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9章 少壯多努力(3)

  後人在總結蘇洵之所以成功時,大都歸結為他的不放棄。在前麵我們提到過,人生中學習的最佳時間是十三歲之前。在這段時間裏讀的東西,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如果錯過了人生的前十三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曾國藩曾經說過:“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裏不可能極,人於其中寢處遊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所能辦者,不過太侖之一粒耳。”知識是無限的,生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抓緊時間去學習。民族英雄嶽飛在他的名作《滿江紅》曾寫道:“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他以自己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給予後人以有力的鼓舞和鞭策。我們在小學的課本上都學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這句格言來自古詩漢樂府《長歌行》:“青春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到東海,何日複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作者借園中葵春天茂盛秋天衰敗的形象,來比喻人生少壯時的美好和老大時的淒慘;並用河水東流不返來比喻時間的流逝,不會為一個人而停留,以此來提醒人們要珍惜時間。我們不知道,遠在兩千多年前的作者,是不是在追悔自己的一生?但能夠肯定的是,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的人,當他們到了白發蒼蒼的年紀,讀到這首詩的時候,都會為之深深震撼。這也是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到今天的原因,可惜當時年幼的我們未能深刻地體會出這句話的內涵。“少壯”所概括的是一個人從十幾歲到三四十歲的時段。這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時期。在這個時期的人,思想活躍,熱情澎湃,體力充沛,想象力豐富,充滿勇氣和進取精神,正可謂“敢想、敢說、敢幹”。這段時間是我們實現自己“雄心壯誌”的最佳時期。親愛的朋友們,不要再停留在自己的空想中,是要行動的時候了!

  若梁灝,八十二,

  對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

  爾小生,宜立誌。

  注釋

  梁灝:五代末年人,八十二歲才考取進士。

  對大廷:在朝堂上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

  稱異:感到驚奇。

  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獨占魁首。他這麽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大家感到非常驚異。而我們也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誌向,至老不倦。

  心解

  誌向

  這一節講的是梁灝八十多歲中狀元的故事,以此激勵青年人要早立誌向。

  梁灝是五代末年人,曆經後漢、後周和北宋三朝,他少年時曾立下誓言,不考中狀元誓不罷休。結果屢試不中,受盡別人譏笑。但梁灝並不在意,他總是自我解嘲地說,失敗一次就離成功更近一步。直到八十二歲的時候,他才考中狀元。為此,他曾寫過一首自嘲詩:天福三年來應試,雍熙二年始成名。饒他白發頭中滿,且喜青雲足下生。觀榜更無朋儕輩,到家惟有子孫迎。也知少年登科好,怎奈龍頭屬老成。

  曆史上的著名的長壽老狀元還有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八十八歲高中狀元)和北宋詞人黃裳(八十七歲高中狀元)。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是古人實現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這裏我們不是讚同他們對科舉考試的虛榮心理,而是激勵大家要樹立正確的誌向,並為之不懈奮鬥。

  人生在世如果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很容易迷失方向,停留在原地,任憑機會溜走,青春不再。隻有依靠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在被生活重擔壓迫的時候才能有繼續前進的動力。古人對“誌”的解釋是“心之所指曰誌”,也就是指人的思想發展趨向。當代漢語對“誌向”一詞是這樣解釋的:“未來的理想以及實現這一理想的決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的誌向。宋代思想家張載將其解釋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已成為宋代以後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共同的目標。曾國藩在教育後代的時候曾提出三點要求:“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可見,立誌的重要性。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在《人間詞話》中引用先人的詞句概括出人生的三種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後人對這段話有著各種解釋,在這裏就說一下我的“一家之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傍晚時分,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如何擺脫這種失意呢?隻有登上高樓,憑高眺望更為廣遠的天地。我們的立誌也要如此,隻有誌向高遠,才能擺脫世間名利的束縛,到達更高的境界。王國維先生在青年時代就用西方的學術與中國的學術相化合的路徑,開創了學術的新境界,為他以後成就的取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是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名句。“終不悔”三個字表達了作者的堅定和果斷,直抒胸臆地透露出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懷念。在這裏王國維先生將這份堅定和果敢運用到了對理想的追求上。既然確定了誌向,就要為之努力奮鬥。王國維結交了當時許多著名的藏書家、版本目錄學家,閱讀了許多別人無法輕易看到的珍貴書籍。現在保存於北京圖書館的王國維先生手校手批的原件,在每一本的眉端、行間、卷首、卷尾都留下了他的眉批、夾注、校語、跋語等。王國維先生的刻苦和鑽研可見一斑。俞平伯寫《人間詞話序》中說:《人間詞話》“雖隻薄薄的三十頁,而此中所蓄幾全是深辨甘苦愜心貴當之言,固非是胸羅萬卷者不能道。”

