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8章 辨惑(1)

  (一)黃震曰:"辨惑言不苟合。"戴彥升曰:"辨惑篇道正言之忤耳,傷流言之害聖,而深惡縱橫家之阿從意旨,規則乎孔門也。"唐晏曰:"此篇義主遠佞人,去其害仁義者也。"

  夫舉事者或為善而不稱善,或不善而稱善者,何?視之者謬而論之者誤也。故行或合於世,言或順於耳(一),斯乃阿(二)上之意,從上之旨,操直而乖方,懷曲而合邪,因(三)其剛柔之勢,為作縱橫之術(四),故無忤逆之言,無不合之義者(五)。

  (一)"言"字原無,今據孫詒讓說訂補。孫詒讓曰:"案:行不可言順於耳,此篇多以言行對舉,此亦當作'言或順於耳',今本誤挩一'言'字。"今案: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邢昺疏曰:"耳順者,順不逆也。"

  (二)呂氏春秋長見篇:"阿鄭君之心。"高誘注:"阿,從也。"

  (三)"因",天一閣本誤"囚"。

  (四)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學長短縱橫之術。"案:史記蘇秦傳:"太史公曰:'其術長於權變。'"張儀傳:"太史公曰:'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橫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則縱橫有權變之意也。

  (五)唐晏曰:"按:此即孟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之謂。"

  昔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一),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二)蓋損上而歸之於下,則忤於耳而不合於意,遂逆而不用也。此所謂正其行而不苟合(三)於世也。有若豈不知阿哀公之意,為益國(四)之義哉?夫君子直道而行(五),知必屈辱而不避也(六)。故行不敢苟合,言不為苟容(七),雖無功於世,而名足稱也;雖言不用於國家,而舉措之言可法也(八)。

  (一)宋翔鳳曰:"子匯本'饑'作'饑'。"案:李本、兩京本亦作"饑",二字古混用,後不複出。

  (二)案:見論語顏淵篇。集解引鄭玄曰:"盍,何不也。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為天下之通法。"邢昺疏曰:"魯君哀公問於孔子弟子有若曰:'年穀不熟,國用不足,如之何使國用得足也?'有若對曰:'盍徹乎'者,盍猶何不也。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為天下之通法。有若意譏哀公重斂,故對曰:'既國用不足,何不依通法而稅取乎?'"

  (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故武王以仁義代紂而王,伯夷餓不食周粟;衛靈公問陳,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大王去邠;此豈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內圜鑿,其能入乎?"

  (四)器案:"益"讀如"附益"之"益"。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歛而附益之。"集解:"孔曰:'冉求為季氏宰,為之急賦稅。'"邢疏曰:"時冉求為季氏家宰,又為之急賦稅,聚歛財物,而陪附益助季氏也。"

  (五)論語衛靈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集解:"馬曰:'無所阿私,所以雲直道而行。'"

  (六)王守溪曰:"先把有若作個君子直道而行,見此等人不肯阿意人,後方說到邪佞易惑上,血脈相關,精神聯貫。"唐晏曰:"按此陸生論語說也。"

  (七)戰國策秦策下:"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語又見史記蔡澤傳。疑此文"敢"字亦"取"之誤也。

  (八)李為霖曰:"惟名足稱,言可法,故君子所以疾末世而戒慎於獨也。"

  故殊於世俗,則身孤於士眾。夫邪曲之相銜,枉橈之相錯(一),正直故不得容其間(二)。諂佞之相扶,讒口之相譽,無高而不可上,無深而不可往者何?以黨輩眾多(三),而辭語諧合。

  (一)宋翔鳳曰:"抄本、子匯本'錯'作'措'。"案:兩京本作"措",李本、天一閣本、唐本、匯函、品節、金丹、拔萃作"借"。

  (二)"正"字原缺,子匯本、唐本有,今據訂補。

  (三)宋翔鳳曰:"'黨輩',本作'當背',依子匯本改。"案:後漢書桓譚傳:"黨輩連結,歲月不解。"黨輩,猶資質篇之言"黨友"也。文選張平子西京賦:"結黨連群。"左太衝蜀都賦:"結儔附黨。"曹子建七啟:"交黨結倫。"黨群、黨儔、黨倫,其義亦同。

  夫眾口毀譽(一),浮石沈木(二)。群邪相抑(三),以直為曲(四)。視之不察(五),以白為黑(六)。夫曲直之異形(七),白黑之殊色(八),乃天下之易見也,然而目繆心惑者,眾邪誤之(九)。

  (一)宋翔鳳曰:"'口'下本有'之'字,依治要刪。"器案:太平禦覽三六七引此句作"眾口所毀",義較勝。

  (二)金丹雲:"變輕重之常。"周廣業意林附注曰:"變亂物性。"

