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0文藝界聯合

  1930年2月13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在上海召開。這是魯迅等人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發起組織的革命進步團體,其目的是爭取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自由,反對國民黨的法西斯統治。會後,魯迅、夏衍、田漢、鬱達夫、鄭伯奇等51位發起人一起簽署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宣言》。這篇宣言,於1930年4月在魯迅和馮雪峰共同主辦的《萌芽月刊》第1卷第4期上發表。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在上海召開,革命文藝陣營中的50多位活躍分子前來參加,這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藝界的大聯合。“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是一個政治性團體,而隨後誕生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通常簡稱為“左聯”)則是一個文藝團體。

  在“左聯”成立大會上,魯迅作了題為《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講話。

  在講話中,魯迅語重心長地告誡革命作家說:現在,“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為“右翼”作家的。為什麽呢?第一,倘若不和實際的社會鬥爭接觸,單關在玻璃窗內做文章,研究問題,那是無論怎樣的激烈,“左”,都是容易辦到的;然而一碰到實際,便即刻要撞碎了。關在房子裏,最容易高談徹底的主義,然而也最容易“右傾”。第二,倘不明白革命的實際情形,也容易變成“右翼”。革命是痛苦的,其中也必然混有汙穢和血,決不是如詩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現實的事,需要各種卑賤的、麻煩的工作,決不如詩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當然有破壞,然而更需要建設,破壞是痛快的,但建設卻是麻煩的事。所以對於革命抱著浪漫蒂克的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進行,便容易失望。

  在講話中,魯迅還明確指出工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第一,對於舊社會和舊勢力的鬥爭,必須堅決,持久不斷,而且注意實力。第二,戰線應該擴大。第三,應當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但同時,在文學戰線上的人還要“韌”。在這篇講話的最後,魯迅著重指出“聯合戰線是以有共同目的為必要條件的”。我們戰線不能統一,就證明我們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隻為了小團體,或者其實隻為了個人,如果目的都在工農大眾,那當然戰線也就統一了。

  魯迅的《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的講話,對“左聯”革命文藝運動來說是一份具有重要意義的文件。

  “左聯”的領導者有魯迅、馮雪峰、夏衍、茅盾、周揚、馮乃超等人。“左聯”成立後,隨著革命文藝運動的發展,不斷有革命進步的文藝工作者和青年作家陸續加入到這個文藝陣營中來,而且在北京、天津等地及日本東京設立了分會。

  “左聯”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和支持的革命文學團體。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主要是通過在上海的一批年輕的黨的工作者執行的,而這些年輕的黨的工作者不僅缺乏政治鬥爭經驗,而且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及文學藝術知識薄弱,因此在實際鬥爭中主要是依靠魯迅的領導和支持,魯迅是當時文化革命戰線上的主將,帶領著一大批年輕的文藝戰士旗幟鮮明地衝鋒陷陣。在國民黨反動派的高壓下,“左聯”始終存在而沒有被打垮,一方麵是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有人民群眾和進步青年的支持,另一方麵是有魯迅的偉大力量和不屈不撓鬥爭意誌,鼓舞著年輕的革命文藝工作者進行空前激烈的鬥爭。魯迅對反動派鬥爭的堅強意誌也體現在對“左聯”團體及其活動的支持的頑強精神上,在“左聯”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壓力的時刻,魯迅不隻一次地說:“越困難,我們就越要堅持!”

  “左聯”成立以後,在魯迅的實際領導下與國民黨反動文化組織倡導“民族主義文學”、資產階級文學流派“新月派”鼓吹“反寫實運動”、胡秋原“自由人”和蘇汶“第三種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民族主義文學”是在國民黨政府任職的反動文人王平陵、朱應鵬、範爭波、黃震遐、傅彥長等提倡的反動文學,是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反革命文化“圍剿”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左聯”成立後,他們出版了《前鋒周報》、《前鋒月刊》、《文藝月刊》、《開展月刊》、《現代文學評論》,假借“民族主義”之名,鼓吹法西斯文藝之實,反對無產階級文藝,叫囂什麽“階級意識在中國,可以說,是陷民族於滅亡的窅井”,以抽象的“民族意識”抵製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從而達到其反蘇反共、效忠國民黨反動派和為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服務之目的。針對他們的險惡用心,魯迅寫了《“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沉滓的泛起》等文章,揭露“民族主義文學”者是“殖民地上的洋大人的寵兒”、“上海灘上久已沉沉浮浮的流屍”預感到自己末日的來臨,“漂集於為帝國主義所宰製的民族中的順民所豎起的‘民族主義文學’的旗幟之下,來和主人一同做一回最後的掙紮”。魯迅還以黃震遐的小說《隴海線上》和《黃人之血》為例,批判了他們同外國主子休戚相關的反共反人民的卑劣行徑,無情地揭露了他們所謂“民族主義”實質上就是賣國主義的醜惡真麵目。

