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庚戌正月至六月

  餘今年未作日記,僅留得詩稿若幹。茲時已七月,秋風無恙,又到人間,而一雙短命之花,已先秋而零落。

  回首蓉湖作客,花塚埋愁,偶惹閑情,遂淪苦劫。夢花幻影,墨淚奇緣,為時隻一年有半耳。而此半年中所經過之事實,尤如風卷殘雲,頃刻都盡。愛我者已玉殞香消,不愛我者亦複蘭摧惹折。

  一重惡果,生死未明;兩個玉人,後先就殞。迄今隻剩餘無才薄命不祥之身,猶複覥顏人世,哭望天涯,拚把青衫一殉,其如白發難拋,獨對西風,浪浪雪涕,不堪回首,怎忍偷生。

  蓋餘雖不即死,而去死之期,固已匪遠。泉台有伴,塵世淒涼,餘今複在此前年日記之後,補記此一段痛史。時時擱筆,節節思量,而餘寸斷之柔腸,不啻複出而重就臠割,其苦有匪可言喻者。

  自今以往,餘殘生一日存者,亦當盡焚筆硯,永別書城,心血已完,無可再嘔矣。

  梨影之歿,為庚戌四月二十五日,筠倩之歿,為六月十七日,相距無兩月也。而今玉骨深深,已雙瘞鴻山之麓。白楊幾樹,蕭蕭作人語矣。

  兩人之歿,餘皆不在,殮不憑棺,窆不臨穴,隻各留得一紙絕命遺書,次第入於餘目,至今日猶為餘補記中第一種斷腸資料也,豈不痛哉!

  餘忍痛作此補記,而一片傷心,又複從何說起!此半年中之事跡,亦極變幻複雜,強半模糊。幸有詩稿在,個中情事,猶可推尋得之。惟痛定思痛,其痛愈深。未下筆時,腸先斷盡,豈複能慘淡經營,作詳細之記載?不過略述大概,以存深恨而已。

  餘補記之落墨,蓋自赴校之日始。梨影病入新春,旋占勿藥。餘得書頗慰,至正月十八日,即辭家赴校。至則石癡已先兩日行矣。是日舟中遇雪,客情甚慘,口占兩絕句曰:長空一片白茫茫,不辨天光與水光。

  如此江山如此景,扁舟可惜是離鄉。

  頭白梢公守斷桅,滿江風雪抱船來。

  笠欹蓑濕孤帆重,雙櫓波心撥不開。

  抵螺村後,餘仍卸裝於崔氏寓廬。次日即行開校禮。同事杞生,已為石癡辭去,另聘一曹姓者承乏。鵬郎年漸長,日隨餘入校讀,暮則挈之俱歸,亦梨影之意也。

  如是者越一旬,無事可記。

  至二月之初,而兩人之齟齬又生,蓋仍為筠倩之事。餘茲不願重提,惟當時梨影曾齧血成詩四絕贈餘,今此箋猶在,一色殷紅,餘已不忍重睹。餘與梨影今年酬和之作,乃以此詩為開始。餘固知其非佳兆矣。詩錄於下:留春有計總無成,堅守同盟不了情。

  錯弄機心成畫虎,誤君自憤複何生。

  蒼苔白石寄人間,到底此緣剩幾年。

  鶯燕樓台春易盡,而今零落夕陽天。

  且趁今朝賦血詩,斷腸時刻我支持。

  雲迷洞口花飛盡,作計尋春已過時。

  命薄恐無歡笑分,情真翻誤怨猜奇。

  天公若有相憐意,許伴江湖暗自知。

  餘得詩後曾依韻和之曰:千蘭百就事無成,生死難拋是此情。

  卿欲輕生我亦死,斷無一死一偷生。

  我本無心戀世間,此緣成就待何年。

  不如苦海回頭早,攜手同歸離恨天。

  縷心作字血成詩,無主芳魂孰護持。

  最是傷心刻骨處,青春同少再來時。

  身入牢籠難解脫,情經阻隔更離奇。

  春風又到人間路,開盡梅花人未知。

  噫!"卿欲輕生我亦死,斷無一死一偷生。"此非餘之語耶?今則死者且兩人,而餘之偷生仍如故,則信乎男兒多薄幸已!

  梨影得餘詩後,複與餘為第四次之見麵。中道風波,屢經反複。情長恨長,恩深怨深。此次青禽又傳訛信,深宵對泣,費盡溫存熨貼之詞。梨影即夕成五絕曰:寄書幾度誤青鸞,因愛成猜解決難。

  見麵又多難訴處,了無數語到更闌。

  情絲抽盡苦纏綿,此後悲歡事在天。

  隻是病軀秋葉似,如何支得二三年。

  滿紙淋漓血未融,感君常置在懷中。

  此情此字難磨滅,伴爾丹心一點紅。

  深院鉤簾坐小窗,無言暗泣對殘釭。

  飛蛾莫撲釵頭焰,留照情人淚兩雙。

  萬千辛苦恨難平,一死頻拚死不成。

  如此風波如此險,可憐還為戀情生。

  次日,餘亦成二律呈梨影,以寫前宵之苦況。

  春鴻難認舊時泥,再入天台路已迷。

  心到苦時惟一哭,腸經斷盡怕重題。

  合離情跡緣都阻,今古歡場事少齊。

  春到江南花似錦,黃鶯未得好枝棲。

  暖語排愁強自寬,暫親言笑不成歡。

  讒唇鼓浪人心險,好夢成煙燭影殘。

  天肯留人顏色在,卿須諒我死生難。

  血書一紙盡千疊,藏向懷中不忍看。

  梨影亦步韻答餘曰:白駒寂寂隔雲泥,路斷仙溪蝶怕迷。

  辛苦總期拚一死,唱酬何必懶重題。

  當前張緒風情減,後日文君雪鬢齊。

  江北歸來梁上燕,銜泥且向舊巢棲。

  前宵夢裏帶圍寬,羞向深林報合歡。

  一語盟心山比重,千回望影月將殘。

  緣慳空說回天易,命蹇知君閱世難。

  尺素未開先落淚,疊來錦字怕重看。

  餘讀此詩,知梨影之心,猶未盡慰,因再武原韻以解之。

  梁巢舊燕再尋泥,隻怕高樓咫尺迷。

  辛苦天教留一死,唱酬我亦願重題。

  老梅飄雪無人賞,稚柳偷風放葉齊。

  一度韶華消不盡,瓊枝終許鳳鸞棲。

  知爾腰圍日漸寬,玉釵敲斷卜同歡。

  囊中血字紅猶濕,剪後香絲綠半殘。

  歡計每愁此意少,私書欲作避人難。

  形疏意密由來說,病裏容顏夢裏看。

  姻事之成錯誤,梨影已知之。知彼意不屬餘,餘情亦不屬彼也。而餘所躊躇者,更有一端。以餘寒素家風,清貧自守,待相如獻賦得官,今生恐無此際遇。得婿如餘,實無所取。此後餘即能勉移舊愛,以慰新人,而筠倩生長綺羅叢裏,未必能饜糟糠。果爾則誤彼終身,益複無底。