  (三)宋翔鳳曰:"'相'本作'所',依治要改。意林引雲:'眾口毀譽,浮石沈木,群邪相抑,以直為曲',與治要同。"器案:禦覽引亦作"相"。

  (四)"以直為曲",禦覽引作"以曲為直"。金丹曰:"變曲直之常。"

  (五)宋翔鳳曰:"四字治要無。"

  (六)金丹曰:"變黑白之常。"器案:詩經小雅青蠅,鄭玄箋雲:"蠅之為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喻佞人變亂善惡也。"

  (七)宋翔鳳曰:"治要無'夫'字。"

  (八)宋翔鳳曰:"'殊'本作'異',依治要改。"王鳳洲曰:"轉折有情,文更纖巧。"

  (九)宋翔鳳曰:"本作'然自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眾邪誤之矣',依治要改。"唐晏曰:"("然自謬也")此句上有奪文誤字。"

  秦二世之時(一),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邪(二),以鹿為馬也(三)。"高曰:"乃馬也(四)。陛下以臣之言為不然(五),願問群臣。(六)"於是乃問群臣,群(七)臣半言馬半言鹿(八)。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九),而從邪臣之言(一0)。鹿與馬之異形,乃眾人之所知也(一一),然不能別其是非(一二),況於闇昧之事乎(一三)?易曰:"二人同心,其義斷金。"(一四)群黨合意,以傾一君,孰不移哉!

  (一)宋翔鳳曰:"此句上本有'至如'二字,依治要刪。"器案:太平禦覽四九四引亦無"至如"二字。楊升庵曰:"敘極嚴整。"

  (二)宋翔鳳曰:"'邪'本作'也',依禦覽四百九十四校。"

  (三)宋翔鳳曰:"'也'字依禦覽增。"

  (四)宋翔鳳曰:"("乃馬也")三字依禦覽增。"案:宋本禦覽"馬"誤"焉"。

  (五)宋翔鳳曰:"'之'字'為'字依禦覽增。"

  (六)宋翔鳳曰:"治要無'王曰丞相誤邪'以下廿九字,禦覽有之。"

  (七)宋翔鳳曰:"七字依治要、禦覽增。"唐晏曰:"疑當有'群'字。"

  (八)宋翔鳳曰:"本作'半言鹿,半言馬',依治要、禦覽校。"唐晏曰:"按事亦見史記,作'高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問左右,或默,或言馬。'此事或陸生親見之,所說當確於史公。"器案:文選潘嶽西征賦:"野蒲變而為脯,苑鹿化以為馬。"李善注引風俗通曰:"秦相趙高,指鹿為馬,束蒲為脯,二世不覺。"張銑注:"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以蒲為脯,以鹿為馬,獻於二世。群臣言鹿言脯者皆誅之。"北堂書鈔一四五引古今注:"秦二世時,丞相趙高用事,乃先獻蒲脯、鹿馬,以驗群臣也。"金樓子箴戒篇:"秦二世即位,自幽深宮,以鹿為馬,以蒲為脯。"尋禮記禮器鄭注:"秦二世時,趙高欲作亂,或以青為黑,黑為黃。"然則趙高之混淆黑白,誠所謂"迥黃轉綠無定期"者也,豈止鹿馬一事而已哉!

  (九)宋翔鳳曰:"'直'字依治要增,禦覽作'不敢信其目'。"

  (一0)宋翔鳳曰:"'言'本作'說',依治要、禦覽校。"

  (一一)宋翔鳳曰:"本作'夫馬鹿之異形,眾人所知也',依治要、禦覽校。"案:荀子儒效篇:"眾人者,工農商賈也。"

  (一二)宋翔鳳曰:"本作'分別是非也',依禦覽校,治要無'其'字。"

  (一三)金丹曰:"馬且不能辯,而況他事乎?"

  (一四)唐晏曰:"'義',今易作'利'。"器案:引易者,係辭上文也。正義曰:"二人若同齊其心,其纖(盧文弨曰:"當作'鑯'。")利能斷截於金。金是堅剛之物,能斷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謂二人心行同也。"

  人有與曾子同姓名者殺人(一),有人告曾子母曰:"參乃殺人。"(二)母方織,如故(三),有頃複告雲(四),若是者三(五),曾子母投杼踰垣而去(六)。曾子之母非不知子不殺人也,言之者眾(七)。夫流言(八)之並至,眾人之所是非(九),雖賢智不敢自畢(一0),況凡人乎(一一)?

  (一)宋翔鳳曰:"本作'昔人有與曾子同姓亦名參',依治要改。"莊定山曰:"上段言奸黨蔽君,此言正直難信。"器案:戰國策秦策上以與曾參同姓名者為費人,新序雜事二作鄪,史記樗裏子傳則又作魯人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