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節 誌存高遠小春海

  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誌當存高遠”的名句,一千八百年來,激發了無數愛國、創業者的雄心壯誌,從而使其在人生的征途上,奏出了一曲曲或催人奮進、或愉悅身心的動聽凱歌。

  北宋蘇軾講: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

  上世紀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說得更加明確,涵蓋更加廣泛:

  “每一個人,都要有做一代豪傑的雄心壯誌!”

  由此足見,人之有“誌”之特別重要。自幼受到淳厚家教、個人又好學求進的劉春海,正是個誌存高遠者。

  劉春海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在本村小學畢業後,於1976年升入了地處本村南側的市第92中學。他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回答老師的提問;下課積極參加文體活動,主動打掃環境衛生等公益勞動;回家就坐著小板凳,伏在炕邊上寫作業、背課文。成績總是跟在勤奮的背後。每次考試,春海都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個師生公認的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尖子生。

  春海家同多數村民一樣,住的是舊土房,穿的是帶補丁的破衣服,吃的是玉米餅子就鹹菜;可每天幹的,卻是用沿襲幾千年的鍁、鎬等簡單工具,在空曠的田野裏,年複一年、無休無止、收效極低地刨食吃,結果呢,仍然是難得溫飽……春海那當隊長的父親,天天早出晚歸,為父老鄉親們奔波忙碌、排憂解難、任勞任怨,他毫無保留地付出,卻從不講索取,累瘦了,甚至累病了,也心甘情願;他母親呢,因家境拮據、孩子又多,至患沉屙,常年哮喘,春海從記事時,就見母親總吃藥,一幹活兒就喘得厲害,可為了這個8口大家庭的生計,她還是起早貪黑、手腳不失閑兒——家裏這些司空見慣的現實,小春海都銘記於心,暗自思忖、痛下決心:

  “現在,我要學知識、長本領、努力幹;將來,我一定要讓年老的爸爸、媽媽吃好、穿好,過上舒心的好日子。我還要讓全村的父老鄉親們也都改善生活、住上寬敞的新房!”

  這就是劉春海從小立下的,樸實、執著的“高遠之誌”!

  作為事業成功前提的誌氣、鬥誌之“誌”固然特別重要,而要使之付諸行動和達到目的,則尤為難能可貴。

  舉世聞名的美國發明家、企業家愛迪生講:

  “偉大人物的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堅強的意誌,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而終於克服困難,以達到期望的目的。”

  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寫道:

  “吾誌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劉春海後來那棄舊圖新、改天換地、一個接一個的為民壯舉,雄辯而又生動地證明,他通過與群眾緊張而有序地一起拚搏,已經和仍在將他那“高遠之誌”,變成“施惠村民”的美好現實!那麽,眼下他又應如何去做呢?正上初二的小春海想:

  “我要一邊堅持到校學習,掌握文化知識;一邊回到家裏就幹活,盡力減輕爹娘負擔。”

  在國家還實行計劃經濟的1977年,工業品和糧食、副食等,都是定量供應、憑票購買。雞蛋當然也不例外。一生勤快而又治家有方的春海母親,早就有在家養雞、自給自足的習慣,單數量很少,都是散養。春海尋思:

  “如果多養一些,把雞蛋賣了,不也是一筆家庭收入麽!”

  他和母親一商量,母親當即欣然同意,輕輕拍著春海瘦削的肩膀,喜氣盈盈地說:

  “好哇,小子!我兒這麽小就會給媽媽出掙錢的道兒啦——看來咱這好日子有希望啊!”

  孝敬的春海,一見母親這麽高興,馬上轉過身兒,輕輕攥住她那瘦骨嶙峋的雙手,仰頭望著她飽含滄桑的慈祥臉龐,脆聲親昵地說:

  “媽呀,您就好好活著吧,咱很快就會苦盡甘來——過不了多久,我就一定要讓您過上不愁吃、穿、花,也不用您幹活兒的舒心日子!”

  緊接著,機靈可愛的小春海又依偎在母親胸前柔聲地說:

  “媽、媽,我告訴您:以後我還要讓您住上新樓房,出門就坐小汽車哩!”

  一聽這話,性情爽快的母親,嘿、嘿、嘿地笑出了聲兒,她用兩手捧著春海這紅撲撲兒小臉兒,分外愛撫地說:

  “好,好!我這小海還真有誌氣——媽就盼著這一天哪!”