  餘以此意示梨影,梨影怫然,謂筠倩決不為買臣之婦,責餘太以濁物視人。一言孟浪,又幾起風波於平地,急自認過,呈六絕曰:落梅風急子規啼,草長平蕪綠漸齊。

  二月春寒能釀病,那禁心緒複淒迷。

  同有丹誠如皎日,不妨披膈各陳詞。

  兩番血跡重為證,置袖應無漫滅時。

  相如自恨累清貧,哽咽無端道苦辛。

  偏是情真疑忌起,一心人似負心人。

  浹旬長遣十函詩,寄托愁魂筆一枝。

  莫恨蓬山萬重隔,眼前有路隻無期。

  徘徊無計遣心情,一曲風琴譜乍成。

  指上調從心上轉,斷雲零雨不成聲。

  一寸心期十丈愁,淚珠如線夢如鉤。

  銷魂翻恨銷難盡,每到斜陽一倚樓。

  梨影依韻和餘曰:殷勤解得耳邊啼,又聽新鶯恰恰齊。

  盡日東風吹思亂,一春情緒被春迷。

  碧窗記得曾攜手,春鳥回來重寄詞。

  雁夜鶯春愁一樣,楚魂湘血怨同時。

  唱酬我自患才貧,但是鍾情合苦辛。

  誓死料伊非薄幸,詩人多半屬情人。

  莫詠樊川惆悵詩,落花底事怨空枝。

  韓憑死遂雙棲願,碧落黃泉會有期。

  燈昏被冷若為情,借夢追歡夢乍成。

  恨煞茅簷終夜雨,夢中時度打窗聲。

  樓上無愁亦有愁,香風拂拂動銀鉤。

  望中柳色無窮處,連日春陰不上樓。

  鵬郎折蘭,為餘插之瓶中。此蘭也,即去年相思之起點,招恨之媒介也。人世悲歡,至無憑準;斷腸消息,何可複問?

  而空穀幽芳,已兩度春風矣。

  今日重見此花,能無今昔之感!吾恐再曆幾時,死生離別,更不知何若。而此花則長養春風,舊苗再登,馨香永久。雖經衰敗而常保孤根,畢竟人命不如花命也。重賦兩絕示梨影。

  曾惜馨香賦小詩,去年寒食惹相思。

  悲歡離合翻雲雨,爾尚濃芬似舊時。

  天生靜質為騷人,隻覺幽情對我真。

  啼眼羞眉終斂怨,憐渠長似未逢春。

  今年梨影與餘,詩函往返而外,恒欲麵訴相思之苦。餘初頗疑之,今乃知彼用心至深,蓋彼固早決一死,不久即將永訣,故欲於未死之前,多見數麵,以了情癡耳。

  猶記二月之終,彼屢約餘相晤,有四律寄餘曰:愁吟容易鬢成絲,況複尋春又及時。

  小院未忘前度約,佩囊空積百篇詩。

  夜寒度夢伊堪歎,零雨敲窗我莫知。

  日夕透嚐孤寂味,無端風雨壞幽期。

  相如何必患清貧,一舸鴟夷好問津。

  花外東風真是夢,燈前寒雨苦相親。

  顏無喜色休看鏡,淚少於時數易巾。

  深巷攜籃頻喚賣,杏園落盡有餘銀。

  頻添緘劄達情深,冷隔歡蹤直到今。

  怨句不辭千遍誦,濁醪誰勸滿杯斟。

  青衫又濕傷春淚,碧海常懸捧日心。

  不道相思滋味苦,愁人隻向個中尋。

  咫尺蓬山有萬重,丹青寫盡病君容。

  琴心屬意何曾亂,鵲語難憑不可從。

  楊柳愁中深淺色,梨花夢裏去來蹤。

  衝煙犯月能相過,秉燭花前一笑逢。

  餘亦有和韻四律曰:離腸輾轉攪千絲,單枕空床耐幾時。

  一種薄寒成薄病,半窗殘雨讀殘詩。

  愛憐聲影教人瘦,並疊心情付爾知。

  若許劉郎重問訊,碧桃花發是佳期。

  花前沽酒豈辭貧,還問東風舊日津。

  幾世幾生修得到,一肌一發未曾親。

  追思空剩千行錦,零淚難消半幅巾。

  直是將年來度日,如何能待鬢成銀。

  積得相思幾寸深,風風雨雨到而今。

  詩惟寫怨應同瘦,酒為排愁隻獨斟。

  五夜夢留珊枕恨,一生身作錦鞋心。

  情場不信多奇險,便到黃泉也願尋。

  書來一紙意千重,多恐春來減玉容。

  心上如何拋得下,眼前隻是會無從。

  艱難苦海翻新浪,曲折回廊記舊蹤。

  情怨深時期麵訴,禁煙時節好相逢。

  往歲清明,餘於客裏過之。今春未行之前,老母預囑餘歸,以值彼家家上塚之時。阿兄遠出,死父墳頭之一盂麥飯,幾陌紙錢,非餘及時遄返,更無人為之澆奠也。寒食之夕,踐梨影之約,赴醉花樓夜話,賦二絕以誌別。曰:幾時消渴隔愁鄉,一盞瓊漿今未嚐。

  要識誓言生死守,阿儂金石做心腸。

  東風趁棹暫回鄉,此後堪憑隻寸腸。

  才得相逢便言別,自慚真近薄情郎。

  餘初意於清明日遄歸掃墓,以慰母望,既見梨影之後,歸心乃為之遏阻,遷延不決。瞬屆重三,既負老母,複忘死父,餘誠不自知其何心。迄今思之,更複大悔。蓋後日梨影之殺,亦未始非餘欲歸未歸之一念有以誤之也。當時有《自嘲》二絕曰:空卜歸期未是期,此心不定似圍棋。

