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4郭魯之筆戰

  創造社是“五四”以後(1921年)成立的一個文學團體,成員有郭沫若、成方吾、鬱達夫、鄭伯奇、田漢、張資平等人,先後創辦了《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月刊》等多種報刊。特別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後,創造社倡導革命文學,積極進行創作實踐,又增加了馮乃超、彭康、李初梨、朱鏡我等具有革命思想的新成員,在當時推動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影響很大。

  魯迅去廣州時曾想和郭沫若合作,希望和創造社聯合起來,共同向舊社會舊勢力展開攻擊。然而,魯迅到了廣州,郭沫若卻去了武漢。現在,魯迅到了上海,再次想起找郭沫若合作一事。正在這時,創造社派代表蔣光慈和鄭伯奇來找魯迅,希望同魯迅合作共同創辦文藝刊物。魯迅自然是欣然同意,並建議將停刊的《創造周刊》複刊,而不必另外現創辦刊物。蔣光慈將魯迅的意見帶回創造社以後,郭沫若很高興並表示讚成。於是,1927年12月3日,在《時事新報》上登出了“《創造周刊》複刊啟事”。

  然而,合作尚未能啟動,一場筆戰卻來臨。

  幾個剛剛從日本接受激進主義後回國的創造社新成員堅決反對和魯迅合作,他們的理由是魯迅在“四一五”之後沒有馬上離開廣州,沒有馬上和廣州國民黨政府決裂,在廣州滯留半年其態度不堅決不明朗,因此,他們認為魯迅不是可以信賴與合作的人,不能勝任無產階級新文藝革命運動的帶頭人。他們認為在大革命失敗後的今天,在國民黨白色恐怖攏罩下,創造社應以一種新麵目出現,對魯迅這樣一個時過境遷的落伍者,不但不能依靠反而要加以批判。於是,1928年伊始,成仿吾等一夥創造社的“新進分子”開始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對魯迅的“錯誤”橫加指責並將魯迅當作對立麵進行批判。更可氣的是,魯迅一心想和郭沫若合作共同對敵,沒想到郭沫若倒與他為敵,化名杜荃也寫了題為《文藝戰線上的封建餘孽》的文章發表,將魯迅當作“封建餘孽”和“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加以批判。接著,其它文化社團也加入進來,矛頭都指向魯迅,似乎不把魯迅這塊擋路的巨石踢開,文藝革命的隊伍就無法前進了。一時間鬧得文化界烏煙瘴氣。

  為了顧全大局,對於他們毫無根據的指責批判甚至歪曲事實的無端攻擊,魯迅一忍再忍,強壓住心頭的憤怒,不願做親者痛仇者快的“內部”的相互廝殺。但是,人們往往把人家的忍耐當作理屈詞窮和害怕退讓,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1928年2月23日,魯迅寫了一篇題為《“醉眼”中的朦朧》的文章,給予創造社一夥人的謬論以有力的回擊。之後,在給《語絲》周刊第4卷第16期寫的一篇題為《文藝與革命》一文中,以通信方式論述了文藝與現實、文藝與宣傳、內容與形式等問題。接著,在《語絲》周刊第4卷第17期上發表了《扁》一文,針對創造社鼓吹的“革命文學”進行了分析批駁,指出“在文藝批評上要比眼力,……空空洞洞的爭,實在隻有兩麵自己心裏明白。”此外,魯迅還寫了《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和《革命咖啡店》等文章。魯迅的文章不是指責和漫罵,而是澄清文藝與現實、文藝與社會、文藝與批評、文藝與宣傳、文藝的內容與形式、革命文藝的發展方向等問題。

  中共領導人多次做工作,強調中國文化藝術界應該團結聯合成統一戰線,共同把中國的文藝革命推向前進。一場持續了差不多一年的筆戰終於結束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