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10章 修身卷(2)

  上交不諂,下交不驕,則可以有為矣。或曰:“君子自守,奚其交?”曰:“天地交,萬物生;人道交,功勳成,奚其守?”〔注〕天地之交以道,人道之交以理,俱當順天人之道理,而無所迕逆也。〔疏〕“上交不諂,下交不驕”者,說文:“,諛也。”重文“諂”,從 。論語雲:“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皇疏引範寧雲:“不以正道求人為諂也。”又皇疏雲:“陵上慢下曰驕也。”係辭雲:“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侯果注雲:“上謂王侯,下謂凡庶。君子上交不至諂媚,下交不至瀆慢,悔吝 從而生,豈非知微者乎?”“則可以有為”者,“有”讀為“友”。論語:“有朋自遠方來。”釋文:“有,本作‘友’。”魯公子友字季父,鹽鐵論殊路作“季有”,是二字古互通,為語助也。詳見經傳釋詞。可以友為,猶雲可與言友也。音義:“可以有為,俗本作‘可以為友’,非是。”此蓋傳寫者不知“為”字之義,故倒“友為”之字為“為友”。然正可見法言此文之“有”本作“友”矣。“君子自守,奚其交”者,解嘲雲:“哀帝時,丁、傅、董賢用事,諸附離之者,起家至二千石。時雄方草創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故此以為問。”“天地交,萬物生;人道交,功勳成”者,易泰雲:“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幹鑿度雲:“泰者,天地交通,陰陽用事,長養萬物也。”隨:“初九,出門交有功。象曰:‘出門交有功,不失也。’”鄭注雲:“臣出君門,與四方賢人交,有成功之象也。”風俗通愆禮雲:“易稱天地交,萬物生;人道交,功勳成。”蓋易緯文,生、成韻語。吳胡部郎玉縉雲:“有為對自守而言,功勳成即可以有為之驗。”按:此章論交友之道,非論有為。自守對交而言,非與有為相對,胡說恐誤。

  好大而不為,大不大矣;好高而不為,高不高矣。〔疏〕音義:“好大,呼報切。”按:兩句均當於“為”字句絕。好而不為,則大者無以成大,高者無以成高也。

  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也哉!〔注〕睹聖道然後知諸子之淺小。〔疏〕天官書雲:“三能、三衡者,天廷也。”廷、庭古字通。晉書天文誌雲:“帝坐一星,在天市中星西,天庭也。”音義:“卑也,如字。又音婢。”注“睹聖道然後知諸子之淺小”。按:學行雲:“視日月而知眾星之蔑也,仰聖人而知眾說之小也。”君子雲:“聖人之書、言、行,天也。”故知天庭喻聖道,卑居喻諸子也。

  公儀子、董仲舒之才之邵也,〔注〕公儀子為魯相,婦織於室,遣去之;園有葵,拔棄之,不與民爭利也。董仲舒為江都相,下帷三年,不窺園。此二子才德高美。使見善不明,用心不剛,儔克爾?〔注〕儔,誰。〔疏〕說文:“剛,強斷也。”論語雲:“吾未見剛者。”皇疏雲:“剛謂性無欲者也。”按:見善明者,智也;用心剛者,勇也。明、剛亦韻語。注“公儀”至“窺園”。按:史記循吏傳雲:“公儀休者,魯博士也。以高第為魯相,奉法循理,無所變更,百官自正,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客曰:‘聞君嗜魚,遺君魚,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受魚而免,誰複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婦,燔其機。雲:‘欲令農士工女安所售其貨乎?’”又儒林傳雲:“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或莫見其麵。蓋三年董仲舒不觀於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漢書藝文誌有董仲舒百二十三篇。注“此二子才德高美”。按:係辭:“彖者,材也。”韓康伯注雲:材,才德也。”是才、德可通謂之才。才、材古字通。說文:“卲,高也。”字當從 。經典通用“邵”。廣雅釋詁:“邵,高也。”又小爾雅廣詁:“邵,美也。”是邵兼高、美二義。世德堂本此注首有“邵,高也”三字。按:才德高美,高美字即釋邵義,無取偏舉,更成贅設。今依治平本。注“儔,誰”。按:此爾雅釋詁文。說文:“誰,何也。”言使非二子智勇具備,何能高美如此也。