  無由覓得分身術,隻恐思歸複懊離。

  清明異地踏山春,又近江濱祓禊辰。

  枉被子規苦相勸,不妨長作未歸人。

  餘未成行,梨影忽有歸寧掃墓之說。餘知梨影幼喪父母,僅存一叔父及兩弱弟。其家距螺村七八十裏,水程遙隔,往返殊艱,已十載未歸寧矣,今胡急作歸計?彼蓋自知過此以往,將永無回家祭掃之期,未死以前,此意固無人覺察也。臨行時和餘《自潮》兩絕曰:骨肉無多會少期,清貧苦守半殘棋。

  漫言兩弟難相識,叔父慈顏十載離。

  聊因祭掃趁江春,麥飯澆時已過辰。

  又卜歸帆心卻苦,迎門都是別家人。

  梨影此行,挈鵬郎俱去,往返期以三日,恐餘寂寞,未行之前夕,更多囑咐之詞。餘複呈兩絕曰:臨歧還寄兩篇詩,為念癡人費夢思。

  我未成歸汝卻去,算來總有一番離。

  撥棹春江江水香,此行無複可商量。

  明知三日期非遠,別淚還拋一兩行。

  次晨梨影偕鵬郎登舟。餘更遣秋兒遙投四絕贈別。

  戲言情淨願歸空,急得蕭郎路欲窮。

  特地臨行重寄語,近來此念付東風。

  衛娘書格謝娘詞,冰雪心肝蘭蕙思。

  一路春風江上景,煙波此去好尋詩。

  十年親誼隔雲泥,祭掃歸來認舊閨。

  料得到門愁喜並,一番歡笑一番啼。

  獨泛春波一葉舟,鶯花雖好莫淹留。

  思卿一日三秋似,三日分明是九秋。

  至三日後,梨影果如而歸期,和餘贈別詩曰:我處榮枯百慮空,浮生自悟淚難窮。

  憑情割片心肝去,泣盡虛窗一夜風。

  珍重臨行贈別詞,煙波渺渺載離思。

  桃花溪水分明處,爭奈愁多懶捉詩。

  多情燕子戀殘泥,重啟東風舊日閨。

  更憶新離悲久別,雨重愁並一重啼。

  無數青山送去舟,夕陽流水影空留。

  垂楊三月愁絲亂,何必傷心待暮秋。

  庭前木筆,又開第一花矣。憶去年曾賦小詩,有,"題紅不解"之句,隻道書生無福,誰知月老有心,輾轉深情,演成幻劇。今日花尚依然,而覽物之情,則大異矣。再賦二律呈梨影。

  可惜東風得意花,一枝移種到貧家。

  有情彩筆偏名木,無主春光誤照霞。

  隻恐錦窠雲易散,最憐深院月先斜。

  平泉何待成追憶,早向殘枝生怨嗟。

  紅紗映日逞狂姿,正是梨花淚盡時。

  杜牧傷春愁對酒,江淹分夢強題詩。

  更無當意花經眼,欲寫同心字贈誰。

  種玉前生偏種恨,試看啼血滿千枝。

  此詩去後,越二日得梨影和作,香箋半濕,都是淚痕。其句曰:杜牧真無當意花,春風次第到鄰家。

  葵花抱恨終傾日,桅子同心別贈霞。

  錦字織成千古怨,綠紗分逗一枝斜。

  僵桃代李原多事,後果前因空自嗟。

  憐香欲斷乞埋姿,薄命累君傷落時。

  舊淚不消都化血,新愁無奈少吟詩。

  第二首僅和二聯,下注雲:"和至此更讀原詩,喉梗眼花,墨幹淚盡,下句不能再和矣。"噫!餘之詩梨影不能和之,梨影之詩,餘又豈能讀之哉!

  因感其意,即用第二首上二聯原韻成兩絕,以存深恨。

  門掩梨花葬玉姿,開時不見見殘時。

  天昏地黑人癡望,腸斷蕭娘半首詩。

  百草千花弄甚姿,終無缺月再圓時。

  嘔完心血流完淚,從此逢人不說詩。

  噫!此詩餘特自鳴其恨,孰知即以此大傷梨影之心而促其速死那?自此次酬答之後,梨影詩訊漸絕。不十日而咯紅舊症,又複大發,從此竟不複起。藥店龍飛,香桃骨損,曾日月之幾何,而人亡花落,往事如煙,一塚梨雲,魂歸離恨,不堪重問醉花樓矣。

  彼初病時,餘曾賦《問病》一律曰:心如梅子濺奇酸,愁似抽絲有萬端。

  苦我此懷難自解,聞卿多病又何安。

  情根誰教生前種,癡恨無從死後寬。

  但是同心合同命,枕衾莫更問溫寒。

  梨影得詩後,答餘一律。此詩為彼最後酬餘之作,自後更無隻字相遺矣。至今錄之,猶覺心酸欲絕也。

  苦吟一字一心酸,誤卻毫端誤萬端。

  月魄不圓人尚望,雨聲欲碎夢難安。

  恩深真覺江河淺,情窄那知宇宙寬。

  儂更近來成懶病,和郎詩句怕凝寒。

  餘讀此詩,知梨影之病實為餘之木筆詩及續賦兩絕所感而成。文字之毒,一至於此。則更武原韻以慰之。

  傳聞病耗更心酸,怨句分明造病端。

  兩處情懷同自苦,幾番魂夢未曾安。

  如儂直覺生無趣,望汝還將死放寬。

  日對頑童宵對影,淚波洗麵不知寒。

  餘之婚事,本定於今年七月,洵梨影之意,亦乘石癡暑期歸國之便也。屈指計之,為時匪遠,事屬違心,居恒自怯。而梨影一病,又沉沉有不起之象,則餘更何心及此,賦四律以見意。

