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斯彌隰斯彌見田成子,田成子與登台四望,二麵皆暢,南望,隰子家之樹蔽之,田成子亦不言。隰子歸,使人伐之,斧才數創,隰子止之。其相室曰:"何變之數也?"隰子曰:"諺雲:'知淵中之魚者不祥'。田子將有事,事大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不伐樹,未有罪也;知人之所不言,其罪大矣,乃不伐也。"
(評注:又是隰斯彌一重知微處。)
“譯文”
春秋末期,齊國的隰斯彌曾經去見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麵望。三麵的視線都暢通無阻,隻有南麵被隰斯彌家的樹木所擋住,田成子也沒有說什麽。
隰斯彌回到家裏,讓人把樹砍倒,斧頭剛砍了幾下,隰斯彌又不讓砍了。他的仆人問:"為何幾次變故呀?"隰斯彌說:"諺語雲:'知淵中之魚者不祥。'田成子將要發動大事變了,大事發動之前而我要顯示出知道他的細微,我必然要危險了。不伐樹,不會有罪;知道人所不能明言的事情,罪就大了,所以,我不伐樹。"
?成子?成子為魯聘於晉,過衛,右宰穀臣止而觴之,陳樂而不樂,酒酣而送之以壁,顧反,過而弗辭,其仆曰:"向者右宰穀臣之觴吾子也甚歡,今侯渫過而弗辭。"?成子曰:"夫止而觴我,與我歡也;陳樂而不樂,告我憂也;酒酣而送我以壁,寄之我也。若是觀之,衛其有亂乎?"倍衛三十裏,聞寧喜之難作,右宰穀臣死之。還車而臨,三舉而歸;至,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異之,分祿而食之,其子長而反其壁。孔子聞之,曰:"夫知可以微謀,仁可以托財者,其?成子之謂乎!"
“譯文”
春秋後期,魯國大夫?成子為和晉國通好而訪問晉國。他路過衛國的時候,衛國大夫右宰穀臣把他挽留並設家宴招待,宴會上,雖然有家樂助興,可右宰穀臣的臉上卻沒有一點兒喜色,喝到最後,右宰穀臣還送給?成子一塊壁玉。
等到?成子從晉國回來,路過衛國時,卻沒有向右宰穀臣辭行,隨從問他:"來的時候,右宰穀臣那樣盛情地招待你,如今回來你為何不去向他辭行呢?"?成子說:"他設家宴招待我,是要我快樂;排出家樂而自己沒有笑容,是告訴我他有憂愁;酒到濃時送給我壁玉,是對我有所寄托。這樣看來,衛國難道不是要有變亂嗎?"等到他們離開衛國有三十裏以後,聽說衛國發生了"寧喜之難"。即衛國獻公因憂患寧喜專權,聯合其他大夫發動兵變,擒殺寧喜並陳屍子朝的事件。在這個事件中,右宰穀臣也因受牽連而被殺。聽到這個消.?成子立即調轉車頭,回到右宰穀臣的府上,在他靈前三次哭吊,然後才返回。
回到魯國後,?成子又讓人把右宰穀臣妻子和孩子接來,把自己的宅院分出一部分讓他們居住,把自己的俸祿分出一部分以供他們的費用,右宰穀臣的兒子長大後,?成子還把那塊壁玉送還給了他們。
後來,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概他說:"這件事情,從智慧方麵可以看出右宰穀臣籌謀的細微,其仁能夠對之托孤寄財的,隻能是?成子呀!"