  第三種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高遠的誌向加上自己堅持不懈的奮鬥,終於豁然開朗,有所成就。作為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從事文史哲學數研究十載,生平著述六十二種,批校的古籍有兩百多種,是近代中國最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是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的學者。他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郭沫若先生則評價他“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瑩八歲,能詠詩;

  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

  爾幼學,當效之。

  注釋

  瑩:北魏人祖瑩。

  泌:唐代人李泌。

  賦棋:對棋賦詩。

  穎悟:聰明慧悟。

  效:效仿、學習。

  祖瑩八歲就能吟詩,李泌七歲就能觀棋賦詩。他們這樣聰慧,人們都感到很驚奇,我們應該向這些小孩子學習。

  心解

  少年有成

  這一節講的是少有所成的故事。

  祖瑩是北魏時代人,字元珍,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八歲的時候就能夠背誦《詩經》、《尚書》。他經常日以繼夜地學習,以至於他的父母害怕他會生病,對他下了“禁書令”。可是這樣依然不能減弱他的學習熱情。他經常偷偷地藏著蠟燭,趕走童仆,等到父母睡著之後,點燃蠟燭讀書,用他的衣服遮蓋窗戶,害怕漏光,被家裏人發覺。周圍的人都稱他為聖小兒。祖瑩十二歲時就被送到當時的高等學府深造。有一次,當時中書博士的張天龍在講解《尚書》,祖瑩被選為主講。祖瑩因為晚上看書到深夜,早上起身去上課,匆忙間誤將同學的一本《曲禮》當做《尚書》拿到了學堂,登上講台才發現拿錯了書。老師很嚴厲,因此他不敢回去拿書,隻能將錯就錯把《曲禮》放在麵前,誦讀《尚書》三篇,不漏一字。之前我們說過《尚書》的文字“詰屈聱牙”,很難閱讀,祖瑩竟能背誦,可見他的刻苦程度。事情傳開後,人們都對小祖瑩非常欽佩。

  李泌,字長源,出身於官宦之家,書香門第,他曆經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為平定安史之亂、討伐李懷光、李希烈叛亂,以及聯合回紇、雲南、天竺等國抗擊吐蕃入侵等,在經濟、政治、外交等諸多方麵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在治理國家上也頗多建樹。後人將他看作是一位類似諸葛亮、劉伯溫的傳奇人物。李泌家世代重視讀書教育,據《鄴侯家傳》說,李泌的父親李承休聚書兩萬餘卷,並告誡子孫不得讓這些圖書出門,如有求讀者,可在別院閱讀、供饌。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李泌自然受益匪淺。

  隻有七歲的李泌就能作文賦詩。一次,玄宗召他入宮。當時,玄宗正在和宰相張說下棋,就叫張說隨便出一個題目考一考李泌。張說就以下棋為題,當即賦詩一首:“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方像棋盤,圓像棋子,行動起來激烈鏖戰,安靜下來就一動不動地在那裏。)李泌應聲答道:“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方如同行俠仗義,圓如同運用智慧,行動起來處處能表現出非凡的才能,安靜下來就像得勝了在那裏休息。)張說以人比棋,李泌以棋比人。張說是當時一位才華橫溢的名詩人,被時人稱為“燕許大手筆”,他與李泌的這兩首小詩都是即興之作,相比之下,七歲李泌的作品在立意方麵遠遠超過已經五十多歲的張說的作品。一旁的玄宗大吃一驚,立即賜給李泌一件紫袍。當時隻有三品以上的官員才有資格身穿紫袍,可見玄宗對李泌的讚賞。此外,張九齡、嚴挺之等也非常器重李泌。七歲兒童即受到朝廷君臣的一致重視,這在中國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盡管李泌在七歲時就已經如此了不起,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更加努力,在曆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祖瑩和李泌並沒有過人的天賦,他們靠著年少時的勤奮和努力,終於有所成就,實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從微觀方麵看,少年和青年時代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一生。從宏觀方麵看,少年和青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的素質決定著整個國家民族的興衰。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有過這樣的話:“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蔡文姬,能辨琴;

