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青年懷念毛澤東現象分析

  魯迅先生曾說過,在中國要對一個人作出客觀評論,須等他去世後30年。

  然而毛澤東逝世不久,人們就感到偉人離去的巨大缺憾。隨著時光流逝,人們心底卻越來越升騰起對毛澤東主席的強烈懷念和敬仰,社會上連續幾年出現了被稱做“毛澤東熱”、“尋找毛澤東”的現象。在毛澤東主席誕辰百年紀念日到來之前夕,這種懷念毛澤東主席的情緒和熱潮在民間洪波湧起,引起了廣大理論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尤其對青年人在這一現象中的表現和心態給予格外的關注。

  一、懷念毛澤東現象的緣起

  群眾自發地懷念毛澤東的現象之所以產生有各種原因。但究其起點,還是由於社會上一度出現並蔓延的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思潮激發出來的。1977年春夏之交,北京某科研單位出現了批判毛澤東的大字報。此後這股思潮蔓延十幾年之久。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黨開始批判林彪、四人幫,糾正毛澤東同誌晚年的錯誤。但是,有人利用這一時機,散布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思潮。

  社會上誣蔑和醜化毛澤東的種種流言飛語大為盛行,涉及麵很廣,從他的生活作風到思想意識,無所不及。1979年春季中央召開理論務虛會,會議主旨為撥亂反正、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但是個別人卻利用這一時機,在解放思想的旗號下走到了另一個極端,不但否定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而且擴大到“文革”前的十七年,甚至擴展到民主革命時期,公開否定毛澤東的一生,否定毛澤東思想。這在當時的青少年的心靈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他們心目中的毛澤東形象成了一個品質不佳、犯了許多嚴重錯誤、令人不可理解的人。

  物極必反。過分地、不實事求是地對待毛澤東,全盤否定甚至誣蔑毛澤東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感,也遭到了中央負責同誌的反對。鄧小平同誌針對1979年理論務虛會上出現的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思潮,指出:“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同誌的功績。毛澤東同誌同任何別人一樣,也有他的缺點和錯誤。但是,在他的偉大的一生中的這些錯誤,怎麽能夠同他對人民的不朽貢獻相比擬呢?”“毛澤東思想過去是中國革命的旗幟,今後將永遠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反霸權主義事業的旗幟,我們將永遠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前進。”正是在這次會上,鄧小平第一次提出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對以全盤否定毛澤東為突出表現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第一次回答。黃克誠同誌在1980年11月的一次會議上,針對有些人把建國以來黨所犯的錯誤都強加於毛澤東一人身上的言論提出批評。這位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的老人說:“有些人對毛主席說了許多極端的話,有的甚至把他說得一無是處,我以為這是不對的,這樣做不但根本違反事實,而且對我們的黨和人民都非常不利。”“毛主席晚年,我也吃了些苦頭,但我覺得,對於這樣關係重大的問題,決不能感情用事,意氣用事。”當時在北京一次幹部大會上傳達黃克誠同誌這一講話時,全場響起了持續長時間的熱烈掌聲。可見人心所向。鑒於社會上出現極少數人全盤否定毛澤東的現象,1981年6月中共中央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列出“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專題,充分肯定了毛澤東同誌的不可磨滅的偉大曆史功績,認為他雖在“文革”中犯了嚴重錯誤,但就他一生來看,他對中國革命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

  盡管黨和國家領導人一再敲起警鍾,理論界極少數人還是不滿足糾正毛澤東的晚年錯誤,配合西方思潮的湧入,把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思潮推向更嚴重的地步。他們否定的矛頭直指毛澤東的文藝思想、政治思想、哲學思想。1986年以後,中國理論界有人開始主張搞私有製。有人甚至抹煞和否定毛澤東領導推翻“三座大山”的功績,聲稱當幾百年殖民地也不是壞事。一位跑到國外的知名人物在美國紐約的演講中竟公開叫喊:“一定要徹底否定毛澤東,重新清算毛澤東的錯誤,完全擺脫毛澤東的陰魂”。一位上海人士聲言:“中國不徹底否定毛澤東,也不可能大步前進”。有人也向香港《快報》記者表示,他“一向認為中國的落後與毛澤東有分不開的關係”。總之,到1988年,中國知識界極少數人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思潮達到頂峰。有人在《烏托邦祭》一書中對毛澤東的人格進行了肆意誹鎊。值得注意的是,全盤否定毛澤東的思潮,直接導致對新中國全部曆史的否定,直接導致對黨的曆史的否定。這已經不能為中國人民所容忍。

