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情人交際,求之形跡,都屬虛假之情,寄諸精神,始臻真實之境。餘與梨影,知半稔矣,覿麵不過一二次,且亦未有一啟齒一握手之歡,惟以詩篇代語,緘劄寄情。無形之中,兩相默喻,雖形格勢禁,難開方便之門,而在兩人心中,初不以離合為離合,形跡愈荒疏,而精神愈團結。且已知無分作鶼鶼之比翼,則亦何爭此草草之言歡,所以死心塌地,涕淚互酬,願以螺黛三升,烏絲十幅,了此離奇斷碎之緣,不願以無聊之希望,為非分之要求。
人來檻外,跡近桑間,而適以自汙其純潔無上之聖情也。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心相知矣,又何必形之相合?昭昭者可按跡以求,惟默契於冥冥者,其情乃隱微曲折而無所不至,彌淪磅礴而靡知所極。
然則我今日此行,與梨影殆未足以言別也。別之一字,對於長聚者而言。餘與梨影,以形跡言之,無時非別;以精神言之,無時或別。此後無論餘至何處,餘心坎上終當有梨影在,如影隨形不離左右。
極而言之,梨影而死,而餘心坎上之梨影終不死。即餘亦死,而餘心坎上之梨影亦終緊附餘身,隨餘靈魂之所適。質言之,梨影與餘之精神,生生死死,殆無有別時也。今日離彼而去,彼實已隨餘而歸矣,餘複何傷於此別!
雖然,妾歌白紵,郎馬青驄,情人分袂,為離別中之最苦者。餘與梨影,可為情人與否,尚難下真確之判斷。然而兩心如此,固不得謂為絕無關係者。
湖上帆開之候,正樓頭腸斷之時。餘亦豈能無所戀戀?他人以為苦者,餘偏不以為苦,實則不言苦者其苦愈深。不苦雲者,於無可奈何中作自解語耳,於萬千苦緒中,比較而言之耳。
前日之聚非真聚,則今日之別亦可視為假別。別情非苦,更有苦於別情者,個中滋味,恨未能與天下有情人以共喻也。
一帆風順,朝發而夕抵家矣。將至家門,心忽自怯,念作客半年,他無所益,隻贏得一身煩惱。老母臨行之囑,言猶在耳。而數月以來,沉淪於淚泉恨海中,幾置家庭於不顧,平安兩字,屢誤郵程。縱母不怪餘,餘其何以對母?此中情事,既不能掬以示母,而懷茲隱慝,周旋於倫常之地,欺人雖易,自欺殊難。
憶餘未行之先,庭幃色笑,甘旨親承,率性而行,隻有天真一味。曾幾何時,人猶是而性已非,乃至對於親愛之家人,聲音笑貌,在在須行之以假。思至此,則背如芒刺,悔念複萌。
然悔固無及,且悔不一悔矣,而卒不能自拔,則餘其終負餘之老母乎!
挈裝入室,母姊兄嫂鹹在,各展笑靨以迎餘。蓋餘兄於先二日抵家,餘姊則自餘行後,守餘之約,留伴老母,未賦歸也。
餘前見母。母審視餘麵忽詫曰:"兒乎,病耶?何憔悴至是,驚若母矣。"於是兄若姊若嫂,聞母言均集視線於餘。嫂曰:"阿叔果清減幾許矣。"姊曰:"頑童擾擾,教授勞形,況複他鄉,如何不憊?"兄曰:"吾弟嬌怯哉!出門不越百裏,便爾不耐。如阿兄飄搖數千裏,舟車之勞頓,風霜之侵蝕,且什百倍於吾弟,而容色轉豐腴,身軀轉壯碩,此又何說?大凡人不能耐得勞苦者,即不能成事業。弟知之否?"餘方欲答,母謂兄曰:"汝弟氣稟素弱,幼時常在病中,烏可以例汝?使家無衣食憂者,餘亦不使彼離餘一步也。"語次欷。餘兄唯唯不複言。
餘初不自知其憔悴,聞諸人言,乃複怦怦。餘容而果憔悴者,其原因固自有在,與作客之苦,實無關係。餘母之言,愛餘之至者也;餘嫂之言,順母意以慰餘也;餘姊之言,原情測理之言也;餘兄之言,寓愛於勖者也。要之諸人無一非憐餘愛餘者也。