  娘倆說了算,定了幹:決定飼養200隻母雞雛兒。但當春海把打算跟家人和親戚朋友一說,有人卻勸阻道:

  “養雞多了,投資大、防疫難、有風險,俗話說得好:‘家趁萬貫,帶毛兒的不算。’說明搞養殖不保險,賺這個錢可不容易!所以,還是細水常流地養點穩當,隻要足夠自家吃雞蛋就行了,何必多花錢、費大力、又冒風險呀!”

  還有人揶揄:

  “窮就窮唄,認命吧!瞎折騰那些沒根的玩藝兒幹嗎呀——要是搞不好賠了,看你還逞能!”

  春海放學一回家,媽就把這些話都跟他學說了。年方十三歲即頗有主見的春海,聽了這些勸阻的話語後,絲毫不為所動,他心堅意決地講:

  “我說媽呀,無論做什麽事,隻要看準了、想好了,認為應該幹、可以幹,那就要堅決去幹,幹就幹成功——世上沒有上不去的山峰,隻要咱全家人堅持不懈地奮力攀登,就一定能到達無限風光的峰頂!他們那樣說,雖然並無惡意,但是都沒仔細想過,更沒打算自己要幹;可咱娘倆就不同啦,咱是經過設身處地商量過的,也做好了籌措本金、克服困難和對付失敗的準備——所以說,咱不怕困難和風險,還是應該照咱倆的原計劃去幹!媽,您說是不?”

  媽媽聽了這些有理有據有如大人說的一番話,頓感一陣驚喜——她心怡神悅地感到:最了解媽媽心意的小春海,真的是長大了、成熟了!於是她笑容可掬地一把拉過春海說:

  “我的好兒子,你說得太對啦!明天正好是周日,你不上學,咱倆一塊買小雞去吧!”

  天真爛漫的小春海,應答得像敲小鼓一樣脆響:

  “太好啦、太好啦,媽媽!現在我就去完成老師留的作業!”

  就在這年的五月初旬,春海家購進了200隻絨球般柔美可愛、不停地嘰兒嘰兒輕叫、歡蹦亂跳的小雛雞兒,就在人住的屋裏喂養。

  母親雖然患有哮喘、身體孱弱,但她仍伺候全家人的吃、穿而日夜操勞,總是幹在前,吃在後,就連一口好吃的東西,都舍不得往自己的額嘴裏擱——這種隻顧全部付出而不要絲毫回報的無與倫比的金貴親情,早已使春海深切地感到,並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如雕似刻地永世銘記著。如今,對這新添的200隻晝夜相伴的小雞兒,母親照樣是不辭勞苦地精心喂養。她常對家人說:

  “雞、貓、狗,算一口。既然養嘛,就要讓它們吃好、喝好、健康成長。對養雞來說,更應這樣,你隻有讓它生活得好,它才會長得快、下蛋多。”

  這位雖沒文化,但勤於勞作、學習和自我總結的聰明母親,因為說得很有科學道理,所以全家人都聽她的,小春海呢,對母親的話更是言聽計從、認真照辦。她讓春海把自產的玉米和炒熟的黃豆,按照7:3的定量摻在一起,送到磨房裏,用電磨磨成糝兒;再摻一些從糧店裏買來的魚骨粉,然後,用開水一燙,使之變成糊狀,再一點點地細心喂小雞兒。

  小春海眼見媽媽對搭配和製作小雞兒飼料的工序,要求是如此的嚴格和認真,就不解地問:

  “把這些東西混在一塊,直接喂不就行了嘛,為什麽還要用開水燙呢?”

  “這雞小胃弱。我們把玉米、熟豆都磨成細渣兒,摻上日後生成蛋殼需要的魚骨粉,再用開水燙熟,小雞就喜歡吃、好消化、容易吸收了——這樣小雞兒不就抵抗力強、長得快、下蛋早、蛋也大了嘛!”

  媽媽的回答,使小春海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他不禁心悅誠服地思緒翩翩:

  “媽媽講得太有道理啦!平時我看她,話不多,以為她隻會做千篇一律的簡單家務,可誰想到,一遇事兒,她還真有辦法——我真不知道自己的媽媽,心裏還裝著這麽多有用的知識哪!”

