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5章 至德

  (一)黃震曰:"至德言善治者不尚刑。"戴彥升曰:"至德、懷慮二篇,稱晉厲、齊莊、楚靈、宋襄、魯莊,蓋著古成敗之國,而警乎馬上得天下之言也。"唐晏曰:"此篇主修德。"器案:孝經開宗明義章:"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後有廣至德章,即以"順民"為言。陸氏此文,言至德在得民,亦儒家之旨也。

  夫欲富(一)國強(二)威,辟(三)地服遠者,必得之於民;(四)欲建(五)功興譽,垂名烈,流榮華者(六),必取之於身。故(七)據萬乘之國(八),持百姓之命,苞山澤之饒,主(九)士眾之力,而功不存乎(一0)身,名不顯於世者,乃(一一)統理之非也。

  (一)"富",宋翔鳳曰:"本作'建',據治要改。"

  (二)"強",李本、程本、兩京本、品節、拔萃誤作"疆"。

  (三)"辟",宋翔鳳曰:"本作'辟',據治要改。"案:天一閣本作"辟"。匯函曰:"與'辟'同。"

  (四)品節曰:"此言立功成名在得民,在治身,不在威武。"李為霖曰:"得民則國強,治身則功立,故下以君子為治之道立言,又以四君之失證之,開合有法。"

  (五)"建",宋翔鳳曰:"本作'立',據治要改。"

  (六)宋翔鳳曰:"本作'垂名流光顯榮華者',依治要改。"

  (七)"故",別解作"夫"。

  (八)宋翔鳳曰:"治要作'千乘之眾'。"

  (九)"主",別解作"王",天一閣本、唐本作"至",俱誤。本行篇:"主九州之眾。"用法與此同。

  (一0)"存乎",宋翔鳳曰:"本作'在於',依治要改。"

  (一一)宋翔鳳曰:"治要無'乃'字。"

  天地之性,萬物之類,懷德(一)者眾歸之,恃刑(二)者民畏之,歸之則充(三)其側,畏之則去其域(四)。故設刑者不厭輕,為德者不厭重,行罰者不患薄,布賞者不患厚(五),所以親近而致遠也(六)。

  (一)宋翔鳳曰:"'懷德'本作'儴道',子匯本、抄本作'穰道',依治要改。"唐晏曰:"按爾雅釋詁:'儴,因也。'按亦所謂'著秦之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是。"

  (二)"刑",匯函、品節、拔萃誤作"形"。

  (三)"充",宋翔鳳曰:"本作'附',依治要改。"

  (四)宋翔鳳曰:"'域',治要作'城'。"金丹曰:"此即得道者多助之意。"

  (五)鹽鐵論周秦篇:"故高皇帝約秦苛法,慰怨毒之民,而長和睦之心,唯恐刑之重而德之薄也。"讀此文,知漢高之省刑,蓋亦受陸生之影響矣。

  (六)宋翔鳳曰:"'遠'上本有'疏'字,依治要刪。"唐晏曰:"即悅近來遠意。"

  夫形(一)重者則心煩(二),事眾者則身勞(三);心煩者則刑罰縱橫而無所立,身勞者則百端回邪(四)而無所就。是以君子之為治也(五),塊(六)然若無事,寂然若無聲(七),官(八)府若無吏(九),亭落(一0)若無民,閭裏不訟於巷(一一),老幼不愁於庭(一二),近者無所議,遠者無所聽(一三),郵(一四)無夜行之卒(一五),鄉(一六)無夜召之征(一七),犬不夜吠,雞(一八)不夜鳴,耆老甘味(一九)於堂,丁男(二0)耕耘於野(二一),在朝者(二二)忠於君,在家者孝於親;於是賞善罰惡而潤色(二三)之,興辟雍庠序而教誨之(二四),然後賢愚異議,廉鄙異科,長幼異節,上下有差(二五),強弱相扶,大小相懷,尊卑相承,雁行(二六)相隨,不言而信(二七),不怒而威(二八),豈待(二九)堅甲利兵(三0)、深牢刻令(三一)、朝夕切切(三二)而後行哉(三三)?