既餘受此家人親密之慰問,複自省一己隱曲之私情,覺我未足以對人,人盡足以對我,此心益惕然不寧矣。
談話有頃,晚餐具矣。家人圍桌共食,餘母頻頻停箸目餘。
餘知母意,欲覘餘食量之佳否,餘為之勉盡三器。餘母似有喜色,意謂餘容雖悴而食未減,可稍寬其憂慮也。
飯罷複圍坐共談。餘母瑣瑣詢餘別後事,餘一一告之,惟隱其私。餘亦知於家人骨肉之間,不應打誑語,但茲事若驟聞於老母,必疑餘有不肖之行為,而大傷其心,故寧暫秘之。縱自知其不當,亦惟有默呼負負而已。
既而餘母顧謂餘兄曰:"今日之會,一家骨肉,盡在於是,餘心滋樂。所不足者,若父早歿,而若弟未娶耳。餘老矣,殘年風燭,刻刻自危,汝弟年已逾冠,正當授室之時,深願於未死之先,了此一重心事。兄弟無猜,室家永好,一旦撒手塵寰,亦可瞑目泉下。此事殊汲汲矣。"餘兄答曰:"母言當,霞弟姻事,兒亦念念在茲,然好女子非易得。如弟矯矯,合匹天人。以兒所見,一派庸脂俗粉,殊未足以偶吾弟也。此事為弟畢生哀樂所係,胡可草草?此者歐風東漸,自由之婚比比皆是,吾母能持放任主義者,兒意不如聽弟自擇之為愈。"母笑曰:"吾豈頑固老嫗,以兒女之幸福,供一己之喜怒者,何幹涉焉?吾所望於汝等者,隻願兄弟妯娌,好合無間,互持家政於將來耳。"餘驟聆母與兄提及姻事,不覺又驚又痛,念此事母意若欲強製執行者,餘將何以對梨影?幸阿兄解事,代為關說,得聆母最後之一言,殆無異罪囚之獲聞赦令。而回念餘意中之事,固已早成畫餅。梨影所以為餘計者,其事若成,殆較專製婚姻為尤苦"則複木木若癡。
而此時餘姊見餘不語,則轉謔餘曰:"阿母已允弟自擇佳偶,吾弟旅錫半年,亦有所謂意中人乎?"斯言也,在姊實出之以無意,而餘方涉念及私,聞之不勝疑訝,意餘之隱事,豈已為阿姊偵悉乎?不然,何言之關合若斯也。於是麵熱耳紅,不能置答。
兄嫂睹餘狀,均為粲然,姊尤吃吃不已。餘益慚懼,至不能舉首。餘母嗬之曰:"霞兒覥類新婦,素不耐嘲謔。汝為阿姊,奈何故窘之?"餘姊聞言,笑乃止。而餘意亦解。
事後思之,蛇影杯弓,疑心生鬼,說破個中,良可笑也。
是夜餘兄伴餘宿於東舍。餘促之歸寐,兄不可。餘日:"兄意良厚,獨不虞冷落嫂氏耶?"兄笑曰:"弟願單棲,兄亦不願雙宿也。"餘以其言適餘中隱,於是複如向者之疑姊者以疑兄。既而覺其非是,則又啞然自笑。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餘今者真成為驚弓之鳥矣。
乃複謂兄曰:"兄與嫂氏,一別經年,相思兩地,一旦遠道歸來,深閨重晤,正宜乘此良宵,互傾離抱。奈何咫尺鴛鴦,複作東西勞燕。兄非無情者,何淡漠若斯耶?"兄怫然曰:"弟以阿兄為情蟲耶?弟夙以多情自負,亦知情字若何解釋?夫豈專屬之男女者!大凡言情不能離性,父子兄弟之情以天合,夫婦之情以人合。以天合者,雖遠亦親;以人合者,雖真亦假。人不能不受命於天,即不能舍父子兄弟之情而獨鍾夫婦之情。此情之正解,不可不辨。吾視世之自負多情者,往往徒抱一往情深之概,孤行其是,或至割天性以殉癡情。若而入者,美其名日情人,實則為名教之罪人,君於譏焉。
頃弟所言,似尚未明情字真際,致以常情測餘。亦知吾若戀戀於兒女之情者,則何為棄此柔鄉之歲月,度彼羈旅之光陰乎?
