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五年裝卸煉成鋼

  鷹隼試飛,乳虎嘯穀,自古英雄出少年。人們也常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但是當春海興致勃勃地要到鎮裝卸隊報名時,他那在外處事穩重、在家從不多言的父親,這時說話了:

  “小海,你才剛滿17歲,個頭兒和力氣都還沒長齊全;再說啦,這種活太苦、太累,人家又有時間要求,到點幹不完就會誤大事兒——這你哪受得了哇!”

  可春海早已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他以心堅石穿地輕聲細語說服疼愛自己的慈父:

  “爸爸,你不是教育我們要‘戰勝困難,經受磨練,永不服輸’麽,莫非我還沒去,就被困難嚇住?你還經常對我們說‘窮人要窮得有骨氣,生財要取之有道’,我是用勞動去為家裏掙錢,這可以幫你和我媽騰點兒輕,使咱家的日子過得寬鬆點兒;至於活兒累點兒、苦點兒,這我不怕,別人能幹,我就能幹,而且決不會比任何人差——這不就是你說的‘永不服輸’的精神嘛!所以說呀,爸爸,你就放心吧:我這結實的身體沒有問題;出門在外我也決不會給你丟臉!”

  這位樸厚的父親,平時總以為他的小海和自己一樣不善言辭,可此刻,當他聽了這入情入理的一番話語後,卻暗欣喜:

  “嘿!我的小海還真的長成大人了,變得剛強了!”

  於是,父親心舒麵笑地說:

  “共去多少人?什麽時候上班?”

  因得到父親批準而心滿意足的春海,趕緊興奮地回答:

  “全鎮共去200人,有咱村的30多人;明天正式報到,後天就去上班!”

  到時候,春海就帶著餑餑、鹹菜、一大瓶子水和一個8寸寬、尺餘長特大的鐵鍁,馱著家裏唯有的那輛破自行車,同小夥伴們談笑風聲地奔赴漢溝車站卸貨場地。

  春海他們這個裝卸隊的任務是,按照火車到達的時間,準時到離家7裏地京津門戶——漢溝車站,去從貨車上,向下卸灰、沙、石等物料。每人兩天卸3次:早晨6時,晚上8時和轉天的下午2時——一年四季,白天、晚上,風、霜、雨、雪,必須嚴格地按規定時間卸完。一個車皮60噸,兩人卸一車,要在兩小時內卸完——時間緊,任務重,幹起來特別累!

  春海剛去時,因為長得瘦小,沒人願和他搭伴幹,他們5個小孩子就自動合夥,共卸一個車皮。事實最能降服人:小春海比大個子壯漢幹得還快、還好!過了沒幾天,大家一看這又矮又瘦的春海,不但有勁兒、有耐力、幹活麻利,而且關心人、有心路、說話謙虛,很有親和力,所以每個人都希望同他一起幹。而春海呢,無論對誰,都是一視同仁,誠心盡力,同大家相處得親如兄弟。頭一個月他掙了95元。當他回到家把錢全都交給媽媽時,媽媽激動得淌出了喜淚,連聲說:

  “哎呀,哎呀!我這寶貝兒子能出去給媽掙錢啦!”

  她緊接著語氣一轉,又含情脈脈地叮囑道:

  “我說小海呀,你不能太累了,一定要記住安全——千萬別叫媽媽揪心啊!”

  春海樂嗬嗬地說:

  “您就放心吧媽媽!我不會太累,更不會出事兒——為了好好孝敬你和我爸,我也要把身體鍛煉和保護的棒棒的!”

  為使慈母放寬心的孝子春海,心這麽想、話也這樣說,可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不易啊,因為這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酷暑嚴寒、白晝黑夜的露天作業,實在是客觀條件太艱苦、勞動強度又太大了!夏日三伏溽熱的午後,他們光著膀子,穿著褲衩,怕灰沙、石往鞋裏灌,就不得不穿著悶熱的高腰綠球鞋幹活:火辣辣的烈日,烤炙著揮動大鍁緊張卸車的春海他們;飛揚彌漫的灰、沙、石粉塵,嗆得他們眼難睜、氣難喘!盡管如此,因那刻不容緩的規定時間,故使他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更不能放下大鍁休息一會兒,而總是揮漢如雨地連續作戰,直到卸完一車才歇,待脫下鞋來向外一倒,竟有半鞋婁子汗水!要是趕上卸白灰,春海他們的渾身滿臉,被汗水粘著一層白灰,燒得肉皮子生疼,就連頭發、眉毛也都是白的,個個都像金庸小說裏的白眉大俠……要是在風驟雪旋的數九寒夜裏卸車,那就更是匪夷所思地艱辛與困憊:由於活太重,加之搶時間、拚命幹,所以他們的身上仍然是汗流浹背,汗水濡濕了棉衣,棉衣在奇冷的風雪中凍成冰;緊接著,新的汗水又流出,不一會兒又凍成冰,加厚了冰衣——到收工時,春海他們像穿著硬硬的鎧甲一樣,連衣服都難脫下來……

  這特殊艱苦的體力勞動,使很多人都深感怵頭和畏葸,實在難以承受和堅持。他們怨氣衝天地講:

  “我可真是受不了啦——咱不掙這份錢,也不受這個罪!”