  (一)"形",宋翔鳳曰:"治要作'刑'。"案:子匯本、金丹亦作"刑"。

  (二)"心煩",宋翔鳳曰:"本作'身勞',依治要改。"今案:楚辭屈原卜居:"心煩慮(一作"意")亂,不知所從。"注:"迷所著也。一雲,迷瞀眩也。"

  (三)"身勞",宋翔鳳曰:"本作'心煩',依治要改。"真西山曰:"精言可誦。"

  (四)禮記樂記:"回邪曲直,各歸其分。"正義:"回謂乖違,邪謂邪辟。"回邪、回邪同。

  (五)莊九微曰:"得天下者得其民,民不可以刑罰威,而可以道德聚,其知本之論乎!"

  (六)"塊",宋翔鳳曰:"治要作'混'。"案:穀梁傳僖公五年:"塊然受諸侯之尊。"注:"塊然,安然也。"

  (七)宋翔鳳曰:"治要無兩'若'字。文選注廿六引新語曰:'君子之治也,混然無事,寂然無聲。'"案:文選注見潘安仁在懷縣作詩。茅鹿門曰:"韻語鏗鏗。"

  (八)"官",李本誤"宮"。

  (九)宋翔鳳曰:"治要'吏'作'人'。"唐晏曰:"意林作'事'。"黃東發曰:"盛治氣象。"金丹曰:"言政尚易簡,不事煩苛也。"

  (一0)周廣業曰:"漢書:'秦製,十裏一亭。'廣雅:'落,居也。'李賢曰:'今人謂院為落。'"器案:北方鄉村率以某格莊、某各莊為名,各、格亦落之音轉也。

  (一一)器案:訟於巷,即所謂"庶人議"也。史記始皇本紀:"三十四年,李斯議燒詩、書、百家語雲:'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鹽鐵論相刺篇:"鄙人不能巷言麵違。"漢書藝文誌諸子略:"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如淳注曰:"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曰巷訟,曰巷議,曰巷言,曰巷語,其義一也。

  (一二)宋翔鳳曰:"意林引雲:'犬不夜吠,雞不夜鳴,家若無聲,官府若無事,亭落若無人,閭裏不訟,老者不愁,君子之治也。'按:'家'當作'寂',古文作''。"今案:意林本作"耆老",不作"老者"。

  (一三)宋翔鳳曰:"治要無'閭裏'以下廿二字。"

  (一四)宋翔鳳曰:"'郵'下本有'驛'字,依治要刪。"器案:天一閣本、唐本"郵"下有"亭"字,亭已見上文,不應複重。後漢書郭太傳注、續漢書輿服誌上注引風俗通:"漢改郵為置,置者,度其遠近之間置之也。今吏郵書傳府督郵職掌此。"

  (一五)"卒",宋翔鳳曰:"本作'吏',依治要改。"

  (一六)宋翔鳳曰:"'鄉'下本有'閭'字,依治要刪。"

  (一七)"召",宋翔鳳曰:"本作'名',依治要改。"案:子匯本、品節、金丹作"召"。

  (一八)"雞",宋翔鳳曰:"本作'烏',抄本作'鳥',依治要、意林改。"唐本作"鳥",雲:"意林作'雞'。"

  (一九)甘味,即老子四十三章"甘其食"之意。史記蘇秦傳:"食不甘味。"

  (二0)史記主父偃傳:"發天下丁男以守河北。"漢書嚴安傳:"丁男被甲。"案史記項羽本紀:"楚、漢久相持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尋上文雲:"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集解:"孟康曰:'古者,二十而傅,三年耕有一年儲,故二十三年而後役之。'如淳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各從其父疇內學之。高不滿六尺二寸以下為罷癃。漢儀注:民年二十三為正,一歲為材官騎士,習射禦,馳戰陣。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為庶民,就田裏。'"然則丁壯蓋謂年滿二十三之人,亦即所謂正也。

  (二一)宋翔鳳曰:"本作'老者息於堂,丁壯者耕耘於田',依治要改。"金丹曰:"此段言養民之政。"

  (二二)宋翔鳳曰:"治要無'者'字,下同。"

  (二三)論語憲問:"行人子羽修飾之,東裏子產潤色之。"邢昺疏:"修飾潤色,皆謂增修使華美也。"

  (二四)金丹曰:"此段言教民之政。"

  (二五)"有差",金丹作"異差"。

  (二六)詩鄭風大叔於田:"兩驂雁行。"正義:"如雁之行相次序也。"文選丘希範與陳伯之書:"雁行有序。"注:"應劭漢官儀:'典職楊喬糾羊柔曰:柔知丞郎,雁行有序。'"

  (二七)宋翔鳳曰:"治要作'雖不言而信誠'。"

