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鍾靈毓秀湧英才

  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人民群眾是創造曆史的動力,而眾多的英雄人物,則是這動力的中堅力量,這已被古今中外的事實所證明。劉春海的家鄉北辰區,就是個鍾靈毓秀、英雄輩出的吉祥之地“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指出:

  “每個熱愛祖國的人,必然熱愛自己的家鄉。”

  作為深愛祖國、特孝父母的劉春海,當然也熱烈地摯愛著他的家鄉——富饒美麗、人才薈萃的北辰區,並讓他感到曆史積澱的厚重、人文底蘊的豐富和由衷的自豪。特別是本地區從古至今湧現出的那一個個獨有建樹的英才,更激發他胸懷壯誌,誓要像宋代巾幗詞人李清照寫得那樣,“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決心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家鄉、強村富民而盡心竭力!

  那麽,北辰區先後湧現過哪些英才人物呢?我們還是按時間順序,選擇主要的8位,記述其世代流芳的感人業績吧。

  第一位:為民奏疏趙之符。

  明末清初六代科甲成列的名門望族——“北倉趙家”趙完璧之子,清初進士,官至左僉都禦史。他為官20年,當諫官13年,奉公守法,為民請命。下而舉例說明。

  1665年3月,京師地震後,康熙皇帝計劃遠去固安、霸州、德州等地狩獵。之符認為:萬乘巡行耗費巨大,各地迎駕供給、修橋補路,也會加重百姓負擔。遂上《請停遠狩疏》:

  “地動至今未止……伏請特布詔旨,暫罷此行。”

  針對八旗大肆圈換民地之弊,之符即上《請還新圈地畝疏》直諫:

  從春到夏圈地成風搞得婦孺不安、雞犬不寧,正當莊稼成熟之際,“取其地而驅其人,奪其口食而使受饑餓”——皇上總說愛民如子,那麽,這又怎忍心讓百姓“嗷嗷莫救,坐斃於溝壑耶?”他請求皇上下令,把所圈土地全部還耕於民,並且永遠不要圈占民地,以便使“百姓從此安居樂業。”

  還有個與當地北運河漕運有關的例子。在1670年,之符有感於漕運駁船積弊,他在《駁船困民疏》中,列舉了8項不便於民且有害於國家的理由,指出國家製訂法律,理應便民,尤其不能危害國家,而不能明知國家與民眾都受其害,還不想辦法改變!

  為避免鋪張浪費,減輕百姓負擔,趙之符在《請停無益疏》中提出:朝廷重修瀛台,各地必然仿效,這在大災之年,不利宣昭儉德;他還在《請停差審疏》中建議:應停止欽差大臣四出巡查的作法,杜絕貪官汙吏借此橫征暴斂,下邊有事,可專責各地封疆大臣查辦,對不稱職者,應決然罷斥。

  由於趙之符事事出以公心,慮及百姓,又顧國家,所以他的奏疏,每每引起朝廷重視。如上述《請還新圈地畝疏》;還有關於陝、魯的旱、蝗疏:“請酌行賑窮之法,緩征國賦”,等等,康熙皇帝均一一采納。而對《駁船困民疏》,開始雖未準行,但過了30年之符去世後,朝廷還是采納了,並實行了50多年!

  趙之符為人友善,一諾千金;他擅長詩文,倡修縣誌,重視教育,開辦學館;曾為家鄉撰寫《重修儒學記》、《重修文昌閣記》,提出:

  “士不可不學,抑不可徒學……吾願吾邑之士,日孜孜於學”。

  其傳世著作有《趙僉憲奏疏二卷》、《怡齋文集》等。

  第二位:仗義疏財溫毓善。

  清代中葉宜興埠人。繼父業開墾淤田,經營糧行。他自奉天牛莊由海道販運雜糧至津銷售,又為鹽商承辦蘆席、麻繩。持家以勤儉為宗,10餘年積資三、四百萬,地千餘頃。他富後不當守財奴,而是仗義疏財、樂善好施。隻要鄉裏有貧困者求之,無不應酬備至,幫渡難關,使其滿意!每到歲尾年關,在白天,他遍訪親友鄰裏的窘困者;到晚上,他就把錢票縛於竿頂,悄悄投入其院……他做好事從不聲張、常幫別人不求回報的高貴德行,贏得了良好口碑,在當時傳為佳話,並一代代流傳下來,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