龐仲達龐仲達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有奇節,隱居教授,仲達先到侯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兒孫伏於戶下。主薄白以為倨,仲達曰:"彼欲曉太守耳。水者,欲吾清;拔大本薤者,欲吾擊強宗;抱兒當戶,欲吾開門恤孤也!"歎息而還,自是抑強扶弱,果以惠政得民。
“譯文”
東漢的寵仲達在為漢陽太守時,聽說本郡人任棠氣節高尚,是一位奇人,現隱居在鄉間以教書為生,到任後就先去看望、拜訪他。可任棠卻對龐太守沒說一句話,隻是在門口的屏風前放置了一大棵菜和一盆水,並抱著自己的孩子趴在門下。隨從的主簿認為他倨傲無禮,龐仲達卻說:"他這是在曉喻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為官清正;拔出一大棵菜,是要我嚴懲橫行鄉裏的強勢宗室;抱孩子擋住門戶,是要我體恤孤弱呀!"於是,龐太守感歎不已,返身回府。自此後抑強扶弱,公正清廉,果然以惠政得到了民眾的擁戴。
張安道富鄭公自毫移汝,過南京。張安道留守,公來見,坐久之,公徐曰:"人固難知也!"安道曰:"得非王安石乎?亦豈難知者。往年方平知貢舉,或薦安石有文學,宜辟以考校,姑從之。安石既來,一院之事皆欲紛更。方平惡其人,即檄以出,自此未嚐與語也。"富公有愧色。
(評注:曲逆之宰天下,始於一肉;荊公之紛天下,兆於一院。善觀人者,必於其微。
寇準不識丁謂,而王旦識之,富弼、曾公亮不識安石,而張方平、蘇洵、鮮於、李師中識之。人各有所明暗也。
洵作《辨奸論》,謂安石"不近人情",?則以沽激,師中則以眼多白。三人決法不同而皆驗。
或薦宋莒公兄弟(郊、祁)可大用。昭陵曰:"大者可,小者每上殿,則廷臣無一人是者。"已而莒公果相,景文竟終於翰長。若非昭陵之早識,景文得誌,何減荊公!)
“譯文”
北宋中期,丞相富弼封鄭國公。當時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實行變法,富弼因政見不合,先貶毫州,又判汝州,在他赴汝州任途中,經過南京,即現在的商邱。時張安道(名方平)為南京留守,富鄭公來見張安道,他們談了很長時間話。富鄭公歎了一口氣,慢慢他說:"人是很難了解的啊!"張安道說:"你說的莫非是王安石嗎?這又怎麽難以了解了。往年我主持貢舉時,有人舉薦王安石有文才,可以征召為考校,我姑且同意了。但王安石來就任後,對整個翰林院的事情都想一一更改。我厭惡這個人了,就發出文告,把他趕了出去,從此後就再也不曾與他說過話。"
富鄭公聽後,臉有愧色。
陳?陳忠肅公因朝會,見蔡京視日,久而不瞬,每語人曰:"京之精神如此,他日必貴,然矜其稟賦,敢敵太陽,吾恐此人得誌,必擅私逞欲,無君自肆矣。"及居諫省,遂攻其惡。時京典辭命,奸惡未彰,眾鹹謂公言已甚,京亦因所親以自解。公誦杜詩雲:"射人先射馬,擒賊須擒王!"攻之愈力。後京得誌,人始追思公言。
“譯文”
北宋陳忠肅(陳?的諡號)在朝會的時候,見蔡京注視太陽,能很長時間而不眨眼睛,他便時常向人說:"蔡京的精神能如此集中,他日必定富貴。但是他仗恃自己的稟賦,敢於抵視太陽,我恐怕此人以後得誌,必會擅私逞欲,目無君王。"等到徽宗初年,陳?任職司諫後,就多次進言,大張蔡京的惡習。當時蔡京為翰林學士承旨,執掌起草朝廷的詔誥,其各種惡行還未顯露,所以人們都認為陳?的言語太過份,蔡京對此也到處向人解釋。對此,陳?吟誦著杜甫的詩句;"射人先射馬,擒賊須擒王!"對蔡京的攻擊更加起勁。
後來,到蔡京得誌,獨攬朝政,罪惡昭彰時,人們開始追思陳王?的言語了。
王禹?丁謂詩有"天門九重開,終當掉臂入"。王禹偶讀之,曰:"入公門,鞠躬如也,天門豈可掉臂入乎!此人必不忠!"後如其言。
“譯文”
宋朝詩人丁謂有"天門九重開,終當掉臂入"的詩句。當時的大文人王禹俗讀過此詩句後,說道:"入諸侯國君之朝門,還要斂身鞠躬呢,入天門怎麽可以仰首擺臂呢!此人必定不是平庸之輩!"