  (二八)宋翔鳳曰:"'威'下治要有'行'字。"唐晏曰:"按古韻,科、差、隨固協,懷與威亦協,而從無二音並用者,此亦漢初音變也。"

  (二九)"待",宋翔鳳曰:"本作'恃',依治要改。"

  (三0)孟子梁惠王上:"可使製挺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三一)"深牢刻令",宋翔鳳曰:"本作'深刑刻法',依治要改。"

  (三二)論語子路:"朋友切切偲偲。"集解:"馬曰:'切切偲偲,相切責之貌。'"

  (三三)王浚川曰:"一反綰上有力。"廖安止曰:"應前穰道(今改"懷德")眾歸之。"

  昔者(一),晉厲(二)、齊莊(三)、楚靈(四)、宋襄(五),乘(六)大國之權,杖(七)眾民之威,軍師橫出,陵轢(八)諸侯,外驕敵國,內刻(九)百姓,鄰國之讎結於外,群臣(一0)之怨積於內,而欲建金石之統(一一),繼(一二)不絕之世,豈不難哉?故宋襄死於泓(一三)之戰(一四),三君弒於臣(一五)之手(一六),皆輕師尚威(一七),以致(一八)於斯,故春秋重而書之,嗟(一九)歎而傷之。三君強其威而失其國(二0),急其刑而自賊,斯乃去事之戒,來事之師也(二一)。

  (一)宋翔鳳曰:"本無'者'字,治要有。"

  (二)晉厲公,景公之子,名壽曼,一作州滿,其作州蒲者,誤也,見史記晉世家。

  (三)齊莊公名光,見史記齊太公世家。

  (四)楚靈王名圍,見史記楚世家。

  (五)宋襄公名茲甫,見史記宋微子世家。

  (六)"乘",宋翔鳳曰:"本作'秉',依治要改。"

  (七)"杖",匯函作"仗"。

  (八)史記楚世家:"陵轢中國。"字亦作"轔轢",史記司馬相如傳:"觀徒車之所轔轢。"正義:"轔,踐也。轢,輾也。"

  (九)"刻",宋翔鳳曰:"本作'克',子匯本、抄本並作'克',從治要改。"

  (一0)"群臣",宋翔鳳曰:"本作'臣下',依治要改。"

  (一一)宋翔鳳曰:"'統'本作'功',依治要改。"器案:金石,謂所建統緒,可銘之金石。呂氏春秋求人篇:"功績銘乎金石。"高誘注:"金,鍾鼎也。石,豐碑也。"文選曹子建與楊德祖書:"留金石之功。"注:"吳越春秋:'樂師謂越王曰:君王德可刻金石。'"

  (一二)"繼",宋翔鳳曰:"本作'終傳',依治要改。"案:禮記中庸:"繼絕世。"語又見論語堯曰篇。

  (一三)"泓",宋翔鳳曰:"本作'泓水',依治要刪。"

  (一四)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又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案: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以為"公傷股,三日而死",未可據。唐晏曰:"按穀梁僖二十三傳:'茲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戰,則是棄其師也。為人君而棄其師,其民孰以為君哉?'"

  (一五)"臣"下,宋翔鳳曰:"本有'子'字,依治要刪。"

  (一六)唐晏曰:"穀梁傳成二十八年:'晉弒其君州蒲。稱國以弒君,惡甚也。'又襄二十五年:'齊弒其君光。'傳:'莊公失言,淫於崔氏。'又昭公十有三年:'楚公子比自晉歸於楚,弒其君虔於幹溪。'傳:'弒君者日,不日,比不弒也。'"

  (一七)"皆輕師尚威",宋翔鳳曰:"本作'皆輕用師而尚威力',今依治要改。"

  (一八)"致",宋翔鳳曰:"本作'至',依治要。"

  (一九)"嗟",兩京本誤"差"。

  (二0)宋翔鳳曰:"本作'是三君皆強其盛而失國',依治要刪改,子匯本'盛'亦作'威'。"案:拔萃"君"誤"軍"。

  (二一)本書行事篇:"追治去事,以正來世。"去事,謂往事、前事也。戰國策趙策上:"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文選過秦論引諺曰:"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王鳳洲曰:"此篇言立功成名,在得民治身,不在威武。首反起,方轉正說,文機流動,而敘事得體,大方手筆。"汪南溟曰:"正意結在言外。"李為霖曰:"此篇議論國政,深得為治體要,而鋪敘嚴正,語多流麗,不落纖媚,古韻鏗然。"