  於是,他們紛紛打了退堂鼓。到最後,雙街鎮由初來的30多人,隻剩下了十來人,那時身單力薄的春海,就是毅然留下的一位。

  當時春海是這麽考慮的:

  “既然來了,我就要堅定不移地幹下去,而幹,就要幹得最好!至於困苦麽,不但不可怕,而且是大好事,這正如近代著名改良主義者兼學者梁啟超所說,‘患難困苦,最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困難和挫折,對我來說,不可避免,也不可缺少,它是礪石,能磨練我的意誌;它是鐵砧,可鍛打我的毅力;它還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重錘,打掉的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是鋒利的鋼刀!”

  春海進而又想:

  “社會生活既普遍存在著困難,又是絢麗多姿的,它就像波濤洶湧、浪花飛濺的大海,每個人都在這海麵上駕駛著自己的人生之船劃行,誰若在這驚濤駭浪中拋卻雙槳,誰就可能在中途沉淪。隻有乘風破浪、呼嘯疾進,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也隻有逆流而上、一往無前,方可找到水的源頭:上遊,是勇士劈波斬浪的目標;下遊,則是懦夫一帆風順的終點。人生就是應該奮力搏擊、迎難拚進——所以我一定要繼續幹下去,在幹中認真學習,得到鍛煉:煉成康壯的身體,煉就剛強的鬥誌,煉出有益的經驗!”

  劉春海經過深思熟慮後,就繼續在這裏孜孜矻矻地幹下去,一幹就是五年。

  這正如漢朝劉向在《說苑》中所言:

  “天將與之,必先苦之。”

  他上班嚴守時間,幹活認真賣力,從未誤過鍾點兒,出過差錯。每次上班時,他仍是騎著那輛用自來水管焊製的笨重大“鐵驢”,順著車大梁綁著把大簸箕鐵鍁,車把上挎著個編製袋籃子,籃子裏裝著個盛5斤水的塑料罐子、幹糧、鹹菜和替換的衣服。這排行老三的春海一幹起活來,就是個真正的“拚命三郎”:無論跟誰搭夥同卸一個車皮,他都會爭先恐後地鉚勁兒快幹,他揮動大鍁,唰、唰、唰地迅捷卸貨,汗水涔涔,他顧不得擦,手起血皰,他忘記了疼——車廂中升騰、彌漫的粉塵,形成一團渾濁、湧動的霧,劉春海那忙碌、晃動的身影,就被籠罩在這蒙蒙濁霧之中……在冬天幹活時,往往是渴了要喝水,罐裏的水凍上了;餓了要吃飯,幹糧也凍得掰不開、咬不動了……

  劉春海在裝卸隊勞動的這漫漫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裏,他所經受的一次次、一樁樁的苦難,簡直是不勝枚舉。有一天夜裏刮大風、下暴雪、天奇冷,氣溫降到攝氏零下13度。當夜11時,春海頂風冒雪,準時來到7裏外的汗溝火車站的卸貨處。當他們用力地打開火車皮的鐵門一看,都傻眼了:滿滿的一車沙子,都和冰雪凍成了一體!大鐵鍁根本鏟不動,他們隻得借來洋鎬,兩臂掄圓了狠狠地刨,一鎬下去隻有蠶豆大的一個白印兒。因為運輸路途遠、時間長、又潮濕,所以整車沙子,從外到裏,都凍成了一個實實著著的大冰坨子,加之周圍的車幫又箍得很緊,所以,盡管春海他們倆人拚盡全力地卸車,還是事倍功半,進度太慢——結果,平時隻需兩個多小時即可幹完的活兒,這次卻在冰天雪地裏,受凍挨餓地連續幹到次日下午2時,整整用了15個小時才幹完,他們口中渴,肚裏餓,身上冷,全身的衣服,都和汗水凍成硬邦邦的冰淩衣了——這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景,讀者諸君,自會可想而知!直到現在,每當劉春海談及此事,還總是心潮激蕩、感慨萬千地說:

  “我仍然記憶猶新、曆曆在目,終生也不會忘卻!對我的人生來說,那可真是一次非凡的戰鬥洗禮!我時常在想:經受了那次長時間的冰雪錘煉,完成了那緊急而繁重的任務,那麽今後,再有多大的困難,也不在話下;多重的任務,也能去完成——這已經成了我攻堅克難、昂首勇進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

  在這異常艱苦的五年中,劉春海真正是百煉成鋼,他的體質更強壯、鬥誌更堅韌、經驗也增多了!單說他的身體吧,五年後,在整個裝卸隊中,他已成為大家都心折首肯的,手腳極為靈巧、行動尤其快捷、胳膊腿胸脯肌肉特別發達的一員鐵錚錚、響當當的驍將——這就為他日後的擔當重任、勇創大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做好了重要準備,恰如他現在這樣:煉成了他鋼筋鐵骨般的健壯體質;鑄就了他攻堅可難的剛強意誌!