  第三位:教育名家張伯苓。

  求知若渴、特重教育的劉春海,對張伯苓先生一貫是景仰有加,因而對他創辦新校的煌煌業績尤為關注,也很熟悉。

  1876年,張伯苓出生於宜興埠的教育世家。其父久庵,擅彈琵琶和十番鑼鼓,綽號“琵琶張”,在宜興埠教書多年,亦受聘於市內富家塾師。

  伯苓自幼就受到其父良好的家庭教育,並充分認識到“教育”對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因而對“教育”情有獨鍾。伯苓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任海軍士官生。因他親睹“甲午覆師、威海易幟”之辱,於是憤然下定“教育救國”之決心,進而矢誌為之奮鬥終生!

  1898年,22歲的伯苓,應天津名流嚴修之聘,教其子弟,3年後,又兼教鹽商王奎章家館。1903年隨嚴修赴日本考察教育,翌年將嚴、王二館合並,擴為敬業中學堂。1906年遷址改稱南開中學,兩年後即代表直隸赴美國參觀漁業博覽會並考察教育。1917年再次赴美人哥倫比亞大學師範班研究大學教育,並往各州考察私立大學,第二年返國籌辦南開大學,1919年正式開學,1921年遷八裏台新址。

  《詩經》中說:“他山之後,可以攻玉。”意為:取人之長,為我所用。聰慧過人的張伯苓,當然深諳此道。他以傑出炎黃子孫的遠見卓識,緊密結合國情,創造性地將日、美辦學的先進現代經驗,在中國率先學習過來,用於自己的辦學實踐,而且成效卓著,享譽華夏!

  張伯苓創辦新型學校的義舉一個接著一個。1923年創辦了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興辦南開小學,在此期間又先後3次考察日、美、歐教育,從中汲取其成功經驗。他在發展教育的同時,為強國富民,在1931年成立了南開經濟研究所,次年又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1936年,他在重慶成立了南瀚中學。

  1937年“七七”事變後,天津南開中學、南開大學殘遭日軍轟炸,南中與南瀚合並為重慶南開中學;南大遷昆明與北大、清華合組為西南聯大,伯苓任校務委員會常委。

  由於張伯苓為振興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舉國公認的曆史性的卓越貢獻,所以他理所當然地先後榮任了一個個全國性的職務。1938年任國民參政員並被選為副議長,後又兼任國難會議委員、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行政院駐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華北戰區救濟會常委兼農賑主任、華北水利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館理事、全國及華北運動會總裁判、體聯常委、體協副主席、青年會總幹事等;1945年出席國民黨第六次全代會,並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48年任全國考試院院長。北辰這位功高德劭的著名教育家,雖在1951年七十五歲時謝世於津,但他那昭昭業績卻會流芳百世、勉勵後人!

  第四位:英年先烈安幸生。

  宋代右丞相文天祥,在他被元軍俘後勸降時所寫的《過零丁洋》詩中,有這樣鐵骨錚錚的千古名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我國現代革命史上,就有一位德智出眾、年僅25歲就被殺害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共產黨員安幸生。

  他是上河頭鎮中河頭村人。父親維禮,以使船積蓄興辦“三河頭小學”。幸生幼時即就讀於該校,並在191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中學即今天津三中。他聰穎、雄辯、擅寫作、有大誌。

  1919年與學友於方舟等組織“新生社”,他任《新生》雜誌主編,宣傳革命;1922年,經羅章龍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2月,他與鄧穎超等人當選“天津國民促進會”起草委員;1927年四、五月間,他作為天津代表出席中共“五大”;8月出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長兼北京市委組織部長,其間在北京大學選聽一些課程,以學生身份為掩護,從事黨的工作;9月由蔡和森介紹並證婚,與張作霖的貼身秘書、共產黨員董季皋之女董恂如結婚。幸生是天津早期農民運動、學生運動、工人運動的傑出組織者和領導者。1921年冬,地方當局向農民無理收繳“燒炭稅”和宰豬的“割頭稅”,幸生組織鄉親據理力爭免除,並代寫了訴狀,到天津縣政府打官司,終於取得了鬥爭勝利!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後,幸生組織“天津總工會”並任負責人,領導了長達3個月的天津海員大罷工,致使6艘英輪無法開動,港口陷於癱瘓。他還參與寶成、裕大、裕元、北洋紗廠等共2萬餘工人大罷工。當裕大紗廠數千工人欲往集會地時,軍警堵門打人,憤怒的工人搗毀了工事房和機器,於是釀成天津“砸裕大”事件。極大地鼓舞了產業工人的昂揚鬥誌,打擊了反動當局的囂張氣焰!