此次歸來,隻以倚閭之望,陟岵之思,情動於中,遂被子規勸轉,以言夫婦,則一年之別,何可謂久。即雲未免有情,亦當知所先後。弟言若此,則異時娶得佳人,便將迷戀溫柔,置老母阿兄於不問乎?吾願弟為性分內之完人,不願弟為情場中之奴隸也。"噫!餘兄此論,清夜鍾聲,良足發人深省。念餘今茲之所為,蔑性甚矣。夫婦之情,猶不可過戀,矧於不可戀之情而戀之,戀之不已,淪為癡愚,惝恍迷離,而莫知所適。幸可自救者,中情之毒雖深,而一點良知,猶未盡昧。至萬不得已時,終當製私情以全天性。然此時一腔情緒,半含怨憤,半帶悲哀,欲忍難忍,言愁更愁,無一可告人,無一足自解。則方寸靈台,已多內愧,受責於良心,乃較聽命於父師之前,待罪於法庭之下,慘酷不啻數倍。
用情一不慎,自苦至於如此,則少年血氣之過也。自訟良久,謹答兄日:"聞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弟此後不敢再談情字矣。"乃相與抵足而寢。
天涯遊子,一旦雙歸,比來年天倫團聚之樂,無美滿於此日者。餘母已笑逐顏開,不複愁眉苦眼。餘亦暫脫愁城之厄,覓歡笑於當前。槐陰攤飯,竹院分瓜,婦子嘻嘻,笑言一室,極酣暢淋漓之致。
晚來浴罷,同坐乘涼。餘兄則徐揮蒲扇,以別後所遭,娓娓為吾等道。海客談瀛,聽者忘倦。餘姊間或攙以諧語,博得慈顏一粲。餘臻此境,恍離地獄而登天國,聽仙樂之悠揚,如向我胸頭,奏恨海瀾平之曲。無窮哀感,倏如蟬蛻,屑層剝卸,障翳一空。
信乎外情之蔽,終不敵內性之明也。倫常之樂,人皆有之。
棄之而別尋苦趣,寧非大愚?世界一煩惱場也,就中真實之樂境,舍名教外,直無餘地。
人生此世,苟使天倫無缺陷之事,優焉遊焉,全其本性之真,亭此自然之福,已足以傲神仙而輕富貴,又奚事得隴望蜀,馳心外騖哉!
大凡人之性靈,莫宜於養,莫不宜於淚。一涉外感,則聰明易亂。而外感之來,複多愁少樂,則生人之趣短矣。吾今自情海複返性天,已深知此中之苦樂。
上帝而許餘懺悔前情者,已當立收此心入腔子裏,奉老母以終天年,於願已足。然而一場幻夢,雖醒猶癡,況複多所牽涉,何可中道棄捐!總由子春勸駕,生此枝節。事至今日,始深悔出門之孟浪也。
浹旬以來,餘日向家庭尋樂,一切煩憂熱惱之事,暫釋於心。明知樂不可久,而悲者無窮,姑作得過且過之想,盡找之所當為,使老母不為我而多所愁悶。此即找近日對於家庭之唯一主義也。
戚友輩聞餘兄弟歸來,各加存問。門外時聞剝啄,室中不斷話潮,如汪子靜庵、邵子挹青,尤為餘苔岑夙好,亦複時時過從,相與讀詩賭酒。日雨重聯,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蓋又有彭澤歸來之況味焉。
長日如年,佳趣正複不少。蓋自父死兄離以後,此為最樂之時期矣。乃不意彼萬惡之病魔,日夜環伺餘旁,複乘此歡情暢適之餘,而忽焉惠顧。
當此炎炎大暑,鬱氣如蒸,披襟當風,庶乎稱快。而我乃伏處若繭,擁絮被作牛喘,寒熱交作,頭汗涔涔,其苦殆無倫比。雖隻餘一人受之,然家人為餘病故,已盡易其快樂之心腸,而為憂愁之滋味矣。
一家之中,餘母焦憂尤甚。餘既以胸隔間之秘密,負母於冥冥,複以形體上之損害,陷母於擾擾,伏枕以思,為子者殊不應若此。餘亦不自解餘身之何以慣與病為緣也。
此次之病,來勢雖劇,幸係外感,尚非難治。服藥數劑,即已退減。既而成瘧,間日一作,醫者謂病勢已轉,可保無虞。
荏苒兼旬,老母之精神,業為餘消耗盡矣。
餘病作時,餘母刻不離餘。餘兄為餘皇皇求醫藥,幾無停趾。餘姊餘嫂,亦均改其起居之常度,攢眉蹩額而問訊焉。直至餘病少瘥,而後眾憂始解。
憶餘之病於崔氏也,侍餘疾者,鵬郎、秋兒二人而已。雖問暖噓寒,調湯進藥,事事經心,總是不關痛癢,未免粗疏,使多情之梨影,能親至餘之榻前者,或能如家人侍餘之無微不至。然而禮防森嚴,內外隔絕,病耗驚傳,徒令彼芳心悶損。
而餘亦一榻孤眠,淒涼無盡。
今餘病於家,而周旋於餘側者,母也,兄也,姊也,嫂也,無一非親餘愛餘之人。至於忘餐廢寢,勞神焦思,而祝餘之速愈,至性至情,每至疾病時而愈見。而外感之纏綿,總不及天倫之密切者。此番驟病,殆天欲以家庭間之至情至性,一一實演於餘前,而啟餘以覺悟之門也。
餘至此益覺餘之所為,殊無一分足以對母。不第母也,即推誠相愛之兄,而餘亦報之以欺罔自顧此身,已為天地間不孝不弟之人,無處足以容我。餘之外疾可除,餘之內疚又寧有已時耶?