  正是在少數人全盤否定毛澤東的喧鬧達到忘乎所以程度的時候,記敘毛澤東偉大人格和偉大功績的30多部紀實作品開始動筆,於1989年問世,如雨後春筍,斑斕奪目,吸引了眾多的讀者。這些書籍發行數量甚大,少則數萬,多則幾十萬冊。

  正是在這種時候,默默瞻仰毛澤東主席遺容的人群劇增,1988年12月達5200萬人次,湖南韶山衝的參觀者也由1980年的21萬人次上升到1988年61萬人次。在東北和江西某些地方,開始有人重新佩帶毛澤東像章。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青年人讀關於毛澤東的書的熱潮開始湧動。

  二、懷念毛澤東現象的升溫

  社會上懷念毛澤東的熱潮在青年中逐步浸潤,至1989年6月之後,有明顯的升溫的趨勢。這有許多具體的導因。

  第一,近年來關於毛澤東的紀傳體書籍和介紹性文章不斷出版發表,僅1989年出版發行的這類圖書達40種,印數達340萬冊之多。許多青年在讀這類書的過程中,了解到社會現實中的毛澤東。毛澤東那樸素中蘊含著偉大的風格,嚴肅中透著幽默的性格,剛毅而深情,博大而細微,馭百代曆史風雲於足下,察秋毫之末於未然,都極大地吸引並感染了青年人。他們從讀關於毛澤東的書,進而產生了深深的尊重,開始去讀毛澤東的書。

  第二,1989年之後的反思,使許多青年產生了重新審視西方文化和中國國情的趨向。中國國情,這是擺在青年麵前的一本巨書。要讀懂這部書,青年人深知非一蹴而就之事。因此,他們也自然而然地將目光投向能夠在複雜的曆史背景中把握中國國情並取得曆史性勝利的成功者毛澤東。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成為青年了解國情的楷模。一位大學生讀過幾本毛澤東著作後,十分肯定地說:“毛澤東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了解中國曆史和國情的人”。人民大學的一位學生認為:“大學生中已出現了從空洞地追求民主和自由,走向曆史和現實的可喜變化。”“中國的國情究竟是什麽?尋找毛澤東對解答這種疑問有幫助。”海南《新世紀》周刊1990年第13期刊登署名文章透露,“一位大學生告訴我,去年6月以後,他們沉寂下來反思這一切時,發現需要學習、了解和熟悉毛澤東的思想方法,才能更好地從中國國情出發,把握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規律和條件,而不是照搬西方的東西,更不能搞全盤西化”。北大一研究生認為,“毛澤東是一本難得的教科書。閱讀他,可以了解中國國情,掌握中國政治的邏輯;閱讀他,可以確定自己在現實中的位置,找到個人與社會的結合點。”青年通過毛澤東了解中國國情,這是1989年6月以後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可惜,我們沒有進行及時的引導。

  第三,西方從經濟上製裁、要挾中國並施以壓力,激發了青年對毛澤東這一民族英雄形象的深深懷念與追求。他們欽佩毛澤東的民族氣節。《大學生》雜誌刊登北大一位學生的發言認為,毛澤東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使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封鎖中把一窮二白的中國建設成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工農業大國,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迫使一貫反共的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西方國家在1989年後對中國進行無理幹涉,刺傷了青年的民族自尊心。他們認識到,自己良好願望導致行動的錯誤,其原因正是民族自豪感的淡化。一種使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烈願望促使他們找到了毛澤東。特別是蘇聯東歐的劇變,更激起了對民族精神的追尋。他們變得更加關心民族命運,更加關心政治問題,思考著怎樣抵製西方的和平演變,維護民族尊嚴。毛澤東的自強自立精神自然是青年所敬佩的。清華一學生痛心回顧道:“幾次學潮打的旗幟基本上是西式口號,反思後真令人震驚”。麵對蘇東劇變,不少大學生在複雜的現實麵前想到了毛澤東。他們佩服毛澤東麵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低潮時傲然挺立的英雄主義精神。近來,不少大學生常引用“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的詩句以自勉。這種情緒,顯然會使懷念毛澤東現象升溫。

  由於以上三個方麵的直接導因,青年中懷念毛澤東的現象升溫。

  三、青年懷念毛澤東的深層原因

  青年懷念毛澤東現象的出現和升溫,有其直接導因,更有深層的原因。人們總在追索:青年到底懷念毛澤東的哪些方麵?

