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捷徑

臣聞江湖形勢之論有二:曰通衢,曰捷徑。兩軍之所共知

者,謂之通衢;吾軍之所自知者,謂之捷徑。則人所不測而不

及關防,古人所謂以迂為直,以患為利,以逸待勞,以飽待饑

;兵家所謂後人發,先人至,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是

故兩軍相對、兩陣相形,知通衢而不知捷徑,則在我之勢十得

二三;知通衢而能備捷徑,則在我之勢十得七八。故捷徑之利

得之,則我常得以襲人;失之,則人常得以襲我。以吾之二三

應彼之七八,計算之間得失已分。善用兵者,較計算之短長,

思過半矣。若夫堂堂之陣、整整之旗,鬥死生於平野大阪、勝

負未分之場,孰若潛驅密伺,以製之於不戰之地哉?吳元濟知

有長阪、義武,而不知有張柴、垂瓠,卒成李?之績。劉禪知

有祁山、武功,而不知有陰平、江油,卒成鄧艾之績。丹陽之

賊惟知有三湖巨浸之險,而不知霍山小道,卒成楊素之績。然

觀?之曆險斷橋,艾之鑿山通道,素之緣崖直進,非平居閑暇

之時為他日鄉導之資,太平無事之日得之於樵蘇小子之末,脫

有緩急,安能出人之不意,乘人之不及哉?

今日荊、淮之地沿邊州縣,固已分屯大軍守把要害。至若

淮西舒、蘄、黃、安、六萬山之間,京西荊門、南漳、穀城、

光化一水之津,小道狹徑可行掩襲之所,不一而足。前後帥臣、

邊將措置邊防、守把津要各以己見,申聞樞省、敷奏朝廷者,

不知其幾,卒未聞有能條具其一二者。是皆非鄉導之官所得而

周知,搜訪之使所得而涉曆。邊探之將佐既昧於討論,州縣之

官吏複憚於工役,樵牧之論何由聞達?然吾軍之不知,不過無

以投人之間隙而已,其利害猶有可言者。至若賊軍得之間諜,

陰驅潛率,反得以搗吾之腹心、衝我之膺背,則雖有韓信、曹

公之智,何所施巧?

自今觀之,人皆知合肥、壽春自有南巢一湖、北峽一關,

可以絕其奔突之鋒。而不知自白陂入小路,至木場河、謝步、

陳六公、莊四、版橋、桐木鎮、烏沙、梅林、九井而涉魯洪,

則可以襲吾樅陽,而廣儲一倉之運,已自入於賊人咽喉之中;

自霍丘入小路,至二郎崗、蘆塘、故步、下蕪、廟山、楓木崗、

遼峰、夾石、掛車、廬州嶺、佛嶺、梅子嶺、上辛嶺而入桐鄉,

則可以襲吾皖城,而龍舒、山口、蘄陽三倉之運,已自炊於賊

人釜甑之上。此淮西之二徑,不可以不備也。人皆知襄陽、荊

門固有淇、漳二水、虎牙一關,可以遏其南下之鋒。而不知自

荊門界,至白土、中盧鎮、羅坊、蕭溪、十會山、黃行嶺、雙

池、鄭亞山、平山、陽河、磨石而入穀城界,則曲直相通,最

為勁捷。萬一賊兵長驅而前,乘我不備,則荊門、江陵果何以

為禦守之策?自白漳小路,至橫林、手爐山、長湖、白竹澗、

鼓樓山、古石潭、陽陂而入南漳界,則坦夷相接,略無崎險。

萬一賊兵星夜潛發,出我不意,則潛江、建陽果何以為控扼之

計?此荊、襄之二徑,不可以不備也。以至竹山小徑,七百裏

入峽州,兩馬可以並行;沙渦小徑,三百八十裏入麻城,糧饋

可以肩運;賈木一徑,可以入光山;武陽一徑,可以入褒信。

若此間道,未易枚舉。

自今宜令行下淮、漢諸司,逐一蹋逐前件小路,隨其遠近

險易,多方措置,依兵家守隘斷險成法修治。道狹則因山為險

守以強兵,必使我可出而賊不可入,故彼不得以襲我之虛;道

闊則因澗為濠,守以強弩,必使我可往而賊不可來,故彼不得

以躡我之後。是謂捷徑。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