  1927年10月17日,在幸生去找北京市委聯係工作時,不幸被東北軍政權逮捕。安幸生麵對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叛徒李渤海的出賣和嚴刑拷打,大義凜然地宣稱:“我信仰共產主義,是在中山先生聯共政策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別的無可奉告!”遂於11月11日夜,在安定門外箭樓西側被秘密殺害,他齎誌而歿,年僅25歲!

  新中國成立後,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舉行安幸生等18烈士遺骨安葬儀式上,周恩來親自與董恂如抬著安幸生的遺骨盒步入墓地,並深情地說:

  “我們倆人好好抬著我們的戰友、同誌、親人吧!”

  1986年9月14日,鄧穎超親筆題寫了“安幸生烈士紀念碑”碑文。1997年安幸生烈士故居,被辟為“天津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就可以讓他的感人業績和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第五位:遊泳泰鬥穆成寬。

  1908年生於回民聚居天穆鎮的穆成寬,是威震海內外的泳壇名門穆家軍的鼻祖。他少時,拜武術名家陳國政為師,同時在村邊的坑塘和北運河裏練就一身好水性。後來他去遊泳池觀看比賽,潛心研究運動員動作;又買來日文版遊泳書,晚上請人翻譯講解,此後泳技大進、電影《水上春秋》的主人公原型就取材於此。

  1935年8月,天津第一遊泳池的前身西人俱樂部,舉辦“萬國遊泳賽”,恰逢成寬路過,遂報名參加100碼仰泳和400碼自由泳比賽。賽前別人都活動身體,唯成寬閉目凝神做氣功。比賽一開始,他即飛速魚躍入水,一氣兒潛泳30餘米才露出水而,頓時激起全場觀眾驚呼,結果他兩項都奪冠軍!《東亞日報》載文說:

  “穆成寬為華人吐氣,壓倒西人!”

  英國的《泰晤士報》則稱:

  “在天津萬國遊泳比賽中,來了一個棗紅色皮膚的野人,把兩項錦標拿走了!”

  1937年7月14日,在第一公園遊泳池即現在的第四遊泳池舉行的天津市公開遊泳比賽中,他榮獲高級組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四項第一名;1941年8月23日,天津西僑遊泳會,在西人遊泳池即今第三遊泳池舉辦國際遊泳比賽,他刷新400米自由泳全國記錄,名噪泳壇!

  天津解放後,成寬被聘為天津5個遊泳池的主管和教練。黃敬市長親切接見並勉勵他發揮特長。他昂然表示決心:

  “我要把全部精力貢獻給祖國的遊泳事業,為中國在國際泳壇爭得一席之地!”

  他躬行了自己的諾言,即使在“文革”中被貶去掏糞種地、燒鍋爐,他仍利用院內水坑,輔導30多名職工子女進行訓練,其中有個叫田良的孩子,後獲漢城亞運會400米混合泳銅牌。

  他1978年恢複工作後,受聘河北省遊泳隊總教練。為振興祖國泳業,他以年逾古稀高齡,整天奔走於保定、安新、雄縣等地,精心培養了百餘名遊泳訓練員,僅在白洋澱周圍就建起18個遊泳點,參訓者超過4000人。在30多年間,他培養的得意門生王大力、夏複傑、錢紅等共獲國家以上冠軍30多項——為祖國和天津爭得了殊榮!