餘於病中睹家人親愛之狀,思潮之起落愈頻。餘之知覺,藉以完全回複,覺人各有誠,惟餘獨偽。餘亦有本來麵目,今果何在?身著茵席,如臥針氈,不寧特甚。既而思之,餘惡未極,非不可補救者,今宜先求一安心之法。欲安此心,惟有將餘之隱事,和盤托出於餘母之前,而求母赦餘。然終有所畏怯而未敢直陳,則奈何。
思之重思之,餘其先訴之餘兄乎?兄為敵體,且又愛餘,餘已自陳懺悔,兄或能存寬恕,不至峻責,令餘難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餘複何憚而嚅嚅不能出口耶?
思既決,餘乃秉餘之誠,鼓餘之勇,將半年情事,含悲帶憤,傾筐倒篋而出之,而聽餘兄加以判斷。
兄初聞餘言而駭,既而曰:"弟平日喜讀《石頭記》,反覆玩索,若有至味,形之吟詠,至再至三。吾固知弟已深中此書之毒,將來必為情誤,今果然矣。"餘曰:"一時不慎,墮落情坑,今已自知悔悟,願揮慧劍,斬斷情絲。從前種種,均可作為死去,還我自由之身,懺我一生之孽,未知兄能宥弟前失而許弟以自新否?"兄目餘而笑日:"談何容易!吾見有蹈情網而死者矣,未見有人而能出者也。弟少小多情,宜有此等奇遇,惟用情貴得其當,於不可用之地而強用之,是為至愚。弟今已迷失本性,陷入癡情,即欲力求擺脫,心亦恐難自主。蓋男女苟以真情相交際,不合則已,如其合也,則如磁引針,如珀拾芥,又誰得而分離之?有時自覺,知戀愛之無益,托懺悔以自解。然而一轉念間,又複纏綿固結,如陰霾時節,偶放陽光,不久即複其故態。弟言將誰欺耶?"餘日:"兄言然,餘固終不能忘梨影也。惟餘今欲求此心之安適,不得不強忍出此。明知陷溺已深,此心正複難恃,亦決持餘毅力,以良心天理,與情魔決一死戰。最後之勝負,未可知也。"兄聞言,若誤解餘意者,卒然問曰:"弟與彼妹,果相愛以純潔之情乎?抑參以他種之欲乎?弟其明告我無諱。"餘曰:"兄以弟蹈相如之故轍耶?彼姝質同蘭慧,意冷冰霜,豈可幹以非禮者?即弟雖不肖,亦知自愛,常持圭璧之躬,不作萍蓬之想。兩情之交際,不過翰墨因緣、淚花生活而已,他何有焉?"兄日:"吾亦知弟或不至此。雖然兩人酬答之作,能容阿兄一寓目乎?"餘慨然曰:"何不可者。半年中之成績,盡在餘書篋中。
兄自取閱之可也。"餘言竟,授兄以鑰,啟篋出所藏,錦箋疊疊,厚逾數寸,一束斷腸書,首尾俱備,酬答之詩詞,亦雜諸其中,一時苦不能竟。
餘兄略閱數頁,歎曰:"如此清才,何減淑真、清照,無怪弟惘惘至是。阿兄已為受戒之僧,閱此而一片心旌,亦不覺微微豋動矣。"既叉言曰:"奇哉此女!纏綿如彼,貞潔又如此,情網陷人,一何可畏。勒馬懸崖之上,挽舟惡浪之中,無定力者殆矣。"既而閱至梨影病後之書,拍案而起曰:"此計抑何巧妙!
