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印章以青田石瑩潔如玉、照之燦若燈輝者為雅。然古人實不重此,五金、牙、玉、水晶、木、石皆可為之,惟陶印則斷不可用,即官、哥、青冬等窯,皆非雅器也。古修金、鍍金、細錯金銀、商金、青綠、金玉、瑪瑙等印,篆刻精古,紐式奇巧者,皆當多蓄,以供賞鑒。印池以官、哥窯方者為貴,定窯及八角、委角者次之,青花白地、有蓋、長樣俱俗。近做周身連蓋滾螭白玉印池,雖工致絕倫,然不入品。所見有三代玉方池,內外土鏽血侵,不知何用,今以為印池,甚古,然不宜日用,僅可備文具一種。圖書匣以豆瓣楠、赤水、欏木為之,方樣套蓋,不則退光素漆者亦可用,他如剔漆、填漆、紫檀鑲嵌古玉、及毛竹、攢竹者,俱不雅觀。
“譯文”印章以潔白如玉、晶瑩透光的青田石為雅,但古人並不隻看重青田石,金屬、象牙、玉石、水晶、木石都可篆刻印章,隻有陶瓷印章絕不能用,官、哥、青冬等窯陶瓷印章,都不是古雅器物。古摻金、鍍金、細錯金銀、商金、青綠、金玉、瑪瑙印章中,篆刻精致,印紐形狀奇巧的,都應多多收藏,供鑒賞把玩。印泥池,官、哥窯的方瓷盒最好;定窯以及八角形、圓角的稍次;青花白底、有蓋子的、長形的,都很俗。近年有一種盒、蓋連體做成螭形的白玉印池,雖然做工精妙絕倫,但不入品。有夏商周時期的玉石方池,內外都有土鏽血浸‘¨,不知原來作什麽用,現在用作印池就很古雅,但不宜常用,僅可作一種文具收藏。收藏圖書的小盒子用豆瓣楠、赤水、欏木做成有蓋的成套方盒,不然就做成退光素漆的,其他如雕漆、填漆、紫檀鑲嵌古玉及毛竹、攢竹的,都不雅觀。
印章的由來秦以前,無論官印私印都稱“璽璽”,秦統一六國之後,規定隻有皇帝的印可稱“璽”,臣民的稱“印”。到了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所用的印稱為“璽”的。武則天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從唐至清則沿襲舊製,“璽”和“寶”這兩種稱呼都在用。人們又稱將軍的印為“章”。之後,印章根據不同時期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象征權力。後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朱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後盛行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