  或問“仁、義、禮、智、信之用”。曰:“仁,宅也。義,路也。禮,服也。智,燭也。信,符也。〔注〕仁如居宅,可以安身。義如道路,可以安行。禮如衣服,可以表儀。智如燈燭,可以照察。信如符契,可以致誠。處宅,由路,正服,明燭,執符,君子不動,動斯得矣。”〔疏〕“或問”,世德堂本作“或曰”,誤也。白虎通情性雲:“五性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仁者,不忍也,施生愛人也。義者,宜也,斷決得中也。禮者,履也,履道成文也。智者,知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也。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君子不動,動斯得矣”者,本書君子雲:“君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得即成德之謂。注“信如符契,可以致誠”。按:說文:“符,信也。漢製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係傳雲:“史記:‘漢文帝三年始為銅虎符、竹使符(一)。’注雲:‘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至郡合符(二),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旁鐫篆書第一至第五,以代古之圭璋,從簡易也。’”又說文:“契,大約也。”曲禮:“獻粟者執右契。”鄭注雲:“契,券要也。”孔疏雲:“契謂兩書一劄,同而列之。”是也。銅虎、竹使,非民生日用之物,故廣其義於契,明符是凡所以為信者之總稱也。(一)“三年”史記孝文本紀作“二年”。(二)“郡”字原本訛作“都”,據史記孝文本紀改。

  有意哉!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無意而至者也。”〔疏〕“有意哉”,歎美所引孟子之言之有意也。史記張釋之馮唐傳雲:“太史公曰:‘張季之言長者,守法不阿意;馮公之論將率,有味哉!有味哉!’”有意即有味之謂。所引孟子,今七篇無是語,蓋外篇文。孟子題辭雲:“又有外書四篇:性善辨、文說、孝經、為政。其文不能弘深,不與內篇相似,非孟子本真,後世依放而托之者也。”風俗通窮通雲:“孟軻作書,中外十一篇。”按:七篇為中,四篇為外,故十一篇。王應麟困學記聞雲:“法言修身篇引‘孟子曰’雲雲,今孟子無此語,其在外書歟?”方仲美孟子集語此條作“孟子居齊,公孫醜、王子墊侍側,孟子喟然而歎”雲雲,乃以意妄加。“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此“有意”謂誌於道,與句首“有意”字異義。“不至”,謂中道而廢。