  當然,我們無法否認在這一懷念的潮流中夾雜著一些不協調的因子。但大多數青年人的趨向畢竟是可追尋的。追根尋源,不外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第一,青年人懷念毛澤東的廉潔奉公,借此表達了對改善社會風氣的強烈願望。

  黨內和社會風氣出現了腐敗現象已成為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煽動群眾鬧事的借口。中共中央接連發出反腐敗的文件也說明了問題的嚴重性。正是這樣,中國百姓和青年萌發了懷念毛澤東時代清廉奉公作風的心聲。北航一位大學生說,毛澤東對人民的熱愛,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毛澤東關於政權建設方麵的反腐敗的文章,對於大學生來說是新奇的。總之,今天社會生活中的腐敗現象、官僚主義行為、行業不正之風,都促使青年為毛澤東的清廉奉公拍手叫好。有的青年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我們的領導幹部都能以毛澤東為榜樣嚴於律己,潔身自廉,腐敗現象何愁不絕?正因為這樣,影視界推出的《開國大典》、《毛澤東和他的兒子》、《毛澤東和他的鄉親》大受青年人歡迎。許多青年看到毛澤東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的廉政言行,激動得落淚,這反映了青年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向往。毛澤東的日常生活越是被具體地反映出來,青年人對他的好感越是真切、牢固。這是青年懷念毛澤東較為恒久的原因。

  第二,青年懷念毛澤東的領袖、學者、統帥和英雄的完整形象。

  毛澤東的形象是較為完整的。領袖的寬宏,學者的風度,統帥的氣魄,匯成一個較理想的英雄形象。盡管他有缺點和錯誤,但並不影響這一英雄形象的美。北京大學一研究生說,當青年把目光再次投向自己立足的大地時,發現了身邊的巨人。這個人物遲早要被青年人發現的!他集革命家、理論家、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於一身。具有質樸的語言、簡明的邏輯、豐富的性格、浪漫的氣質、博大的胸懷、顯赫的功業、傳奇的經曆、神秘的生活,散發出令年輕人傾倒的蔑視權威、改天換地的氣概。在當前社會大變動的時代,年輕人崇拜他,也就很自然了。青年人沒經曆毛澤東時代,又難免將他理想化。

  當代青年厭倦人為的個人迷信和個人崇拜。但青年需要自己時代的英雄形象。一個沒有英雄召引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找不到可崇敬的時代英雄的青年是苦悶的。在懷念毛澤東現象升溫前,遍布青年社會各層的“幹什麽都沒勁”的情緒便是證明。後來,他們從人格和生活了解了毛澤東,而對毛澤東那深邃的政治思想理論、曆史功績的內涵,青年們如久旱得雨。毛澤東把青年看做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青年感到振奮,也願把毛澤東比成自己心中的太陽,精神又有了寄托。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與當時占統治地位的製度相適應的時代英雄,特別是民族的代表形象。中國也應該有社會主義製度的代表形象。這個代表形象首推毛澤東。

  第三,懷念毛澤東的偉大曆史功勳。毛澤東在極艱難的曆史條件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創建了新中國,這本身就是令人永遠懷念的。

  《書刊導報》載文說,一位佩帶毛主席像章的青年幹部這樣解釋他的動機:“我們現在過上好日子了,穿上料子衣了,應該讓毛主席他老人家也看看,也一起享受享受”。不少青年近年來參觀韶山毛澤東故居和陳列館。湖南一位大學生在留言簿上寫下了這樣的話:“看了毛主席一家,更感到社會主義新中國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杜寒風認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贏得了中國大陸,趕走了腐敗的國民黨,建立了一個新型政權……人民為了感戴毛澤東拯救他們於水火,稱他為大救星,撇開長期農業社會潛移默化所形成的崇拜皇帝、崇拜英雄的意識不談,用這個稱呼毛澤東的功績,也並不為過。”北師大一位青年研究人員指出:“毛澤東的一生轟轟烈烈,幹出了一番偉大事業,這對於大學生來說,無疑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

