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卷五 書 畫:法貼

  “原文”曆代名家碑刻,當以《淳化閣帖》壓卷,侍書王著勒,末有篆題者是。蔡京奉旨摹者,日《太清樓帖》;僧希白所摹者,日《潭帖》;尚書郎潘師旦所摹者,日《絳帖》;王窠輔道守汝州所刻者,日《汝帖》;宋許提舉刻於臨江者,日《二王帖》;元祜中刻者,日《秘閣續帖》;淳熙年刻者,日《惰內司本》;高宗訪求遺書,於淳熙閣摹刻者,日《淳熙秘閣續帖》;後主命徐鉉勒石,在淳化之前者,日《昇元帖》;劉次莊摹閣帖,除去篆題年月,而增入釋文者,日《戲魚堂帖》;武岡軍重摹絳帖,日《武岡帖》;上蔡人臨摹《絳帖》,日《蔡州帖》;曹彥約於南康所刻,日《星鳳樓帖》;廬江李氏所刻,日《甲秀堂帖》;黔人秦世章所刻,日《黔江帖》;泉州重摹閣帖,日《泉帖》;韓平原所刻,日《群玉堂帖》;薛紹彭所刻,日《家塾帖》;曹之格日新所刻,日《寶晉齋帖》;王庭筠所刻,日《雪溪堂帖》;周府所刻,日《東書堂帖》。吾家所刻,日《停雲館帖》、《小停雲館帖》;華氏所刻,日《真賞齋帖》;皆帖中名刻,摹勒皆精。

  又如曆代名帖,收藏不可缺者,周、秦、漢則史籀篆《石鼓文》、壇山石刻,李斯篆泰山、朐山、嶧山諸碑,《秦誓》(《詛楚文》),章帝《草書帖》,蔡邕《淳於長夏承碑》、《郭有道碑》、《九疑山碑》、《邊韶碑》、《宣父碑》、《北嶽碑》,崔子玉《張平子墓碑》,郭香察隸《西嶽華山碑》、《周府君碑》。魏帖則鍾元常《賀捷表》、《大饗碑》、《薦季直表》、《受禪碑》、《上尊號碑》、《宗聖侯碑》。吳帖則《國山碑》;晉帖則《蘭亭記》、《筆陣圖》、《黃庭經》、《聖教序》、《樂毅論》、《東方朔讚》、《洛神賦》、《曹娥碑》、《告墓文》、《攝山寺碑》、《裴雄碑》”、“興福寺碑》、《宣示帖》”、《平西將軍墓銘》、《梁思楚碑》”、羊祜《峴山碑》,索靖《出師頌)).宋、齊、梁、陳帖,則《宋文帝神道碑》,齊倪璉《金庭觀碑》,梁蕭子雲《章草出師頌》、《茅君碑》、《瘞鶴銘》、劉靈《墮淚碑》,陳智永《真行二體千文》、《草書蘭亭》。魏、齊、周帖則有魏劉玄明《華嶽碑》、裴思順《教戒經》;北齊王思誠《八分蒙山碑》、《南陽寺隸書碑》、《天柱山銘》;後周《大宗伯唐景碑》。隋帖則有《開皇蘭亭》、薛道衡書《氽朱敞碑》。《舍利塔銘》、《龍藏寺碑》。唐帖:歐書則《九成宮銘》、《房定公墓碑》、《化度寺碑》、《皇甫君碑》、《虞恭公碑》、《真書千文小楷》、《心經》、《夢奠》、《金蘭帖》;虞書則《夫子廟堂碑》、《破邪論》、《寶曇塔銘》、《陰聖道場碑》、《汝南公主銘》、《孟法師碑》;褚書則《樂毅論》、《哀冊文》、《忠賢像讚》、《龍馬圖讚》、《臨摹蘭亭》、《臨摹聖教》、《陰符經》、《度人經》;柳書則《金剛經》、《玄秘塔銘》;顏書則《爭坐位帖》、《麻姑仙壇記》、《二祭文》、《家廟碑》、《元次山碑》、《多寶寺碑》、《放生池碑》、《射堂記》、《北嶽廟碑》、《草書千文》、《磨崖碑》、《幹祿子帖》;懷素書則《自敘三種》、《草書千文》、《聖母帖》、《藏真律公二帖》;李北海書則《陰符經》、《娑羅樹碑》、《曹娥碑》、《秦望山碑》、《臧懷亮碑》、《有道先生葉公碑》、《嶽麓寺碑》、《開元寺碑》、《荊門行》、《雲麾將軍碑》、《李思訓碑》、《戒壇碑》;太宗書《魏徵碑》、《屏風帖》;高宗書《李勣碑》;玄宗書《一行禪師塔銘》、《孝經》、《金仙公主碑》;《孫過庭書譜》;《延陵季子二碑》;柳公綽《諸葛廟堂碑》;李陽冰《篆書千文》、《城隍廟碑》、《孔子廟碑》;歐陽通《道因禪師碑》;薛稷《昇仙太子碑》;張旭《草書千文》;僧行敦《遺教經》。南唐則有楊元鼎《紫陽觀碑》,宋則蘇、黃諸公,如《洋州園池》、《天馬賦》等類。元則趙鬆雪。國朝則二宋諸公,所書佳者,亦當兼收,以供賞鑒,不必太雜。