  魯莊公一年之中,以三時興築作(一)之役,規虞(二)山林草澤之利,與民爭田漁薪菜之饒(三),刻桷丹楹(四),眩曜靡麗,收民(五)十二之稅(六),不足以供邪曲(七)之欲,繕不用之好,以快婦人之目(八),財盡於驕淫,力疲於不急(九),上困於用,下饑於食,乃遣臧孫辰請滯積於齊(一0),倉(一一)空匱,外人知之(一二),於是為齊、衛、陳、宋(一三)所伐(一四),賢臣出,邪臣亂(一五),子般殺,魯國危也(一六)。公子牙、慶父之屬,敗上下之序,亂男女之別,繼位者無所定,逆亂者無所懼。於是(一七)齊桓公遣大夫高子立僖公而誅夫人,逐慶父而還(一八)季子,然後社稷複存,子孫反業(一九),豈不謂微弱者哉?故為威不強還自亡,立法不明還自傷,魯莊公之謂也。故春秋穀(缺)(二0)(一)左傳桓公六年:"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杜注:"三時,春夏秋。"正義:"春夏秋三時,農之要節,為政不害於民,得使盡力耕耘,自事生產,故百姓和而年歲豐也。"興築作,即大興土木。

  (二)"虞",宋翔鳳曰:"本作'固',依治要改。"案:治要是。尚書舜典:"帝曰:'俞,谘益,汝作朕虞。'"孔氏傳:"虞,掌山澤之官。"此文即謂"掌山林草澤之利"也。

  (三)唐晏曰:"穀梁傳莊公三十一年:'春,築台於郎;夏,築台於薛;秋,築台於秦。'傳:'不正,罷民三時,虞山林藪澤之利;且財盡則怨,力盡則懟,君子危之。'"器案: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冬,築微。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範寧集解:"虞,典禽獸之官,言規固而築之,又置官司以守之,是不與民共同利也。"漢書食貨誌上:"諸儒多言鹽鐵官及北假田官、常平倉可罷,毋與民爭利。上(元帝)從其議,皆罷之。"此文與民爭田漁薪菜之饒,亦與民爭利之一端也。

  (四)杜預春秋序:"故發傳之體有三,而為例之情有五。……四曰:盡而不汙。直書其事,具文見義,丹楹刻桷、天王求車、齊侯獻捷之類是也。"孔穎達疏:"曲禮:'製宮廟之飾,楹不丹,桷不刻。'莊二十三年:'秋,丹桓宮楹。'二十四年:'春,刻桓宮桷。'……皆非禮而動,直書其事,不為之隱,具為其文,以見譏意,是其事實盡而不有汙曲也。"

  (五)宋翔鳳曰:"本無'民'字,依治要增。"

  (六)論語顏淵:"二,吾猶不足。"集解:"孔曰:'二謂什二而稅。'"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多乎十一,大桀小桀。"此十二之稅,即謂其奢泰,多取於民,比之於桀也。

  (七)"邪曲",宋翔鳳曰:"本作'回邪',依治要改。"

  (八)"快",李本、程本、兩京本、天一閣本原缺,子匯本、唐本作"悅",宋翔鳳本依治要改為"膳不足好,以快婦人之目"。孫詒讓曰:"案此當作'繕不用之好',謂修繕無用之玩好也。前無為篇雲:'繕雕琢刻畫之好。'文例與此正同。治要所引,亦有挩誤。"按孫說是,今從之改正。唐晏曰:"穀梁莊二十四年:'刻桷,非正也。夫人,所以崇宗廟也,取非禮,與非正,而加之於宗廟,以飾夫人,非正也。'"

  (九)宋翔鳳曰:"本作'人力罷於不急',依治要改。"案:荀子天論:"不急之察。"戰國策秦策:"捐不急之官。"

  (一0)"滯積"原缺,子匯本作"糴"。國語魯語上:"文仲以鬯圭與玉磬如齊告糴曰:'……不腆先君之敝器,敢告滯積,以紓執事。'"今據補"滯積"二字。穀梁傳莊公二十八年:"臧孫辰告糴於齊。國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一年不升,告糴諸侯。告,請也,糴也,糴也,不正,故舉臧孫辰以為私行也。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無六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諸侯無粟,諸侯相歸粟,正也。臧孫辰告糴於齊,告,然後與之,言內之無外交也。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凶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饑,君子非之。不言如,為內諱也。"範寧集解曰:"臧孫辰,魯大夫臧文仲。"