  生死牽連不肯休,到頭結局料無收。

  亂生心病詩難藥,強製情魔夢有鉤。

  半世情神消恨血,一窗風雨撼窮愁。

  花前一醉還能否,寂寂空床擁敝裘。

  愁恨光陰一載過,欲拋終戀奈癡何。

  情灰已冷心猶暖,病眼全枯淚轉多。

  白骨生涯人自累,紅箋殘字血難磨。

  卷葹不死生尤苦,誰剔明燈救火蛾。

  再為知音拂鏡鸞,隔牆春色甚相幹。

  情惟入骨猜嫌易,事本違天左右難。

  白首他年為世笑,丹心今日嘔卿看。

  日歡零落新歡誤,月正圓時夢早殘。

  茫茫後果與前因,撩亂心情假是真。

  木筆開時空見日,梨花落後更無春。

  誰教枉卻巫山夢,我算經過滄海身。

  惟悴餘生終不惜,豈宜再作畫眉人。

  此詩餘曾錄示靜庵,靜庵戲步後二首原韻,為餘預賦催妝二律,徒費筆墨,後竟絕無用處。然良友惠餘,詩不可不錄也。

  黃絹詞成擁鳳鸞,嬌嗔低訴倚闌幹。

  贅齊豈為?多智,入蜀方知道不難。

  意外奇緣惟獨喻,個中心事早同看。

  郎才女貌歡何似,珍重良宵莫放殘。

  不是今緣是夙因,真真假假假還真。

  梨雲著意猶含雨,木筆強開占早春。

  河鼓沉沉催永夜,月輪朗朗悟前身。

  遙知紅燭雙輝裏,別有含情一美人。

  餘讀靜庵詩,心有所感,複成二律。此詩為餘末次呈梨影者,梨影不複酬餘,餘亦從此輟吟矣。

  玉台休悵信音稀,莫道人情朝暮非。

  無意相逢原宿孽,此身不死定長依。

  尚看殘字鵑鵑血,終感餘芬戀蝶衣。

  有限光陰愁病裏,縱難同穴願同歸。

  漫勞日雨賦催妝,讀遍新聲暗自傷。

  天意偏教圓缺月,儂心不偶似桄榔。

  鏡台空見新人笑,衫袖猶日留日香。

  福薄苦無歡笑分,忍看珊枕繡鴛鴦。

  梨影病已兼旬,絕無起色。餘心之焦急,蓋可想見。至四月八日之夕,彼忽複命秋兒導餘往視,玉容萎捐,尚能強起與餘坐談,謂餘曰:"君清明未歸,恐勞母望。今宜暫返,以理家事。妾已為君雇一村艑,明晨即可啟行。妾病無妨,不煩掛慮也。"餘唯唯。

  既而又謂餘曰:"《石頭記》全書,妾已閱畢。此書暫不還君,妾視書中尚有一段闕文,以寶玉對之芙蓉女兒,尚作哀誄,胡獨於心愛之蕭湘妃子而無之?多情如君,盍為擬作一篇以補其闕?"餘又唯唯。

  事後思於梨影之為此言,固有深意,而惘惘至今,卒無一字以慰泉壤。悼亡異感,也教荀倩神傷;誄死無文,莫諱江郎才盡。魂魄有知,重泉飲恨深矣。

  次晨餘遂行。此行也,餘謂出自梨影之意,欲餘暫歸慰母,孰知彼固受人之挾迫而為此,昨夕一晤,即為今生訣別之期耶!

  蓋老母以餘歸期屢誤,望眼欲穿,知餘久溺癡情,遂忘正事,乃函達梨影,囑彼轉勸餘歸。梨影諾之,乃從而促餘遄返也。歸後老母為餘言,餘始恍然如夢覺,則急索母原書底稿及梨影答書閱之。母致梨影書曰:崔夫人慧鑒:餘今冒昧上書,夫人驟閱之必駭,然閱至終篇,知夫人必能相諒,且必能允餘所求。

  不肖兒夢霞往歲客夫人家,以浪蕩餘生,得裙釵知己,三生有幸。文字交深,客裏扶持,深蒙照拂。

  以夫人金玉為質,極柏為心,隻結翰墨因緣,不願犧牲名節,餘固無慮其有他。

  所恨者,吾兒早年喪父,庭訓久疏,品性不純,風情獨厚,年餘潦倒,心誌全非。老身鍾愛此兒,殊不願其終為情誤。即夫人節苦心堅,責艱任重,亦豈宜不斷癡情,致傷賢德。既蒙不棄寒微,許結姻好,情無不了,事亦至佳。而吾兒一味狂癡,心猶未足。

  新歡雖好,舊愛難忘,藕斷絲連,迄不可解。此皆吾兒之誤夫人,非夫人之誤吾兒也,夫人其毋不懌。老身深恨吾兒,實深憐夫人,故望夫人力排愁障,身出情關,自為解脫,兼惠吾兒,豈惟吾兒終身感德,即老身亦受賜良多矣。

  茲者春暮遲歸,聽子規而不動。父骨已朽,遂虛祭掃之儀;母眼將穿,空切門閭之望。陷惑之情,至斯已極。以家人之嘵嘵,知已不足以悟彼不肖之心而反之於正,所恃者,夫人耳。夫人而韙餘言也,其勸之速歸。彼愛夫人,言當立允。

  既歸之後,即當禁其複出,校中一席,餘已覓得一相當之人,永為庖代,為吾兒收放心,亦為夫人絕情魔也。昧死上言,惟夫人圖之。

  歸高陽滕氏襝衽。

  梨影答母書曰:何太夫人尊鑒:殘春方盡,一病懨懨。瞑眩之中,忽奉慈諭。開緘展誦,愧極汗淋,如曹瞞之讀陳檄,頭風不藥而愈矣。

  妾以遺嫠不能自閑,致陷公子於情惘之中,總由筆誤,亦有前因,不比琴挑,各無墮行。悔固難追,事何可久。是不僅夫人抱深憂,即妾為公子事亦已百轉千回,肝腸寸斷矣。

  顧知公子念妾摯,恐妾即能絕公子,公子未必遂能絕妾,則妾亦無能為力。然妾今已思得一萬全之法,以報公子,可使公子絕妾,決不敢以薄命之身梗公子之前途,而久貽夫人憂也。

  姻事早承金諾,鵲橋渡後,便是佳期。筠姑賢孝性成,德才並茂,此後公子伉儷之間,定卜十分美滿。

  且亦為堂北老人,增其福祉。此固妾敬一瓣心香,日夕禱祀以求之者也。

  至薄命孱軀,在世之日已短,事到回頭,隻餘罪孽。來書曲加矜諒,不事求全。行間字裏,藹乎如見其容。妾以叢愁積垢之身,於未死之前,得聞慈愛老人之憐恤語,身非犬馬,寧不涕零!

