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器具講求合用,不惜工本,因此製作極其精致,不像後人這樣馬虎粗糙。從鍾、鼎、刀、劍、盤、匝到筆墨、紙張,古人都以製作精良為好,不隻是看重金石銘刻、書畫題記。今人見聞不廣,又一味趨附時尚,以至不能分辨雅俗;更有人隻求華麗,不知古雅,居室器具,無一風雅,所謂陳設,不敢認可。
“原文”三代、秦、漢鼎彝,及官、哥、定窯、龍泉、宣窯,皆以備賞鑒,非日用所宜。惟宣銅彝爐稍大者,最為適用;宋薑鑄亦可,惟不可用神爐、太乙、及鎏金白銅雙魚、象鬲之類。尤忌者雲間、潘銅、胡銅所鑄八吉祥、倭景、百釘諸俗式,及新製建窯、五色花窯等爐。又古青綠博山亦可問用。木鼎可置山中,石鼎惟以供佛,餘俱不入品。古人鼎彝,俱有底蓋,今人以木為之,烏木者最上,紫檀、花梨俱可,忌菱花、葵花諸俗式。爐頂以宋玉帽頂及角端、海獸諸樣,隨爐大小配之,瑪瑙、水晶之屬,舊者亦可用。
“譯文”夏、商、周、秦、漢時期的鼎彝,及官窯、哥窯、定窯、龍泉窯、宣窯製造的香爐,都是用來賞玩的,而不適合日常使用。隻有稍大的明代宣德銅爐最適用;宋薑鑄銅爐也可以,唯獨不可用佛堂香爐、太乙香爐,以及鍍金白銅雙魚、象形之類銅爐。尤其忌用鬆江、潘氏、胡氏鑄造的吉祥八寶、日本風景、百釘等式樣銅爐,以及新產建窯瓷、五彩瓷香爐。另外青綠古銅博山爐也可以用。木香爐可置於山中,石香爐隻可用於供佛,其餘的,都不入品。古代香爐都有底蓋,現在都用木做成,烏木的最好,紫檀、花梨木也可以,但忌用飾有菱花、葵花等花樣的。爐蓋可做成玉石帽頂、神獸、海獸類等形狀,大小與香爐相配,舊式的瑪瑙、水晶等也可用於爐蓋。
香爐的種類香爐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焚香器具。它與花瓶、燭台一齊供養於佛前,為比丘十八物之一。製造香爐的材料一般為金屬、玉石、瓷、陶、紫檀等。香爐造型各異,大致可分為四類,即第一類是置於桌上的香爐,如博山形、火舍形、金山寺形、蛸足形、鼎形、三足形、香印盤形等。第二類是持於手上的柄香爐,如蓮花形、獅子鎮形、鵲尾形等。第三類是坐禪時所用的鉤香爐。第四類是灌頂時,受者跨越而以淨身之象爐。《金光明經》卷二記載:“天人黃瓊說迦葉佛香爐,前有十六師(獅)子、白象,於二獸頭上別起蓮花台以為爐,後有師(獅)子蹲踞,頂上有九龍繞承金華,華內有金台寶子盛香。佛說法時,常執此爐。”使用手爐,大都是在剃度、禮懺、奉請等場合。爐頭插香,雙手執持爐柄,也有兼插鮮花以為供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