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73章 孝至卷(9)

  禦失其道,則天下狙詐鹹作敵。

  李注:“失其禦則反間(考異雲:“宋刻一作‘聞’。”)背叛。”案:範祖禹唐鑒六引“敵”作“逆”,與注義合。

  刀不利,筆不銛,(音義雲:“或作‘鑽’,誤。”)而獨加諸砥,不亦可乎?

  李注:“刀鈍礪之以砥,筆禿鋌削(世德堂本作“銛之”。)以刀,申、韓行法,欲以救亂,如加(世德堂本無“欲”字、“加”字。)刀砥,亦所以利也。”案:意林及禦覽三百四十六引“獨加諸砥”作“宜加砥(禦覽作“ ”。)削。”據注,以砥釋刀,以鋌削釋筆,“削”字應有。

  [[問神卷第五]]李注:“心能測乎天地之情。”案:嘉佑本缺處乃“心”字。

  天精天粹,萬物作類。

  李注:“天以精粹覆萬物,各成其類。”案:書鈔百四十九引注“類”下有“也”字。(“成”作“色”,誤。)龍蟠於泥,蚖其肆矣。

  案:玉燭寶典二雲:“韋昭所注國語,一本雲‘化為玄蚖’。昭解雲:‘蜥蜴類’。楊子法言雲‘龍蟠於泥,蚖其肆矣’,即是此蟲。李軌同。”今注無詁蚖之詞,疑挩。

  聖人以不手為聖人。

  李注:“手者,桎梏之屬。”案:“手”疑“ ”誤,即古“ ”字。荀子富國篇:“垂事養民。”楊注:“垂,下也。”是 為降抑之義。蓋或人以不受拘執為不製,楊子以誌不降抑為不製也。說苑權謀篇“東郭垂”,韓詩外傳“垂”作“牙”,“手”即“ ”誤,知古籍“垂”恒作“ ”也。

  至書之不備過半矣,而習者不知。

  李注:“本百篇,今有五(世德堂本誤“四”。)十九,故曰過半。”案:李合偽古文數之,故曰“五十九”。若楊子所言,自指今文二十九篇,故曰“不備過半”。

  今亡夫。

  案:王觀國學林一引“夫”作“矣”。

  周書噩噩爾。

  李注:“不阿附(考異雲:“宋刻作‘階’。”)也。案:禦覽六百八引注“阿附”作“可名”,是也。

  下周者,其書譙(音義雲:“俗本作‘誰’,舊本皆作‘譙’。”)乎?

  李注:“下周者秦,言酷烈也。”案:禦覽六百八引“譙”作“憔悴”,“悴”字疑衍。憔、譙古通。溫公從宋、吳本作“誰”,誤矣。

  大哉!天地之為萬物郭,五經之為眾說郛。

  案:書鈔九十五引“郭”亦作“郛”。

  君子小人見矣。

  案:文心雕龍書記篇引“見”作“可見”。

  人病以多知為雜。

  案:“以”字疑衍,文選景福殿賦注引無。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烏乎!

  李注:“童烏,子雲之子也。”案:王楙野客叢書八雲:“童烏,舊說謂楊子雲之子小名。有一老先生讀法言,謂‘吾家之童’為句,‘烏’連‘乎’字,作‘嗚呼’字讀,謂歎聲。似亦理長。仆觀後漢鄭固碑曰:‘大男有楊烏之才,年七歲而夭。’蘇順賦:‘童烏何壽之不將?’是時去子雲未遠,所舉想不謬。於是知童烏為子雲之子小名。”其說是也。童烏見禦覽所引劉向書。

  九齡而與我玄文。

  李注:“童烏九齡而與楊子論玄。”案:音義雲:“與音預。”白帖二十及八十七兩引並作“預”,預謂參預,義較李注為長。(如李說,必增字乃通。)或問經之艱易。

  案:文選連珠注引“艱”作“難”,下同。

  盍勢諸名卿,可幾也。

  李注:“盍,何不也。勢,親也。名卿,親執政者也。言何不與之合勢而成名也。”案: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勢”作“執”。勢無親訓,疑李本舊作“執”字,執即“ ”省。國語周語雲:“居寢有 禦之箴。”韋注:“ ,近也。” 有近訓,故李注詁親,謂親近名卿也。(注文“親執政”,“親”字衍。)今本作“勢”,與韓非子有度篇“ 在郎中”今作“勢在”例同。注文“言何”以下又以勢為合勢,與親訓殊,疑非李注。漢書顏注引韋昭說雲:“言有勢之名卿,庶幾可不朽。”與李異。

