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21章 論照相之類

  (1)一材料之類我幼小時候,在S城(2),--所謂幼小時候者,是三十年前,但從進步神速的英才看來,就是一世紀;所謂S城者,我不說他的真名字,何以不說之故,也不說。總之,是在S城,常常旁聽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談論洋鬼子挖眼睛。曾有一個女人,原在洋鬼子家裏傭工,後來出來了,據說她所以出來的原因,就因為親見一壇鹽漬的眼睛,小鯽魚似的一層一層積疊著,快要和壇沿齊平了。她為遠避危險起見,所以趕緊走。

  S城有一種習慣,就是凡是小康之家,到冬天一定用鹽來醃一缸白菜,以供一年之需,其用意是否和四川的榨菜相同,我不知道。但洋鬼子之醃眼睛,則用意當然別有所在,惟獨方法卻大受了S城醃白菜法的影響,相傳中國對外富於同化力,這也就是一個證據罷。然而狀如小鯽魚者何?答曰:此確為S城人之眼睛也。S城廟宇中常有一種菩薩,號曰眼光娘娘。有眼病的,可以去求禱;愈,則用布或綢做眼睛一對,掛神龕上或左右,以答神麻。所以隻要看所掛眼睛的多少,就知道這菩薩的靈不靈。而所掛的眼睛,則正是兩頭尖尖,如小鯽魚,要尋一對和洋鬼子生理圖上所畫似的圓球形者,決不可得。黃帝岐伯(3)尚矣;王莽誅翟義黨(4),分解肢體,令醫生們察看,曾否繪圖不可知,縱使繪過,現在已佚,徒令"古已有之"而已。宋的《析骨分經》(5),相傳也據目驗,《說郛》中有之,我曾看過它,多是胡說,大約是假的。否則,目驗尚且如此胡塗,則S城人之將眼睛理想化為小鯽魚,實也無足深怪了。

  然而洋鬼子是吃醃眼睛來代醃菜的麽?是不然,據說是應用的。一,用於電線,這是根據別一個鄉下人的話,如何用法,他沒有談,但雲用於電線罷了;至於電線的用意,他卻說過,就是每年加添鐵絲,將來鬼兵到時,使中國人無處逃走。二,用於照相,則道理分明,不必多贅,因為我們隻要和別人對立,他的瞳子裏一定有我的一個小照相的。

  而且洋鬼子又挖心肝,那用意,也是應用。我曾旁聽過一位念佛的老太太說明理由:他們挖了去,熬成油,點了燈,向地下各處去照去。人心總是貪財的,所以照到埋著寶貝的地方,火頭便彎下去了。他們當即掘開來,取了寶貝去,所以洋鬼子都這樣的有錢。

  道學先生之所謂"萬物旨備於我"(6)的事,其實是全國,至少是S城的"目不識丁"的人們都知道,所以人為"萬物之靈"。所以月經精液可以延年,毛發爪甲可以補血,大小便可以醫許多病,(7)臂膊上的肉可以養親。然而這並非本論的範圍,現在姑且不說。況且S城人極重體麵,有許多事不許說;否則,就要用陰謀來懲治的。

  二形式之類要之,照相似乎是妖術。鹹豐年間,或一省裏;還有因為能照相而家產被鄉下人搗毀的事情。但當我幼小的時候,--即三十年前,S城卻已有照相館了,大家也不甚疑懼。雖然當鬧"義和拳民"時,--即二十五年前,或一省裏,還以罐頭牛肉當作洋鬼子所殺的中國孩子的肉看。然而這是例外,萬事萬物,總不免有例外的。

  要之,S城早有照相館了,這是我每一經過,總須流連賞玩的地方,但一年中也不過經過四五回。大小長短不同顏色不同的玻璃瓶,又光滑又有刺的仙人掌,在我都是珍奇的物事;還有掛在壁上的框子裏的照片:曾大人,李大人,左中堂,鮑軍門(8)。一個族中的好心的長輩,曾經借此來教育我,說這許多都是當今的大官,平"長毛"的功臣,你應該學學他們。我那時也很願意學,然而想,也須趕快仍複有"長毛"。