  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

  爾男子,當自警。

  注釋

  蔡文姬:東漢著名的文學家和才女。

  辨琴:辨別琴聲。

  謝道韞:晉代女詩人。

  東漢的蔡文姬能分辯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她們身為女子,尚且如此,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心解

  女子勤學

  這一節講的是女子勤學的故事。

  蔡文姬,名琰,字昭姬(避司馬昭的諱,改為文姬),東漢末年人,是我國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摯友和老師。生在這樣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而且有著過人的音樂天賦。相傳在年僅六歲的蔡文姬聽父親在大廳中彈琴,隔著牆壁就聽出了父親把第一根弦彈斷的聲音。其父驚訝之餘,又故意將第四根弦弄斷,居然又被她指出。長大後她更是琴藝超人。可惜東漢末年,社會動蕩,蔡文姬被擄到了南匈奴,嫁給了匈奴左賢王,飽嚐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後,曹操念及恩師蔡邕對自己的教誨,用重金贖回了蔡文姬。蔡文姬歸漢後,結合自己的悲慘經曆,創作了哀怨惆悵、感人肺腑的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琴曲。另外,由於戰亂蔡文姬家中原有的四千卷書全部遺失,她卻憑自己的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沒有遺誤,可見蔡文姬才情之高,同時為保存傳統文化作出了貢獻。曆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

  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有雲:“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其中“詠絮才”用的就是東晉才女謝道韞的典故。謝道韞是東晉名相謝安的侄女,從小就喜歡吟詩作賦,聰慧能辯,很有才華。有一次謝安召集子侄講論文義,剛好下起了大雪。謝安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八歲的侄子謝朗回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七歲的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的詩句對仗工整,比喻恰當,得到了謝安的誇獎。謝道韞傳世的作品還有《吟泰山》,詩句不以婉轉細膩見勝,卻充滿陽剛之氣,氣度非凡,不讓須眉,可見其文才氣度。

  中國曆史上的女才子很多,最著名的四大才女,就是蔡文姬、謝道韞、卓文君與李清照。

  卓文君善鼓琴,好音律,而且不慕虛榮,堅定追求自己的愛情,成為後世人們追求愛情自由的典型代表,留下了“鳳求凰”、“當壚賣酒”、白頭興怨、長門靈賦的千古佳話。李清照是與李白、李煜並稱的“詞家三李”之一,其詞婉約而不造作,委婉融合超越,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一首《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更是“直欲壓倒須眉”(出自《雨村詞話》)。除此之外,曆史上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奇女子,如勇敢救父的緹縈、剛毅果斷的王昭君、見識遠大的紅拂女、替父從軍的花木蘭、為國為民的楊門女將、擊鼓抗金的梁紅玉、巧奪天工的黃道婆、鏗鏘風骨的柳如是、俠義執著的秋瑾等等。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中,婦女處於從屬地位,其本分就是在家操持家務、服侍丈夫和孩子。正如林語堂先生在其《吾國與吾民》中所說:“古代中國閨女實際上比之歐美女子缺少接觸社會的機會,不過受了較好家庭教育,則她可以增厚一些培養為良母賢妻的基礎。而她的一生也沒有旁的事業,隻有做做賢妻良母而已。”儒家經典《周禮》對女子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女子應該具有貞順的德行、優雅的舉止、委婉的談吐、精湛的女工。後世甚至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並提出了婦女應該遵守的“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在這裏,《三字經》以女子的成就來激勵男子學習是作者開明思想的體現。

  唐劉晏,方七歲,

  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

  爾幼學,勉而致,

  有為者,亦若是。

  注釋

  劉晏:唐代著名的經濟改革家和理財家。

  正字:校對書籍的官員。

  勉:努力。

  致:達到。

  唐代的劉晏隻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並且做了翰林院的正字。他雖然年紀不大,但已踏上仕途。你們剛剛讀書,更應該勤勉讀書。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是這樣的。

  心解

  榜樣的力量

  所謂神童,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超常幼兒,即智能顯著高於同齡階段常態幼兒發展水平及其具有某方麵特殊才能的幼兒。我國古人把那些幼而敏慧,少而老成,“有特稟異質,迥越倫萃,岐嶷兆於繈褓,穎悟發於齠齡”(《冊府元龜》)的幼兒同一般幼兒區別開來,把他們稱為神童,給予特別重視。唐朝的劉晏就是這樣的例子。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