  不屈其誌。

  案:文選顏延年侍遊蒜山詩注引“屈”作“詘”,與漢書合。辨命論注引作“不詘其節”。

  而耕乎岩石之下。

  案:文選注兩引“乎”作“於”。禦覽八百廿二引“岩”作“岩”,葉夢得避暑錄話上引作“岩”。

  名振於京師。

  案:文選侍遊蒜山注引“振於”作“震乎”,避暑錄話亦引作“震”,(與漢書合。蓋據溫公本。)史容山穀詩外集注五引作“而名震於京師”。

  愆語,君子不出其口。

  李注:“欲聞其義。”案:此注應在“何謂德愆”下,今本誤移此文“愆”字下。此文“愆語”聯詞,猶雲過失之語,非愆為或人所問之詞也。

  [[問明卷第六]]匪天也夫?

  案:禦覽二引“匪”作“惟”。

  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

  李注:“君子潛神重玄之域,世網不能製禦之。”案:“慕”字惟宋衷本作“篡”,溫公言之甚詳。後漢書逸民傳:“弋人何篡?”注謂諸本或作“慕”,法言作“篡”,又引宋衷注,訓篡為取。文選逸民傳論注引法言作“弋者(或作“人”。)何篡”,亦引宋衷注。(音義引後漢書注所載宋注,與今選注所引悉同。)又雲:“今‘篡’或為‘慕’,誤也。”並據宋本。野客叢書六雲:“楊子雲法言:‘鴻飛冥冥,弋人何慕焉。’一本作‘纂’,故退之詩雲:‘久嫌弋者纂。’(案:韓集酬崔十六少府三十韻詩雲:“久嫌弋者纂。”字不作“纂”。王伯大音釋引方崧卿雲:“楊子:‘鴻飛冥冥,弋人何纂焉。’古本及後漢書均然,蓋篡取之義也。然今本楊子亦作‘慕’,非也。”)仆觀後漢逸民傳序及注雲雲引節乃是‘篡’字,非‘纂’字也,故陳子昂碑曰‘弋人何篡,鴻飛高雲。’張曲江詩曰‘今我遊冥冥,弋者何所慕’,則用元字。梁肅四皓讚曰‘弋者何思,鴻飛冥冥’,又轉為‘思’字,是‘何慕’宋本或作‘纂’也。據李雲不能製禦,與宋注訓取不同,李本自不作‘篡’,類聚九十引作‘慕’,自據李本。白帖九十四引作‘弋者何篡’,據宋說改”。(梁肅雲:“何思”亦據作“慕”之本。)鳳鳥蹌蹌,匪堯之庭。

  李注:“匪堯之庭則不降步也。”案:周禮考工記:“且其匪色必似鳴矣。”鄭注:“故書‘匪’作‘飛’。”是飛、匪互通。此文“匪”字疑亦“飛”假,若如李說,必增字而後通。蜀莊沈冥。

  案:漢書王貢兩龔鮑傳序作“蜀嚴湛冥”。(世說新語注十八引此亦作“沈”。)舉茲以旃。

  案:旃當詁表。漢書顏注雲:“旃,亦之也。”非是。

  靈場之威,宜夜矣乎?

  李注:“靈場,鬼神之壇祠也。(世德堂本挩“祠也”二字。)靈場所以為威,可冥(世德堂本作“宜”。)夜,而不可白日。”案:靈場蓋即受禪靈壇。(“靈壇”見魏受禪碑。)此節謂禪讓至重,堯無輕禪許由之事。其曰“靈場之威”雲雲者,“威”與“嚴”同。蓋謂授禪之際,厥典至嚴,不得於幽隱行之。若如或說,不啻於昏夜私為授受也,故曰“宜夜矣乎”?