  但是,S城人卻似乎不甚愛照相,因為精神要被照去的,所以運氣正好的時候,尤不宜照,而精神則一名"威光":我當時所知道的隻有這一點。直到近年來,才又聽到世上有因為怕失了元氣而永不洗澡的名士,元氣大約就是威光罷,那麽,我所知道的就更多了:中國人的精神一名威光即元氣,是照得去,洗得下的。

  然而雖然不多,那時卻又確有光顧照相的人們,我也不明白是什麽人物,或者運氣不好之徒,或者是新黨(9)罷。隻是半身像是大抵避忌的,因為像腰斬。自然,清朝是已經廢去腰斬的了,但我們還能在戲文上看見包爺爺的鍘包勉(10),一刀兩段,何等可怕,則即使是國粹乎,而亦不欲人之加諸我也,誠然也以不照為宜。所以他們所照的多是全身,旁邊一張大茶幾,上有帽架,茶碗,水煙袋,花盆,幾下一個痰盂,以表明這人的氣管枝中有許多痰,總須陸續吐出。人呢,或立或坐,或者手執書卷,或者大襟上掛一個很大的時表,我們倘用放大鏡一照,至今還可以知道他當時拍照的時辰,而且那時還不會用鎂光,所以不必疑心是夜裏。

  然而名士風流,又何代蔑有呢?雅人早不滿於這樣千篇一律的呆鳥了,於是也有赤身露體裝作晉人(11)的,也有斜領絲絛裝作X人的,但不多。較為通行的是先將自己照下兩張,服飾態度各不同,然後合照為一張,兩個自己即或如賓主,或如主仆,名曰"二我圖"。但設若一個自己傲然地坐著,一個自己卑劣可憐地,向了坐著的那一個自己跪著的時候,名色便又兩樣了:"求己圖"。這類"圖"曬出之後,總須題些詩,或者詞如"調寄滿庭芳""摸魚兒"之類,然後在書房裏掛起。至於貴人富戶,則因為屬於呆鳥一類,所以決計想不出如此雅致的花樣來,即有特別舉動,至多也不過自己坐在中間,膝下排列著他的一百個兒子,一千個孫子和一萬個曾孫(下略)照一張"全家福"。

  Th.Lipps(12)在他那《倫理學的根本問題》中,說過這樣意思的話。就是凡是人主,也容易變成奴隸,因為他一麵既承認可做主人,一麵就當然承認可做奴隸,所以威力一墜,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於新主人之前了。那書可惜我不在手頭,隻記得一個大意,好在中國已經有了譯本,雖然是節譯,這些話應該存在的罷。用事實來證明這理論的最顯著的例是孫皓(13),治吳時候,如此驕縱酷虐的暴主,一降晉,卻是如此卑劣無恥的奴才。中國常語說,臨下驕者事上必諂,也就是看穿了這把戲的話。但表現得最透澈的卻莫如"求己圖",將來中國如要印《繪圖倫理學的根本問題》,這實在是一張極好的插畫,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諷刺畫家也萬萬想不到,畫不出的。

  但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已沒有卑劣可憐地跪著的照相了,不是什麽會紀念的一群,即是什麽人放大的半個,都很凜凜地。我願意我之常常將這些當作半張"求己圖"看,乃是我的杞憂。

  三無題之類照相館選定一個或數個闊人的照相,放大了掛在門口,似乎是北京特有,或近來流行的。我在S城所見的曾大人之流,都不過六寸或八寸,而且掛著的永遠是曾大人之流,也不像北京的時時掉換,年年不同。但革命以後,也許撤去了罷,我知道得不真確。

  至於近十年北京的事,可是略有所知了,無非其人闊,則其像放大,其人"下野",則其像不見,比電光自然永久得多。倘若白晝明燭,要在北京城內尋求一張不像那些闊人似的縮小放大掛起掛倒的照相,則據鄙陋所知,實在隻有一位梅蘭芳(14)君。而該君的麻姑(15)一般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像,也確乎比那些縮小放大掛起掛倒的東西標致,即此就足以證明中國人實有審美的眼睛,其一麵又放大挺胸凸肚的照相者,蓋出於不得已。