  依照他母親配比自製飼料喂養的雞雛兒,果然長得很快又健壯。雞大些了,天也漸漸暖和了,她就把雞轟到院子裏,用一根立著的竹竿圍起來喂養;晚上,怕“黃鼬拉雞”,再把它們趕到屋裏去。後來,母親讓春海在屋裏用竹竿搭成窩棚式的架子,裏邊再橫綁上一層層的竿兒,夜裏,雞們就都自動站到竿上去棲息。這個辦法,既講衛生、少站地方,又適合雞的棲居習性。

  到雞快下蛋時,還剩180隻,都是個大體壯、雪白油亮的美國白來航品種,格外好看,招人喜愛!為提前給雞產蛋準備地方,在母親的啟發下,春海用村辦衝壓件廠的下角料花鐵片,在屋裏搭成一層層供雞產蛋的床——人看著美觀,雞也會舒適。剛下蛋時,數量較少,個兒也較小,每斤有13個;後來越下數量越多,個兒也越來越大,每天產蛋178個,每8個就有一斤!

  有時,孩子們放學回家餓了,就說:

  “媽媽,給我們炒個雞蛋吃吧!”

  可十分疼愛孩子的媽媽卻說了:

  “別呀!一個雞蛋賣兩、三毛錢,你們吃了也不當嘛;咱賣了錢,以後好給你們蓋房子,準備娶媳婦兒呀!”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兒女,其用心是何其良苦——這話語、這情景,讓春海牢記終生,至今想起,音猶於耳、曆曆在目……

  著名的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遷寫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小春海家“養雞多、蛋個兒大、價便宜”的喜訊,在當時對外閉塞、購買不太便捷的雙街村,一傳十、十傳百地很快都知道了。大家紛至遝來的到他家買雞蛋,一天就賣20多斤,每斤2元,日可收入40多元;而他那擔任全村生產大隊長的父親,每月補助隻有8元——一天養雞的收入,相當於他5個月的補助!平時在家很少言語的父親,這時也眉開眼笑地說話了:

  “孩子他媽,你這個高招兒出對了——咱這批雞可算是買著了!”

  “要不是有咱小仨兒春海的堅決支持和全力幫助我,光憑我一個人,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由於當時村民購買力較低,時間一長,雞蛋就有了剩餘。出有商品意識的母親,讓春海到集市上去賣。每到星期天,體態瘦小的春海,就騎著那輛自製笨重的大“鐵驢”車,獨自到離家12裏遠的北倉集市上去賣雞蛋——車的前簍裏放著秤;車的後衣架兩邊,各跨一個用鐵棍兒焊成、鉛絲編織的長方形筐子,每個筐裏,都是鋪一層花秸、放一層雞蛋地各裝40斤,共馱著80斤,吃力而又小心地騎行。

  他來到人頭攢動的集市後,用麻袋片鋪在地上,把雞蛋放在上邊。平生首次做買賣的小春海,開始時,不好意思吆喝,隻是靜等買主,有人問他,他就赧然一笑,輕聲做答:

  “每斤2塊錢;10糧票也可換1斤,少點也行。”

  人家一看這個孩子靦腆、實在,反而都願意買他這白花花的大雞蛋。當地工商所,每次要收兩毛錢的攤位費,春海總是主動繳納。有時,這裏的小地痞,看他人小力單,硬要拿幾個雞蛋,春海為避免出門惹事,也隻得委屈由他。如果帶來的雞蛋在集市上賣不完,他就馱著到附近的居民區裏,高聲吆喝著去賣,直到賣完才回家。

  當年春節前下了場大雪,家裏積蛋挺多。為盡快賣出去,小春海馱著滿滿的兩大筐雞蛋去趕集。盡管他聚精會神地攥緊車把,小心翼翼地慢慢騎行,但還是因為雪厚路滑而摔倒:兩大筐雞蛋摔碎了將近一半!此時,他哪顧得自身的疼痛,隻是心疼媽媽那辛苦養雞的成果付之流水……

  春秋時期的典籍《老子》中有言: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意思是:幸福潛伏著不幸,不幸依傍著幸福——這是對事物的一種辯證的觀點。

  當小春海馱著剩下的雞蛋來到北倉時,在這雪後路滑天又冷的整個集市上,竟然沒有一個賣雞蛋的,而節前買雞蛋的人還很多,所以,他剛剛鋪上麻袋片,雞蛋還沒往外擺,顧客就蜂擁而上,以4元一斤的高價,爭先搶購。結果,不到半小時即售罄,比帶出來的所有雞蛋都賣2元一斤的總收入還多!他興致盎然地一進家門,母親就問:

  “怎麽今天回來的這麽早呀?”

