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言傳身教樂助人

  人生曆練多元化,

  首數家庭影響大:

  豪門放縱出逆子,

  窮戶嚴教育賢達——

  酒綠燈紅力銷鑠,

  雨打風擊誌迸發!

  醇厚長輩熏陶深——

  少年春海鄉親誇!

  從天津外環線的北半環,跨過永定河上的引河橋,沿京津公路北行約2公裏,再向左拐,剛下公路,即來到西傍北運河、恰恰座落於京津走廊黃金地段的雙街鎮雙街村了——這就是我們的主人公劉春海,世代居住、生活和他出生、成長並演出威武雄壯現代大劇的廣闊舞台!

  大河因源頭長遠而波浪滔滔,高樹緣根須深廣才枝葉蔥蔥。倘若將一個事業成功者,譬喻成一棵高樹的話,那幺,家庭中的長輩、特別是其父母,則是為這棵樹的茁壯成長,提供沃土、水分和滋養的根係。一個人的性格、意誌、品質乃至事業的成敗,大都與他生活、成長的環境,尤其是家庭的教育、熏陶,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重要關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講:“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時期形成的。”因之,要全麵而深刻地了解一個人成長的原由、過程和特點,就理應追尋和開掘與其密切相關的家庭淵源和深層思想、行動的真實情況。列寧的夫人和戰友克魯普斯卡婭寫道:“父母是天然的教師。他對兒童,特別是幼兒的影響最大。”所以我們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則是子女天然的首位教師。”

  那麽,春海的家庭和家長又是怎樣的呢?

  談及此,古稀之年的老村幹部項連珠講:“我同春海家住在一起,都是四小隊的,所以對他家的情況最了解。他家祖祖輩輩都務農,真正是淳樸厚道的莊稼人。他爺爺劉天久,是租種地主朱世恩家土地的佃戶,他幹活多、說話少,秉性憨厚、吃虧讓人,整天在風霜雨雪中,麵向土地背朝天地辛苦勞作一年,除去交租外,僅能勉強維持全家人的最低生計。爺爺因常年超負荷的體力勞動而累病,英年早逝,丟下他的奶奶劉顧氏,帶著他爹和他姑,靠當接生婆的微薄收入,過著孤兒寡母的貧寒生活。我娘告訴我,我就是春海他奶奶接生的。”

  頭腦清晰、率真健談的連珠老人興致勃勃地接著講:“春海之父劉樹平,因家裏無地、太窮而未能上學,在15歲上就給本村學校當勤雜工。他雖年幼瘦小,可每天一大早,要從北運河裏挑著一擔水到校,上課前就得用大鍋燒開,供師生們喝;他還得給老師做飯、打掃辦公室、院子和廁所;學校需要什麽東西,他就得來回步行十多裏去采買。後來,他給富裕的農戶當小工,鋤地、拔草、施肥、割麥、秋收、平整冬地等,什麽地裏的農活都去幹。下地時,腰裏掖著兩個玉米餅子,餓了,就硬邦邦地涼著吃;渴了,就用手捧者喝溝裏的水,有時就連車轍裏帶冰渣的水,也不得不喝。無論多麽苦和累,他活幹得總是很漂亮,每每得到主家的嘉許!”

  命運並非天賦予,人生全在自奮爭!一貧如洗的劉樹平,靠赤手空拳努力奮爭和為人處事的誠信品格,博得了街坊鄰居的廣泛好評,都說:“他這少說多幹、忠誠可信的憨厚勁兒,太像他爹了——這可真是一脈相承的忠厚傳家啊!”這個年紀輕輕的劉樹平有個很突出的優點,那就是,鄉親們誰家有急事、難事,隻要他得知,就會主動登門,雪中送炭,這在村裏已是有口皆碑。比方說,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需要幫忙,他就悄然而至,默默幹活,一直幹到最後才離開。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他從不在人家吃飯,有人奇怪地問他:

  “給人家幹活,又趕上飯口了,為什麽還不在人家吃飯?”

  他則自有道理地嘿嘿笑著回答:

  “人家遇到事兒,本來就夠忙活的啦,咱去是給人家幫忙騰輕的,哪能能再吃喝給人家添麻煩哩,況且,我離自己家又這麽近,不一抬腿就到了嘛!”