  第四,懷念毛澤東密切聯係人民群眾的優良作風。對於人民群眾的關心滲透於毛澤東的言行、著作之中。他始終把自己的立足點放在人民大眾一邊,與他們息息相關。這就必然使他成為人民懷念的領袖。中國人民大學一學生認為,“毛澤東在艱苦樸素,聯係人民群眾上堪稱楷模,大家自然會懷念他”。近年來出版的懷念毛澤東的歌曲盒帶,大部分扣準了毛澤東與群眾的血肉聯係這個主題。如《懷念你,走下神壇的毛澤東》,《紅太陽》等都是如此。它們都選了《毛主席是咱社裏人》,《毛主席來到咱農莊》,《毛主席永遠和我們在一起》,《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等歌曲,反映出毛主席聯係群眾的一個側麵。《走向神壇的毛澤東》和《走下神壇的毛澤東》之所以打動青年的心,主要是毛主席與人民群眾相聯係的這些生動事例。青年們津津樂道,在中國大地上毛澤東第一次喊出“人民萬歲”的口號,毛澤東一生三次落淚都是痛感人民群眾生活的艱難。戰爭年代,當麵臨危險撤離時,毛澤東總是說:“同誌們先走。”這就是毛澤東感人之處。青年懷念他實際也是出於向往他不脫離群眾的思想。這與青年得不到社會的足夠的關心大有關係。

  第五,懷念毛澤東創立的社會主義新文化。8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出現了一股西方文化的狂熱。這種西方文化熱曾在60年代的台灣社會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其“全盤西化”的旗幟終歸灰飛煙滅。這股思潮在中國大陸登陸後,曾幾何時,碰得頭破血流,被人民大眾所唾棄。在反思中,青年認識到“全盤西化”的無用,重新認識到中國現實文化是中國革命勝利帶來的新文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的產物。他們對西方文化熱隨之厭倦。《第三次浪潮》、《大趨勢》、薩特、弗洛伊德早已失去了對一般知識青年的誘惑;

  感傷、迷茫或狂呼亂叫的歌曲逐漸被青年所蔑視。青年們越來越珍視的是中國新文化,中國新文化最典型的代表當首數毛澤東。因此,青年愛讀毛主席的書或介紹毛澤東的書,毛澤東思想研究書籍應運而生。40多年中帶有各年代特色的毛澤東頌歌,如今第一次使當代青年感受到它們甜美、優雅、深沉、真誠的韻味。這類錄音帶,有的竟達400萬盤的銷售量。這是對中國新文化的回歸和理解。

  當然,在懷念毛澤東的主調中也有某些消極的雜音。以歌頌毛澤東來表示對現實的不適、不滿,甚至有的想用“文革”的做法衝一衝現實中的腐敗現象,等等,都是這種消極的因素。然而,在青年中這並不是主流。沒有經過“文化大革命”的一代人,不存在對極左路線的懷念,至多是認識問題,關鍵在於引導。

  四、對於懷念毛澤東現象的引導

  青年對毛澤東的懷念是自然的,而且會世世代代繼續下去。對青年懷念毛澤東現象作出過激的理解和指責不會有積極的效果。正確的做法隻能是因勢利導。

  青年懷念毛澤東,完全可以引導到認真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軌道上來,努力掌握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把感情的懷念進一步轉化為理性的思考;完全可以引導到學習黨的曆史,了解中國國情的軌道上來,進一步激發青年增強社會主義信念的熱情,把毛澤東開創的中國社會主義事業進行到底;完全可以引導到愛國主義的軌道上來,進一步提高反對西方敵對勢力和平演變的自覺性,理解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必要性,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徹底唾棄民族虛無主義的陳詞濫調,以高度的民族責任心,鞏固和維護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擊敗西方和平演變的戰略;完全可以引導到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麵的軌道上來,學習毛澤東的榜樣,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原則性,又反對本本主義。青年人在這種精神鼓舞下,將開創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改革開放的新篇章。這才是真正繼承了毛澤東思想。

  (原作發表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4年第2期)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