  成寬有4子4女,侄輩數人,受其影響、特別是得其真傳,多成體育界名人,尤其在水、泳項目上建樹頗多。其次子祥雄,5歲學遊泳,曾獲天津市兒童組個人遊泳總分第一名,被譽為“遊泳神童”;在1958年至1959年中,他曾先後3次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紀錄,被譽為“蛙王”。

  第六位:登高英雄楊連弟。

  楊連弟於1919年生於北倉村。他苦難的童年,是伴著南流的北運河匆匆逝去的。因家境貧寒,他14歲就不得不負起養家的重擔,他給人幫工種地,站櫃台當夥計,15歲到鞋廠當學徒。他為人勤快、心靈手巧,幹什幺都是好樣的。日寇侵占天津後,他到城市蹬三輪時,被日偽當局抓去當電業工人,登高架線,艱辛而又危險。這含辛茹苦的歲月,磨礪了他訥言敏行的剛毅性格——解放後被部隊首長和戰友們譽為“楊連弟性格”。

  1945年8月19日,當我軍攻占日偽盤踞的楊村火車站時,連弟正在附近架線。八路軍頑強的作風、嚴明的紀律和高尚的人品,使他油然生出敬慕之情。從此之後,總是向往著去當一名人民子弟兵。

  1949年3月初,楊連弟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鐵道縱隊橋梁大隊的隨軍職工,3月16日改稱鐵道兵兵團。當年8月,即以驚人的智能和勇氣,在隴海路八號橋上,創出了令人驚歎的奇跡。八號橋橫跨洛陽至潼關段觀音堂以西的兩山之間,巍然聳峙,極其艱險,橋高45米,為當時全國之最,是192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專家共同設計,曆時4年建成。抗日戰爭期間被破壞,國民黨政權曾請美國工程使團費時兩年也未修好,又在倉惶逃竄時將橋徹底破壞,隻留下5個高低不平的橋墩。當地有這樣的民謠:“八號頂,八號頂,失足摔成餅!”道出了環境的險惡。為挺進大西北,解放軍鐵道兵兵團給楊連弟所在的團修複時間隻有3個月。

  怎麽辦?有著特殊思想政治優勢的我軍,當然也包括這個團。楊連弟積極響應團黨委“把光榮的名字留在八號橋上”的戰鬥號召,卓有膽識地提出“架單麵雲梯”的方案,被采納後,由楊連弟率領18位登高勇士,予以實施。他們利用鐵夾板搭起的雲梯節節升高,經過4小時極其艱險的高空作業,楊連弟率先登頂,當鮮豔的紅旗在巍峨的墩頂獵獵飄揚時,橋下一片歡騰,都為“神兵上天梯”的驚險壯舉而讚歎不已!

  緊接著他們就進行墩頂的打眼、爆破。在3天中,楊連弟在雲梯上隱蔽爆破100多次,鏟掉鋼筋混凝土26立方米,完成了墩頂的平整重任。到10月18日架好最後一孔綱梁,總共僅用59個晝夜,就使八號橋提前20天勝利通車!為表彰智勇雙全楊連弟的巨大貢獻,上級黨委給他記大功一次,並授予他“登高英雄”稱號。

  此後,他又連連立功。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京舉行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上,楊連弟人選主席團,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50年10月25日,楊連弟報名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被編入鐵道兵團。在多次戰火紛飛的搶修橋梁中,他英勇無畏,屢立戰功。1952年5月15日上午,楊連弟冒著尚未散去的硝煙,再次帶隊查看清川江大橋,不料遭遇一枚可惡的定時炸彈,當場犧牲,年僅33歲!

  他的英名將永遠活在中朝兩國人民的心中!他是北辰和天津人民的驕傲,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他那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崇高精神,將永遠激勵和鞭策著全國人民,當然也包括我們的主人公劉春海,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不懈奮鬥!

  第七位:知青楷模邢燕子。

  這裏需要申明的是,邢燕子雖然並非北辰區人,但是她曾長期任職於北辰,而今就住在該區劉春海創建的“雙街新城”,而且她那奮發圖強的業績以及她的來此定居,都與春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因此需要單寫一篇。

  邢燕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樹立的知識青年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她初中畢業後,放棄了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回到家鄉帶領“燕子突擊隊”戰天鬥地,為改變家鄉麵貌做出了突出貢獻。

  1958年7月,17歲的邢燕子從寶坻縣巴莊子農業中學畢業,告別學習生活了兩年的中學校園。當時她的父親是天津市一家工廠的副廠長,但邢燕子沒有回到天津市區,也放棄了繼續升學、深造的機會,而是回到了寶坻縣司家莊村。因為邢燕子早已下定決心,要“做祖國第一代有文化農民”,她希望和村民們一起,盡快改變家鄉經濟文化落後狀況。