  劉樹平同也上不起學的農家女張淑琴結婚後,家裏有了賢惠、勤快的好幫手,日子過得寬鬆一些,家裏也洋溢著說笑聲……合作化後,他對黨和政府的一切號召,都積極響應,帶頭去幹,加之他幹活不惜力、樂於幫助人的上佳群眾關係,所以他很快入黨,當了生產隊長。後來又被全村人一致選為生產隊大隊長。他的職務變了,但他埋頭苦幹、助人為樂的優秀品格沒變。譬如,每年春秋兩季他在帶隊到塘沽、漢沽、大港等地和引灤入津出河工的重體力勞動中,除統籌組織、分配好各隊的任務外,他還身先士卒地揮大鍁、抬土筐,推著裝得像小土山似的獨輪車,一趟趟奔跑在熱火朝天的工地上。村民們禁不住嘖嘖讚歎:

  “像咱樹平隊長這樣拚命幹的帶頭人,誰能不佩服,誰還能偷懶——這就是無聲的號令啊!”

  正因這樣“官兵一致”、齊心合力地鏖戰,所以,雙街村的每次河工任務,都是優質、提前完成,屢屢受到上級表揚!

  善於求教和思考、勤於實踐和總結的劉樹平,總是肯定別人的優點,從不背後議論人非。他還特別重視教育自己的子女。他有五子一女,老三春海生於1963年11月14日。六個孩子都間隔3歲,依次是:春福、春和、春海、春燕、春東、春欣,如今都已成家立業,其中五人都是共產黨員。在他們每個人剛剛懂事時,劉樹平夫婦就都以親切、樸實的話語,逐一對他們諄諄灌輸“講忠孝、重信義”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他們常常以“精忠報國、誠信為本、與人為善、樂於助人”的思想和事例教育子女,並能以身示範。他們的長子春福深有感受地講:

  “我父母教育我們時,都是鄭重嚴肅而又慈眉善目地循循誘導,從來不橫眉立眼地大聲訓斥,更沒有打罵過我們;我們兄妹六人呢,從未打過架,也沒紅過臉兒,一直是互盡互讓、互敬互愛地和氣相處;就連我們都住在新家園的五個妯娌之間,也都像親姐妹一樣,關係密切!街坊鄰居都羨慕地說:‘瞧人家樹平那尊老愛幼的一大家子,有多和睦、多親熱呀!’我們對父母也都十分孝順,從沒跟父母頂過嘴;對他們說的話,我們是句句入耳、按照去做——回想起來,真是受益終生啊!”

  這,正應了北齊時代的顏之推《教子篇》中的名言:“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同時也印證了先賢,“家貧出孝子,國難顯忠臣”的傳統觀點。

  關於劉樹平助人為樂的事例,村裏的老人們,誰都能舉出幾件。比如戶裏蓋房吧。在那時的農村,蓋房,是每家的大事:舊房改新房;自己燒磚,土房改磚房;哥兒們兄弟多的,難免分家,要提前為每人蓋幾間房;兒子雖然還小,但做父母的,要為他將來娶媳婦蓋好新房——這也是男人搞對象的重要條件。當時蓋房的木料不好買,還挺貴。有些計劃蓋房並被批準的戶,往往去找劉樹平商量:

  “樹平啊,我也知道你忙,可蓋房是家裏的大事呀,所以還是得找你幫忙:一是買些便宜的木料;二是到時候你去現場看一看——你說行嗎?”

  作為先後擔任隊長、大隊長的劉樹平認定一個理兒:“鄉親們選我當隊長,是讓我為他們服務的——這隊是由一家一戶組成的,隻有為每家具體地服務好,這全隊才能搞好!”所以,每當此時,就是手頭的事再多,他也總是滿口答應:

  “好,好!這兩件我盡力去辦!”

  “言必信,行必果”的劉樹平,通過有關部門和朋友,幫助蓋房戶解決了木材問題;到開工那天,朝陽還未露臉兒,他就在蓋房現場緊張地幹上了:先是一擔擔挑水,後是揮動著大鐵鍁和泥,緊接著,他又挽起褲腿兒赤著腳,到泥水裏依次用力去踩,直到把泥踩熟和。當地備好足夠一天起房用的泥之後,才回家吃飯,再去忙村裏的工作。待吃完早飯準備幹活的鄉親們到來時,大家在驚喜中,不免又是讚語聲聲:

  “這肯定又是咱樹平隊長的傑作啊!”

  “要論助人為樂呀,誰也比不上泥腿子村官兒劉樹平!”

  “他能一貫地堅持這麽做,是同他那好媳婦淑琴的鼓勵和支持分不開的!”

  無論是當村民還是幹部,劉樹平就是這樣,秉承其父的品行,多年如一日地為他人做好事、辦實事,而且他自己從不提及,更不求回報。

  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證明:一個人童年乃至一生,對其影響最大者,確實莫過於自己的父母!劉春海從小是在這種言傳身教的“忠厚、敬業、助人、奉獻”的家庭氛圍中,耳濡目染地成長和走向社會的,所以,他受到長輩們刻骨銘心地良好教益,就是很自然的了——這個淳樸農家,培育了賢達劉春海。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