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卷五 書 畫:絹素

  “原文”古畫絹色墨氣,自有一種古香可愛,惟佛像有香煙熏黑,多是上下二色,偽作者,其色黃而不精彩。古絹,自然破者,必有鯽魚口,須連三四絲,偽作則直裂。唐絹絲粗而厚,或有搗熟者;有獨梭絹,闊四尺餘者。五代絹極粗如布。宋有院絹,勻淨厚密,亦有獨梭絹,闊五尺餘,細密如紙者。元絹及國朝內府絹俱與宋絹同。勝國時有宓機絹,鬆雪、子昭畫多用此,蓋出嘉興府宓家,以絹得名,今此地尚有佳者。近董太史筆,多用砑光白綾,未免有進賢氣。

  “譯文”古畫的絹、墨有一種特別的古色古香,隻有佛像畫因香煙熏染而呈黑色,且上下部分深淺不同,偽造的古畫,雖作成黃色但沒有神采。自然破損的古絹,裂口必然參差不齊,總有些許絲縷相連,作假的,裂口齊整。唐代的絹,絲粗匹厚,或者是熟絹;也有細薄的“獨梭絹”,寬約四尺。五代的絹,粗厚如布。宋代有“院絹”,勻淨厚密,也有“獨梭絹”,寬約五尺,細密如紙。元代絹及明代內府絹,都與宋絹一樣。元代還有一種“宓機絹”,趙孟煩和盛懋的畫,多用此絹。“宓機絹”,產自嘉興府宓姓人家,因此得名,現在當地還盛產絹絲品。近代畫家董其昌的畫作,多用磨光的白絹,難免有士大夫氣息。

  曆史悠久的絹素絹素是供書畫時所用的白絹。絹素的曆史非常悠久,在紙問世之前絹素就已經有了。最早使用絹素的人都是達官貴人,因為絹素的市值非常高,不是尋常百姓用得起的。我國使用絹素的曆史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代。絹素第一次出現在正規史書中是在《三國誌·魏誌·倭傳》,其中記載道:“又特賜汝紺地句(日本人名)文錦三匹,細班華廁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新唐書·裴行儉傳》:“行儉工草隸名家,帝嚐以絹素,詔寫《文選》。”由此可見,使用絹素的人地位和身份都非同小可。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