  蓋得夫人一言赦妾,異日負罪入泉,積孽或當為之輕減,白骨亦沾餘澤矣。公子歸省愆期,殆因妾病所致,以妾故幾使公子忘家,妾罪複何可逭。茲即敬如來命,力勸公子言旋,以慰家人久盼。夫人幸少安,三日後當見鍾愛之佳兒無恙歸來也。扶病作答,潦草不恭,無任惶恐屏營之至。

  未亡人崔白梨影謹上。

  餘讀畢此書,瞿然而驚,哇然而哭曰:"母殺梨影矣。"餘母問故。餘曰:"梨影書中,謂有法以使餘絕彼者,蓋欲以一死報餘也。彼疾方亟,母複以一書逼之,其死必矣。"母厲聲曰:"若是則仍汝殺彼耳,與我何與者?汝迷戀癡情,流蕩忘返,致棄家庭而不顧,汝自思汝之所為,尚有一毫似人否?乃猶以汝母此書為不當耶?"餘受責唯唯,念餘誠不祥之人,人之為餘所誤者,乃不一而足。顧餘初無誤人之意,胡以人事之逼餘者,欲不誤人而不得?思至此,則呼天而泣。

  餘既歸家,不得不順從母意,日坐愁城,靜待梨影死耗。

  至四月二十七日,而一片噩音,果應餘念而至。惟餘已決其必死,故聞耗而後,雖悲極而神不少亂。請於餘母,欲以親誼往吊。餘母此時亦痛揮老淚,頷首無言。惟於臨行時,囑餘事畢速歸而已。

  一棹綠波,重來崔護,隻見靈床燈黯,蕙帳風淒,去玉化之期,已三日餘矣。焚香展拜,咽淚不聲。更視彼老翁頹敗之容,稚子悲啼之狀,尤覺心如錐刺,慘痛難言。欲出一語相慰,而無可措辭。餘至此蓋不能不自恨己之誤人甚也。

  餘此次初擬即歸,崔翁以喪事叢脞,囑餘襄理,餘不能辭,則為忍痛勉留。複居舊館,境地猶昔,人物已非,餘獨何心,其不能以一朝居矣。

  一夕黃昏,月明如晝。躑躅庭階,百端俱集。憑吊埋香遺跡,抔土猶存;追思哭塚深情,伊人已杳。魂兮歸來,或應依此。觸景悲來,不覺撫墳慟哭。

  正號咷間,秋兒倏至,問:"公子何事傷心,乃不畏夜寒人骨耶?"餘時四顧無人,"乃止淚而詢秋兒以梨影臨終之狀況。

  秋兒冷然曰:"公子乃猶未忘夫人耶?夫人之死,公子自知之,何問婢於為?且人已亡矣,哭之奚益?"餘泣曰:"汝勿爾,夫人之死,實餘誤之,顧豈真餘願?

  今餘問汝亦無多言,隻欲汝答餘夫人彌留之際,曾有何物遺餘者?"秋兒曰:"遺物耶?聞有一紙絕命書,為筠姑娘所得。"餘哀之曰:"汝肯為餘向筠姑乞得是書乎?"秋兒搖首曰:"此難允公於。筠姑自夫人死後,怨公子甚。

  婢子烏敢為公於作說客耶?"言已,拂袖徑行。

  餘挽裾從之。轉盼已杳,則返而複哭。噫!秋兒怒餘,亦出至情。餘今茲宜為人棄矣。

  次晨餘尚未起,秋兒推門入,出一函擲餘枕畔,返身遂奔。

  餘拾而視之,書為筠倩所遺,中附梨影遺書數紙,知秋兒昨宵雖卻餘求,仍為餘言於筠倩,得是書以遺餘也。先讀筠倩書曰:何夢霞君鑒此:妾與君無一麵之緣,有百年之約,片言未接,寸簡先通,具有苦衷,殊非得已。前日。

  梨嫂死後,得讀其絕命遺書,知君與梨嫂,中有一段因果。妾處其間,懵無聞覺,致坐視梨嫂之死,而無從施救。

  梨嫂之死,一半為君,一半為妾。妾深痛之,君亦當深痛之。顧妾所不解於君者,妾與君無係屬,君何為允梨嫂?以姻事允之以慰其心,猶可說也,既允之後,又何為不能承順,意見紛岐,而陷梨嫂於不堪之境?豈君之存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耶?

  妾今所言,非敢怨君,實深痛梨嫂之死,遂不覺多所冒瀆。多情如君,回首前塵,當亦甘受妾責而無怨。今梨嫂死矣,妾家零落之況,君亦知之。此後窮老孤兒,將何所托?且梨嫂遺書中,所望君於死後者又何在?想君為誌士,亦為端人,終必有以自處而處人矣。

  至妾身已為傀儡,妾心亦等死灰,與君名義雖在,緣會終虛,恐不久亦且從梨嫂於地下。君其行矣,不勞置念也。梨嫂絕命書二紙,一以遺君,一以遺妾,茲並附呈祈察。

  崔氏筠倩上言。

  梨影遺餘書曰:嗟乎霞君!妾今別矣。瀕死之際,未能忘君,掙一絲餘氣,留數語以遺君。

  方妾力疾下筆時,想君猶含情憶遠,癡望天涯,而祝意中人之平安無恙也。妾在世之日,百無可樂,蓄死誌也已久,今更不能少待。

  嗟乎霞君!妾死樂也,君宜勿為妾悲。以君平日遇妾之厚,驟聞妾死,必痛不欲生。所望君事過之後,即便忘懷,而盡君所應為之事,是即所以慰妾。至於過情之慟,或至傷身,一念之癡,相從地下,置人生大事於不顧,果若是者,則君且誤妾於死後,而妾之死亦為徒死。此則妾在九泉之下,一靈不昧,終望君能自悔悟,不至輕出乎此也。