  或問“治己”。曰:“治己以仲尼。”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馬以驥,不亦可乎?”或曰:“田圃田者,莠喬喬;思遠人者,心忉忉。”〔注〕雖有喬喬之莠,其穀不可得;雖懷忉忉之思,遠人不可見。言仲尼之道深遠,不可以強學。曰:“日有光,月有明。三年不目日,視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蒙。〔注〕不見日月而盲蒙,以諭不學為闇人。熒魂曠枯,糟莩曠沈,〔注〕莩,熟也。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注〕埴,土也。盲人以杖擿地而求道,雖用白日,無異夜行。夜行之義,麵牆之諭也。〔疏〕“治己”者,禮記大傳鄭注雲:“治猶正也。”“率馬以驥”者,說文:“ ,先導也。”經傳通用“率”。“田圃田者,莠喬喬”雲雲者,或人引詩,以為誌大功寡之喻,言治己以仲尼,徒勞無益也。音義:“田圃田,上‘田”音佃,下‘田”如字,圃音甫;莠,羊久切;喬喬音驕,詩作‘驕’。”按:世德堂本“圃”作“甫”,此承溫公據宋、吳本所改,集注可證。詩甫田雲:“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無思遠人,勞心忉忉。”此引詩“甫”作“圃”,“驕”作“喬”者,蓋魯詩異文。車攻:“東有甫草。”班孟堅東都賦,李注引韓詩作“圃草”,是三家詩“甫”作“圃”之例,實皆“橆”之假。說文:“橆,豐也。”此本字也。毛傳雲:“甫,大也。”即讀為橆也。馬高六尺曰驕,木高而曲曰喬,二字古書通用。中庸:“居上不驕。”釋文:“驕,本或作‘喬’。”此文喬喬,則又重言形況,本無正字。傳箋於驕驕皆無釋。按:漢廣:“翹翹錯薪。”傳雲:“翹翹,薪貌。”廣雅釋訓:“翹翹,眾也。”即其義。爾雅釋訓:“忉忉,憂也。”“日有光,月有明”者,論語雲:“仲尼,日月也。”“三年不目日”雲雲者,廣雅釋詁雲:“目,視也。”說文:“盲,目無牟子也。蒙,不明也。”音義:“必蒙,音蒙,瞽也。”言不觀孔子之道,猶不見日月。不見日月,久則目盲;不觀孔子之道,久則心頑。光、明、盲、蒙皆韻語。“熒魂曠枯,糟莩曠沈”者,音義:“熒魂,戶扃切。”糟當依舊本作“精”,精、糟形近而誤。熒魂,精莩皆疊字為義,熒魂謂神,精莩謂光也。熒讀為老子“載營魄”之“營”,營亦魂也。彼河上公注雲:“營魄,魂魄也。”又王弼注雲:“營魄,神之常居處也。”素問調經論:“取血於營。”王冰注雲:“營主血,陰氣也。”淮南子俶真:“嬈其精營,慧然而有求於外。”精營當連讀,亦謂精神也。說文:“魂,陽氣也。”詩:“出其東門。”釋文引韓詩雲:“魂,神也。”是熒魂者,神氣也。陸士衡文賦:“攬營魂而探賾。”營魂即熒魂,士衡用法言語也。淮南子本經,高注雲:“精,光明也。”亦通作“晶”。說文:“晶,精光也。”莩讀為聘義“孚尹旁達”之“孚”。彼鄭注雲:“謂玉采色也。”家語問玉,王肅注雲:“孚尹,玉貌。”說文“璠”篆下引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係傳雲:“孚謂玉之光采也。”一切經音義引纂文雲:“孚瑜言美色也。”音轉為“符”。左太衝蜀都賦:“符采彪炳。”劉注雲:“符,采玉之橫文也。”是精莩猶言光采。曠者,久廢之謂。“熒魂曠枯”,謂目之神氣久廢而枯槁;“精莩曠沈”,謂目之光采久廢而湛沒也。皆承三年不目日月而言。“擿埴索塗,冥行而已矣”者,音義:“擿埴,他曆切;下宮職切。索塗,山責切。”按:說文:“擿,搔也”;“入索家搜也”。引申為凡搜求之稱。冥,幽也。禦覽八百十七引“治己以仲尼,奚寡矣”,又引注雲:“言學孔子道多,而成者何少也?”按:今各本皆無此注。注“雖有”至“強學”。按:甫田序雲:“甫田,大夫刺襄公也。無禮義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諸侯,誌大心勞,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傳雲:“大田過度而無人功,終不能獲。”然則甫田之旨,在刺誌大心勞,求而不獲者。治己而以仲尼,誌大心勞,孰過於此?弘範此注,正得此文引詩之意。魯詩遺說考雲:“詩意言為國之道,當自近始,毋厭小而務大,毋忽近而圖遠。”鄭箋亦雲:‘喻人欲立功致治,必勤身修德,以成高大。’法言引此詩為修身之證,義亦猶是也。”按:法言引詩,自為或人設難之詞,非為修身之證,陳說殊誤。又按:“不可以強學”,治平本“強”作“治”,乃“強”之形誤,今依世德堂本。注“莩,熟也”。按音義:“糟莩,李軌讀‘糟’如字;莩音浮,熟也。”似弘範讀莩為烰。說文“烰,烝也”;引詩“烝之烰烰”。毛詩作“浮”。然“糟烰曠沈”,義實難通(一)。音義引柳宗元曰:“熒,明也。熒魂,司見之用者也。‘糟’當為‘精’、‘莩’如葭莩之‘莩’,目精之表也。言魂之熒明,曠久則枯;精之輕浮,曠久則沈。不麵日月,則目之用廢矣,以至於索塗冥行而已。”舊本亦作“精莩”。俞雲:“熒魂以喻輕清之氣,糟莩以喻重濁之質。糟者,酒之滓;莩者,米之皮也。其輕清者日以枯,其重濁者日以沈,斯盲矣。”榮按:俞以糟莩為喻重濁之質,夫重濁之質無取其上浮,盲者亦不因重濁之質日沈而致盲,此說殊不可從。子厚破糟為精,是矣。而以精莩為目精之表,則亦失其義。注“埴,土也”。按:說文:“埴,黏土也。”(一)“難”字原本作“雖”,形近而訛,今據文義改。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