後來,丁謂果然成為一名著名的詩人。
何心隱何心隱,隆、嘉間大俠也,而以講學為名,善禦史耿定向,遊京師與處。適翰林張居正來訪,何望見便走匿。張聞何在耿所,請見之,何辭以疾。張少坐,不及深語而去。耿問不見江陵之故,何曰:"此人吾畏之。"耿曰:"何為也?"何曰:"此人能操天下大柄。"耿不謂然。何又曰:"分宜欲滅道學而不能,華亭欲興道學而不能,能興滅者,此子也。子識之,此人當殺我!"後江陵當國,以其聚徒亂政,卒捕殺之。
(評注:心隱一見江陵,便知其必能操柄,又知其當殺我,可謂智矣,卒以放浪不檢,自陷罟獲,何哉?王?州《朝野異聞》載,心隱嚐遊吳興,幾誘其豪為不軌,又其友呂光年多遊蠻中,以兵法教其酋長,然則心隱之死非在也。而李卓吾猶以不能容心隱為江陵罪,豈正論乎!
李臨川先生《見聞雜記》雲:陸公樹聲在家日久,方出為大宗伯,不數月,引疾歸。沈太史一貫當晚攜?報國寺訪之,訝公略無病意,問其亟歸之故。公曰:"我初入都,承江陵留我閣中具飯,甚盛意也。第飯間,江陵從者持鬃抿刷雙鬢者再,更換所穿衣服數四,此等舉動,必非端人正士,且一言不及政事,吾是以不久留也。"噫,陸公可謂"見幾而作"矣!)
“譯文”
何心隱是明朝嘉靖、隆慶年間的一位異人,他主張人民不拘貴賤,一律平等,其思想當時被視為"異端"。他以講學為名,結識了許多好友,其中也與禦史耿定向友好,旅行到京師時還住在耿禦史家中,碰巧翰林張居正來訪,而何心隱一望見他便趕快躲了起來。張居正聽說何心隱現在耿定向家中,就請他出來相見,何心隱稱身體不舒服作辭。張居正為此不及深談,沒坐多長時間便告辭走了。
耿定向問何心隱不見張居正的緣故,何心隱說:"我害怕這個人。"耿定向問:"為什麽呢?"何心隱說:"此人將來能掌握天下大權。"耿定向不以為然。何心隱接著說:"前丞相嚴嵩是分宜人,他想滅絕道學卻未能如願,繼任的丞相徐階是華亭人,他想大興道學也未能如願。能興或能滅道學的,隻有張居正。我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定當要殺掉我!"
後來,張居正做了首輔而總攬朝廷大權,他對何心隱以聚徒亂政的罪名,讓屬下把他捕殺了。
潘?武陵郡樊伯嚐誘諸夷作亂,州督請以萬人討之。孫權召問潘?,?曰:"易與耳,五千人足矣。"權曰:"卿何輕之甚也?"?曰:"?雖弄唇吻而無實才,昔嚐為州人設饌,比至日中,食不可得,而十餘自起,此亦佛儒觀一節之驗也。"權大笑,即遣?,果以五千人斬?。
“譯文”
三國時,武陵郡屬荊州。荊州並歸東吳以後,武陵郡的樊?,曾經誘導附近的各異族作亂,州都督請求以萬人的兵力去討伐他們,為此,東吳君主孫權召問潘?。潘?說:"這容易對付,五千人就足夠了。"孫權說:"你怎麽這麽樣輕視他呢?"潘?回答說:"樊?善於誇誇其談,但實際上並沒什麽真才實學。有一次,他曾經設置酒宴招待州義來的官員,可是等到日至中天,還沒見酒飯到來,他十幾次站起來觀望。這也是從一個小節問題上驗證出他是個侏儒。"孫權聽了大笑起來。隨即派遣潘?率兵出征,果然用五千兵力斬了樊?。
卓敬建文初,燕王來朝,戶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慮絕人,酷類先帝。夫北平者,強幹之地,金、元所由興也,宜徒燕南昌,以絕禍本。夫萌而未動者,幾也,量時而為者,勢也。勢非至勁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建文見奏大驚。翌日,語敬曰:"燕邸骨肉至親,卿何得及此!"對曰:"楊廣、隋文非父子那?"
(評注:齊、黃諸公無此高議,使此議果行,靖難之師亦何名而起?)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