  元代文人有句傳世之語: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是我們先哲的一個合乎辯證法的觀點。

  對春海家來說,也發生了這種情況,在春海到裝卸隊兩年後的1983年秋末,他父親突患食道癌。全家人都心急如焚,春海呢,既要跑前跑後地給父親治病,又要到裝卸隊幹活為父親去掙醫療費,承受著身心雙重的壓力!

  他們把父親送到天津市人民醫院,經檢查確認為食道癌後,醫生讓住院做手術。當開刀之後,因已病入膏肓,該院無法手術,就又縫上了。醫生講:

  “病到這幺嚴重的程度,隻有去上海的醫院才能做手術——你們去辦轉院手續,到那裏去治吧!”

  然而談何容易!路途太遠,費用太高,家又無錢,仁義的父親,怕家人太為難,也執意不去,所以隻得在津住院治療。春海兄妹6人,都爭著日夜守護在病榻。待病情好轉後,就出院回家休養;可病一重,又得去住院——這樣出出進進有好多次,而病夫呢,則一次比一次更重、也更瘦弱……

  眼看著飽經風霜、臥床不起、被受病痛折磨的父親,劉春海心如刀絞、悲從中來。他情愫殷殷地想起並牢記著,在課餘閱讀的一本小書《父母恩重難報經》中的一段話:

  父母恩情勝海深,

  切莫淡忘父母恩!

  生兒育女天然理,

  自古相傳到如今。

  為人子女須孝順,

  鳥獸尚知哺育恩。

  父母本是親骨肉,

  爹娘不敬敬何人?

  養育之恩定圖報,

  兒女學你同此心!

  孝順家風傳萬代,

  家興國強溢溫馨……

  春海凝神佇立於病榻旁,靜靜地默念著潸潸淚下……他猝爾走出病房,找到主治醫生,情真意切地祈求道:

  “我父親一生受苦,從沒清閑過,更沒享過福——他這病,純粹是為了我們累出來的呀!好醫生,我年輕體壯,請您把我的器官移植到我父親身上吧!這可以讓他老人家多活些年,吃好點兒、也享享福——我求求您啦!”

  他像個可愛又可憐的孩子似的,兩隻手親熱地握著醫生的一隻手,不停地輕輕搖動著,一遍又一遍地懇請醫生答應他的要求……那位充滿愛心、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醫生,耳聞目睹著眼前這個英俊小夥子的至愛親情,他頓時心潮奔湧,異常感動地浮想聯翩:

  “在科技突飛猛進、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日新月異地不斷變化著。但是有些人,對我們偉大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孝道’,卻不夠重視、甚至被淡化了!現在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人們特別注重向下疼——長輩疼愛晚輩;相比之下,向上疼——晚輩孝順長輩者,就較少、程度也差多了!但是,今天這個來自農村小青年兒的耿耿孝心,卻實在是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尤為難能可貴!”

  醫生淚汪汪地收回思緒,分外激動和疼愛地對春海講:

  “我在這人民醫院工作幾十年啦,還是頭一次遇到你這麽孝順、堅決要為父親捐出自己內髒器官的孩子——你的孝心可嘉、精神金貴!要是全市、全國的兒女們,都有你這樣的孝心,那精神文明和社會風氣,一定會更上一層樓!不過,孩子呀,現在你父親的食道癌,已經很嚴重,就是移植了器官,也無濟於事;隻能是讓他好生養息著,靠藥物和護理,使他多延長些時日——你們兄妹6人都盡了百分之百的心力,都堪稱孝子孝女,剛才你的言行,更使我由衷感佩!”

  盡管醫院精心救治,但終因為時太晚、病情已重、無力回天而每況愈下。一年後,即開始日漸消瘦,到1984年,已經瘦成皮包骨,再也無法搶救,醫生隻得讓出院。抬到家不久,這位品高德馨的農民黨員,就在全村老少爺兒們的深深懷念中,與世長辭了……

  父親逝世後,母親含悲忍淚、滿懷期望地囑咐春海他們:

  “孩子們,你爸爸走了,你們可一定要爭氣呀:在外邊,要行得正、多助人——這樣就會朋友越來越多,道路越走越寬;在家裏,要團結緊、互相幫——永遠記著‘家和萬事興’這句金玉良言!”

  此後,春海等6個兄妹及其配偶,都把慈母的諄諄教導,當成聖旨般的金科玉律,時刻銘記於心,堅決遵行照辦。母親在1991年11月病逝後,他們不但一如既往地精誠團結、互相關愛,而且還齊心協力地把當時正上小學的妹妹,一直供給、培養到大學畢業——所有這一切,都博得了全村老少爺兒們的良好口碑!

  §§第三章 蔬菜市場練商功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