若人不僅多情,亦且多智,於無可奈何之中,出萬死一生之計,既以自全,又以全人。一轉移間,而恨事化為好事,殆煉石補天手也。"複顧語餘曰:"彼筠倩者,弟曾識其人乎?其才其貌,果能如彼書中所稱道乎?"餘日:"識之,固絕好一朵自由花,書語非虛也。"兄曰:"然則此事信為弟無上之幸福,弟意又如何者?"餘囁嚅而答曰:"彼病後以此書相示,有挾而求,在勢餘必得允。然茲事滋巨,一人胡敢擅專?當稟諸堂上,然後取決。彼亦謂然,故今尚擱起也。"兄曰:"此無慮,老母之前,一掉舌之勞耳。弟不憶前日之一席話耶?母於弟之姻事,念念在茲,且許弟以自由。有此良好姻緣,知之無不允者。弟如羞於啟齒,餘當為弟玉成之。"餘急止之曰:"否。此固非弟願也。"兄不悅曰:"弟言傎矣,不願將奚為?豈真欲作鰥魚以終老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殉無謂之癡情,蔑人倫之大義,此至愚者不為,而謂弟為之乎?然弟徑情孤往,不計其他,一身之事,或非弟所恤,獨不為若人計乎?彼係一十分清淨之人,以弟故而陷於憂辱愁惱之境,古井波瀾,於焉複起。弟之誤彼已多,今彼已藉此自脫,弟猶苦苦相纏,不肯知難而退,則弟之愛彼,究屬何心,良不可解。以餘思之,彼所以為弟者至矣,茲事在義,弟不能不允。"餘曰:"弟初亦欲勉允之以了此局,顧我心匪石,終無術以自轉,即強為撮合,而擔個虛名,愛情不屬,則人亦何樂?我亦徒滋身心之累。自維此生,不祥實甚,已誤一人矣,何為再誤一人以重餘孽?此所以躊躇而不敢承也。"兄曰:"此又誤矣。弟與若人之交際,不過夢幻之空花,究何嚐有一絲係屬,弟顧自比曾經滄海之身,遽作除卻巫山之想,寧不可笑?微論因情絕倫,不得謂之合義。世之多情人,以不娶終其身者,大抵有夫妻之關係。故劍情深,遂甘獨宿,斷無有戀必不可得之情,而置人生大事於不問者。如其有之,其人之行為,背謬已極,不啻自絕於人類,猶得靦然自號多情耶?餘為弟計,若人用情甚摯,而見理至明。弟既眷眷於彼,必不忍彼之終為弟累。精神上之愛戀,既相喻於無言,名分上之要求,複何慳於一諾!事成之後,弟縱不能盡移其情,使之別向,亦當強自遏抑,而盡人生之所當盡。異日閨房好合,敬愛有加,亦不可使汝妻因缺愛而生怨望。如此則對人對己,兩兩無虧,方可為善補過之君子。非然者,一意狂癡,流蕩忘返,公私兩負,情義皆乖,生固無自適之時,死亦留無窮之恨。人格已失,罪惡叢身,以言愛情,愛情安在?弟乎!其毋執迷不悟,而墮落至於無底也。"餘兄侃侃而言,警餘至深。此事餘已允梨影,惟全由強致,心實未甘。今聞兄言,乃知餘之存心,一無是處。餘可自絕於人,詎能自絕於家?並何能自絕於梨影?
一念之轉移,判善惡於霄壤,餘今決如兄言,懺吾已往之愆尤,副彼未來之期望,洗清心地,不著妄想矣。乃答兄曰:"弟今悟矣,願從兄命與崔氏締姻。’惟老母之前,將如何關白,兄其善為我辭。"語未已,忽聞履聲細碎,達於戶外。餘等立止其談鋒。移時推扉而入者,則為餘母。
餘母既入,顧餘等而言曰:"頃吾於戶外,聞汝等談興甚濃,胡吾至遂無聲?所談何事,能語老身耶?"餘兄笑而不言。
母複顧餘曰:"兒病今愈矣。吾意尚宜再服藥數劑,以為病後之彌補。"餘曰:"毋須,兒已無病,精神亦健旺如常矣。"母複曰:"兒體素羸,又不善營衛,病魔遂乘虛而入。此後飲食臥病,宜留意自攝,勿時時致疾,重貽若母憂也。"餘未及答,餘兄攙言曰:"霞弟之病兒知之,乃心病非身病也。母欲絕彼病根者,可毋使之再赴蓉湖,不出戶庭,可占毋咎也。"餘聞言驚甚,急目止之。餘兄置不顧。
母不解所謂,瞠目致詰,更見餘慌急之狀,懷疑滋甚。餘兄視餘而笑,既而曰:"此事胡能欺母!弟其自陳,毋事靦覥。弟誠有過,可速懺悔於慈母之前。弟今已知悔,想母當仁慈而恕弟也。"餘仍俯首無詞,念欺母良不當,但似此何能出口?久之,心竊怨餘兄之見窘。有頃兄複曰:"弟既不言,兄當代白矣。"餘母躁急曰:"趣言之,趣言之,何事作爾許態耶?"於是餘兄遂以個中情事,宛轉達於母聽。
而不待聆竟,勃然變乎色,指餘而詈曰:"汝做得好事,乃欺老母。祖若父一生積德,為汝輕薄盡矣!吾誠不料汝有此卑劣之行為,為何氏門楣辱也!"餘泣訴曰:"兒罪滋大,知難求母恕,惟尚有所稟白於母前者。此事發端,不過為’憐才’兩字所誤。圭璧之躬,固未敢喪其所守。回頭雖晚,失足未曾。天日在上,此心可憑。母信兒者,或能恕兒也。"母怒叱曰:"汝猶以未及於亂自詡有守耶?亦知人之善惡,原不必問其行為,當先問其心地。故《大學》必先誠意,《春秋》重在誅心,苟心地不良,即行為能自強製,而其人負慝之深,已終身不能湔滌。男女之間,禮防所在,稍涉曖昧,即幹罪戾。況為孀婦,則嫌忌尤多。汝乃挑之以情詞,要之以盟誓,使彼黃花晚節,幾誤平生。即雲止乎禮義,而此心實已不可問,豈必待月西廂,聞琴邸舍,始得謂之文人無行哉!汝平時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今甫與社會交接,即首犯此淫字,且犯此極惡之意淫,一生事業,盡隳於此,此後尚複奚望?吾不知汝何以見死父於九原也!"言已,憤然遽出。?