  我在先隻讀過《紅樓夢》(16),沒有看見"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時候,是萬料不到黛玉的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為她該是一副瘦削的癆病臉,現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像一個麻姑。然而隻要一看那些繼起的模仿者們的擬天女照相,都像小孩子穿了新衣服,拘束得怪可憐的苦相,也就會立刻悟出梅蘭芳君之所以永久之故了,其眼睛和嘴唇,蓋出於不得已,即此也就足以證明中國人實有審美的眼睛。

  印度的詩聖泰戈爾(17)先生光臨中國之際,像一大瓶好香水似地很熏上了幾位先生們以文氣和玄氣,然而夠到陪坐祝壽的程度的卻隻有一位梅蘭芳君:兩國的藝術家的握手。待到這位老詩人改姓換名,化為"竺震旦",離開了近於他的理想境的這震旦之後,震旦詩賢頭上的印度帽也不大看見了,報章上也很少記他的消息,而裝飾這近於理想境的震旦者,也仍舊隻有那巍然地掛在照相館玻璃窗裏的一張"天女散花圖"或"黛玉葬花圖"。

  惟有這一位"藝術家"的藝術,在中國是永久的。

  我所見的外國名伶美人的照相並不多,男扮女的照相沒有見過,別的名人的照相見過幾十張。托爾斯泰,伊孛生,羅丹(18)都老了,尼采一臉凶相,勖本華爾一臉苦相,淮爾特(19),穿上他那審美的衣裝的時候,已經有點呆相了,而羅曼羅蘭(20)似乎帶點怪氣,戈爾基(21)又簡直像一個流氓。雖說都可以看出悲哀和苦鬥的痕跡來罷,但總不如天女的"好"得明明白白。假使吳昌碩(22)翁的刻印章也算雕刻家,加以作畫的潤格如是之貴,則在中國確是一位藝術家了,但他的照相我們看不見。林琴南(23)翁負了那麽大的文名,而天下也似乎不甚有熱心於"識荊"(24)的人,我雖然曾在一個藥房的仿單(25)上見過他的玉照,但那是代表了他的"如夫人"(26)函謝丸藥的功效,所以印上的,並不因為他的文章。更就用了"引車賣漿者流"(27)的文字來做文章的諸君而言,南亭亭長我佛山人(28)往矣,且從略;近來則雖是奮戰忿鬥,做了這許多作品的如創造社(29)諸君子,也不過印過很小的一張三人的合照,而且是銅板而已。

  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的藝術是男人扮女人。

  異性大抵相愛。太監隻能使別人放心,決沒有人愛他,因為他是無性了,--假使我用了這"無"字還不算什麽語病。然而也就可見雖然最難放心,但是最可貴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為從兩性看來,都近於異性,男人看見"扮女人",女人看見"男人扮",所以這就永遠掛在照相館的玻璃窗裏,掛在國民的心中。外國沒有這樣的完全的藝術家,所以隻好任憑那些捏錘鑿,調采色,弄墨水的人們跋扈。

  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藝術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注釋: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二日《語絲》周刊第九期。

  (2)S城指作者的出生地紹興。

  (3)黃帝岐伯這裏指《黃帝內經》。這是我國著名的醫學古籍,大約為戰國秦漢時醫家匯集古代及當時醫學資料纂述而成,托名黃帝、岐伯所作。全書分《素問》和《靈樞》兩部分,前者用黃帝和岐伯問答的形式,討論生理、病理治療的情況,後者主要講述循環係及一般解剖學、針灸療法等。

  (4)王莽誅翟義黨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漢王朝政權時,東郡太守翟義和他的外甥陳豐起兵討王莽,兵敗後被"磔屍陳市";隨翟義起兵的人,也被屠殺。據《漢書·王莽傳》,翟義黨王孫慶被捕後,"莽使太醫、尚方與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藏,以竹龜導其脈,知所始終,雲可以治病。"

  (5)《析骨分經》明代(文中說是宋代,疑誤)寧一玉著,收入清代陶[王廷]編纂的《續說郛》第三十卷中。

  (6)"萬物皆備於我"語見《孟子·盡心》。

  (7)關於月經精液毛發爪甲等入藥的說法,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二《人部》中曾有記載。

  (8)曾大人即曾國藩,李大人即李鴻章,左中堂即左宗棠,鮑軍門即鮑超。他們都是清朝的大官僚,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劊子手。

