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卷七 器具:研

  “原文”研以端溪為上,出廣東肇慶府,有新舊坑、上下岩之辨,石色深紫,襯手而潤,叩之清遠,有重暈、青綠、小鴝鴿眼者為貴。其次色赤,嗬之乃潤;更有紋慢而大者,乃“西坑石”,不甚貴也。又有天生石子,溫潤如玉,磨之無聲,發墨而不壞筆,真稀世之珍。有無眼而佳者,若白端、青綠端,非眼不辨;黑端出湖廣辰、沅二州,亦有小眼,但石質粗燥,非端石也。更有一種出婺源歙山、龍尾溪,亦有新舊二坑,南唐時開,至北宋已取盡,故舊硯非宋者,皆此石。石有金銀星,及羅紋、刷絲、眉子,青黑者尤貴。潦溪石出湖廣常德、辰州二界,石色淡青,內深紫,有金線黃脈,俗所謂“紫袍、金帶”者是。洮溪研出陝西臨洮府河中,石綠色,潤如玉。衢研出衢州開化縣,有極大者,色黑。熟鐵研出青州。古瓦研出相州。澄泥研出虢州。研之樣製不一,宋時進禦有玉台、鳳池、玉環、玉堂諸式,今所稱“貢研”,世絕重之。以高七寸,闊四寸,下可容一拳者為貴,不知此特進奉一種,其製最俗。餘所見宣和舊研有絕大者,有小八棱者,皆古雅渾樸。別有圓池、東坡瓢形、斧形、端明諸式,皆可用。葫蘆樣稍俗;至如雕鏤二十八宿、鳥、獸、龜、龍、天馬,及以眼為七星形,剝落研質,嵌古銅玉器於中,皆入惡道。研須日滌,去其積墨敗水,則墨光瑩澤,惟研池邊斑駁墨跡,久浸不浮者,名日“墨鏽”,不可磨去。研,用則貯水,畢則乾之。滌研用蓮房殼,去垢起滯,又不傷研。大忌滾水磨墨,茶酒俱不可,尤不宜令頑童持洗。研匣宜用紫黑二漆,不可用五金,蓋金能燥石。至如紫檀、烏木、及雕紅、彩漆,俱俗,不可用。

  “譯文”硯台以端溪石的為上品,產自廣東肇慶,稱為“端硯”。端硯石有新舊坑、上下岩之分,石色深紫,手感細潤,敲擊響聲清遠,有重暈、青綠、小石眼的更為珍貴;其次是石色赤紅,對硯嗬氣,也會顯現水痕的.石紋粗大的是“西坑石”,不太珍貴。有一種天生石子,溫潤如玉,研磨無聲,發墨而不壞筆,確實是稀世珍品。也有無眼的好硯台,如白端、青綠端,因此,不能以是否有眼辨別優劣;黑端出自湖廣辰州、沅州,雖有小眼,但石質粗糙幹燥,其實它不是端石。還有一種出自婺源歙山、龍尾溪的,也有新舊二坑,南唐時開始開采,到北宋就已采盡,所以所謂舊硯並非宋代的,都是這裏的石頭。硯石有金銀星、羅紋、刷絲、眉子,其中青黑色的尤其珍貴。潞溪石出自湖廣常德、辰州二地,石色表麵淡青,內中深紫,有金黃色的紋理,俗稱“紫袍、金帶”。洮溪硯出自陝西臨洮的河中,石為綠色,潤澤如玉。衢硯出自衢州開化縣,有極大的,為黑色。熟鐵硯出自青州。瓦硯出自相州。澄泥硯出自相虢州。硯台的式樣規格不一,宋代進獻皇宮的,有玉台、鳳池、玉環、玉堂等樣式,現在所稱“貢硯”,世間極其看重。其實貢硯以寬四寸,高七寸,下麵能放進一隻拳頭的為貴,不知道這個規格要求而製作的所謂“貢硯”,一定很低俗。我見過的宣和古硯台,有很大的,有小八菱形的,都很古雅拙樸;還有圓池、東坡瓢形、斧頭形、端明等式樣,都可以用。葫蘆形的稍俗,諸如雕鏤二十八星宿、鳥、獸、龜、龍、天馬,以及剔下部分硯石,嵌入古銅玉器,作成七星形等做法,都走入旁門左道。硯台要每天清洗,去除積存墨汁,新磨墨汁才會光亮潤澤,唯有硯池邊久浸不散的斑駁墨跡,名叫“墨鏽”,不可磨去。硯台用時才灌水,用完後就要把餘汁倒掉。清洗硯台可用蓮蓬殼,既容易去除汙垢,又不損傷硯台。特別忌諱用開水磨墨,茶水、酒水都不能用,更不要讓頑童洗滌硯台。硯台盒宜用紫色或黑色漆木盒,不可用金屬盒子,因為金屬易使硯石幹燥。至於紫檀、烏木,以及雕紅、彩漆盒,都很俗,不可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