餘知母怒劇,不敢多言,惟默自引咎,悔恨幾無所容。
餘兄起謂餘曰:"弟勿謂餘多事,須知此難終秘。母至愛弟,怒尚可回。餘當為弟善言勸解。俟慈顏稍霽,即以姻事語之,十八九可望成就。弟毋焦急,坐待好音可耳。"餘曰:"任兄為弟處置,弟甚感兄,成敗均無所怨也。"餘兄頷首,即亦別餘而出。
餘兄去後,餘徨鬥室,意至不寧,恐母意難回,兄言無效,餘將終身見棄於家庭,名教中無複有餘立足地。以是中心惴惴,震蕩靡定,如罪囚待死刑之宣告。
危坐良久,忽聞一片足音,自遠而近,雜以餘姊笑語之聲。
餘知此事姊已盡悉底蘊,此來又將肆其謔浪,令餘難堪,殊無術以藏此羞顏。
馳思間,餘姊已翩然竟人。餘兄從諸後,姊且笑且前曰:"弟毋悶悶不樂,餘特來報喜。崔家姻事,阿母已承諾矣。"餘不語,轉目餘兄,以覘其信否。兄頷首示意,知姊所言者確也,於是心為稍寬,而默感餘兄不置。
旋姊又語餘曰:"弟今將娶美婦,能容我先認彼之嫂氏乎?
玉照安在,可將出以飽餘眼?"餘答以"無"。
姊微慍日:"弟毋誑我,劍弟頃語餘,若人有小影贈弟,畫裏真真,已不知喚過幾千萬遍。劍弟已見之,獨靳我何也?"餘亦笑答曰:"是誠有之,惟所有權屬諸我,不示姊將奈何?姊窘我者屢矣,此所以報複也。且此物,獨不可為姊見,姊見之又將添得許多嘲諷之資料矣。"姊前握餘手,複以一手理餘之發,狀至親愛,婉語日:"吾之愛弟,請汝恕我,而示我以玉人之影,吾此後不再窘汝如何?"餘兄亦笑言曰:"今日之事,微阿姊之力不及此,試思老母盛怒之餘,言豈易人?若無姊從旁加以讚助,則慈顏如鐵,決非阿兄三寸不爛舌所能奏效。在理弟當有以報姊,區區一影,複何靳於相示耶?"餘聞言,回握姊手,懇切言曰:"姊乃助我,然則敬謝姊。"即檢篋取影片授之。
姊受而凝視,久久無語,狀似神越。既而淚眥瑩然,盈盈欲涕。
餘睹狀詫曰:"姊素抱樂觀主義,平時笑口常開,若不知人世有戚境,今胡對此而無端垂淚耶?"餘姊歎曰:"哀樂相感,人有同情,吾豈獨異?所不可解者,彼蒼者天,胡於吾輩女子,待遇每較常人為酷。以若人風貌之美,才思之多,宜其含笑春風,永享閨闈之福,而乃命薄於花,愁多若絮。紅顏未老,情影已孤,俯仰情天,殊不由人不生其悲慨。"言次,以巾自拭其淚,若為梨影抱無涯之戚者。
餘聞而愀然,念人世間傷心女子,聞之者殆無不動其憐惜,固不僅餘一人獨抱癡情也。餘兄亦黯然無語。