  朱鳥翾翾,歸其肆矣。

  李注:“朱鳥,燕別名也。肆,海肆也。”案:禦覽九百二十二引此文,又引侯苞(即侯芭。)注雲:“朱鳥,燕別名;肆,恣肆也。”說與李殊。(音義亦雲:“注非也。朱鳥往來以時,不累其身,放肆自遂。”與侯注同。)而卒死於說難。

  案:“難”字當衍。

  [[寡見卷第七]]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

  案:書鈔九十五引“辯”作“辨”,下同。意林引“事”作“地”。

  春木之芒兮,援我手之鶉兮。

  李注:“春木芒然而生,譬若孔氏啟導人心,有似援手而進。”案:溫公從宋、吳本“芒”作“芚”,當從之。注雲“芒然”,亦“芚然”之誤。

  美言不文。

  案:禦覽三百九十引“美”作“至”。

  古者之學耕且養,三年通一。今之學也,非獨為之華藻也,又從而繡其鞶帨。

  李注:“鞶,大帶也;帨,佩巾也。”案:後漢書儒林傳論引“學也”作“學者”,文選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注、禦覽八百十五引同。後漢書注雲:“‘鞶’或作‘幋’。”選注引注文“巾也”下有“喻今之文字煩多,非獨華藻也。巾、帶皆文之如繡也”二十字,今本並挩。又案:“三年通一”下,李刻據盧校本無“經”字,嘉佑本有之,當據補。

  雷震乎天,風薄乎山。

  案:文選顏延年曲水詩序注引“乎”作“於”。

  使起之用兵每如斯。

  案:溫公從宋、吳本無“用”字,疑非。史記吳起傳集解引有“用”字,“如”作“若”。

  航人無楫,如航何?

  李注:“雖有舟航,而無楫棹,不能濟難;雖有人民,而無禮樂,不能熙化。”案:禦覽七百七十一引“楫”作“烜”,引注作“喻有民無禮樂治也”,係約引,“治”上有挩字。(疑今注“熙化”,“化”本作“治”。)航安,則人斯安矣。

  案:類聚七十一引“則人”作“而民”,禦覽七百七十亦引作“人”。

  [[五百卷第八]]李注:“五百,非通經之言。”案:嘉佑本作“五百歲一聖”。

  仲尼開跡,將以自用也。

  李注:“欲行其道,製素法也。”案:“素法”疑當作“素王法”。

  曰:“知之則曷為不用?”曰:“不能。”曰:“知聖而不能用也,可得聞乎?”

  案:類聚二十、禦覽四百一引“曰知之”作“若知之”,類聚引無“也”字。

  逆其所順。

  案:類聚、禦覽並引“順”作“從”。

  捐其所能。

  案:禦覽引“捐”作“損”。

  非天下之至。(音義雲:“天複本‘至’下有‘德’字。”)案:禦覽引“至”下有“聖”字。

  關百聖而不慚。

  案:“關”與“貫”同,猶禮記雜記下“關轂”即“貫轂”也。

  占天地。

  李注:“言皆(世德堂本作“能”。)占之。”案:注文“皆”字當作“能”,蓋正文衍“地”字,校者易注以就之。

  月未望則載魄於西。

  李注:“漸東滿。”案:嘉佑本注文“漸”上有“以”字。

  既望則終魄於東。

  案:書鈔一百五十引“終魄”作“魄落”。

  之而已矣。

  案:禮書一百十二引“ 之”作“亦檠之”。

  莊、楊蕩而不法。

  案:晉書王坦之傳載所著廢莊論引“蕩”作“放蕩”。

  鄒衍迂而不信。

  李注:“迂回不可承信。”案:史記封禪書雲:“騶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說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此文“迂”字即怪迂之“迂”。漢書郊祀誌顏注雲:“迂謂回遠也。”

