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9章 辨惑(2)

  (二)宋翔鳳曰:"本作'有人告其母參殺人',依治要校。"

  (三)宋翔鳳曰:"本無'方'字。"

  (四)器案:雲,猶然也,說詳經傳釋詞。凡"雲"字在句尾不作"曰"字解者,皆為"然"義也。

  (五)宋翔鳳曰:"本作'人複來告,如是者三'。"

  (六)宋翔鳳曰:"'母'下本有'乃'字,並依治要校。"

  (七)宋翔鳳曰:"十六字治要無。"

  (八)詩大雅蕩:"流言以對。"朱熹集傳:"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

  (九)宋翔鳳曰:"本無此句。"

  (一0)宋翔鳳曰:"本作'雖聖賢不敢自安',並依治要校。治要舊校:'畢'作'安',恐'必'。"

  (一一)焦弱侯曰:"奸黨成群,賢士擯斥,可為寒心。"

  魯定公之時(一),與齊侯(二)會於夾穀(三),孔子行相事(四)。兩君升壇(五),兩相處下,兩相欲揖(六),君臣之禮,濟濟(七)備焉。齊人鼓噪而起(八),欲執魯公。孔子曆階(九)而上,不盡一等而立,謂齊侯曰:"兩君合好,以禮相率,以樂相化。臣聞嘉樂不野合,犧(一0)象之薦不下堂(一一)。夷、狄之民何求為?(一二)"命司馬請止之(一三)。定公曰:"諾。"齊侯逡巡(一四)而避席(一五)曰:"寡人之過。"退而自責大夫。罷會。齊人使優於魯公之幕下(一六),傲戲,欲候魯君之隙,以執定公。孔子歎曰:"君辱臣當死(一七)。"使司馬行法斬焉,首足異門而出(一八)。於是齊人懼然而恐(一九),君臣易操,不安其(二0)故行,乃歸魯四邑之侵地(二一),終無乘魯(二二)之心,鄰(二三)振動,人懷向魯(二四)之意,強國驕君,莫不恐懼,邪臣佞人,變行易慮,天下之政,而折中(二五);而定公拘於三家(二六),陷於眾口(二七),不能卒用孔子者,內無獨見(二八)之明,外惑邪臣之黨,以弱其國而亡(二九)其身,權歸於三家,邑土單(三0)於強齊(三一)。夫用人若彼,失人若此;然定公不覺悟,信季孫之計,背貞臣(三二)之策,以獲拘弱(三三)之名,而喪丘山之功(三四),不亦惑乎!

  (一)案:見定公十年。

  (二)齊侯,景公也。

  (三)左傳定公十年:"夏,公會齊侯於祝其,實夾穀。"公羊、穀梁作"頰穀"。

  (四)左傳雲:"孔丘相。"杜注:"相會儀也。"

  (五)史記孔子世家:"為壇位,土階三等。"穀梁傳釋文:"封土曰壇。"

  (六)宋翔鳳曰:"子匯本、鈔本無'欲'字,'兩'作''。"案:兩京本、天一閣本、傅校本俱作"而"。唐晏曰:"穀梁傳作'相揖'。"案範注:"將欲行盟會之禮。"

  (七)禮記玉藻:"朝廷濟濟翔翔。"注:"濟濟,莊敬貌也。"正義:"濟濟,有威儀矜莊也。"

  (八)宋翔鳳曰:"'躁'本作'噪',依子匯校。"器案:史記孔子世家作"鼓噪",家語相魯篇作"鼓噪",穀梁範注曰:"群呼曰噪。"左傳成公五年:"華元享之,請鼓噪以出,鼓噪以入。"杜注:"出入輒擊鼓。"

  (九)穀梁範寧注:"階,會壇之階。"器案:孔子世家索隱:"謂曆階級也。故王肅雲:'曆階,登階不聚足。'"禮記曲禮上:"拾級聚足。"注:"'拾'當為'涉',聲之誤也。級,等也。涉等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後足從之並。"正義:"拾級聚足者,此上階法也。拾,涉也。級,等也。聚足,謂前足躡一等,後足從而並之也。"

  (一0)"犧",唐本作"羲"。

  (一一)左傳作"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杜注:"犧象,酒器犧尊象尊也。嘉樂,鍾磬也。"正義:"此言不出門不野合者,謂享燕正禮,當設於宮內,不得違禮而行,妄作於野耳,非謂祭祀之大禮也。諸侯相見之禮、享在廟,燕在寢,不得行於野。僖二十八年,晉侯朝王於踐土,王享醴,命之宥。襄十年,宋公享晉侯於楚丘,請以桑林。十九年,公享晉六卿於蒲圃。二十七年,鄭伯享趙孟於垂隴。如此之類,春秋多矣,或特賞殊功,或畏敬大國,皆權時之事,非正禮也。此時,齊、魯敵國,釋怨和平,未有殊異之歡,無假非常之事,孔子知齊懷詐,慮其掩襲,托正禮以拒之,故言不野合。"

  (一二)宋翔鳳曰:"'求'當依穀梁作'來'。"唐晏曰:"穀梁作'來'。"案:範寧注雲:"兩君合會,以結親好,而齊人欲執魯君,此為無禮之甚,故謂夷、狄之民。"唐本"狄"誤"秋"。