木坐有頃,餘姊忽轉其笑靨,謂餘曰:"弟與若人,奇緣巧遇,雖禮防難越,傾吐未遑,而情款深深,已至極處。得一知己,可以無恨,何戚戚為?且若人雖佳,徐娘豐韻,已到中年,小姑妙齡,當複不惡。召和而緩至,得失足以相償,明年此日,行見鴛鴦作對,比翼雙棲,不複念學泬寥天際,有悲吟之寡鵠矣。非然者,一箭雙雕,亦何不可!文君無恙,隻須一曲鳳求凰,便可勾卻相思之債,又誰謂古今人不相及哉!"餘趨掩其口曰:"姊真無賴,才替人悲,又說出幾多風話,不怕口頭造孽耶!"姊莞爾曰:"弟何猴急乃爾!吾與弟戲耳。實則若二人之情愫,良不得為正當。弟誠多情,何處無用情之地,奈何獨眷眷一可憐之孀婦?茲者奇兵獨出,足以戰勝情場。舊夢如姻,複何足戀!弟為一身計,為大局計,總以拋棄此情為得。"餘應之曰:"然。弟頃受老母一番訓責,方寸靈台,已複其清明之本體,從此豁開情障,別就良姻,詎敢重尋故轍,陷此身於不義乎?"姊曰:"吾弟明達,宜有此轉圜之語。若人耿耿之懷,諒亦深冀弟之能若是也。"夜燈初上,家人傳呼晚餐。餘以餐時必複見母,心??然,趑趄人室。家人已畢集,餘亦就座。偷眼視母,乃不複以怒顏向餘,言笑洋洋如平時,且勉餘加餐焉。乃知慈母愛子之心,初不以一時之喜怒為增減,偶然忤之,如疾風驟雨,其去至迅,刹耶頃已雲開見日,依然藹藹之容。舐犢之愛,人同此心。而為人子者,受此天高地厚之恩,不思珍重此身,為顯揚圖報之地,而惟撓情喪誌,恣意妄為,重陷親心於煩惱之境,自顧實無以為人。
思至此則複內訟無已,且食且想,不覺著為之墮。餘兄睨餘微笑。餘姊餘嫂則默侍於旁,不發一語,含笑相向,各為得意之容。推其心,殆皆以日間老母一諾,陰為餘賀,故不期而麵呈愉色。
餘此時已不知為羞,亦不識為喜,隻覺家人一片傾向於我之誠,人於餘心,使餘胸頭忽發奇暖,如坐春風,如醉醇醪,栩栩焉,醰醰焉,心身俱化,而不知其所以。
有頃餐畢,餘母複訊餘數語,大致關於姻事者。既又以日間未盡之言,加餘以警飭。餘俯首受教,更魚再躍,乃告辭歸寢。
是日以後,餘心漸臻平適,恍釋重負,清淨安閑,度此如年之長日,顧諸念既息,而胸際伏處之情魔,複乘隙躍躍欲動。
半年來經過之情事,乃於獨坐無聊之際,時時觸撥。
心頭眼底,憧憧往來者,胥為梨影之小影。餘初亦欲力抑之勿思,顧愈抑而思乃愈亂,則自怨艾,胡吾心與彼,結合力乃若是其強且厚,至於念念不能或釋!才作悔悟之語,而心與口終不能相符?一刹那間即又應念而至,不獲已手書一卷,而貫注其全神之閱之,冀自攝此心,不涉遐想,而乃目光到處,倏忽生花,視書上之文,若滿紙盡化為"梨影"二字,疑其疑幻,惘然不能自決,則複廢書而歎:"異哉此心!今不複為餘所有,餘複何術足以自脫?則亦惟有聽之而已。"然當此情懷撩亂之時,忽憶及餘母訓誡之語,兄姊勸勉之詞,則又未嚐不猛然一驚,汗為之溢。複懸想:夫姻事既成之後,為狀又將奚若?更覺後顧茫茫,絕無佳境。此身結果,大有難言。人生至此,真此抵羊觸藩,進退都無所可。他事勿論,即欲使此心暫人於寧靜之境而亦不可得。隻此一端,已足坑陷餘之一生而有餘矣!