  [[先知卷第九]]忽眇綿作 。

  李注:“眇綿,遠視。”案:文選江賦注雲:“ 眇,遠視貌。法言曰:‘眇綿作炳。’” 音綿,與李說同。學林六引作“忽忽眇綿作炳”,疑非。

  政善而吏惡,一勤也;吏善而政惡,二勤也;政、吏駢惡,三勤也。

  李注:“政,君也;駢,並也。”案:書鈔七十七引作“一曰善政,二曰吏善政惡,三曰政、吏戒惡,此曰三勤也”。“戒”乃“鹹”訛。(文選景福殿賦注引李注:“駢,並也。”)之謂惡政。

  案:禦覽八百十九引作“此謂惡政也”。

  聖君少而庸君多。

  案:文選辨命論注引“庸”作“亂”。(裕孚案:“文選各本多作‘庸’。”)修之以禮義。

  案:“修”當作“循”。循與順同,(說文:“循,順行也。”)猶雲順之以禮義也。(古籍修、循互訛,弗具引。)吾見玄駒之步。

  李注:“玄駒,蚍蜉子也。”案:“孫詒讓劄迻雲:“‘步’當作“走’。”今考玉燭寶典十二引“步”作“ ”,(似“走”字艸書之誤。)又引郭璞蚍蜉賦雲“感萌陽以潛步”。文心雕龍物色篇亦雲:“蓋陽氣萌而玄駒步。”據郭、劉二文,似“步”非誤字。

  象龍之致雨也,難矣哉!

  案:續漢書禮儀誌注引無“也”字,“難”作“艱”。

  君之不才。

  案:禦覽九百二十八引作“君乏才”。

  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

  案:文選景福殿賦注引此文,又引李注曰:“埏埴為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今本挩。(選注又有“埏,失然切”四字,蓋隋、唐以前李注音義文。)剛則甈。

  案:學林八引楊子音義曰:“甈,五計切,破罌;又力製切,破瓦。”今本音義挩。(學林引本文“甈”誤“甔”,又雲:“太剛則有玻裂之患也。”)譬猶日之中矣。

  案:事類賦注一引“矣”作“乎”。

  什一,天下之中(世德堂本無“中”字。)正也。

  李注:“什一稅民,天下之中賦正法也。”案:事類賦注一引作“什一之稅,天下正也”,亦無“中”字。據李注,“中”字應有。

  [[重黎卷第十]]羲近重,和近黎。

  案:書堯典疏引此文,申之曰:“是羲承重,而和承黎矣。”

  蓋哉!蓋哉!應難未幾也。

  李注:“再言‘蓋哉’者,應難以事,未有近其理哉。”案:事類賦注一、禦覽二引無“應難”二字。北史信都芳傳載芳四術周髀宗自序雲(一):“漢成帝時,學者問蓋天。楊雄曰:‘未幾也。’問渾天。曰:‘幾乎!’言蓋差而渾密也。”亦無“應難”二字,當係衍文。(注雲“應難以事”,蓋謂楊子難蓋天八事。)(一)“宗”字原本訛作“周”,據北史本傳改。

  至蠡策種而遁,肥矣。

  案:“肥”即易下經“肥遯”之“肥”,肥與蜚同。

  六國蚩蚩,為嬴弱姬。

  案:後漢書袁紹傳載沮授引此文,注雲:“方言:‘蚩,悖也。’”

  守失其微。(音義雲:“本或作‘徽’。”)案:作“徽”是也。嘉佑本亦作“徽”,爾雅釋詁:“徽,善也。”守失其徽,猶言傷其美。

  天胙光德,而隕明忒。

  李注:“天之所福,光顯有德。而令隕之者,明乎秦、楚忒惡之所致。”案:嘉佑本注文“令”作“今”。

  故天之胙,為神明主。

  案:文選王融曲水詩序注引作“故天因而瑞之”,王命論注引作“故天因而胙之”,又引“天因胙之”,是古本當有“因而”二字,今本挩。

  胎籍三正。

  案:此語蓋本書甘誓“怠棄三正”。胎、怠同聲假用。

  越與(音義雲:“俗本作‘興’。”世德堂本亦作“興”,從宋﹑吳本。)亢眉,終無橈辭,可謂伎矣。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