  筠姑才德,勝妾十倍,將來君家庭幸福,何可限量。蘭閨靜好之餘,不忘媒妁,以心香一瓣,淚酒半盂,遙酬妾於花飛春盡之天。魂兮有知,定當追逐東風,來格來饗。

  然妾所望於君者,更有一事。君懷才未遇,值此時艱,正宜出為世用。曩昔以此勸君,君不為動。今妾死而情絲已斷,自當努力進行,以圖不朽之業。若僅奄奄忽忽,享庸福以終,則妾之陰魂,雖慰而猶未盡慰也。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惟君鑒之。

  四月二十四日梨影絕筆。

  梨影遺筠倩書日:餘有隱事,不能為妹言。但此事於妹終身頗有關係,不為妹言,則負妹滋甚,而餘罪將不可逭。今餘將死,不能不將餘心窩中蓄久未泄之事,為妹傾筐倒篋而出之,以贖餘生前之愆。而事太穢瑣,礙難出口,欲言而噤者屢矣。

  餘病已深,自知去死非遠,而此事終不能秘妹,不能與妹明言,當與妹作筆談。今餘握管書此,即為餘今生拈弄筆墨之末次。餘至今日,甚悔自幼識得幾個字也。僅草數行,餘手已僵,餘眼已花,餘頭涔涔,而餘心且作驚魚之跳,餘淚且作連珠之濺矣。天乎!

  餘於未言之先,欲有求於妹者一事,蓋餘之言不能入妹之耳,妹將閱之而色變眥裂,盡泯其愛我憐我之心,而鄙我恨我,日:若是死已晚矣。餘不能禁妹之不恨我,妹果恨我,餘且樂甚。蓋恨我愈甚,即愛我益深。餘無狀,不能永得妹之愛,亦不敢再冀妹之愛。餘死後之罪孽,或轉因妹之恨我,冥冥中為之消減。故餘深望妹之能恨我也。

  此事為餘一生之誤點,實亦前世之孽根。餘雖至死,並無悔心。不過以事涉於妹,以餘一人之私意,奪妹之自由,強妹以所難,此實為餘之負妹處。

  至今思之,猶不勝懊惱也。然餘當初亦為愛妹起見,而竟以愛妹者負妹,此餘始料所不及也。餘今以一死報妹,贖餘之罪,餘死而妹之幸福,得以保全矣。

  妹乎?此一點良心,或終能見諒於妹乎!

  餘書至此,餘心大痛,不能成字,擲筆而伏枕者良久,乃複續書。餘死殆在旦暮間矣,不於此時將餘之心事掬以示妹,後將無及,故力疾書此。妹閱之,當知餘之苦也。餘自求死,本非病也,而家人必欲以藥苦我,若以餘所受之苦為未足者,餘不能言,而餘心乃益苦。

  妹以餘病,愛護倍至,日夜不肯離。餘深感妹,而愧無福以消受妹之深情,欲與妹言,而未能遽言,餘心之苦,乃臻至極點。餘因欲報株,而反以累妹,餘之罪且將因之而增加。眼前若是其擾擾,餘死愈一日不可緩,而此書乃愈不能不於未死之前,忍痛疾書,然後瞑以待死。

  餘年花信,即喪所天。寂處孤怖,一空塵障。縷縷情絲,已隨風寸斷。薄命紅顏,例受摧折。餘亦無所怨也。孰知彼蒼者天,其所以折磨我者,猶不止此,複從他方麵施以種種播弄,步步逼迫,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已。餘情如已死之灰,而彼竭力為之挑撥,使得複燃;餘心如已枯之井,而彼竭力為之鼓蕩,使得再波。所以如此者,殆使餘生作孀雌,尤欲餘為冤鬼,不如是不足以死餘也。

  自計一生,此百結千層至厚極密之情網,出而複入者再。前之出為幸出,後之入乃為深入。既入之後,漸縛漸緊,永無解脫之希望,至此餘身已不能自主,一任情魔顛倒而已。餘之自誤耶?人之誤餘耶?餘亦茫然。

  然無論自誤被誤,同一誤耳,同一促餘之命耳。

  今已有生無幾,去死匪遙,彼至忍之天公與萬惡之情魔,目的已達,可以拍掌相賀。然餘也前生何孽?今世何愆?而冥冥中之所以處餘者,乃若是其慘酷也!

  此事首尾情節,頗極變幻,此時餘亦不遑細述,妹後詢夢霞,可得其詳。令欲為妹言者,餘一片苦心,固未嚐有負於妹耳。

  妹之姻事,餘所以必欲玉成之者,餘蓋自求解脫,而實亦為妹安排也。事成之後,妹以失卻自由,鬱鬱不樂,餘心為之一懼。而彼夢霞,複抵死相纏,終不肯移情別注,餘心更為之大懼。

  蓋餘已自誤,萬不可使妹亦因餘而失其幸福。而欲保全妹之幸福,必先絕夢霞戀餘之心。於是餘之死誌決矣。移花接木,計若兩得,令乃知用心之左也。

  上所言者,即餘致死之由。然餘幸無不可告妹之事,偶惹癡情,遽罹慘劫。此一死非殉情,聊以報妹,且以謝死者耳。餘求死者非一日矣,而今乃得如願。

  餘死而餘之宿孽可以清償,餘之餘情可以拋棄。以餘之遭遇,真可為普天下古今第一個薄命紅顏之標本,複何所戀而寶貴其生命哉?

  妹閱此,當知餘之所以死,莫以餘為慘死之人,而以餘為樂死之人,則不當痛餘之死,惜餘之死,且應以餘得及早脫離苦海而為餘賀也。餘固愛妹者,妹亦愛餘,姑嫂之情,熱於姊妹。十年來,耳鬢廝磨,蘭閨長伴。妹無母,餘無夫,一樣可憐蟲,幾為同命鳥。

  妹固不忍離餘而去,餘亦何忍棄妹而逝哉?然而筵席無不散之時,楸枰無不了之局,餘已作失群之孤雁,妹方為出穀之雛鶯。青蘭秋菊,早晚不同;老幹新技,榮枯互異。餘之樂境已逐華年而永逝;妹之樂境方隨福命以俱長。

  則餘與妹之不能久相與處者,命也,亦勢也。然餘初謂與妹不能長聚,而孰知與妹竟不能兩全也。今與妹長別矣,與使餘忍恥偷生,而使妹之幸福因以減缺,則餘雖生何樂?且恐其苦有更甚於死者。蓋此時妹之幸福之完全與不完全,實以餘之生死為斷。餘生而妹苦,餘亦並無樂趣,無寧餘死而妹安,餘亦可了情癡也。