獨居深念者數日,梧階葉落,夏序告終,荷花生日之期已過,鵬郎臨行之約,勢不克踐。涼風天末,盼望之切,自無待言。餘其有以慰之矣,乃以別後情事,成詩八律,投諸郵筒。
無端相望忽天涯,別後心期各自知。
南國隻生紅豆子,西方空寄美人思。
夢為蝴蝶身何在,魂傍鴛鴦死也癡。
橫榻窗前真寂寞,綠陰清晝閉門時。
天妒奇緣計不成,依依誰慰此深情。
今番離別成真個,若問團圓是再生。
五夜有魂離病榻,一生無計出愁城。
飄零便是難尋覓,肯負初心悔舊盟。
半卷疏簾拂臥床,黃蜂已靜蜜脾香。
吟懷早向春風減,別恨潛隨夏日長。
滿室藥煙餘火熱,誰家竹院午陰涼。
階前拾得梧桐葉,恨少新詞詠鳳凰。
海山雲氣阻昆侖,因果茫茫更莫論。
桃葉成陰先結子,楊花逐浪不生根。
煙霞吳嶺催歸思,風月架谿戀病魂。
最是相思不相見,何時重訪武陵源。
一年春事太荒唐,睛日簾櫳燕語長。
青鳥今無書一字,藍衫舊有淚千行。
魚緣貪餌投情網,蝶更留人入夢鄉。
欲識相思無盡處,碧山紅樹滿斜陽。
碧海青天喚奈何,樽前試聽懊儂歌。
病餘司馬雄心死,才盡江郎別恨多。
白日聯吟三四月,黑風吹浪萬重波。
情場豔福修非易,銷盡吟魂不盡魔。
夜雨秋燈問後期,近來瘦骨更支離。
忙中得句閑方續,夢裏呼名醒不知。
好事已成千古恨,深愁多在五更時。
春風見麵渾如昨,怕檢青箱舊寄詞。
小齋燈火斷腸詩,春到將殘惜恐遲。
一別竟教魂夢杳,重逢先怯淚痕知。
無窮芳草天涯恨,已負荷花生日期。
莫訝文園成病懶,玉人不見更無詩。
緘既付郵,忽憶第二首頸聯,語殊不詳,似非憶別之詞,直類悼死之作,欲反之加以竄易,則已無及。不知梨影閱之,其感傷又當何若?若不幸此詩竟成凶讖,亦未可知,於是心為悵然。是日之晚,忽得梨影書,並製履一雙相遺。殆因餘爽約,遽興問罪之師耶?乃開緘誦之曰:青帆開去,荏苒彌月。懷想之私,與日俱永。念君歸後,天倫樂敘。風塵困悴,爭看季子之顏;色笑親承,先慰高堂之夢。半載離衷,於焉罄盡;一室團聚,其樂融恰。而妾煢煢空閨依舊,自君去後,意彌索然。孱軀衰柳,家事亂絲,耳目之所接觸,手足之所經營,焦勞薅惱,無一不足損人。環顧家庭,老人少談侶,亦岑寂其無聊。稚子失良師,複頑嬉而如故。
蓋君去而一家之人,胥皇皇焉有不安之象。固不僅妾之抑抑已也。
比來酷暑燒心,小年延景,侍翁課子之餘,惟與筠妹情話,偶展眉顰,此外都為惟悻思君之晷刻。晨興卻鏡,午倦拋書,聽蕉雨而碎愁心,對蓮花而思人麵,深情自喻,幽恨誰知?不待西風,妾腸斷盡矣!
乃者金錢卜罷,有約不來;秋水枯時,無言可慰。
或者善病文園,夢還化蝶,豈有多情崔護,信失來鴻。
將信將疑,無情無緒,君心或變,妾意終癡。未知慈闈定省之餘,夜燈笑語之際,曾否以意外姻緣,白諸堂上。從違消息,又複何如。望達短章,慰我長想。
錦履一雙,是妾手製以遺君者。隨函飛去,略同渡海之鳧;結伴行時,可代遊山之屐。納而試之何如?
六月二十八日梨影襝袵。
荷花生日之約,餘不過姑妄言之。明知言歸以後,非屆秋期,不能離家庭而他適,加以病魔為祟,直到如今。梨影亦已懸揣及之。餘知彼意,初不以失約為餘咎,不過懸懸於筠倩之姻事,欲得餘確實之報告耳。更視雙履,細針密縷,煞費工夫,想見晝長人倦,停針不語時,正不知含有幾多情緒。前詩意殊未盡,續賦四絕,寄以慰之。
線頭猶帶口脂香,錦履雙雙遠寄將。
道是阿嬌親手製,教人一步一思量。
萬種癡情懺落花,判年春夢恨終賒。
等閑莫訝心腸變,猶是當初舊夢霞。
殷勤撮合意重申,曾向高堂宛曲陳。
莫道郎癡今已去,不將深恨絕人倫。
緣在非無再見期,不須多事費猜疑。
待聽鬼唱荒墳日,便是人來舊館時。