  在經過兩年的鍛煉後,19歲的邢燕子被安排到了生產第一線。在那裏,邢燕子和鄉親們插秧苗、種高粱,帶領女團員組成“燕子突擊隊”,在艱苦環境下數年如一日地勞動。

  司家莊村是窮村,年輕小夥子多去外地支持建設,剩下許多老弱婦孺。1959年夏季薊運河水位上漲,司家莊以西百十米有一條護河土堤,是莊稼豐收的重要保證。邢燕子帶領姑娘們主動承擔防汛用的堆“土牛”任務。

  這是公認的重活,姑娘們每兩個人抬著100多斤重的泥兜,天上還下著雨,她們不但出色完成任務,還自願要求增加20立方米的土方。

  1959年的自然災害,使司家莊出現了糧食危機,全村口糧嚴重不足,生產自救迫在眉睫。邢燕子帶領姑娘們,用各種工具從水坑往外提水。幾天坑幹後,居然喜獲幾百斤魚蝦,分給了鄉親們。

  1960年,天氣冷,土地硬,她勇率姑娘們花費了平常幾倍的力氣,提前將糧食播種完成,避開了自然災害的影響,提前獲得豐收!

  在1973年的中共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上,邢燕子當選中央委員,此後又連續當選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她還曾擔任天津市委書記,分管全市的農業和知青工作——是不住會、也不拿國家工資、仍在村裏記工分的市委書記。

  1981年,邢燕子來到天津市北辰區一家知青農場擔任黨支部副書記。在這裏,她依然是勞動者的“榜樣”:她挑著大桶撒肥,幫小賣部售貨,哪裏需要她,她就去哪裏——每天幹十多個小時。後來,她當選北辰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邢燕子曾5次見到毛澤東,13次見到周恩來。是毛澤東牽著手把她領上了第三屆全國人大會主席台的,在毛主席不許子女參加的生日宴會上,她是被特別邀請並坐在毛澤東身邊的青年代表之一……邢燕子成為“發奮圖強、紮根農村,大辦農業”的青年典型,是影響一代人的青年標兵。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前夕,邢燕子被評為“一百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又一次在全國引起轟動。半個多世紀來,她那敢為人先、紮根農村的革命精神,極大地鼓舞和激發了全國一代代青年、其中也包括劉春海。

  關於邢燕子與春海的深厚友誼和直接的工作關係,書後還將著重提及。

  第八位:當今總理溫家寶。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942年出生於津門古鎮——宜興埠,世有“文武兼備”之稱的“溫家”。溫氏原籍山西省洪洞縣,明永樂年間遷居來此,至今已傳16代。溫家曆代多文武之才,史誌均有記載。上述第二位:“仗義疏財溫毓善”,即是一例。

  溫家寶是靠刻苦攻讀、敬業實幹和奮力進取,從邊遠基層脫穎而出的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他的工作曆程,對我們每個有著強烈事業心和使命感的人,都應有所啟迪和激勵!

  溫家寶於1960年在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礦產一係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學習,1965年畢業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8至1981年,溫家寶一直在自然環境和專業性質都很艱苦的甘肅省工作,先後擔任省地質局地質力學隊技術員、政治幹事、副隊長,省局副處長、工程師、副局長等。1982年調到地質礦產部,曾任研究室主任、副部長、黨組副書記等職。

  由於他工作出色、口碑甚佳,1985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次年即擢升主任。從1987年起,先後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兼中央辦公廳主任,政治局候補委員、委員。以後又升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直至今天的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要職。

  溫家寶作風深入、重視民生、平易近人,博得全國人民的讚譽,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他即受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委派,火速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他在省委書記劉奇葆等同誌陪同下,不辭勞苦、不畏艱險地跋山涉水,親去受災最嚴重的村鎮、學校、農家等處,巡查、慰問,具體解決抗震救災的一個個難題。作為一個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具體詮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金貴而崇高的無私奉獻精神!

  環境影響人,實踐鍛煉人。自幼好學求進的劉春海,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個得天獨厚、鍾靈毓秀的大環境裏,那不斷湧現的一位位英才的嘉言懿行,使他在長期的耳聞目睹中,自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從而促使他在勇於實踐中,一天天健康成長,並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二章 淳樸農家育賢達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