濟時期,由小商小販參與市場競爭的淺水微瀾,就更不在話下了,對一個剛學經商的有誌者來說,它隻能曆練和提升其在商海遊泳之真功。在幹著裝卸工的同時,又兼顧種菜和自行銷售的劉春海,正是在“蔬菜市場練商功”中展現出的,一個踔厲風發的農家青年奇才——他這單兵出擊的實戰演練,為他日後的勇擔重任、商海揚帆、出奇製勝,經受了鍛煉,提供了經驗!

  黨的政策好,人民就會富。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了1號文件:《關於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延長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對此,廣大農民拍手稱快、幹勁倍增!當年2月,正在鎮裝卸隊上班的劉春海家,分到了聯產承包責任製的2畝園田,共200個畦。我國農村傳統的觀念是: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是不動產,是最重要的資本——是農民的命根子。所以,重新分到土地的春海全家人,當然是非常高興!

  然而,一生務農、時任生產大隊長即後稱村主任的春海之父,一直在家種和在村管旱田,從未種、管過園田;那尚年幼的孩子們,就無從談起了。因此,如何種好這分到家的菜地,成了春海家人必須解決、可又束手無策的急、難之題。思想活躍的母親建議父親:

  “遇事咱別急,總會有辦法的。人多點子多,眾人拾柴火焰高——依我說呀,咱開個家庭會,叫孩子們都參加,興許一商量,難題就解決了。”

  從善如流,但不苟言笑的父親,此時不禁綻出了開心的笑容,他難得地表揚母親說:

  “你這主意倒挺好——眾人是聖人!晚飯後就商量吧,咱看哪個孩子有辦法。”

  父母有難孝子幫——大家爭先發言、獻計獻策;還都願挺身而出、下地種菜。最後,個子最小的老三春海,從容不迫、胸有成竹地講:

  “這種蔬菜不比種糧食:技術要求高,用工比較多,產量差別大,收入當然也就懸殊。要我說呀:你們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我呢,除向咱村的種菜能手請教外,更主要的,是到新華書店,去買種菜的技術書來,具體地對照著學習種菜——這樣,從一開始,咱家就注重科技,避免失誤,奪取豐收,力增效益。要是活兒忙,就請我在家的兩個嫂子到地裏幫忙。大夥兒看這樣行不行?”

  沒想到,兩個20多歲的嫂子都率先表態,欣然同意!父母和弟兄們也都不約而同地說:

  “這樣好、這樣好——咱就應該科學種田!再說啦,你每天到點還得去裝卸隊幹活,你走後,倆嫂子可以釘著!”

  第二天,劉春海從裝卸隊下班後,就騎著那輛“鐵驢”車,直奔市內東北角的新華書店。他經過精挑細選,買來了自認為最適合當地的種菜之書。他一回到家,就如饑似渴地精讀,並緊密結合自家地裏的實際,登門請教本村菜農,然後仔細進行琢磨。

  那時節,春海根據人家的時間安排,幹完那繁重而緊張的卸車任務回到家,洗把臉、吃了飯,立馬又到菜地裏幹活。他嚴格地按照種菜書上說的程序、質量、數量和時間要求,一板一眼、步步到位地,從掘地、施肥、澆水、播種,到蓋地膜、育好苗、再移栽、搭竹架等各個過程,都做得認真細致、確保質量。

  他還從書上得知:為滿足群眾在蔬菜淡季的需求,應進行反季節生產,即提前播種後,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溫、保濕,促其快生長、早上市,還可提高經濟效益。他在200個畦裏,分別精心種植了豆莢、黃瓜、芹菜、西紅柿等菜種。對其中40個畦的芹菜,他在全村最先使用了,在當時說來是先進種植技術的地膜覆蓋。

  人們可能會問:在當時,為什麽隻有春海使用地膜?其原因有二: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傳統種植習慣,使之墨守成規、輕車熟路地隻按老式方法種植,不想、也不敢打破老框、采用新法;二是,買薄膜要開支,每畦地膜需花5元錢,對這項新技術,人們尚不認可,所以,不願意把看不準、還沒掙錢,就先把錢花在買種菜設施上。思想開放、觀念前衛的劉春海卻迥然不同。他時刻關心社會的發展進步,尤其是關注農業的科技新成果。所以,當他從書上得知“地膜覆蓋”這項卓有成效的新技術後,馬上加以采用。果然,這40個畦的扣膜芹菜發芽快、長勢好。但是,晚上一刮風,薄膜就起來了,春海怕損傷菜苗,隻得摸著黑到地裏小心翼翼地蓋土。

  從蔬菜育苗到成長的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由春海主管,兩個嫂子幫他幹。一進5月份,40個畦的粗壯、水靈的地膜芹菜,就提前下貨了——不但比別家的早,而且還長得分外高大!

  在這期間,春海特別忙,他從裝卸隊下班回來,無論多累,他也是騎著“鐵驢”自行車,車後馱著200斤新下來的芹菜,風風火火地奔向市內河北區建國道的自由市場。在這大量蔬菜尚未上市之時,春海這滿滿一車子帶露珠兒的鮮亮芹菜,成了“缺寶兒”,售價高且銷得快,每斤能賣到2至3毛錢;當一般種植的芹菜大量上市時,價格就下來、銷路也不暢了,東北來車的收購價,一斤隻有5分錢——僅是春海售價的五分之一。每當憶及此事,春海總是歸功於“求教書”,他說:

  無論何時何地幹什麽,都不能忘記學習,而且應該學了就用,用了準見成效——通過此事,我的體會太深了!這更證明了我們的先哲《荀子·勸學》中觀點的正確:‘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當然,學時一定要獨立思考,還要緊密結合實際。

  那麽,春海初次種的黃瓜、豆莢、西紅柿等其它蔬菜的產、銷情況怎麽樣呢?由於他都是依據書上所說的辦法去種和管理的,所以長勢都較好,售價也不錯。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