  餘言至此畢矣,尚有一語相要。餘不幸為命所磨,為情所誤,心雖糊塗,身猶幹淨。今以一死保全妹一生之幸福,妹能諒餘苦心,幸為餘保全死後之名譽也。

  至家庭間未了之事,情關骨肉,妹自能為餘了之,毋煩餘之喋喋矣。

  嗟乎梨影!汝竟為餘而死耶?餘誠誤汝,又安惜此苦吟憔悴之身而不為汝殉耶!顧殉非汝願,則餘又何敢不留此餘生,以慰汝重泉之望。

  然讀筠倩之書,因汝死而悲觀之念愈深,恐餘即欲勉為其難,而人終不餘諒也,則餘複何以慰汝?筠倩之書,餘欲答之而無從下筆。

  淹留數日,餘兄劍青自閩歸吳,奉母命來迓餘矣。餘亦以傷心境地,不願複留,遂與兄俱返。去時筠倩固猶無恙也。

  梨影之死,餘家人亦皆聞而痛之,而歎憫之餘,轉生歡慰,以吉期在即,皇皇焉為餘措備一切。時或以不入耳之言,來相勸勉。餘亦任之,此一時之心情,真有所謂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者矣。乃至六月十八日,而筠倩之噩耗又至。

  梨影之死,尚在餘意中。筠倩之死,實出餘意外。憶彼前遺餘書中,有從梨嫂於地下之語,餘以為一時憤激之詞,不料其今果實踐。

  惡耗重來,餘寧無痛!顧悲極而轉為彼慶,慶彼乃得先餘與梨影攜手泉下,而女兒家清淨之身,終未為齷齪男子所汙也。

  惟家人驚聞此耗,頓使一片歡情化為冰雪。餘欲複往吊,母不能阻,則囑餘兄伴餘往。

  至則知筠倩自餘行後,旋病失血,於十七日歿。因酷熱不能久待,即日成殮矣。

  嗟嗟!桃夭未賦,曇花遽傷。嫁衣改作殮裝,新郎翻為吊客。生時未接一言,死後亦慳一麵。天下奇痛之事,寧有過於是者!

  然不幸如餘,合償此報。彼崔氏之人何辜,因餘而喪亂疊遭,曆家破人亡之慘。崔翁哭婦之餘,複哭愛女;鵬郎失母之後,更失賢姑。此後扶持愛護,又恃何人?孤苦伶仃,益難設想。餘至此尤不能不自恨己之誤人甚也。

  筠倩葬事既竟,餘即惘惘隨阿兄俱歸。憶當時秋兒曾以筠倩臨終時留下之日記數頁遺餘,昏迷之際,未遑竟閱。歸後乃更出而閱之,忍痛記其文曰:六月初五日。自梨嫂死後,餘即忽忽若有所失。

  餘痛梨嫂,餘痛梨嫂之為餘而死。餘非一死,無以謝梨嫂。今果病矣。此病即餘亦不自知其由。然人鮮有不病而死者。餘既求死,烏得不病?餘既病,則去死不遠矣。

  然餘死後,人或不知餘之所以死,而疑及其他,則餘不能不先有以自明也。自今以往,苟生一日,可以扶枕握管者,當作一日之日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方方之硯,尖尖之筆,殆終成為餘之附骨疽矣。

  初六日。自由自由,餘所崇拜之自由,西人恒言:不自由,毋寧死。餘即此言之實行家也。憶餘去年此日,方為鵝湖女校之學生,與同學諸姊妹,課餘無事,聯袂入操場,作種種新遊戲,心曠神怡,活潑潑地,是何等快樂!有時促膝話心,慨家庭之專製,憤社會之不良,侈然以提倡自由為已任,是又何等希望!

  乃曾幾何時,而人世間極不自由之事,竟於餘身親曆之。好好一朵自由花,遽墮飛絮輕塵之劫,強被東風羈管,快樂安在?希望安在?從此餘身已為傀儡,餘心已等死灰。鵝湖校中,遂絕餘蹤跡矣。

  迄今思之,脫姻事而不成者,餘此時已畢所業,或留學他邦,或掌教異地,天空海闊,何處不足以任餘翱翔?餘亦何至抑鬱以死?

  抑又思之,脫餘前此而不出求學者,則餘終處於黑暗之中,不知自由為何物,橫逆之來,或轉安之若素,餘又何至抑鬱以死?而今已矣,大錯鑄成,素心莫慰。哀哀身世,寂寂年華。一心願謝夫世緣,孤處早淪於鬼趣。

  最可痛者,誤餘而製餘者,則出於餘所愛之梨嫂,而嫂之所以出此者,偏又有許多離奇因果,委屈心情,卒之為餘而傷其生,此更為餘所不及知而不忍受者。

  天乎,天乎!嫂之死也至慘,餘敢怨之哉?

  餘非惟不敢怨嫂,且亦不敢怨夢霞也。彼夢霞者,亦不過為早顛倒而不能自主耳。梨嫂死,彼不知悲痛至於胡地矣!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矣。可憐蟲,可憐蟲!何苦!何苦!

  初七日。餘病五日矣。餘何病?病無名,而瘦骨棱棱,狀如枯鬼。久病之人,轉無此狀。餘自知已無生理矣。

  今晨強起臨窗,吸受些兒新空氣,胸膈間稍覺舒暢,而病軀不耐久立,搖搖欲墜,如臨風之柳,久乃不支,複就枕焉。舉目四矚,鏡台之上,積塵盈寸,蓋餘未病之前,已久不對鏡理妝矣,此日容顏,更不知若何憔悴!恐不能與簾外黃花商量肥瘦矣。

  美人愛鏡,愛其影也。餘非美人,且已為垂死之人,此鏡乃不複為餘所愛。餘亦不欲再自見其影,轉動餘自憐之念,而益增餘心之痛也。

  初八日。昨夜又受微寒,病進步益速。寒熱大作,昏不知人。向晚熱勢稍殺,人始清醒。老父以醫來,留一方,家人市藥煎以進,餘乘間傾之,未之飲也。

  夜安睡,尚無苦。

  初九日。晨寒熱複作,頭涔涔然,額汗出如緒。

  餘甚思梨嫂也。梨嫂善病,固深領略此中況味者,卒乃脫離病域,一瞑不視。餘欲就死,不能不先曆病中之苦,一死乃亦有必經之階級耶?死非餘所懼,而此病中之痛苦,日甚一日,餘實無能力可以承受也。嫂乎!陰靈不遠,其鑒餘心,其助餘之靈魂與軀殼哉。