  (一一)"倉",天一閣本誤"食"。

  (一二)宋翔鳳曰:"治要無'乃遣'以下十六字。"

  (一三)"齊衛陳宋",宋翔鳳曰:"本作'宋衛陳',無'齊'字,依治要增。"

  (一四)唐晏曰:"按:穀梁莊二十八年傳:'臧孫辰告糴於齊,告,然後與之,言內之無外交也。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凶年,而民弗病也。'至宋、陳、衛伐魯,事不見春秋,疑是穀梁舊說。"

  (一五)宋翔鳳曰:"'邪'本作'叛',依治要改。"說苑臣術篇:"故人臣之行,有六正六邪。……六邪者,一曰,安官貪祿,營於私家,不務公事,懷其智,藏其能,主饑於論,渴於策,猶不肯盡節,容容乎與世浮沈上下,左右觀望,如此者具臣也。二曰,主所言皆曰善,主所為皆曰可,隱而求主之所好,即進之以快主耳目,偷合苟容,與主為樂,不顧其後害,如此者諛臣也。三曰,中實頗險,外貌小謹,巧言令色,又心嫉賢,所欲進則明其美而隱其惡,所欲退則明其過而匿其美,使主妄行過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四曰,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反言易辭,而成文章,內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五曰,專權擅勢,持招國事,以為輕重,私門成黨,以富其家,又複增加威勢,擅矯主命,以自貴顯,如此者賊臣也。六曰,諂言以邪,墜主不義,朋黨比周,以蔽主明,入則辯言好辭,出則更複異其言語,使白黑無別,是非無閑,伺候可推,因而附然,使主惡布於境內,聞於四鄰,如此者亡國之臣也。"

  (一六)宋翔鳳曰:"'殺'下本有'而'字,'魯'下本缺二字,依治要改。"

  (一七)"是"字原挩,各本俱有,今補。

  (一八)"還",唐本作"返"。

  (一九)史記魯世家:"初,莊公築台臨黨氏,見孟女,說而愛之,許立為夫人,割臂以盟。孟女生子斑,斑長,說梁氏女,往觀;圉人犖自牆外與梁氏女戲,斑怒鞭犖。莊公聞之曰:'犖有力焉,遂殺之,是未可鞭而置也。'斑未得殺,會莊公有疾。莊公有三弟,長曰慶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莊公取齊女為夫人,曰哀薑。哀薑無子,哀薑娣曰叔薑,生子開。莊公無適嗣,愛孟女欲立其子斑。莊公病,而問嗣於弟叔牙,叔牙曰:'一繼一及,魯之常也。慶父在,可為嗣,君何憂?'莊公患叔牙欲立慶父,退而問季友,季友曰:'請以死立斑也。'莊公曰:'曩者,叔牙欲立慶父,奈何?'季友以莊公命,命牙待於針巫氏,使針季劫飲叔牙以鴆曰:'飲此則有後奉祀,不然,死且無後。'牙遂飲鴆而死,魯立其子為叔孫氏。八月癸亥,莊公卒,季友竟立子斑為君,如莊公命,待喪舍於黨氏。先時,慶父與哀薑私通,欲立哀薑娣子開,及莊公卒,而季友立斑。十月己未,慶父使圉人犖殺魯公子斑於黨氏,季友奔陳,慶父竟立莊公子開,是為湣公。湣公二年,慶父與哀薑通益甚,哀薑與慶父謀,殺湣公而立慶父。慶父使卜齮襲殺湣公於武闈。季友聞之,自陳與湣公弟申如邾,請魯求內之。魯人欲誅慶父,慶父恐,奔莒,於是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為厘公。厘公亦莊公少子,哀薑恐,奔邾。季友以賂如莒,求慶父,慶父歸,使人殺慶父,慶父請奔,弗聽,乃使大夫奚斯行哭而往,慶父聞奚斯音,乃自殺。齊桓公聞哀薑與慶父亂以危魯,乃召之邾而殺之,以其屍歸,戮之魯,魯厘公請而葬之。"湣公即春秋之閔公,厘公即僖公。文選陳孔璋檄吳將校部曲文:"百姓安堵,四民反業。"

  (二0)戴彥升曰:"至德篇末'故春秋穀'(下缺),似引傳說魯莊公事而缺其文。"唐晏曰:"闕文下,當是引穀梁說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