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一年,賞花十日。所以勞神費力,精心養護,不能隻為培育名花珍卉,而應培植各種花木。如庭院中、欄杆旁,應當是虯枝古幹、品種各異,枝葉茂盛,疏密有致。或水畔石旁,橫逸斜出;或一望成林,或一枝獨秀。草木不可繁雜,隨處種植,使其四季更替,景色不斷。又如桃、李不可植於庭院,隻宜遠望;紅梅、絳桃,隻是林中點綴,不宜多植。梅花生於山中,將其中有苔蘚的移植到藥欄,最為古雅。杏花花期不長,開花時節,風雨正多,僅可短暫觀賞。蠟梅於冬季不可或缺,它就像豆棚、菜園,山家風味,常年不厭。然而定要專辟大片空地種植,使其白成一區;如在庭院種植,便失風雅。更有石礅木柱,搭架綁縛,人為造型的,就更是惡俗不堪了。至於種植蘭草、菊花,古時各有其法,現今用以教授園丁、考核技藝,則是幽雅人士之要務。
“原文”牡丹稱花王,芍藥稱花相,俱花中貴裔。栽植賞玩,不可毫涉酸氣。用文石為欄,參差數級,以次列種。花時設宴,用木為架,張碧油幔於上,以蔽日色,夜則懸燈以照。忌二種並列,忌置木桶及盆盎中。
“譯文”牡丹號稱花中之王,芍藥號稱花中之相,均為花中貴族。栽培賞玩,不可有絲毫寒酸之氣。用紋石為欄,參差排列,依次栽植。花期設展,用木為架,罩上綠色帷幔,遮蔽日光,夜晚則掛燈照明。忌牡丹、芍藥同排並列,忌置放於木桶及盆盂之中。芍藥圖軸 齊白石 近代芍藥,別名將離、離草,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耐寒,在北方城市可露地越冬。提及芍藥,古人常以之與牡丹相媲,雲“花似牡丹而狹”,或“子似牡丹而小”。據考證,芍藥在漢時長安就有栽培,而曆經朝代更替,隋唐後,屬以揚州芍藥最為有名,有“天下名花,洛陽牡丹,廣陵(揚州)芍藥”之說。
中國國花——牡丹牡丹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名花,也是世界最負盛名的花卉之一,被國人譽為“花中之千”、“國色天香”,它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關於牡丹栽培的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已有很大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豔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裏的長安花,就是牡丹。唐朝百姓最愛牡丹,曾在牡丹花開的季節,舉行牡丹盛會。唐朝皇家也愛牡丹,詩人李正封讚它為“國色”、“天香”,唐皇極為讚賞。“國色天香”亦從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號。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日:“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已戴上國花的桂冠。中國的牡丹蜚聲世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還以中國牡丹的人工裁培創造新品種為例,作為“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學說”的論證材料。
牡丹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傳說唐朝武則天冬日醉酒,令百花開放,唯牡丹抗旨未發,被貶洛陽。自此便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號。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懼淫威,不畏權貴,不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與中華民族特殊氣節相吻合。明朝時,山東曹州(菏澤)的牡丹又盛極一時,而博得“牡丹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