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論翻印木刻〔1〕

麥綏萊勒的連環圖畫四種〔2〕出版並不久,日報上已有了種種的批評,這是向來的美術書出版後未能遇到的盛況,可見讀書界對於這書,是十分注意的。但議論的要點,和去年已不同:去年還是連環圖畫是否可算美術的問題,現在卻已經到了看懂這些圖畫的難易了。

出版界的進行可沒有評論界的快。其實,麥綏萊勒的木刻的翻印,是還在證陰連環圖畫確可以成為藝術這一點的。現在的社會上,有種種讀者層,出版物自然也就有種種,這四種是供給智識者層的圖畫。然而為什麽有許多地方很難懂得呢?我以為是由於經曆之不同。同是中國人,倘使曾經見過飛機救國或"下蛋",則在圖上看見這東西,即刻就懂,但若曆來未嚐躬逢這些盛典的人,恐怕隻能看作風箏或蜻蜓罷了。

有一種自稱"中國文藝年鑒社",而實是匿名者們所編的《中國文藝年鑒》在它的所謂"鳥瞰"中,曾經說我所發表的《連環圖畫辯護》雖將連環圖畫的藝術價值告訴了蘇汶先生,但"無意中卻把要是德國板畫那類藝術作品搬到中國來,是否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即是否還成其為大眾藝術的問題忽略了過去,而且這種解答是對大眾化的正題沒有直接意義的"。〔3〕這真是倘不是能編《中國文藝年鑒》的選家,就不至於說出口來的聰明話,因為我本也"不"在討論將"德國板畫搬到中國來,是否為一般大眾所理解";所辯護的隻是連環圖畫可以成為藝術,使青年藝術學徒不被曲說所迷,敢於創作,並且逐漸產生大眾化的作品而已。假使我真如那編者所希望,"有意的"來說德國板畫是否就是中國的大眾藝術,這可至少也得歸入"低能"一類裏去了。

但是,假使一定要問:"要是德國板畫那類藝術作品搬到中國來,是否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呢?那麽,我也可以回答:假使不是立方派〔4〕,未來派〔5〕等等的古怪作品,大概該能夠理解一點。所理解的可以比看一本《中國文藝年鑒》多,也不至於比看一本《西湖十景》少。風俗習慣,彼此不同,有些當然是莫明其妙的,但這是人物,這是屋宇,這是樹木,卻能夠懂得,到過上海的,也就懂得畫裏的電燈,電車,工廠。尤其合式的是所畫的是故事,易於講通,易於記得。古之雅人,曾謂婦人俗子,看畫必問這是什麽故事,大可笑。中國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說不出他以為好的畫的內容來,俗人卻非問內容不可。從這一點看,連環圖畫是宜於俗人的,但我在《連環圖畫辯護》中,已經證明了它是藝術,傷害了雅人的高超了。

然而,雖然隻對於智識者,我以為紹介了麥綏萊勒的作品也還是不夠的。同是木刻,也有刻法之不同,有思想之不同,有加字的,有無字的,總得翻印好幾種,才可以窺見現代外國連環圖畫的大概。而翻印木刻畫,也較易近真,有益於觀者。我常常想,最不幸的是在中國的青年藝術學徒了,學外國文學可看原書,學西洋畫卻總看不到原畫。自然,翻板是有的,但是,將一大幅壁畫縮成明信片那麽大,怎能看出真相?大小是很有關係的,假使我們將象縮小如豬,老虎縮小如鼠,怎麽還會令人覺得原先那種氣魄呢。木刻卻小品居多,所以翻刻起來,還不至於大相遠。

但這還僅就紹介給一般智識者的讀者層而言,倘為藝術學徒設想,鋅板的翻印也還不夠。太細的線,鋅板上是容易消失的,即使是粗線,也能因強水浸蝕的久暫而不同,少浸太粗,久浸就太細,中國還很少製板適得其宜的名工。要認真,就隻好來用玻璃板,我翻印的《士敏土之圖》〔6〕二百五十本,在中國便是首先的試驗。施蟄存先生在《大晚報》附刊的《火炬》上說:"說不定他是像魯迅先生印珂羅版本木刻圖一樣的是私人精印本,屬於罕見書之列"〔7〕,就是在譏笑這一件事。我還親自聽到過一位青年在這"罕見書"邊說,寫著隻印二百五十部,是騙人的,一定印的很多,印多報少,不過想抬高那書價。

他們自己沒有做過"私人精印本"的可笑事,這些笑罵是都無足怪的。我隻因為想供給藝術學徒以較可靠的木刻翻本,就用原畫來製玻璃版,但製這版,是每製一回隻能印三百幅的,多印即須另製,假如每製一幅則隻印一張或多至三百張,製印費都是三元,印三百以上到六百張即需六元,九百張九元,外加紙張費。倘在大書局,大官廳,即使印一萬二千本原也容易辦,然而我不過一個"私人";並非繁銷書,而竟來"精印",那當然不免為財力所限,隻好單印一板了。但幸而還好,印本已經將完,可知還有人看見;至於為一般的讀者,則早已用鋅板複製,插在譯本《士敏土》裏麵了,然而編輯兼批評家卻不屑道。

人不嚴肅起來,連指導青年也可以當作開玩笑,但僅印十來幅圖,認真地想過幾回的人卻也有的,不過自己不多說。我這回寫了出來,是在向青年藝術學徒說明珂羅板一板隻印三百部,是製板上普通的事,並非故意要造"罕見書",並且希望有更多好事的"私人",不為不負責任的話所欺,大家都來製造"精印本"。

十一月六日。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濤聲》第二卷第四十六期,署名旅隼。

〔2〕麥綏萊勒的連環圖畫四種參看本書《<一個人的受難>序》及其注〔4〕。

〔3〕《中國文藝年鑒》指一九三二年《中國文藝年鑒》,杜衡、施蟄存以"中國文藝年鑒社"名義編選,上海現代書局出版。"鳥瞰",指該書中的《一九三二年中國文壇鳥瞰》一文,它歪曲魯迅鼓勵青年藝術家創作大眾化作品的意見說:"蘇汶......對舊形文藝(舉例說,是連環圖畫)的藝術價值表示懷疑。因辯解這種懷疑,魯迅便發表了他的《連環圖畫辯護》,他告訴蘇汶說,像德國板畫那種連環圖畫也是有藝術價值的。但是魯迅無意中卻把要是德國板畫那類藝術品搬到中國來,是否能為一般大眾所理解,即是否還成其為大眾藝術的問題忽略了過去,而且這種解答是對大眾化的正題沒有直接意義的。"〔4〕立方派即立體派,二十世紀初形成於法國的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流派。它反對客觀地描繪事物,主張以幾何學圖形(立方體、球體和圓錐體)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作品構圖怪誕。

〔5〕未來派二十世紀初形成於意大利的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流派。它否定文化遺產和一切傳統,強調表現現代機械文明。形式離奇,難於理解。

〔6〕《士敏土之圖》即《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共十幅,魯迅自費影印,一九三○年九月以"三閑書屋"名義出版。

〔7〕這是施蟄存在《推薦者的立場》一文中的話,魯迅曾將該文錄入《準風月談.撲空》的"備考"。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