  (9)新黨清末一般人對維新派人物的稱呼。

  (10)鍘包勉我國過去流行的劇目之一。內容係根據民間傳說,演宋朝包拯奉公執法,不徇私情,鍘殺犯罪的侄兒包勉的故事。

  (11)指晉代文人劉伶等。《世說新語·任誕》中說:"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言衣,諸君何為入我言中?’"又《德行》中說:"王平子、胡母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

  (12)Th.Lipps李普斯(1851-1941),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他在《倫理學的根本問題》第二章《道德上之根本動機與惡》中說:"凡欲使他人為奴隸者,其人即有奴隸根性。好為暴君之專製者,乃缺道德上之自負者也。凡好傲慢之人,遇較己強者恒變為卑屈。"(據楊昌濟譯文,北京大學出版部出版)

  (13)孫皓(243-283)三國時吳國最後的皇帝。在位時淫侈殘酷,常隨意殺戮臣下和宮人,或剝人麵,或鑿人眼,無所不用其極。降晉後封歸命侯。據《世說新語·排調》載:晉武帝有一次問他:"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乎?"他正在飲酒,立刻舉杯對武帝唱道:"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14)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江蘇泰州人,京劇藝術家。他是扮演旦角的男演員,在京劇表演藝術方麵有重要成就。

  (15)麻姑神話傳說中的仙女。據晉代葛洪《神仙傳》:東漢時仙人"王方平降蔡經家,召麻姑至,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許,手似鳥爪,頂中有髻,衣有文章而非錦繡。"

  (16)《紅樓夢》長篇小說,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為一百二十回,後四十回一般認為是高鶚續作。

  (17)泰戈爾(R.Tagore,1861-1941)印度詩人。著有《新月集》、《飛鳥集》等。一九二四年四月曾到中國。下文的"竺震旦"是泰戈爾在中國度六十四歲生日時,梁啟超給他起的中國名字。

  (18)羅丹(A.Rodin,1840-1917)法國雕塑家。作品有《加萊義民》、《巴爾紮克》等。

  (19)淮爾特(O.Wilde,1856-1900)通譯王爾德,英國唯美派作家。著有《莎樂美》、《溫德米夫人的扇子》等。

  (20)羅曼羅蘭(Romain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社會活動家。著有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劇本《愛與死的搏鬥》等。

  (21)戈爾基(1868-1936)通譯高爾基,蘇聯無產階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母親》和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

  (22)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浙江安吉人,書畫家、篆刻家。

  (23)林琴南(1852-1924)名紓,號畏廬,福建閩侯(今福州)人,翻譯家。他曾由別人口述,用古文譯歐美小說一百七十多種,其中不少是外國文學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間影響很大。到了"五四"時期,他是最激烈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守舊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在給蔡元培的信及小說《荊生》、《妖夢》中,詆毀新文化運動者;其中《荊生》一篇大意說:有田必美(影射陳獨秀)、金心異(影射錢玄同)、狄莫(影射胡適)三人聚於陶然亭,田生大罵孔丘,狄生主張白話,忽然隔壁走出一個偉丈夫荊生來,把三人打罵一頓。荊生是林琴南自況,魯迅在文中用"識荊"二字含有雙關意思。

  (24)"識荊"語出唐代李白的《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後來就用"識荊"作為初次識麵的敬辭。

  (25)仿單介紹商品的性質、用途和用法的說明書。

  (26)"如夫人"即小老婆,語出《左傳》僖公十七年。

  (27)"引車賣漿者流"的文字林琴南在一九一九年三月給蔡元培的信中攻擊白話文說:"若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為文字,則都下引車賣漿之徒所操之語,按之皆有文法,。。。。。。據此,則凡京津之稗販均可用為教授矣。"

  (28)南亭亭長即李寶嘉(1867-1906),字伯元,江蘇武進人,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官場現形記》、《文明小史》等。我佛山人,即吳沃堯(1866-1910),字趼人,廣東南海佛山人,小說家。著有長篇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恨海》等。

  (29)創造社"五四"新文學運動中的著名文學團體,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一年間成立。主要成員有郭沫若、鬱達夫和成仿吾等。在一九二三年出版的《創造季刊》第二卷第一期周年紀念號上,曾刊印他們三人合攝的照片。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