  當他把事情的原委對媽媽一講,媽媽趕緊撫摸他的全身,問他摔傷沒有,身上疼不疼,在確認兒子根本沒事後,她才笑得合不攏嘴一迭聲地說:

  “兒啊,隻要你平安回家,媽就放心了!你在這雪地冷天去趕集,我說這就叫呀,蒼天不負苦心人!通過今天這事兒說明:我兒也能隨機應變,學會做買賣啦!”

  這頭年成批養雞,初戰告捷後,在1978和79年,又在全村獨家連養了各200隻蛋雞,也都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使春海增加了社會閱曆,摸索和積累了養雞經驗,從而為他日後大辦集體雞場,做了必要的專業知識準備。連養3年後,因母親的哮喘病較重,故他家就未再養雞。

  一心想掙錢養家、孝敬父母和進而造福鄉親的劉春海,在1979年暑期他15歲時,初中畢業回村。當時在村界內有一個鄉辦企業鋼管集團公司。春海夢想著去當一名有固定收入的工人。他向擔任大隊長的父親提出要求後,父親也對當時的村黨支書鮑廣順說了,春海就在家等著聽信兒,可一直等到中秋節,仍未得到通知,當他催問父親時,父親說:

  “想去的人多,你等著吧!”

  作為黨員村官兒的父親,一貫先人後己,決不會在占地招工上,同村民們爭指標,所以,後來父親告訴春海:

  “你別去廠子啦,就在村裏幹活吧!”

  當時正值秋收大忙季節,春海同第四生產小隊的社員們一起,每天早出晚歸地到地裏擗棒子、砍高粱等旱田裏的農活;隊裏還派他和幾個應屆畢業生跟車,主要是幹一些為農業生產服務的搬搬扛扛、裝裝卸卸的雜活。他天天忙忙碌碌、累累巴巴,可每天隻掙7分工,跟婦女們掙的工分差不多。他心裏想:

  “還是努力幹吧,以後爭取跟壯勞力一樣:每天掙10分!”

  一到冬三月,尚未成年的春海和社員們幹的完全是一樣的活。他一大早起來,帶著媽媽提前給他貼好的鞋底子形狀的幾個玉米麵大餅子、幾塊疙瘩頭鹹菜、一塑料瓶子水,然後扛上鐵鍁、洋鎬,就披掛上陣了。他們在朔風呼嘯、天寒地凍的曠野裏,掄鎬揮鍁地向大地宣戰:改土治堿,修渠挖溝,起高墊窪,平整土地……春海天天準時出勤、自覺苦幹。媽做的布鞋磨破了底子;他的雙手,卻磨出了血皰——這日複一日、簡單雷同,可又總也幹不完的重體力勞動,換來的是什麽呢?是社員的身體疲憊和極低的經濟效益。大多數人,仍然是住著簡陋土房,一家三輩擠住在一起,日子過得很緊巴,有的甚至難得溫飽。人口多、收入少的春海家呢,全家所有能幹活的人,都勤勤懇懇、辛辛苦苦地勞作一年,不但分不到任何錢、物,而且還總是“紅碼”即赤字——當年欠下隊裏的這些錢,還得用下年的勞動工分去補還。麵對這身臨其境的嚴峻現實,不甘如此、好強求進、誌存高遠的劉春海尋思:

  “這年複一年的巨大付出和微薄收入的反差,是父老鄉親們受累、受窮的原因和關鍵,理應盡快改變!倘若我就這樣隨波逐流地長期幹下去,那麽,這幹著還有什麽目標、動力和意義?要想改變當前處境,發揮個人才能,那就必須尋找時機,獨辟蹊徑,甩開膀子,幹一番事業,以實現我早已立下的‘孝敬父母、造福鄉親’的高遠之誌!”

  雄心和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世事隨時都有變化,那一個個機遇,就蘊含在不斷變化的世事之中,重要的是怎樣及時地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機遇去發展自己;而機遇呢,她隻青睞有雄心、有自信和有著充分思想準備的人。被父老鄉親們譽為“心比人大,誌比天高”的劉春海,就正是這樣“隨時準備著”的有為青年。在劉春海回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近兩年後的1981年6月,雙街鎮黨委和政府,為發展工副業和解決農村剩餘勞力就業問題,成立了一個由近200名農村青年組成的鎮辦裝卸隊。壯誌未酬的劉春海,生龍活虎般地積極報名參加。他到那裏究竟幹些什麽、怎麽幹、又幹得如何呢?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