  “反寫實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學流派“新月派”人物胡適、徐誌摩、梁實秋、陳西瀅等倡導的。他們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在政治上公開反共反革命,在文學上配合反革命文化“圍剿”,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論,標榜所謂“健康”和“尊嚴”,強調所謂“紀律”和“規範”。魯迅在《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一文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不過是在替國民黨反動派“維持治安”,盡著“劊子手皂隸”的“任務”。“新月派”還大肆攻擊“左聯”革命文藝運動,共產黨領導的刊物《戰線》首先發表文章給予反擊,指出他們這是“屈服在統治者權威之下的墮落的資產階級”的叫囂。創造社的彭康寫了《什麽是“健康”和“尊嚴”?》,馮乃超寫了《冷靜的頭腦》,也給予“新月派”以有力的打擊。魯迅在《“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等文章中,以嚴密的邏輯、雄辯的事實和辛辣的語言揭露了“新月派”政治上的反動及其鼓吹的資產階級人性論的荒謬。這是無產階級革命文藝對資產階級文學的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鬥爭。

  “自由人”胡秋原發表文章《阿狗文藝論》、《勿侵略文藝》,打著批判“民族主義文學”的旗號,主張“文藝自由論”,攻擊無產階級“將藝術墮落到一種政治的留生機”,宣揚政治“勿侵略文藝”,反對無產階級對文藝的領導。“第三種人”蘇汶發表文章《“第三種人”的出路》、《論文學上的幹涉主義》,宣揚“文藝自由”,攻擊左聯文藝使作家“不得不擱起了筆”,標榜“永久”的“第三種文學”。“自由人”和“第三種人”自稱居於國民黨反動派與左聯文學陣營之間,假借批判“民族主義文學”之名,宣揚所謂“創作自由論”,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危害性。魯迅、瞿秋白、馮雪峰、周起應(周揚)、陳望道等左翼作家紛紛撰寫文章,圍繞著作家的階級性、文藝和政治的關係、文藝大眾化等問題,對他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魯迅在《論“第三種人”》一文中指出:“生在有階級的社會裏而要做超階級的作家,生在戰鬥的時代而要離開戰鬥而獨立,生在現在而要做給與將來的作品,這樣的人,實在也是一個心造的幻影,在現實世界上是沒有的。要做這樣的人,恰如用自己的手拔著頭發,要離開地球一樣,他離不開,焦躁著……”以生動的比喻闡明了文藝的階級性,對“第三種人”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諷刺。

  “左聯”在同敵人和形形色色反動文藝思潮的鬥爭中,一大批年輕的文藝工作者脫穎而出,如瞿秋白、馮雪峰、茅盾、周揚、丁玲、柔石、殷夫、馮鏗、胡也頻、李求實、張天翼、沙廷艾蕪、田間等,形成了中國文學界的一種新的勢力,幾乎支持和支配著中國的文學界,創作出一批具有創造性和鬥爭性特色的好作品。剛剛從日本回到上海的茅盾,立即加入“左聯”並擔任領導工作,在這期間力求用無產階級思想來表現刻畫人物,寫出了《大澤鄉》和《三人行》等作品。

  “左聯”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和組織進步作家反擊國民黨反動派文化“圍剿”和推進革命文學運動的一項重大戰略步驟,標誌著中國革命文學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根據“五四”以來新文學發展的經驗,“左聯”初步製定了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服務的文學理論綱領,提倡文藝大眾化,開始工農兵通訊員運動,建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會”等組織,創辦了《前哨》、《北鬥》、《文學導報》和《文學月報》等刊物,有組織有計劃地致力於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宣傳無產階級文藝思想,批判各種錯誤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想,同“新月派”、“民族主義文學”、“第三種人”等反動文藝流派作了堅決鬥爭,倡導革命文學創作,翻譯和介紹外國進步文藝作品,進行文藝大眾化的探討,培養了一批革命文藝新人,促進了革命文學運動,對無產階級革命文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以後,國民黨浙江省黨部便下令通緝“反動文人”魯迅。魯迅憤慨地說:“浙江省黨部頗有我的熟人,他們倘來問我一聲,我可以告知原委。今竟突然出此手段,那麽我用硬功對付,決不聲明,就算由我發起好了。”“我所抨擊的是社會上的種種黑暗”“現在他們不許我開口,好像他們決計要包庇上下幾千年一切黑暗了。”敵人追蹤,空氣極度緊張,在朋友們再三催促下,在內山完造盛情邀請下,魯迅寄寓在內山書店的假三層樓上。

  魯迅這次避難,是他和許廣平結婚後頭一次隻身避難在外。兒子海嬰不足半歲,胖胖的十分可愛,魯迅因為要避難便不能每天見到他的愛子。每隔三兩天,許廣平抱著海嬰去看望他。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的心情有說不出的難受。到了海嬰六足月的這一天,魯迅冒著偵緝者追捕的危險,離開避難的內山寓所,到照相館和海嬰一起照相,海嬰不能站立,他就蹲在桌子後麵扶持住,就這樣,他和海嬰一起照了一張立像。避難一個多月之後重返寓所,但由於處在隨時可能被拘捕的極惡劣環境下,便從景雲裏搬到北四川路的一處外國人聚居的洋房拉摩斯公寓裏。

  附記:1936年初,為適應抗日救亡運動新形勢,建立文藝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左聯”宣布自動解散。1938年3月27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於武漢,後來遷到重慶。協會理事有郭沫若、茅盾、馮玉祥、巴金、許地山、夏衍,鬱達夫、鄭振鐸、朱自清、邵力子等四十五人。協會機關刊物為《抗戰文藝》。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