  “譯文”曆代名家碑刻,首推《淳化閣帖》,由宋代翰林學士王著臨摹刊刻,末尾有篆題。

  蔡京奉旨臨摹的,叫《太清樓帖》;僧人希白臨摹的,叫《潭帖》;尚書潘師旦臨摹的,叫《絳帖》;王輔道任汝州太守時摹刻的,叫《汝帖》;宋許提舉在臨江刻的,叫《二王帖》;宋元祜年刻的,叫《秘閣續帖》;宋淳熙年刻的,叫《修內司本》;宋高宗搜尋遺留下來的晉、唐墨跡,於淳熙閣摹刻的,叫《淳熙秘閣續帖》;唐後主命徐鉉刻成的,在宋淳化年之前,叫《昇元帖》;宋劉次莊摹刻臨摹《淳化閣帖》,刪除篆題年月,增加釋文的刻本,叫《戲魚堂帖》;武岡軍重新摹刻的絳帖,叫《武岡帖》;上蔡人臨摹《絳帖》,叫《蔡州帖》;宋曹彥約在南康刻的,叫《星鳳樓帖》;廬江李氏所刻,叫《甲秀堂帖》;黔人秦世章所刻,叫《黔江帖》;泉州重摹閣帖,叫《泉帖》;韓平原所刻,叫《群玉堂帖》;薛紹彭所刻,叫《家塾帖》;曹之格所刻,叫《寶晉齋帖》;王庭筠所刻,叫《雪溪堂帖》;明代周憲王所刻,叫《東書堂帖》。文震亨家所刻,叫《停雲館帖》、《小停雲館帖》;明華夏所刻,叫《真賞齋帖》;這些都是碑帖中的知名刻本,摹刻得都很精致。

