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卷七 器具:琴

  “原文”琴為古樂,雖不能操,亦須壁懸一床,以古琴曆年既久,漆光退盡,紋如梅花,黯如烏木,彈之聲不沉者為貴。琴軫犀角、象牙者雅。以蚌珠為徽,不貴金玉。弦用白色柘絲,古人雖有朱弦清越等語,不如素質有天然之妙。唐有雷文、張越;宋有施木舟.元有朱致遠;國朝有惠祥、高騰、祝海鶴、及樊氏、路氏,皆造琴高手也。掛琴不可近風露日色,琴囊須以舊錦為之,軫上不可用紅綠流蘇,抱琴勿橫,夏月彈琴,但宜早晚,午則汗易汙,且太燥,脆弦。

  “譯文”琴是古樂器,即便不會彈奏,也須掛一張古琴在牆上,古琴以曆年經久,漆光退盡,琴身斑駁,木色深暗,而琴聲卻不低沉的為貴。調音鈕,以犀牛角、象牙的為雅。音位上鑲嵌珍珠標識,不必金玉。琴弦用白色柘絲,古人雖有朱弦清越的說法,但終不如本色絲弦的聲音天然美妙。造琴高手,唐代有雷文、張越;宋代有施木舟;元代有朱致遠;明代有惠祥、高騰、祝海鶴及樊氏、路氏。懸掛古琴,不可靠近易遭日曬雨淋之處。琴袋應用古織錦縫製。琴下不可裝飾紅綠流蘇。拿琴不要橫抱。夏天彈琴隻宜早晚,中午時,汗水多容易弄髒琴,而且氣溫高,琴弦易斷。

  琴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琴,又稱瑤琴、玉琴,俗稱古琴,它是一種古老的撥弦樂器。琴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概括與代表著古老神秘的東方思想。最早關於琴的記載出現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詩經·周南·關雎》中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鹿鳴》中的“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都反映了琴在當時就已經存在並盛行了。由於孔子的提倡,文人中彈琴的風氣很盛,並逐漸形成古代文人必備“琴、棋、書、畫”修養的傳統。

  與琴有關的故事非常多,如伯牙彈琴遇知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借助琴來表達愛慕之心,嵇康麵臨死亡還操琴一曲《廣陵散》,並感歎至此《廣陵散》將失傳,諸葛亮設空城計,彈琴以退司馬懿,陶淵明彈無弦琴等,這些故事都廣為流傳。而“高山流水”、“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等與琴有關的成語更是婦孺皆知。

  釋道三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琴文化是三教皆崇的文化。樂是儒學必修的重要內容,而琴更是儒者的最愛,而道者更是喜愛琴那清靜灑脫的韻味。就連佛教僧人,也同樣喜歡自琴中領悟空靈大智。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往往皆尊三教,對琴的喜愛當然不在話下。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