  初十日。傷哉,無母之孤兒也!人誰無父母?父母誰不愛其兒女?而母之愛其所生之兒往往甚於其父。

  餘也不幸,愛我之母,撇餘已七年矣。煢煢孤影,與兄嫂相依,乃天禍吾宗。阿兄複中道矢折,夫兄之愛餘,無異於母也。母死而愛餘者,有父、有兄、有嫂,兄死而愛餘者,益寥寥無幾矣。豈料天心刻酷,必欲盡奪餘之所愛者,使餘於人世間無複生趣而後已。未幾,而數年來相處如姊妹之愛嫂,又從母兄於地下敘天倫之樂矣。

  今日餘病處一室,眼前乃無慰餘者。此幽邃之曲房,幾至終日無人過問,脫母與兄嫂三人中有一人在者,必不至冷漠若此也。餘處此萬不能堪之境,欲不死殆不可得。

  然餘因思餘之死母,複思餘之生父。父老矣,十年以來,死亡相繼,門戶凋零,老懷可雲至惡。設餘又死者,則歡承色笑,更有何人?風燭殘年,其何能保?餘念及斯,餘乃複希望餘病之不至於死,得終事餘之老父。而病軀萎損,朝不及夕,此願殆不能遂。

  傷哉餘父!垂老又抱失珠之痛,其恕兒之無力與命爭也。

  十一日。醫複來,餘感老父意,乃稍飲藥,然卒無效。老父知餘病亟,頻入視餘,時以手按餘之額,覘冷熱之度,狀至憂急。餘將死,複見餘親愛之父,餘心滋痛矣。

  十二日。今日乃不能強起,昏悶中合眼即見餘嫂,豈憶念所致?抑精誠所結耶?泉路冥冥,知嫂待餘久矣,餘之歸期,當已不遠。餘甚盼夢霞來,以餘之衷曲示之,而後目可瞑也。餘與彼雖非精神上之夫妻,已為名義上之夫妻。餘不情,不能愛彼,即彼亦未必能愛餘。

  然餘知彼之心,未嚐不憐之、惜之也。餘今望彼來,彼固未知餘病,更烏能來?即知餘病,亦將漠然置之,又烏能來?餘不久死,死後彼將生若何之感情,餘已不及問。以餘料之,彼殆無餘淚哭其未婚之妻矣。

  餘不得已,竟長棄彼而逝,彼知之,彼當諒餘,諒餘之為嫂而死也。

  十三日。餘病臥大暑中,乃不覺氣候之炎蒸。餘素畏熱,今則厚擁重衾,猶嫌其冷。手撫胸頭,僅有一絲微熱,已成伏繭之僵蠶矣。醫複來,診視畢,麵有難色,躊躇良久,始成一方,竊囑婢媼,不知作何語,然可決其非吉利語也。是日老父乃守餘不去,含淚謂餘曰:"兒失形矣,何病至是?"餘無語,餘淚自枕畔曲曲流出,濕老父之衣襟。痛哉!餘心實不能掬以示父也。

  十四日。餘病甚,滴水不能入口,手足麻木,漸失知覺。喉頭幹燥,不能作聲。痰湧氣塞,作吳牛之喘,若有人扼餘吭者,其苦乃無其倫。老父已為餘致書夢霞,餘深盼夢霞來,而夢霞遲遲不來。餘今不及待矣。

  餘至死乃不能見餘夫一麵,餘死何能瞑目!餘死之後,餘夫必來,餘之日記,必能入餘夫之目,幸自珍重,勿痛餘也。餘書至此,已不能成字,此後將永無握管之期。

  梨影之死,餘不遽殉者,以有筠倩在也。今筠倩複殉梨影而死,則餘更多一可殉之人。梨影之死餘致之,筠倩之死亦餘致之。餘不殉梨影,亦當殉筠倩,以一身而殉兩人,此死寧複不值?餘意已決,則援筆書筠倩日記之後曰:此餘妻之病中日記也。餘妻年十八,歿於庚戌年之六月十七日。此日記絕筆於十四,蓋其後三日,正病劇之時,不複能作書也。餘聞病耗稍遲,比至,已不及與餘妻為最後之訣別。

  聞餘妻病中,日望餘至,死時尚呼餘名,此日記則留以貽餘者。餘負餘妻,餘妻乃能曲諒餘心,至死不作怨語。餘生無以對之,死亦何以慰之耶?無才薄命不祥身,直遣凶災到玉人。一之為甚,其可再乎?

  餘妻之死,餘死之也。生前擔個虛名,死後淪為孤鬼。一場慘劇,遽爾告終。餘不能即死以謝餘妻,餘又安能不死以謝餘妻?行矣,行矣!會有此日,死而有知。離恨天中,為餘虛一席可也。

  餘歸後如醉如癡,不言不笑。餘母見狀,深滋危懼,則禁餘出門。而餘之迷惘乃愈甚。餘兄知餘意所在,從而勸餘曰:"弟欲覓死,何慮無就死之地?時局如此,正誌士以身報國之秋,死一也,殉情而死,與殉國而死,輕重之相去,何可以道裏計。且梨影遺書,不願弟享庸福,筠倩亦以自處勖弟。弟今輕於一殉,實非死者之誌。吾為弟計,弟其東乎?"餘聞言頓悟,則亦允之。靜庵時來視餘,亦讚成是議,與餘兄為餘籌措東遊之費。適石癡返國,憫餘所遭,遺書相慰。

  餘即與之相約同行。

  今距行期隻二日矣,忽效乘風宗愨,空為萬裏之遊,不作矢死喬生,覓到九泉之下。挾餘長恨,飛渡扶桑,此後寸心,更難自信。梨影耶!筠倩耶!魂兮有知,應化作旋風,隨餘所適,而視負心人之終歸何所也。
更多

編輯推薦

1聚焦長征...
2聚焦長征--長征中的...
3紅軍長征在湖南畫史
4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5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6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7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8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9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10中華傳世藏書全元曲—...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