  曆代名帖,收藏不可或缺的有:周、秦、漢三代的史籀的篆文《石鼓文》、壇山石刻,李斯的泰山、朐山、峰山等篆體碑文,《秦誓》(《詛楚文》),章帝《草書帖》,蔡邕《淳於長夏承碑》、《郭有道碑》、《九疑山碑》、《邊韶碑》、《宣父碑》、《北嶽碑》,崔子玉《張平子墓碑》,郭香察隸書《西嶽華山碑》、《周府君碑》,魏帖有鍾元常(鍾繇)《賀捷表》、《大饗碑》、《薦季直碑》、《受禪碑》、《上尊號碑》、《宗聖侯碑》。吳帖有《國山碑》;晉帖有《蘭亭記》、《筆陣圖》、《黃庭經》、《聖教序》、《樂毅論》、《東方朔讚》、《洛神賦》、《曹娥碑》、《告墓文》、《攝山寺碑》、《裴雄碑》、《興福寺碑》、《宣示帖》、《平西將軍墓銘》、《梁思楚碑》、羊祜《峴山碑》,索靖《出師頌》;宋、齊、梁、陳帖,則有《宋文帝神道碑》、齊倪珪《金庭觀碑》,梁蕭子雲《章草出師頌》、《茅君碑》、《瘞鶴銘》,劉靈《墮淚碑》,陳智永《真行二體千文》、《草書蘭亭》。魏、齊、周帖有魏劉玄明《華嶽碑》、裴思順《教戒經》;北齊王思誠《八分蒙山碑》、《南陽寺隸書碑》、《天柱山銘》;後周《大宗伯唐景碑》。隋帖有《開皇蘭亭》、薛道衡書《汆朱敞碑》、《舍利塔銘》、《龍藏寺碑》。唐帖:歐書有《九成宮銘》、《房定公墓碑》、《化度寺碑》、《皇甫君碑》、《虞恭公碑》、《真書千文小楷》、《心經》、《夢奠帖》、《金蘭帖》;虞書有《夫子廟堂碑》、《破邪論》、《寶曇塔銘》、《陰聖道場碑》、《汝南公主銘》、《孟法師碑》;褚書有《樂毅論》、《哀冊文》、《忠賢像讚》、《龍馬圖讚》、《臨摹蘭亭》、《臨摹聖教》、《陰符經》、《度人經》;柳書有《金剛經》、《玄秘塔銘》;顏書有《爭坐位帖》、《麻姑仙壇記》、《二祭文》、《家廟碑》、《元次山碑》、《多寶寺碑》、《放生池碑》、《射堂記》、《北嶽廟碑》、《草書千文》、《磨崖碑》、《幹祿子帖》;懷素書有《自敘三種》、《草書千文》、《聖母帖》、《藏真津公二帖》;李北海書有《陰符經》、《娑羅樹碑》、《曹娥碑》、《秦望山碑》、《臧懷亮碑》、《有道先生葉公碑》、《嶽麓寺碑》、《開元寺碑》、《荊門行》、《雲麾將軍碑》、《李思訓碑》、《戒壇碑》;太宗書《魏徵碑》、《屏風帖》;高宗書《李勤碑》;玄宗書《一行禪師塔銘》、《孝經》、《金仙公主碑》;《孫過庭書譜》;《延陵季子二碑》;柳公綽《諸葛廟堂碑》;李陽冰《篆書千文》、《城隍廟碑》、《孔子廟碑》;歐陽通《道因禪師碑》;薛稷《異仙太子碑》;張旭《草書千文》;僧人行敦《遺教經》。南唐則有楊元鼎《紫陽觀碑》,宋則蘇、黃諸公,如《洋州園池》、《天馬賦》等。元則趙鬆雪。明代則有宋克、宋廣等人,其中的好書帖,也應收藏一些,以供鑒賞,但不必太多。

  書法帖的曆史中國書法藝術載體之一。在紙張發明之前,古人大都將文字書寫在竹或木製成的薄而細長的竹片或木片上,這些東西就被稱為竹簡、木牘,如果是書寫在絲織品上,就被稱為帖。因此在造紙發明以後,凡書寫在紙或絲織品上的、篇幅較小的文字均被稱為帖。在唐代由於帝王的喜愛,出現勾勒前人墨跡集帖,即《萬歲通天帖》。到宋代又出現了匯集曆代名家書法墨跡,將其鐫刻在石或木板上,然後拓成墨本並裝裱成卷或冊的刻帖。這種刻帖既使古人的書法得以流傳,並擴大其影響,又是學習書法的範本,故又稱之為法帖。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印刷業的發達和人們對書法學習的需求,匯集前人書法墨跡,鐫刻法帖持續不斷,規模也越來越大。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