  (一三)範寧注雲:"司馬,主兵之官,使禦止之。"

  (一四)文選上林賦注、雪賦注引廣雅:"逡巡,卻退也。"

  (一五)孝經開宗明義章:"曾子避席。"唐明皇注:"避席起答。"案謂離席卻退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逡巡避席。"

  (一六)案:穀梁作"罷會,齊人使優施舞於魯君之幕下"。範注:"優,俳。施其名也。幕,帳。欲嗤笑魯君。"範寧出"欲嗤笑魯君"之文,似即為"傲戲"作注者,豈穀梁古本有此文耶?孔子世家作"有頃,齊有司趨而進曰:'請奏宮中之樂。'景公曰:'諾。'優倡侏儒,為戲而前。"

  (一七)唐晏曰:"按'君辱臣當死',穀梁作'笑君者罪當死';詳此文義,當作'臣辱君當死',為後人妄改。又此段乃引穀梁傳文,而小有異同,足征陸生治穀梁學也。"器案:唐說是,孔子世家作"匹夫而營惑諸侯者罪當誅"。

  (一八)宋翔鳳曰:"'門'本作'河',依子匯本改,穀梁傳亦作'門'。"俞樾曰:"樾謹按:宋氏翔鳳依子匯本改'河'為'門'雲:'穀梁傳亦作門'。"新語作'河',未可據彼以改此'河'字,實非誤文也。漢時隸書每以'河'字作'何'字,童子逢盛碑:'無可柰河。'吳仲山碑:'感痛柰河。'皆其證也。'異河而出',即'異何而出',說文人部:'何,儋也。'蓋今人所用負荷字,古人止作'何','異何而出',謂使一人何其首,又使一人何其身,則首足異何矣。使作'首足異荷而出',其文即明顯無疑;乃古人'荷'字止作'何'字,又往往作'河','異河'之文,讀者不曉,萬曆間刻子匯,遂據穀梁改作'異門',明人率臆妄改,大率類此,宋氏從之,誤矣。"器案:孔子世家作"有司加法,手足異處"。

  (一九)宋翔鳳曰:"按:'懼'瞿'通,別本作'瞿'。"器案:孔子世家作"景公懼而動"。

  (二0)唐本無"其"字。

  (二一)孔子世家:"景公懼而動,知義不若,歸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魯以君子之道輔其君,而子獨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於魯君,為之柰何?'有司進對曰:'君子有過則謝以質,小人有過則謝以文;君若悼之,則謝以質。'於是齊侯乃歸所侵魯之鄆、汶陽、龜陰之田以謝過。"集解:"服虔曰:'三田,汶陽田也。龜,山名;陰之田,得其田,不得其山也。'杜預曰:'太山博縣北有龜山。'"索隱:"左傳:'鄆、讙及龜陰之田。'則三田皆在汶陽也。"尋公羊定公十年:"夏,公會齊侯於頰穀。公至自頰穀。齊人來歸運、讙、龜、陰田。孔子行乎季孫,三月不違,齊人為是來歸之。"何休注:"齊侯自頰穀歸,謂晏子曰:'寡人或過於魯侯,如之何?'晏子曰:'君子謝過以質,小人謝過以文。'齊嚐侵魯四邑,請皆還之。"疏雲:"其四邑者,蓋運也,讙也,龜也,陰也。"範寧穀梁集解亦引何休注為說。家語相魯篇亦雲:"於是乃歸所侵魯之四邑及汶陽之田。"歸魯四邑之說出於新語,蓋亦春秋家舊說雲。

  (二二)尚書西伯戡黎:"周人乘黎。"孔氏傳:"乘,勝也。"正義:"詩毛傳雲:'乘,陵也。'乘駕是加陵之意,故乘為勝也。"國語周語中:"乘人不義。"韋注:"乘,陵也。"

  (二三)宋翔鳳曰:"別本作'鄰邦',不缺。"

  (二四)"向",李本、子匯本、程本、兩京本、天一閣本、唐本作"向",古通。後不複出。

  (二五)宋翔鳳曰:"別本作'就而折中'。"案:孔子世家:"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漢書藝文誌諸子略:"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漢書貢禹傳:"四海之內,天下之君,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師古曰:"折,斷也。非孔子之言,則無以為中也。"

  (二六)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集解:"馬曰:'三家,謂仲孫、叔孫、季孫。"邢昺疏:"三孫同是魯桓公之後,桓公適子莊公為君,庶子公子慶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仲孫是慶父之後,叔孫是叔牙之後,季孫是季友之後,其後子孫皆以其仲、叔、季為氏,故有此氏,並桓公子孫,故俱稱孫也。至仲孫氏後世改仲曰孟,孟者,庶長之稱也,言己是庶,不敢與莊公為伯仲叔季之次,故取庶長為始也。"

  (二七)孔子世家:"桓子卒受齊女樂,三日不聽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師己送曰:'夫子則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蓋優哉遊哉,維以卒歲。'"彼婦之口,蓋眾口之一耳。謁音靄,與敗協韻。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